2008级交通工程二班《城市与道路交通》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08级交通工程二班《城市与道路交通》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08级交通工程二班《城市与道路交通》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08级交通工程二班《城市与道路交通》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08级交通工程二班《城市与道路交通》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级交通工程二班城市与道路交通练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29题)(1)(20080450201安冠一)、下列选项哪个不是缓和曲线的特征 ( )A 曲率不发生变化,便于车辆行驶;B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C 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D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20080450203高丽鹤)、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A 一般最小半径 B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C 极限最小半径 D 极限最大半径(3)(20080450204韩志玲)、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进行。A 外围 B 内侧 C 两侧 D 边侧(4)(20080450205黄绵昇)、缓和曲线线形常采用( )线形。A 回旋曲线 B 二次抛物线 C 螺旋线 D 直线(5)(20080450206纪腾飞). 下列关于缓和曲线的叙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B消除了曲率突变点C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简单D使平面线布置更加灵活、经济、合理(6)(20080450207李进)、当道路纵坡度大于5时,为了行车安全和便利,其坡段长度需要加以限制,并相应设置坡度不大于( )的缓和坡段。 A.12% B.23% C.34% D45%(7)(20080450208李杨)、 下列关于横向稳定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值的大小B. 装载过高时可能发生倾覆现象。C. 横向倾覆条件是D. 横向滑移的条件是(8)(20080450209刘剑)、下列关于视距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确保行车安全、快速、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B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视距等五种。C会车视距长度不应大于停车视距的两倍。D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构成(9)(20080450210吕亚巍)、下列哪项不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A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相接近,增加工程量B线形平顺,保证行车安全、迅速C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面雨水的排除;D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10)(20080450211罗星)、从乘客的舒适出发,横向力系数值最好不超过 ( )A、0.1 B、0.2 C、0.3 D、0.4 (11)(20080450212苗天)、从汽车营运经济性出发,横向力系数值以不超过( )为宜。A、00.05 B、0.050.10 C、0.100.15 D、0.150.20(12)(20080450213牛永建)、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视距称为-会车视距。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 )倍。A、1 B、2 C、3 D、4(13)(20080450214时鹏)、长路堑地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均应设置不小于( )的纵坡。 A、0.1% B、0.2% C、0.3% D、0.4%(14)(20080450215孙兵)、城市道路中,对凸形转坡处,一般规定当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两相邻纵坡度代数差应该满足 ( )A、0.5% B、1.0% C、1.5% D、2.0%(15)(20080450216覃长兵)、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稳定性的条件( )A B C D (16)(20080450217仝城)、以下哪项不是渠化的主要作用 ( )A. 缩小交通流交叉面积,行车有规律。B. 减小交叉角。C.为了道路的美观 D、使各方面车辆各行其道。(17)(20080450218王凯)、车辆在交叉口处会形成交错点,其中对交通影响最大的是 ( )A. 冲突点 B. 会合点C. 分叉点 D. 交叉点(18)(20080450219王青涛)、下列关于交叉口说法错误的是( )A. 交叉口的车道数不少于路段上的车道数B. 交叉口的车道数最好比路段上的车道数多设一条C. 主要道路方向进入交叉的车道数等于驶出交叉的车道数D. 驶出方向的车道数少于进入交叉的直行车道数 (19)(20080450220王中允)、以下关于人行横道的方向设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垂直于道路使行人过街距离最短 B. 应尽量增大交叉口面积 C. 斜向交叉考虑行人习惯D. 多数人行横道应平行相交道路设置 (20)(20080450221武海鹏)、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角度越接近直角越有利,这不可以 ( )A.减少可能发生冲突的路面面积B.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C.使车辆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最短D.