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及其改革08.ppt_第1页
第六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及其改革08.ppt_第2页
第六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及其改革08.ppt_第3页
第六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及其改革08.ppt_第4页
第六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及其改革0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及其改革 2 提纲 解放前的农信社大跃进前的农信社大跃进中的农信社文革中的农信社改革开放中的农信社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及成因分析 3 一 解放前的农信社 薛仙舟先生是最早在我国介绍合作金融理论的理论家与实践家 1919年10月1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了我国首家合作金融组织 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 4 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宗旨 补助小本经营提倡合作主义鼓励储蓄和解放平民经济 1920年在 平民周刊 上发表了 合作银行旨趣书 认为 总而言之 我们希望以这个银行为经济解放的起点 5 于树德先生于1923年6月 在河北香河县利用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 的赈灾款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信用社 奉行 救灾不如防灾 防灾之要义在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的思想 6 国民党统治时期 国民党比较重视合作金融 中国农民银行及中央合作金库 7 革命根据地 反对高利贷的斗争扶助生产 发展农村经济 8 解放前的农信社评述 国际合作制原则的贯彻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三农的影响 9 二 大跃进前的农信社 性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对 三农 的影响 10 农村信用合作社示范章程 1951 是农村劳动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和帮助下 根据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资金互助组织 11 信用社与国家的关系领导和监督在国家银行的指导和支持下独立经营业务 12 信用社的任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 生活困难改善物质生活支持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农副业生产消灭农村高利贷剥削 13 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1955年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指导农信社的业务 人民公社的建立 农信社归人民公社管理农信社在代表中央权力的国有银行及代表地方权力的县 乡两级政府之间徘徊 14 到57年底 农信社拥有的社员股金和各项存款25 7亿 相当于国家同期农贷指标的68 15 三 大跃进中的农信社 1958年12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适应人民公社化的形势 改进农村财政贸易体制管理的决定 16 两放 三统 一包 是当时的管理方法 两放 既将财政 银行 粮食和商业部门设在农村的基层机构的人员和资金 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 三统 是指统一政策 统一计划 统一流动资金管理 一包 是指包财政任务的完成 17 国务院 关于人民公社信用部工作中几个问题和国营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规定 中第八条规定 人民公社的信用部既是人民公社的组成部分 又是人民银行在当地的营业所 为了便于工作 信用部可以同时挂两块牌子 18 农信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1958年人民银行农村营业所与农信社并入人民公社信用部1959年人民银行农村营业所从人民公社手中收回 信用社从人民公社信用部分出来 下放给生产大队 19 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资金被社队或社队干部占用 无力向社员发放贷款信用分部的职工被长期抽调去搞其他工作 不少地方出现无人办理贷款和吸收存款 甚至存款户提不到款的现象财务制度混乱 账目不清 20 1962年与1958年比较 信用社存款由40亿下降到28亿 贷款由25亿下降到15亿 农村高利贷死灰复燃 21 1964年 邓子恢副总理向中央和毛主席写的 关于城乡高利贷活动情况和取缔方法的报告 中认定 对月息在1分5厘以上的私人借贷 无论借款多少 时间长短 债主成分如何 都属于非法的剥削行为 都应该予以取缔 22 1962年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若干问题的决定 把农信社 组织独立 业务上接受人民银行的指导 资金和人员由1963年重新成立的农业银行的县支行统一管理 制度上对农信社实行 三清 既清账目 清物质 清贷款 23 四 文革中的农信社 阎庄经验1969年1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天津召开了18个省 市县参加的体制改革座谈会 会议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广 阎庄经验 一个由贫下中农管理的信用合作社 24 信用 合作社 由谁作主的问题被抽象演变成了由哪个阶级作主的问题关注的重点不是如何发展速度快的经济问题 而是谁掌权的 政治 问题 25 农信社与其他金融机构及政府机构的关系 完全实行 四管 的地区 把信用社的人权 财权 资金使用权等都交给了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 大多数的地区是将人权 财权通过由县委 县革委会领导下的公社党委报批和审查 信用社的存放款利率和政策则执行县人民银行的统一规定 实际上信用社已经基本完全由人民公社做主 26 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信用社职工贪污 盗窃 挪用公款的占到职工总数的20 30 帐务错乱 资金被公社抽调 挪用 垫付各项行政开支和生活费用开支 有的信用社的库存现金全部被挪用 27 农信社对 三农 的影响 高利贷盛行 有的地方的高利贷的利率已经达到了4分 5分 10分 20分甚至30分没有合法而又有效的金融机构的覆盖 非法的融资渠道就要占领市场 28 改革开放中的农信社 1977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 后 农村信用社被交给国家银行管理 变成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 使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互助性质基本丧失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以恢复合作互助性质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1984年 国务院转批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 指出要把 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 29 1994年成立了政策性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 专门经营从农业银行剥离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 1996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 脱钩 恢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合作金融组织性质 30 2003年6月4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获得原则同意在全国范围内改革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从200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 31 改革模式 将农信社交给省级政府管理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强有力的扶持政策 有效化解了历史包袱 32 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 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变化2002年末全国农信社资不抵债额达3300多亿元 资本充足率为 8 45 资本净额 1217 2亿元 截至2007年6月末 全国农信社 含改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资本净额达1037 18亿元 资本充足率达12 24 33 不良贷款率下降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6月末 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2972亿元 比2002年末减少2175亿元 不良贷款率9 6 比2002年末的37 下降27 4个百分点 34 结束连续10年亏损 经营效益显著好转自1994年至2003年 全国农信社连续10年亏损 2002年亏损58亿元 亏损面33 5 2004年与2003年同比盈利面达到81 2 首次轧差盈余 2005年盈利180亿 2007年上半年盈利219亿元 35 资产规模不断壮大 支农服务功能增强2005年6月末 全国农信社各项存款达30694亿元 比2002年末增加10769亿元 增幅为54 各项贷款21968亿元 比2002年末增加8028亿元 增幅为57 6 36 各项贷款中 2002年末 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5579亿元 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81 2005年6月末 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299亿元 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重已上升到87 5 增加4720亿元 增幅达85 37 产权制度改革 组建银行类机构和县统一法人社至2005年 包括银行类机构48家 其中农村商业银行9家 农村合作银行39家 另有13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建 组建以县 市 为统一法人机构172家 另有273家已批准筹建 38 目前所有数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其省级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2003年6月 对青海省格尔木市8家长期经营不善 严重资不抵债 扭亏无望的高风险农信社予以撤销 39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及成因分析一 管理体制问题二 产权制度问题 一 股金功能错位 二 没有形成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机制 三 股权结构出现非农化倾向权结构的不合理 40 三 法人治理问题四 改革的方式问题五 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