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查.ppt_第1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_第2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_第3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_第4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骨髓细胞学检查BoneMarrowExamination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耀臣 2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 分布于骨松质小梁的腔隙中 由海绵状的支架组织 骨髓血管系统及散布在支架网眼内的游离细胞成分所组成 3 研究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可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如 相差显微镜 显微电影术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细胞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 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DNA合成等 但在临床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仍是普通光镜下Wright染色法 本讲内容是 普通光镜下Wright染色法血细胞形态特点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改变 5 6 第一节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7 一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目的 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如 Acuteleukemia AL AplasticAnemia AA Multiplemyeloma MM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 等 同时定期检查骨髓对分析疗效 判断疾病预后亦有帮助 8 2 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 如 高雪氏病 Gaucher 尼曼匹克病 Niemann pick 3 诊断某些原虫感染 如 疟疾 黑热病等 4 诊断原发性及转移癌 如 肺癌 胃癌 前列腺癌等 5 干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检查 研究遗传病病因和干细胞移植 9 二 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骨髓取材方式有两种 骨髓穿刺 Bonemarrowpuncture骨髓活检 Bonemarrowbiopsy 10 骨髓穿刺的部位 常选用的部位有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胸骨 腰椎棘突骨髓穿刺的方法 11 12 骨髓穿刺的禁忌症 1 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病 2 穿刺部位局部有炎症 畸形及其他病变时应避开或更换部位 13 第二节骨髓血细胞的生成 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 14 一 血细胞的生成 经体外培养和动物实验证实人体内存在着多能造血干细胞 Stemcell 又称全能干细胞 TotipotentialStemcellTSC 淋髓干细胞 LymphoidmyeloidStemcellLMSC 15 1 LMSC的生物学特性 高度自我复制能力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具有分化成熟能力 16 2 LSCM存在的部位 骨髓 脾 肝 外周血液3 调控因子 EPO GM CSF G CSF MEG CSF TPO thrombopoietin 17 二 骨髓血细胞的命名 粒细胞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1 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18 2 成熟过程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阶段 粒 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又分为 早幼 中幼 晚幼 19 三 骨髓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1 细胞大小及外形大小 大 小巨核细胞则相反 越成熟胞体则越大外形 圆形 椭圆形 不规则形 20 2 细胞核1 大小 大 小成熟RBC无核 2 核形 圆形渐变为不规则形粒系最后呈分叶状淋巴及浆细胞则核形变化不大 3 核染色质 由细致疏松 粗糙密集 着色随着DNA含量 而加深 21 4 核膜 由不明显到明显 原始淋巴细胞核膜最厚原始粒细胞核膜最薄原始单核细胞核膜较薄 22 5 核仁 由有到无 核仁是原始细胞的重要标识 Wright染色为淡蓝色 23 3 细胞浆1 量 一般由少到多 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 2 颜色 由深蓝到浅蓝 成熟粒细胞和RBC因RNA完全消失而转为粉红色和淡红色 24 3 颗粒 从无到有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发育至幼稚阶段时出现少量非特异性嗜苯胺蓝颗粒 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 25 4 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 一般由大变小生理情况下 各种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平行性 即其胞浆胞核变化是相互平行彼此适应 26 病理情况下 可见发育紊乱现象 例如 核发育明显落后于胞浆 见于巨幼贫 核尚大而染色质浓集 核成熟但有核仁 见于白血病 四 骨髓血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和结果分析 46 一 骨髓液吸取和涂片注意事项 1 吸取骨髓液时应用力适当 不可用力过猛 2 若未能吸出骨髓液应插上针芯 调整穿刺针后再行抽吸 47 3 首先吸取骨髓液0 1 0 2ml 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 切勿抽吸过多以免稀释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定 4 需要骨髓细胞培养或细菌培养等检查时 应在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标本留取后再吸取骨髓液5 10ml 48 5 细胞涂片检查时 吸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 要有斜度 应迅速推片 避免凝固 推片数目应根据检查需要决定 6 骨髓液涂片时 涂膜应厚薄适宜 细胞分布均匀 同时应在玻片一端标记患者姓名及日期 以防差错 49 二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内容 1 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 低倍镜下检查 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 50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骨髓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常见原因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1 150 以上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10 110 以上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ITP增生活跃20 15 左右正常骨髓 某些贫血增生减低50 