易判断被交叉车辆的通过速度(21)(20080450222许亚云)、减少车流的分流、合流角度,一般该角度应控制在( )度的范围内A.2025 B.1520 C.1015 D.253022、交通岛的分类不包括以下 ( )A.方向岛 B.中心岛C.安全岛 D.分流岛(23)(20080450224袁雪雪)、平面交叉在需要加速合流和减速分流处,应设置加速的或减速的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宽度为( )米A.3.03.5 B.2.53.0C.1.52.0D.4.04.5(24)(20080450225翟蒙蒙)、环道外缘石平面多做成 ( )A.反向曲线B.圆弧线C.复曲线D.直角(25)(20080450226张广亮)、城市道路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设计速度( )计算A.0.70.9倍 B.0.50.7倍C.0.30.5倍 D.1.01.2倍(26)(20080450227张会杰)、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 ( )A.圆曲线 B.直角C.圆曲线或复曲线 D.直角或复曲线(27)(20080450228张翔)、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 )辆小汽车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A.3或4 B.2或3C.4或5 D.6或7(28)(20080450229赵小飞)、机动车车道数大于或等于-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m时宜设安全岛 ( )A.5 30 B.6 30C.6 20 D.5 20 (29)(20080450230邹鑫)、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同等级道路相交,维持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B. 纵坡度宜不小于2C. 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D. 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二、填空题(29题)(1)(20080450201安冠一)、平曲线指的是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 ) 和( ),连接两直线间的线,使车辆能够从一根直线过渡到另一根直线。(2)(20080450203高丽鹤)、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的大小。(3)(20080450204韩志玲)、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为( )。(4)(20080450205黄绵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叫( )。(5)(20080450206纪腾飞)、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即为( )。(6)(20080450207李进)、道路平面线性设计步骤是:1( );2选择并计算平曲线;3编排路线桩号;4绘制平面图。(7)(20080450208李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结合规划要求、地形、地质情况以及路面排水、工程管线埋设等综合考虑确定的( )和( )所组成。(8)(20080450209刘剑)、为了使路线顺适,行车安全平稳,路容美观等原因,需要在路线纵坡转折处设置曲线使之缓和,这种曲线称为( )。 (9)(20080450210吕亚巍)、汽车在坡道上可能产生( )和( )。(10)(20080450211罗星)、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 ),为了( )和( )对其加以规定。(11)(20080450212苗天)、视距有( )、( )、( )、( )、( )等五种。(12)(20080450213牛永建)、缓和曲线的作用有( )、( )、( )。(13)(20080450214时鹏)、变速车道宽度为( )。(14)(20080450215孙兵)、交叉口的附加车道包括( )、( )、( )。(15)(20080450216覃长兵)、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的目的是( )。 (16)(20080450217仝城)、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 )或( )辆小汽车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17)(20080450218王凯)、平面交叉的形式可按( )、( )、( )分类。(18)(20080450219王青涛)、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 )、( )、( )、( )、( )、( )及( )等进行。(19)(20080450220王中允)、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竖向设计方法和步骤中收集的所资料包括( )资料,( )资料,( )资料和( )资料。(20)(20080450221武海鹏)、标高计算线网主要有( )法,( )法,( )法和( )法。(21)(20080450222许亚云)、一般 4m繁华街道,过街交通量大,适当加宽 2V=100m),交点间距。试求并使之符合规范要求。纵坡长度限制表(米)T1R1R2JD1T2TAB2VJD21218(20080450219王青涛)有一全市性交通干道,红线宽45米。经过一山丘时,需设置一凸形竖曲线。已知:两端的纵坡分别为3% 和4%,试用查表法,求在竖曲线半径为R=5000米和R=10000米时的各相应曲线要素。19(20080450220王中允)某二级公路连续纵坡设计时第一坡段纵坡为7%,长度为200米;第二坡段纵坡为6%,长度为300米,则第三坡段纵坡为5%的坡长最多可拉多长?并求此段路平均纵坡是多少?纵坡长度限制表(米)5%6%7%90080050020(20080450221武海鹏)试证明:回旋曲线的方程式与汽车等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一致。已知方向盘转动的角度与前轮转动角的关系为K,K为已知常数;汽车前后轮轴距为L0。21(20080450222许亚云). 设某公路设计速度为,空驶时间为2.5秒,制动系数K取1.3.,路面与轮胎间的纵向摩阻系数,公路路段纵坡,安全行驶距离为5m时,计算停车视距。22(20080450223).某条道路i=1.2%,i=5% ,竖曲线半径4500m,计算竖曲线要素23(20080450224袁雪雪).某城市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480.00.,高程为681.00m。