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随堂练习.doc_第1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随堂练习.doc_第2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随堂练习.doc_第3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随堂练习.doc_第4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随堂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五 课(章、单元)第 6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课 型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过程与方 法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的意识。教材分析重 点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难 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教 法引导发现法、知识迁移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学 法小组合作法教 具多媒体、口算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引出问题:第53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准备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同学们来到操场排好队,看到开来的一辆辆大巴,兴奋地喊:“我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喽!”。请大家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二、互动新授1教学教材例1第1题。提问:(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境图)大巴车开来了,大家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独立思考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5+34=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要想求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就要先算出一年级两个班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质疑:那么35+34应怎样口算呢?独自思考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l)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小组内相互交流。(2)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3)交流: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的算法?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教师板书:小组1:35+30=60 65+4=69 小组2:30+30=60 5+4=9 60+9=69小组3:30+34=64 64+5= 69师:你们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多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喜欢哪种算法呢?说说你的理由。(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2教学教材例1第2题。探究:同学们真是太捧了,想出了这么多算法,那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出示教材第10页例2情境图)用你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算一算吧!(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9+44(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3)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计算过程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5)班内展示。如:39 44 = 83 39 44 = 83 39 44 = 8340 4 30 9 40 4 30 979 70 13 74或 : 39+40=79 30+40=70 30+44=74 79+4=83 9+4=13 74+9=83 70+13=83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觉得哪种方法适合你,就选用哪种方法。三、巩固拓展l.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1)、(2)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对于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集体汇报、订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1)35+30=65 65+4=69(2)30+3060 54=9 60+9=69(3)30+34=64 64+5=6作业布置:练习二第1、2题。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五 课(章、单元)第 7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课 型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过程与方 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教材分析重 点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难 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教 法通过知识迁移法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某学校乘车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那么,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33+29= 23+31= 68-4= 32-6二、互动新授l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瞧,同学们上了开往世博会的大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l)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提问: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可真聪明!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列式?(l)学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4)教师归纳并板书:65 - 54 65 - 48交流:你怎样计算出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可以选择一道题。)(1)学生尝试做。(2)小组内交流口算结果和口算方法。(3)班内汇报。 选择“65-54=”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5-4=1,60-50=10,1O+1=11 师板书: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生2:65-50=15, 15-4=11 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3:65-4=61,61-50=11 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4:65-60=5,5+6=11 师板书:凑整法。师小结: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口算方法,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选择“65-48=”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65-40=25, 25-8=17 师强调: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2:65-8=57, 57-40=17 师强调: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3:65-5015 ,152=17 师强调:凑整法。生4:15-87, 50-40=10 10+7=17提问总结:为什么你用15减8而不是用5减8呢?(5不够减8,所以需要退位。)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呢?(这也是用了相同数位相减,只是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上退1当10用的方法。)交流:把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另找一种方法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3观察对比,完善口算方法。(1)出示:“65 - 54”和“65 -48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6554”是不退位减法;“65-48=”是退位减法。在口算时可以用“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或“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或凑整法进行计算。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要求说出口算的方法。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5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两张数字纸条。组长拉动纸条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口算练习。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方法一: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方法二: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三: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四:凑整法。作业布置:口算:4223 3224 8725 6434 2648 3546 6218 8037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五 课(章、单元)第 8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练习课 课 型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 法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分析重 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 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 法交流与探究学 法交流与探究教 具多媒体、动物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P9单元图)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一年级和二年级同学的车票问题,还有哪几个年级没买票呢?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其他几个年级各需要买多少张票吗?(学生活动)师:谁来说说三年级需要买多少张票?你是怎样算的?生:333669(张)。我是这样算的:30+3060,3+69,60+969。(依次交流其他年级的车票计算情况)师: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生:二年级比一年级多买多少张票?师:你会解决吗?生:会。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练习二第4题环保小卫士同学们了把校园的环境保持的更整洁,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他们正在把校园内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变废为宝,请看P125第4题,独立在书上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2练习二第3题买东西。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2)列式计算。58+25=83(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3练习二第6题接力比赛。几只小动物看到大家玩的如此开心,也起来凑热闹了,请看第一个出场的是35号小白兔,大家想知道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吗?只要你能猜出它是多少号,它就立刻出现在大家面前,谁愿意来猜猜?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大家掌握了其中的秘诀了吗?让学生依次叫出下一次出现的小动物的号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每一种小动物的图片。4练习二第7题篮球场上的数学。通过刚才的活动,我发现大家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确实很了不起。可是你们会用这些计算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首先我们去看看篮球场上看看,那里藏着什么数学问题。1)请大家打开课本P13观察第7题,小组内把大家看到的信息和你的疑问相互说一说。2)指名汇报左边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3)理解“领先”的意思?你能换个说法来提这个问题吗?4)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对。5)全班交流后,齐口答。6)指名汇报右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7)教师点拨:下半场因为按照篮球比赛的规则必须交换场地,所以2队的分数记在左边;其实篮球赛中记分是把上下半场的分数累计记分的,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下半场后2队的分数是67分,但是这67分不光是下半场的得分,而是2队上下两个半场的总分。8)有谁能说说下半场后1队的分数是45分,表示什么意思?9)怎样求出2队下半场的得分?10)指名口答后齐说出答语。11)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三、巩固练习P13第8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练习二333669 58+25=83领先 下半场作业布置:小红有70元钱,买下面的两样玩具够吗? 