11 以下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型 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增生极度减低300 10 5 以下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型 51 52 53 54 55 56 57 2 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3 有核细胞分类 计数200个有核细胞 进行分类计算百分数 4 细胞形态观察 5 有无特殊细胞与寄生虫 6 计算粒系细胞与红系有核细胞的比值 7 其他 如有丝分裂细胞计数 红系成熟比值计算 粒系成熟比值计算等 58 三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应结合外周血象来进行分析 一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是反映骨髓造血旺盛与否的指标 增生程度分五级 59 增生极度活跃者 常见于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者 常见于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者 常见于正常骨髓与某些贫血增生减低者 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等增生极度减低者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 60 二 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巨核细胞数正常值为每张涂片 1 5 3 5cm 7 35个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且伴有成熟障碍 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61 原幼巨核细胞增多 见于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急性ITP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而产生血小板型减少 见于ITP 脾功能亢进病态巨核细胞和小巨核细胞 见于恶性血液病 如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MDS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等 62 三 粒 红比值 Myeloid ErythoidM E 正常值2 4 1 2 76 0 87 1 63 1 比值增高见于 1 粒系细胞明显增多时 如 粒细胞白血病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等 2 红系细胞严重减少时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64 2 比值减低见于 1 红系细胞增多时 如各种增生性贫血 2 粒系细胞减少时 如粒细胞缺乏症 65 3 比值正常见于 1 正常骨髓象 2 粒红两系以外的造血系统疾病 3 粒 红两系平行减少或增多时如 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红白血病等 66 四 细胞数量分析1 粒系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50 65 粒系细胞增多见于 粒细胞白血病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等 67 粒系细胞相对增多见于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粒系细胞减少见于 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感染放射病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等粒系细胞相对减少见于 增生性贫血 68 嗜酸粒细胞 4 为增多增多者见于 寄生虫病 过敏反应 哮喘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减少者 一般无临床意义 69 嗜碱粒细胞一般 1 大于1 为增多可见于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70 2 有核红细胞正常骨髓象有核红细胞占20 30 15 为红系增生减低 见于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系细胞造血亢进 71 30 为红系造血旺盛 见于 各类增生性贫血红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72 3 单核细胞 正常骨髓象中幼稚单核细胞不见或偶见 4 为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MDS 感染 单核细胞白血病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73 4 淋巴细胞正常约占20 40 正常骨髓象中见不到幼稚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淋巴细胞白血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流行性出血热异形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骨髓中一旦见到幼稚淋巴细胞则为异常 74 5 浆细胞正常 1 且见不到幼稚浆细胞 浆细胞增多见于 MM 浆细胞白血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等 75 6 巨噬细胞正常 1 增多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应性增多若伴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 为噬血细胞综合症 76 五 细胞形态变化包括细胞的毒性变 细胞大小异常 细胞核 细胞浆及核浆发育不平衡等异常 均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若在骨髓涂片中发现转移性肿瘤细胞或寄生虫 疟原虫 杜氏小体等 则有确定诊断的作用 77 第四节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78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 应用特殊染色方法 以观察单个细胞内在的生化特性 有助于了解这些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 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介绍几种临床最常用的组化染色 79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stainPOX 1 原理 血细胞中的Peroxidase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过氧化氢 释出新生态氧 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 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 形成暗蓝色的颗粒定位与胞浆中 80 2 结果 胞浆中无蓝色颗粒者为 出现蓝色颗粒者为 颗粒细小 分布稀疏者为 颗粒粗大而密集者为 81 82 83 84 3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AucteLeukemia的鉴别诊断 急粒POX 急单POX 或 急淋POX 85 二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onspecificesteraseNSE 1 原理 血细胞中的NSE将基质液中的 醋酸萘酚水解 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 86 2 结果 胞浆中出现有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NSE是单核细胞的标记酶 单核系细胞NSE染色一般是强阳性反应 粒系细胞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系一般呈阴性反应 87 88 3 