其纵坡分别为i=1.5%,i=-2.5% ,由于受地形限制,竖曲线中点处的高程要求不低于680.50m,且不高于680.60m,试求竖曲线半径,并计算K2+460.00,K2+480.00,K2+500.00点处的设计高程。24(20080450225翟蒙蒙).已知某汽车后轴到前轴保险杠的距离为8m,圆曲线半径为240m,试求双车道的行车道加宽值。25(20080450226张广亮).某五路交叉,拟修建普通环形交叉,各路口的的相交角度如图,已知路段设计速度为40km/h,车行道宽均为16m。若环道宽度为15m,内侧车道宽为6m,试确定中心岛半径(取u=0.15,i=2%,不考虑非机动车)。26(20080450227张会杰)、如图所示,半径200.0m,60,求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超距J。27(20080450228张翔)、不考虑车速的影响,对于单车道,如已知车宽B=2.0m,汽车后轮至前保险杠的距离A=4.8m,圆曲线半径为200.0m,求(1)加宽b;(2)若为N个行车道,计算加宽bN。28(20080450229赵小飞)、在某公路上,一辆车匀速行驶,V=60km/h,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求最下停车视距S,已知,感觉时间t1,反应时间t2,路面与轮胎间的附着系数,道路阻力系数 。29(20080450230邹鑫)、如下图,是某高速公路上一段,已知圆曲线半径R=200m,切线长T=115.5m,求(1),(2)外距E城市道路与交通08级交通二班题库答案一、选择题(29题)1、A2、B3、B4、A5、C6、B7、D8、C9、A10、A11、C12、B13、C14、A15、D16、C17、A18、D19、B20、B21、C22、D23、A24、A25、B26、C27、A28、B29、B二、填空题(29题)1、圆曲线、缓和曲线2、横向力系数3、超高4、缓和曲线5、停车视距6、试定平面设计线7、竖向直线和曲线8、竖曲线9、纵向倾覆 滑溜 10、超高缓和段 行车舒适 利于排水 11、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 超车视距 错车视距 避让障碍物视距 12、线性缓和 行车缓和 超高和加宽缓和 13、3.0m3.5m 14、左、右转弯车道,变速车道、导流路 15、 0.5倍0.7倍16、3、4 17、相交道路条数分类,几何形状分类,交通控制方式分类 18、功能、性质、等级、设计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自然条件19、测量 道路 交通 排水20、方格网 圆心 等分 平行线 21、8 2 22、25 5-25 5 23、圆形 椭圆形 24、施工高度25、中心岛 进口的曲线26、绕岛车道 交织车道 27、方格网法 设计等高线法 28、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29、加速合流 减速分流 三、判断题(2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四、名词解释(29题)1、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3、: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4、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5、汽车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6、道路中线或其它特征线在纵向所作的垂直剖面线型。7、在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起伏的标高线。8、地面线上各点的标高。9、表示道路中线纵坡设计的标高线,一般多指路面设计线。10、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11、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与原地面线上各对应点标高之差。12、为了使路线顺适,行车安全平稳,路容美观等原因,需要在路线纵坡转折处设置曲线使之缓和,这种曲线称为竖曲线。13、使人、车分离,各种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顺序行驶,在道路上划线,用绿地和交通岛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一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流过14、:一般高出路面1525cm,有行人通过时为1215cm。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 。15、与入口引道分离的单独右转弯车道。16、停车排队长度与车辆减速所需长度之和 。17、由停车视距ST所组成的三角形。18、左、右转弯车道,变速车道和导流路 。19、道路红线范围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20、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1、从车道中心线上1.2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22、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23、在双车道公路上,当视高为1.2m,物高为1.2m,后车超越前车过程中,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24、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视距。25、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行驶时互相交织,变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路程 。26、行车轨迹与视线之间的距离。27、是结合规划要求、地形、地质情况以及路面排水、工程管线埋设等综合考虑确定的一组竖向直线和曲线。28、道路纵坡设计的极限值,重要指标。其大小将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行车安全以及运营成本和工程的经济性。29、长路堑地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 五、计算题(29题)1、解:(1)按设计速度计算:代入数据解得 m(2)按交织长度的要求计算由环岛上设计速度为25Km/h,取交织段长度为30 m解得R= 28 m由以上计算取R=35 m(3)下面验算交织段长度:可知交织段长度,故满足要求。因此中心岛的半径可取35m。