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把青春献给票房.doc_第1页
冯小刚:把青春献给票房.doc_第2页
冯小刚:把青春献给票房.doc_第3页
冯小刚:把青春献给票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tv7致富经 zt.hao315.tv qyue冯小刚:把青春献给票房1 1976年7月28日 凌晨3点42分,中国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 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从影院看完唐山大地震走出来,我感到口干舌燥、头部严重缺氧。全片140分钟,时间跨度32年,哭点从头贯到尾。徐帆大姐的声嘶力竭震动着观众快要决堤的眼眶,我是早早就缴械哭花了脸,甚至到片子后半部分,她声儿一高,我眼睛就跟条件反射似的往外滋水。新冯式烙印有记者向冯小刚发难说,你号称票房冲5亿元的唐山大地震不就是靠揭伤疤赚眼泪吗?冯小刚反诘道:照这样说,辛德勒的名单不也一样?冯小刚果然有IQ卡,应付媒体向来有一套,这一句把记者噎得语塞不说,还捎带着把自己这部片子和斯皮尔伯格的奥斯卡金奖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归到一类去了。不过,这类比玄乎了点儿。看罢唐山大地震的观众真把这两部片子放一块儿对比一下,会感到二者的区别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反思力量使这伤疤揭得让人心感沉重,而唐山大地震主要让人哭得稀里哗啦,哭过之后回想一下,能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镜头或情节设计,好像不多。除了几分钟的地震场景和从苏菲的选择中搬来的母亲的两难抉择这个漂亮的情节外,影片其余部分似乎更像是电视剧的表现方式,通过大量对白和演员表演调动观众情绪,而不是通过线索设置和剧情发展促使观众情绪逐渐累积到高点。换句话说,我洒在银幕前的眼泪更多是被演员的哭泣和嘶吼逗引出来的,属于感性上的同情,不是深层的理性悲痛。我们满心期待现如今媳妇儿熬成婆的冯导能如愿借助这部民族灾难题材的悲剧成功转型,却不料这部耗资惊人、声势浩大的唐山大地震又被结实的打上了冯氏标签 一件适合全民集体情感宣泄的文化消费品,而非艺术品。电影是盲肠不得不说,冯小刚对观众悲喜情绪的控制力已登峰造极,他能让你在影院一抹黑的两个小时里乐得像傻子,也能让你哭得像泪人儿。他最擅长给中国观众把脉,也最擅长从观众兜里掏钱。冯小刚敢说自己的大地震能捞5个亿,是因为他有这底气,人家可是中国迄今唯一一个总票房逾10亿元的中国导演。用冯小刚自己的话说,就是你要想成功拍老百姓的马屁,就得有让他们感到片中事儿就在身边的本事。无论是非诚勿扰里面对股市、两岸关系、婚外恋等社会现象的调侃,还是唐山大地震中对母子亲情、成长悔悟等家庭伦理的刻画,都让观众觉得接地气儿。于是有人说冯小刚就是老百姓手里的一份儿晚报,甭管好看赖看,到点儿了就会去买。电影这种东西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大部分人来说,它就是娱乐;对我们这些电影从业者来说,它是事业;陈凯歌说,电影是他的宗教;我一电影学院的朋友说,电影是他的命。对冯小刚来说,电影是什么呢?冯小刚说:电影就是盲肠 老百姓生活里不是非有它不可,所以电影本身要是没点意思,引发不了情感共鸣,谁肯花钱花时间去影院捧你呢?然而恐怕也正是这种对电影的认识态度,限制了冯小刚的转型之路。虽然功成名就的冯导现如今的创作自由度已今非昔比,他也在不断尝试喜剧之外的各个领域,但他掌控观众情绪、将自己的作品打造成流行文化商品的思维已成定势。流行和经典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存在的。早期的冯氏喜剧早已过时,看非诚勿扰这类影片只能趁热打铁。唐山大地震也将注定像颗流星,划过2010年夏天后逐渐销声匿迹。冯小刚把握住了电影完成市场使命的关键,却在电影艺术层面的追求上屡屡失足。电影长征路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苛求什么。冯小刚的选择是和他的从艺道路以及他生存的年代下中国电影的业态发展息息相关的。电影导演张建亚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段子:中国电影好比长征路上,韩三平是抬担架的队员之一,张艺谋和陈凯歌一个要往这边走,一个要往那边去,最后两个人都犯了分裂的严重错误;田壮壮是因为抢渡大渡河,攻急了,留在当地的老乡家里养伤,每天都在给老乡家的闺女讲革命胜利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神话;何平(博客)和孙周是躲在上海租界里,喝着咖啡吃着面包,心和队伍在一起,长征就不参加了。这支队伍中有一个人,原本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正好长征队伍途经此地,于是加入了韩三平的担架队。没走多远正赶上肃反,拉出去就给毙了,结果执行者枪法不准没打死,大雨一浇又醒了,痴心不改,又爬起来追上了过草地的队伍。张建亚段子里这位特殊的战士,就是指冯小刚。冯小刚的电影创作经历了中国电影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的转变,经历了从国有电影制片厂垄断制作到民营电影公司成为新兴电影创作力量的过程。他的个体创作与电影产业机制的变革互为镜像,电影制度的每一次变化都直接影响着他的电影创作,而冯小刚这个电影品牌无疑也是这段中国电影长征路上的产物。冯小刚没有受过科班电影教育,剧组美工出身。他初执导筒拍摄永失我爱是在1994年,这一年恰逢中国电影的两大动荡事件:其一,1994年8月1日,电影局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开始把电影真正推向市场化;其二,1994年11月,中影公司进口大片亡命天涯第一次采用分账制,分账大片的引进对国产电影产生剧烈冲击。冯小刚的电影创作从一开始就被市场、被票房、被投资挤压着。永失我爱的艰难创作经历没有使冯小刚放弃电影,却增加了他的抗击打力,使他能更加明智地在中国电影的现实境遇中寻找出路。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电影借鉴香港电影的娱乐化精神,尝试打造贺岁片概念,将市场价值作为电影创作的关注点。冯小刚用几易其稿的甲方乙方迎来了他人生的重要机遇。甲方乙方一炮打响之后,1998年冯小刚乘胜追击推出的不见不散,1999年的没完没了,都成功夺取了年度票房冠军。2000年12月25日,电影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得民营资本投拍电影变得名正言顺。在遵守条例的情况下,大家都可以拍电影,只要你拍出好电影,市场就有你的份额,就有你生存的空间。2001年由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冯小刚影片大腕投入拍摄。中国电影制片的民营电影公司、国有企业和国际企业三大力量齐聚大腕,赋予了该片别样的历史含义。2007年的集结号尝试了中国电影制作前所未有的融资操作形态:招商银行于2006年8月底,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尽职调查后,给华谊无第三方担保的5000 万元贷款。这种按照中小企业贷款性质和管理模式来发放和信贷管理的贷款方式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个创举。最终集结号以国内票房2.6 亿元成为2007 年度票房冠军。2008年底冯小刚以小博大,在非诚勿扰中以4000万元投资轻松获取3.5亿票房之后,自信心难免新一轮膨胀,决心要在2010年做更大号的大胃王,靠唐山大地震鲸吞5亿元。冯小刚在摸爬滚打中深谙电影市场生存之道,数度荣登中国票房之王的宝座,却鲜有获得专业影评人认可的作品。正如他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不无酸涩的表述那样:这么些年来,我自认为拍摄的都是大众电影,但我的电影从来也没有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的主流,我被认为是个异数,一个不入流的异数,却赢得了主流观众的接受、认同和包容。所以我设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