临床意义 急单时呈强 但酶活性能被氟化钠抑制急粒时呈阴性或弱阳性 但酶活性不被氟化钠抑制主要用于鉴别急单与急粒 89 三 糖原染色 Periodicacid schiffPAS 1 原理 过碘酸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 醛基进而与Schiff液反应 使无色品红变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细胞浆中 90 2 结果 胞浆中出现红色物质者为 3 临床意义 急粒时原始及幼稚粒细胞PAS染色呈 急淋时原淋及幼淋细胞常呈 阳性反应物成颗粒状或块状急单时原单及幼单细胞多呈强 阳性反应物呈弥漫性故PAS有助于三种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91 92 四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alkalinephosphatasestainNAP 1 原理 NAP在OH 环境下 经Mg2 激活后使磷酸酯水解为磷酸钠和甘油 磷酸钠再与氯化钙 硝酸钴 硫化铵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最后生成棕黑色的硫化钴定位于胞浆中 93 2 结果 胞浆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沉淀者为 NAP染色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粒系成熟阶段的细胞 核状核及分叶核 反应结果以阳性率和积分值报告 94 反应强度分为5级标准如下 阴性反应 胞浆呈淡红色 胞浆呈淡灰色 无颗粒或有少量细小灰黑色颗粒 胞浆呈均匀的灰黑色或出现较粗的棕黑色颗粒 胞浆中充满棕黑色颗粒 但密度较低 胞浆中充满粗大棕黑色颗粒 致使全部胞浆呈深黑色可遮盖胞核 95 3 临床意义 CML时NAP活性明显减低 积分值常为0 类白反应时NAP活性显著增强 积分值常 200 NAP对CML诊断及其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96 五 铁染色 IronstainIS 1 原理 铁粒在H 中与亚铁氰化钾反应 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而显现 97 2 结果 1 细胞外铁 骨髓小粒中的含铁血黄素称之细胞外铁 观察骨髓小粒 阳性反应呈蓝绿色颗粒 小珠或团块状 98 阳性反应强度分5级 骨髓小粒上无蓝色显现 有少数铁颗粒或偶见蓝色铁小珠 有较多的铁颗粒或小珠 有许多的铁颗粒 小珠和少数蓝色小块 有极多铁颗粒 小珠 并有很多小块 密集成堆 99 2 细胞内铁 铁粒幼细胞 中晚幼红细胞的胞浆中含有的铁颗粒称之细胞内铁 油镜下计数100个幼红细胞 记录铁粒细胞的百分率 正常幼红细胞中 在核周可见到1 5个蓝色细小的铁颗粒 如含粗大铁粒在10个以上 铁粒环绕核分布超过2 3圈时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3 临床意义 正常值 细胞外铁 铁粒幼细胞19 44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 并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 15 107 IDA IrondeficiencyAnemia 细胞外铁消失 铁粒幼细胞减少 常 10 非缺铁性贫血时 如溶贫 巨幼贫血及AA 细胞外铁 常为 铁粒幼细胞 常为50 90 且所含铁粒粗大而量多 骨髓铁染色是反映机体内铁的贮存和利用的可靠指标 对诊断和排除缺铁性贫血有重要价值 108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109 白血病Leukemia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其病理特征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血细胞过度增生 并浸润和破坏其他组织 骨髓和外周血中血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 其临床上有四大表现 感染 贫血 出血和白血病细胞浸润致肝 脾 淋巴结肿大 110 一 白血病的分类 根据自然病程和血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骨髓和外周血中细胞分化程度病程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 6个月慢性白血病成熟和接近成熟 1年以上的异常细胞 111 二 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AL 一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1 FAB分类法 1975年提出AL1985年修改 112 2 MIC分类分型法 Morphology Immunology Cytogenetics 1986年ALL MIC分型法1988年AML MIC分型法 113 FAB分类法将急性白血病分为 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lymphocyticleukemiaALL 114 AML又分为7个亚型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 急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 急性红白血病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115 ALL又分为3个亚型 L1 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 儿童常见L2 以原始未分化的大细胞为主成人多见L3 以含有较多空泡的细胞为主 116 MIC分类法中将ALL分为普通型T淋巴细胞型前B淋巴细胞型非T非B淋巴细胞型 117 细胞遗传学分类中 AML M3 t 15 17 AML M2 t 8 21 118 3 WHO 2000 造血组织肿瘤分类 119 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 12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 不能分类 121 骨髓增生异常 MDS 骨髓增生性疾病 MPD 122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殖性疾病不能分类 12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难治性贫血 RA 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 RARS 不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 124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 RCMD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RAEB 5q 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不能分类 125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AML伴有重现性细胞遗传易位AML伴有t 8 21 q22 q22 AML1 CBF ETOAPL AML伴有t 15 17 q22 q11 12 及其变异体 PML RAR 126 AML伴有骨髓异常嗜酸粒细胞 inv 16 p13 q22 或t 16 16 p13 q11 AML伴有11q23 MLL 异常 127 AML伴有多系增生异常 此前有MDS此前无MDS 128 AML和MDS 治疗相关性 烷化剂相关性表鬼臼脂素相关性 有些可能是淋巴细胞 其他 129 AML不另做分类 延用FAB标准 M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低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30 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全髓增殖症伴有骨髓纤维化 131 B细胞肿瘤 前体B细胞肿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2 成熟 外周 B细胞肿瘤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绒毛淋巴细胞 毛细胞白血病 133 浆细胞骨髓瘤 