2、解:(1)右转车辆减速行程 代入数据解得 =375m渐变段长度计算: 解得 =49m右转车道长度为:则有l=326m(2)考虑红灯时直行车受阻排队时的右转车道长度: 此时解得长度为=241m综上,取右转车道长度为l=326m。3、解:(1)加速车道长度:代入数据解得 =950 m(2)左转车道长度:停车排队长度为 =48m减速车道长度: 解得=375m则左转车道长度为=423m4、解:(1)计算竖曲线半径最小值如下:外距由 和 有 得 依题意(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可得R=4400(米)(2)计算该竖曲线起止点桩号竖曲线起点桩号=(K10+450)-126.28= K10+323.72竖曲线止点桩号=(K10+450)+126.28= K10+576.285、解:(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K3+425.982)-(K3+311.099)=114.883(米)(K3+527.155)-(K3+311.099)=216.056(米)(K3+346.099)-(K3+311.099)=35(米)或=(K3+527.155)-(K3+492.155)=35(米)QZ的桩号:=ZH+L/2=(K3+311.099)+216.056/2=K3+419.127(2)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K4+135.169)-(K4+047.436)=87.733(米)(K4+221.135)-(K4+047.436)=173.699(米)QZ的桩号:=ZY+L/2=(K4+047.436)+173.699/2=K4+134.285(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分别为:JD8JD9间距=114.883+(K4+047.436)-(K3+527.155)+ 87.733=722.897(米)所夹直线长度=(K4+047.436)-(K3+527.155)=520.281(米)6、解:切线长T=13040=90米米为便于计算,取R=260米根据公式,设,路面横坡=0.02查表可知,当车速为40公里/小时,不设超高的半径为250米,今选用R为260米可满足行车技术要求。7、解: 曲线内侧圆曲线外侧法向力(大)(小)横向力(小) (大)其中横向力 由于很小,则 可得 由上式得8、解:由得,路拱为双向路拱,故()中应取负号,才能确保圆曲线半径满足行车要求则不设超高时,即, 最小半径设置超高时,即,极限最小半径,9、解:(1) 道路合成坡度则 (2) 则10、解:涵管顶高程=沟底高程-清底厚度+2*涵管厚+涵管内径=1026.48m:E=涵顶高程+涵顶填土厚度-变坡点高程=1.88m:由E反算半径:R=8E/|I1-I2|2=11,600m:依据标准校核,符合标准:计算竖曲线元素:T=R|I1-I2|/2=208.8mE=T2/(2R)=1.88m: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起点:变坡点桩号-T=K24+911.20终点:变坡点桩号+T=K25+328.80:曲线上任一点设计高程(e.g. K25+000m)切线在该点高程:1025.10+L*I1=1028.70m该点的y值:0.34m高程:1028.7+0.34=1029.04m:其他点以上类推。11、解:(1)由可知:=236m故此曲线半径为236m(2)由可知:当设计速度为60km/h时,最小半径为200m时,超高为6.0%,因为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2500m,所以需要设超高。12、解:由可知:=9.4%因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不得超过9.0故应当进行调整。由可知:可知:故该平曲线上允许最大纵坡为4.1%13、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 = 曲线长切线长外距2)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5+030.00)90=K4+940.00竖曲线终点高程=427.68-90900.05=423.18m桩号K5+000.00处:横距竖距切线高程=设计高程14、解:由可知:1) 当该道路为高速公路,=6.8%,故该道路不是高速公路。2) 当该道路为一级公路,=6.8%,故该道路不是高速公路。3) 当该道路为二级公路, =4.1%,故该道路是高速公路。满足题目要求。故折减后的最大纵坡为4.1%。15、解:查资料知道路设计速度为100Km/h时,其最小半径为400 m,其最大纵坡为4%,最大超高横坡为10%。车辆轴距及前端部分的长度为A=10m从乘客舒适、运营经济角度对横向力系数分析,取横向力系数,(1) 平曲线半径计算:由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R=477m(400m)故半径满足设计要求,取R=480m。(2) 曲线外距计算:曲线外距为: 得E=357m因E=357m350m,则道路中线必须向外侧平移。为满足内侧视距要求,初步确定平移后的道路中线距建筑物B点的距离为50m,则平曲线外距最大值为 m于是有若采用410m,此值也小于480m,故需设置超高。(3) 超高计算:由 可得超高值为 =4% 因 S ,则横净距b为解得b =103.2 m16.5m,故安全视距有保证,且有很好的视线。16、解:如图,绘出该交叉口的行车所有可能方向,则可得N路上禁止左转时,冲突点为8个,回合点为4个,分叉点为4个;N路不限制左转,则冲突点个数为。17、解:则查规范知,推荐最小半径为200m,为保证行车舒适与安全,取18、 解:1)R=5000m时的竖曲线要素:=0.04 0.03=0.01曲线长切线长外距2)R=10000m时的竖曲线要素曲线长切线长外距E=19、解(1).设第三坡段最多可拉X米 则有 (200/500)+(300/800)+(x/900) x=202.5m故可拉202.5米(2)取第3段坡长为200米,则平均纵坡为:=(2007%+3006%+2005%)/(200+300+200)=6%20、解:设 方向盘转动的角速度(),t为行驶时间(s)则前轮转动角=kt ()设汽车前轮轮距为d,则前轮转动后,汽车行驶轨迹的曲率半径为 (m)因很小,可近似认为: (m),则汽车以v(m/s)等速行驶,经时间t(s)后,其行驶距离(弧长)为 (m) 则式中:v,d,k,w均为常数,且均为正值,令可得 即 上式即为汽车等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显然与回旋线方程一致,故得证。21、解: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构成即:其中 故:22、解:坡差w= ii=3.8%0为凹形竖曲线曲线长L=Rw=45000.038=171m切线长T=L/2=85.5m外距E=T/2R=0.81m23、解:1.w= ii=-4.0%0为凸形竖曲线 L=Rw=0.04R,T=L/2=0.02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