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分三个字目完成,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不扎实,不同层次的都有,要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面学生。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通过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生,找准四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通过导学案和课件把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纳入教材之中,并运用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思路: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ppt、音频、视频等技术;在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展示新情景等环节使用,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通过导学案和课件把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纳入教材之中,并运用到教学中来。通过以上手段目的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成败如何? 成功之处:历史功绩 失败含义: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有时间的话播放孙中山片断,并总结: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一)引导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进行知识梳理。根据课本的三目内容,重点设计了三个问题,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的解决问题。分小组进行展示。教师结合课本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必要的方法。如怎样概括辛亥革命的过程,巧记历史等。 (二)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知能拓展。第一个问题纵向比较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进而得出辛亥革命的进步性的结论。 第二个问题横向联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法律来巩固革命成果的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辛亥革命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精神,树立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基本理念。 第三个问题是现代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深刻感受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民主进程中的里程碑。 (三)引导学生以继承者的身份进行情感体验。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结合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使学生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学习这段历史,学到了什么,学了以后怎么做。这样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坚定学生为伟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四)小结。学生从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进行总结,即肯定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又看到革命尚有不足之处,为下一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做铺垫。 (五)巩固练习。(机动处理)就做学案中的题目。 情境: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假如我是,我的感受是 角色:a工人b实业家或资本家c革命党人d立宪派和投机政客 e帝国主义f旧官僚(前清官员)g其他 要求:请同学们结成讨论小组,每位同学任选一角色来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注意小组内的成员角色不要重复,发言要有史实依据。 制作多媒体课件ppt、音频视频材料收集等。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搜集所需要的材料,组织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课前由老师审查。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以视频概述起义过程。 (2)演示动态示意图,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概况。 合作探究: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演示以下四组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通过演示加以归纳。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及评价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 3、课堂活动:以1911年10月1912年3月任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报导对象,以“民国的壮举”为题,以自身感受为内容,写一篇新闻评论。 【设计意图与目的】:辛亥革命 的失败及其评价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 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 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政体变化。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课堂巩固:讨论问题 评价:对学生做出评价,分层次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通过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生,找准四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通过导学案和课件把有助于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