浆细胞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ALT型结内缘边区B细胞淋巴瘤 单核细胞样B细胞 滤泡样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 13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渗出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Burkitt细胞白血病 135 B CellProliferationsofUncertainMalignantPotentialL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Post TransplantLymphoproliferativeDisorder Polymorphic 136 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前体T细胞肿瘤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lasticNKCellLymphoma 137 成熟 外周 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结外NK T细胞淋巴瘤 鼻型 138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肝脾型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种 Sezary综合征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 裸细胞 原发皮肤型 139 外周T细胞淋巴瘤 无其他特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 裸细胞 原发系统型T CellProliferationsofUncertainMalignantPotentialLymphomatoidPapulosis 140 二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特征 骨髓增生 某一类型的白细胞高度增生 并以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阶段为主 占20 99 30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恶性变明显 胞浆中出现空泡颗粒 Auer sbody易见 常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红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明显受抑制 血小板少见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三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特征 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红细胞 血红蛋白均下降 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血片中易见到幼红细胞 血小板数量下降 常 50 109 l 156 三 慢性白血病 ChronicleukemiaCL 分为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hronicmonocyticleukemiaCML 157 一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特征 骨髓增生 粒细胞系统增生为主 其中以中 晚幼粒细胞为主 原始 早幼粒细胞 10 嗜酸 嗜碱粒细胞易见到 158 G E 巨核细胞系统早期 以成熟型为主 胞体小 多有血小板形成 晚期则减少 红细胞系统正常 159 160 二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征 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 100 1000 109 l 血片中可发现中 晚幼粒细胞 嗜酸 嗜碱粒细胞易见到 血小板早期 或正常 晚期减少 红细胞 血红蛋白早期正常 161 三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病程演变 Chronicphase CP Acceleratephase AP Blastphase BP 162 骨髓增生异综合症 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 MDS是一组难治性贫血或伴有其他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增生 染色体异常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疾病 本病与AML密切相关 163 一 MDS的骨髓象特征 可见三系或任何二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 骨髓增生 G E 164 红细胞系统常过度增生 呈病态造血 巨幼样变 双核 多核 核分叶 核碎裂及核浆发育失衡等现象 粒系减少 可见双核 核分叶过多等 巨核细胞多少不一 可见巨幼样变 165 二 MDS的血象特征 呈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何一 二系细胞减少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血片中可见到巨大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等 2 白细胞正常或 分类中可见幼稚细胞 3 血小板正常或 易见到巨大或畸形血小板 166 三 MDS的分类 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AnemiaRA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 RefractoryAnemiawithSideroblastosisRAS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efractoryAnemiawithexcessofblastRAEB 167 转化型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AnemiawithexcessofblastintransformationRAEB T 慢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emiaCMML 168 MDS分型标准 型别血象骨髓象RABlast 1 Blast 5 RASBlast 1 Blast 5 环状铁粒幼细胞 15 RAEBBlast 5 Blast5 20 RAEB TBlast 5 Blast20 29 可以见到AuersbodyCMML同上任何一型同上任何一型或并伴有单核细胞 伴有幼稚单核细胞 169 贫血 Anemia 一 概述1 贫血的定义 2 贫血的分类法 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170 二 缺铁性贫血 IrondifficiencyanemiaIDA 1 定义 2 骨髓象特征 1 骨髓增生 以红细胞系统为主 幼红细胞 30 其中以中幼红 晚幼红为主 2 G E 171 3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中心淡染区扩大 并可见环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4 铁染色5 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正常 172 173 3 血象特征 1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2 网织红细胞 3 白细胞 血小板正常 174 三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Anemia 1 定义 2 骨髓象特征 1 骨髓增生 以红细胞系统为主 幼红细胞 50 原红 早幼红易见到 但仍以中幼红为主 和分裂象易见到 2 G E 175 3 成熟红细胞中嗜多色性红细胞及大红细胞易见到 Howell Jollybody cabot环4 粒细胞系统相对 但各阶段比例形态染色正常 巨核细胞系统正常 176 177 1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