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提高小学语文考试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高小学语文考试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高小学语文考试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高小学语文考试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高小学语文考试实效性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考试”化为教学中的“一抹绿”提高小学语文考试实效性的研究【背景】在语文教学这块沃土上,“诗化语文”、“对话语文”、“深度语文”等各色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可面对当今教育的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又是如此的无奈,因此给“考试”蒙上了黑色的阴影。【摘要】针对小学语文考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为提高考试有效性而进行的模式转变。经实践,提出通过考试目的、方式、角色、内容、评价的转变,从而彻底擦亮“考试”所带给大家的那片“黑色”阴影,让考试成为语文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让“考试”为语文教学添上一抹亮丽的“绿”。【关键词】考试 转变 实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却存在着种种弊端。笔者就如何让“考试”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如何提高“考试”的实效性,展开了研究:一、“山穷水尽疑无路”现状分析现行考试的目的大多在于甄别,答案始终只是唯一的,考试的结果只有“好”与“差”之分。这让大部分学生视学习为畏途,压抑了孩子天生的学习兴趣,磨灭了他们本来具有的学习主动性。而少数从考试大战中突围而出的优等生,也由于长期处在紧张焦虑之中,事实上所受的心理伤害并不比所谓差生少。难道考试这一教学的环节不能更新、提升吗?笔者作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本校36年段的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各20名。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样表:表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是或否打“” 。内容是否1、你是否喜欢考试?2、面对考试,你紧张吗?3、语文考试成绩是否能反应出你掌握语文知识的真实水平?4、考试的过程是否有助于你语文能力的巩固和提升?调查结果汇总:(百分率四舍五入)1234是8人 1063人 7932人 4021人 26否72人 9017人 2148人 6059人 74可见,高达90的学生不喜欢考试,近74的学生认为考试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语文能力的提升没有实效。二、“柳暗花明又一村”亮点闪现著名童话大王郑渊洁所强调的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注重儿童的经验和自发需要、兴趣,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由苦抑变成乐事”,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当然,其也有弊:片面强调了主题发展的兴趣和动机,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科学逻辑。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他的优处,来促使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呢?观看访谈节目面对面时,王志专访郑渊洁时的一段对话深深地吸引了我。王志和郑渊洁的对话如下:王 志:你怎么检测自己的教学成果呢? 郑渊洁:“逆向考试”,就是他学完这一门课了以后,他出题考我。这令我的脑海中闪现了亮点对!可以在课堂教学利用“逆向考试” ,来改变目前考试的形式,揭开笼罩在学生心头对考试的阴影,这样的考试是否会更具有实效?对此,笔者对本校四年级一个班进行了实验:实践一: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栏目教学后,进行一次逆向考试。要求:1、每位学生单独出一份有关动物成语的题目,第二天来考老师。 2、题目类型可自编。3、自己拟出一份正确答案。(可以结合课外知识,题目要求比较新颖,有自己创意。)当时,学生们感到非常诧异,但却兴趣十足。为了把老师考倒,他们从一下课就开始交头接耳,回到家,把成语词典翻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把所有有关动物的成语摘录下来了,然后有仔细琢磨成语的意思,想着法子把题目出得难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钻研了教材,对课外知识进行了补充、积累。第二天,他们展示的题可真是精彩:有选择动物填成语、根据意思猜成语、动物接龙等等,甚至有一个学生让我用上她提供的六个有关动物的成语写一个故事。教师选取了其中比较有特点的题目当着全班的面,认真地“考”了一番。把自己审题、思考、做题、检查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对考试的态度、方法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实践二:课例画家和牧童在上课前,提出本课结束之后进行逆向考试的建议。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听讲,敏锐地捕捉并掌握了整堂课的知识重点。学生主动的思维为整课的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在逆向考试出卷的环节,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无形的温习和巩固。出画家和牧童的试题时,学生可以仿照课堂、方法等题型,根据自己上课时所捕捉到的重难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出题,同时完成一份正确答案。可以学习小组讨论、修改“试题”,每个学习小组上交一份“考”老师。题例(略):1.戴嵩作画的过程(填空题) 2请写出称赞的三个近义词: 、 、 。 3一位商人称赞戴嵩的画是 ,教书先生称赞戴嵩是 ,我称赞戴嵩的画真是 。 4我想对戴嵩说: “( )” 我想对小牧童说:“( )”然后教师“完成试卷”。其实教师完成试卷的过程也是检测学生有没有“卷误”(对课文有无理解性错误);正确答案有无出错等等环节。期间,教师可以刻意做错几题,让“小老师”批改、讲解。这种考试一反平常考试之法,把“老师考学生”改为“学生考老师”。教师考学生,是教师主观提问题,只能主观定分数,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困难所在。而学生考老师则能提出自己的关键问题,从他提出的问题,即可直接了解其困难所在,也可测知其达到的水平。可以以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深浅定分数。用这个方法,学生与老师都被逼得非用功不可,在学生是要深入,在老师是要浅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由“逆向考试”想开去我们可以让考试时间、内容、形式、评价等都可以多元化。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亲历生活、发现问题、实践体验、探究问题、迁移运用、教学相长。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模式转变(一)考试目的转变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我们语文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不考,为的是检查自身的能力,发现知识的缺陷,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加以重点应对。