玩具小熊:38元 玩具猫:28元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五 课(章、单元)第 9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 型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地计算,掌握笔算方法。过程与方 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难 点掌握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教 法迁移、类推法,观察法,尝试法。学 法迁移、类推法,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提问:(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同学们下车来到世博园,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来买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l)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380+550= 550-380=(2)师点出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题目,这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师板书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二、互动新授1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1)独立思考,你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组织学生汇报:生1: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生2: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表扬:同学们能想到两种这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真是太棒了!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但是老师还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应该就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侯不要漏掉了。口算380+550,算出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写上O)(5)说得太好了!那么谁能说说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2探究退位减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算式:550380=(2)提问:怎样计算呢?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算。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全班反馈:生1:因为55 - 38=17,所以550-380=170。生2: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剩下17个十,也就是170。生3:用竖式计算。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3)让用笔算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师适当引导:十位上的5不够减,怎么办?15表示多少?(从百位退1当10和十位上的5合起来是15。)7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最后算百位,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7(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上退1当十,所以百位上是4减3。)(4)请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交流笔算需注意的问题。(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小组内合作,每人算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做完后小组内互相订正。看哪个小组最认真。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2题。(1)第1题: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第2题:先让学生找出要求的问题。接着说一说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后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在进行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板书设计: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80 + 550930 550 - 380 170(1)38+55=93,380+550=930 (1)55-38=17,550-380=170(2) 3 8 0 (2) 5.5 0 + 51 5 0 - 3 8 0 9 3 0 1 7 0作业布置:用竖式计算:660+170= 890-550= 320+290= 540-170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五 课(章、单元)第 10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加、减法的估算课 型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 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难 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教 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学 法观察、比较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国庆节”到了,学校要安排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学校组织全校16年级学生到巨幕影院观看电影。你们认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二、互动新授1提出问题。(出示P15情境图)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1)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 (2)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出示):一到六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和肯定。2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1)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先求出什么?(需要利用“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 那么“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反馈:方法一:221+239400(人)方法二:221+239450(人)(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估算过程,说说哪种估算的方法合理。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各自的理由。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 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因此方法一的估算不合理。生2: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所以221+239 一定大于450,坐不下。因此方法二的估算合理。师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哪种合理,用哪种方法。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5页的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估算的过程。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二”的第5题。先让学生思考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所给数的近似数,并完成习题。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二”的第68题。(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在答题纸上。(2)小组交流、讨论估算方法。(3)集体交流估算方法。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1:解决问题时,要求根据问题找出需要利用的信息,确定先算什么。生2:在估算时既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又可以看成整百数,哪种合理,就用哪种方法。生3:估算时要把一个数看成跟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而不是只看它的百位上或十位上的数字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估算221+239400(人) 221 + 239450(人) 450441220 230作业布置:一、 估算578+243 431-188 434+417897- 349 387+105 986-341二、停车场有398辆小汽车,开走了103辆,停车场大约还剩多少辆小汽车?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五 课(章、单元)第 11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练习课 课 型练习课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及相应的估算。过程与方 法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材分析重 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难 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 法交流与探究。学 法交流与探究。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先估一估,再笔算下面各题。530+280= 940-370= 450+160= 720-250=(1) 指名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这些数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比较简便。(2)找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3)集体交流,订正时强调计算方法。(见板书)师生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二、互动练习,强化提高(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第3.9题)1完成练习三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结果。650200( )160( )280( )450(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同桌互相评一评,然后集体交流评价。(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第4、10、12题)1完成练习三第4题。(1)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0题。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3.完成练习三第12题(1)让学生先独立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50280=并列出竖式,指导竖式计算的过程.(2)让学生再思考从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再根据自己的问题列式解答。(三)估算的训练。(第11、13题)1 完成练习三第11题。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2.完成练习二十第13题。出示第13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冰棍矿比矿泉水卖得多,第二天冰棍要多进些。三、拓展延伸小华和哥哥共280元钱,哥哥比小华多80元。小华和哥哥各有多少钱?教师引导:根据题意,可以画图理解。小华哥哥?元? 元比小华多80元280元小华和哥哥共有280元,28080200(元),所得的数就是小华钱数的2倍,2002100(元)就是小华的钱。280180180(元)就是哥哥的钱数。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小结:解答这类题,只要把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会使问题变得简单。四、归纳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是不是感觉计算比以前熟练了,互相说说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板书设计: 练习三 9 4 0 3 7 0 5 7 0 5 3 0 2 8 0 4 5 2 作业布置:1列竖式计算。47+33= 86+34= 6218650+340= 440150= 7205402估算。583+417 718+179 6314093(选用)妈妈花360元买了一件羽绒服和一双皮鞋,羽绒服比皮鞋贵160元,羽绒服和皮鞋各多少元?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五 课(章、单元)第 12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整理和复习课 型复习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过程与方 法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难 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教 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 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 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 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上来的一(不要漏减借走的一)。3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减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方式虽然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