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语文考试的目的更应该具有开放性、层次性、个体性、多元性。(二)考试方式的转变语文考试形式都可以多样化,比如开卷考试、口语交际,甚至考试可以渗透在游戏中。例如:在一个单元教学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星级考试”。考试内容分为四个星级试题: 口试: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认读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笔试:基础题(字、词、句测试) 笔试:基础知识的运用(造句、归类)阅读题 笔试:课外拓展习作(选择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一种写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星级进行考试,也可逐个过关。后进生在以往的考试只能得到合格,甚至是不合格,在星级考试中却拿到了二星级试题的优。而且能主动向老师要了三星级试题,回家通过使用工具书、请教同学。说明考试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学习有了积极性。(三)考试角色的转变考试不一定是教师考学生,我们可以进行角色互换:1、教师考学生 2、学生考教师3、同桌互考4、优生、后进生互考教师考学生,是教师主观提问题,只能主观定分数,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困难所在。而学生考老师、学生间的互考,则能提出自己的关键问题,从他提出的问题,即可直接了解其困难所在,也可测知其达到的水平。老师作为“主考”,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成了“主考官”,往往无限又无形,有时更能考到“点”上。(四)考试内容的转变考试的内容要具有全面性。不能只考读写,不考听说,而导致对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忽视。考试内容的着眼点上,要立足教材,并有所延伸、拓展。考试题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举一反三。(五)考试时间、空间的转变1、固定的时间,开放的空间。针对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可以固定时间,固定空间。但对于那些语文“展示台”、“我知道”等环节,教师也可以轻松考试的形式出现交流,而所需的积累、搜集等空间可以开放。2、固定的空间,流动的时间。可以固定考试在教室的座位上进行,形式多样:口试、笔试、行为测试等等。可以是学习小组间测试、同桌互测、逐一面向全班过关等等。所需的时间不定,可以间断进行,因此,考试的时间可以如流水般流动。3、灵活的时间,不定的空间。有些考试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不定时间,不定空间地进行,让学生感受到考试并不恐怖,是一件及其轻松、自然、有意思的事件。从而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六)考试评价的转变语文考试的评价,不能只以传统的“优、良、合格、待合格”来给学生戴“帽子”。语文考试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潜能等。教师在对学生考试评价过程的组织和引导中,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且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考试评价更应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评价主体性。2、多元性原则。 考试的整个过程应该包括“学习、整合、出题、审核、应试、批改、反馈、订正”这一长串环节。教师的评价也应多元地开展,有效的考试评价,可以评价试题质量,评价批改尺度,评价答题的创意等等。3、发展性原则。 对考试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语文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健康发展)。考试评价时,“主考官”可对不满意的答卷,暂不打分,实行 A-AA-AAA制,对自己得分不满意的“被考者”可以重新修改后,让“考官”重新量化打分。4、开放性原则。 考试的评价让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每个人的评价侧重点和层次性又有所不同,比如让学生对本次考试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订正试卷,互写卷尾评语;让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情况作纵向比较,指出努力方向;让老师对学生考试的形式、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教师可尝试为学生的同一份试卷打三个成绩,一个是“态度表现分”,一个是“基础掌握分”,令一个是“个性创意分”。 5、激励性原则。 教师还应引导主考者在阅卷时,可以写上了一些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评语,如:“这个词语用得妙极了!”,“这个知识你是从哪本书上看来的?能推荐给我吗?”通过表扬鼓励,并开展相互取长补短,增强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考试具有其一定的实效。四、“春风又绿江南岸”初见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的试行,将语文考试融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一份问卷,再一次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所呈现为:1234是92386100否897140因为学生参与确定考试的形式,参与命题,参与评价,大大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了考试的领域,丰富了考试的形式,学生渐渐对考试有了兴趣,积极投身其中而乐此不疲;他们再也不对考试“谈虎色变“,应试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个学期的考试转变实践,实验班的学生听课及其认真,而且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搜集有关资料。语文课堂上,“意外”不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反而比那些通过死记硬背、乏味的抄写掌握得更扎实。考试的态度认真了,审题更加细致。在一次期末语文测试中,实验班与平行班之间的考试结果对比情况: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基础得分漏题率作文离题率实验班839886.5490.20.19对照班719879.4440.4510这一结果表明该实验有了一定的成效。当然,由于智力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障碍,在出卷、考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样形式多彩的考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教学,让学生信马由缰。教师仍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对学生的考试给予指导和点拨,提高考试的质量和效率,让考试真正对教学起到一定的实效。教师也从费尽心机地为学生“拟题”转换到了“征题”、“评题” 。“冰冻三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