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研讨.ppt_第1页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研讨.ppt_第2页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研讨.ppt_第3页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研讨.ppt_第4页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研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isong ieee orgChinamobileTalk 1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研讨 应用模式 流量特点和网络架构 中科院声学所高性能网络实验室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智能泛在计算实验室 应用模式 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两种模式 客户端软件 浏览器 互联网 门户 应用 服务 网站 C S模式 B S模式 带围墙的花园 两种互联网应用模式 App应用应用程序运营在用户终端上 安装客户端软件 客户机 服务器C S模式WebApp网页应用应用程序运营在网站服务器上 用户终端使用通用浏览器浏览器 服务器B S模式 NativeApp的极限已经浮现 由于App需要做机型适配 给开发者带来了非常高的成本在App的海洋中瞬间走红可以 持续成功难 用户安装卸载频繁 如何留在桌面成为难题 较适合本地应用 如游戏和一些工具通过App 可以更好地利用到本地设备的性能 实现更好的体验 需要网络侧 Web支持的应用如视频 阅读 社交 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 App模式带来的用户分步升级 给这些需要强调运营的服务商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其后台必须尽量支持各个版本的功能和服务 来等待所有用户完成升级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适合垄断 垂直 封闭 一体化的NativeApp吗 保持互联网的开放 平等竞争精神很重要 App的极限已经浮现 而Web则是可能是突破此限 推动下一个数字时代革命的起点 应用模式采用客户机 服务器 C S 模式 放弃了Web的开放性 用户要安装客户端软件 这就为大公司捆绑用户实现垄断提供了可能 Web应用使用浏览器 服务器 B S 模式 保留了Web的开放性 简化了应用软件的开发 充分发挥云计算的效能 WebApp网页应用 5 两种应用并存 Web不是数字时代革命的终点 App的降温亦不是终点 而洗心革面 重装上阵的Web则有可能是下一个数字时代革命的新起点 在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中 没有人能永远当红 今后可能会出现这两种模式会并存 螺旋式交替上升的局面用户只在乎体验 而谁的体验好 他就决定把谁留在他的手机桌面上 而唯有留下来 才有活下来和壮大的可能 在这一点上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 采用App的形态 要比采用Web的形态留存下来的难度更大 关键是如何争取用户 引导用户使用体验 开放性和产业链共赢模式很重要 互联网公司支持WebApp 奇虎推出360浏览器应用开发平台 开发者可以通过360浏览器的应用扩展接口 上传自己开发的浏览器应用插件阿里推出云计算托管平台阿里云和阿里云OS手机 在国内率先提供云存储服务 提供CloudAPP模式业务 百度推出了一个可让用户通过百度网站使用应用程序的平台 通过该平台 用户可通过百度网站玩游戏 看视频 阅读电子书及使用其他软件 百度的平台可通过任何与网络连接的设备或个人电脑进行连接 并且可与任何浏览器兼容 包括苹果的Safari浏览器 微软Windows8内置HTML5 CSS andJavascript 支持WebApp苹果Sarfri支持HTML5WebApp iOS5开始支持全屏Webapps应用 运营商推动成立大规模应用社区WAC WholesaleApplicationsCommunity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沃达丰 软银 AT T 西班牙电信 意大利电信 Sprint 韩国电信等运营商推动成立WAC 用一个通用的开放标准来开发手机应用 为开发者提供单一的入口 加入WAC的企业则包括爱立信 华为 高通 英特尔 三星 埃森哲等设备制造商WAC和联合创新实验室 JIL 已完成融合 并正式发布手机应用WAC1 0标准 基于JIL1 2 2 开发WAC1 0手机和商店 数千种应用 推出WAC2 0标准 支持HTML5网络应用 提供了文档系统 日历和定位等更多特殊的移动功能 WAC3 0将于2011年9月推出 支持HTML5和电信API能够提供应用内置计费系统和用户认证等后台网络资产 流量特点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的特点宽带化 IP化 扁平化 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中的流量发展趋势全球移动流量将在未来5年内增长66倍 Cisco 2014年移动互联网中内容流量将达到91 P2P Video WEB Cisco P2P流量占比逐年提高国外统计 P2P流量已占到繁忙基站流量的占42 AllotGMBT 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趋势 移动视频流量持续增加 移动视频流量增速最快移动流量年复合增长率平均131 其中移动视频流量为154 成为拉动流量增长的主力 MorganStanley iPad类终端加速移动视频流量增长手机 PAD出货总量已经超过PC KPCB iPad用户访问视频应用频率是iphone用户的三倍 nielsen 应用商店程序下载量飞速增加 苹果应用商店程序下载量以突破100亿次AT T推出iPhone之后 数据流量3年内激增5000 网络多次出现拥塞或是局部瘫痪的情况 将继续投资上百亿进行网络建设O2 西班牙 绑定苹果之后 仅2009一年其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增长了18倍新西兰电信3G网络因为流量激增而四度瘫痪 首席技术官被辞退 移动终端之间协同共享趋势 传统互联网 网络 带宽较大 链路质量相对稳定终端 处理能力较强 屏幕分辨率较高移动性 没有或者不强 移动互联网 异构的网络 无线链路不稳定 带宽较低异构的终端 手机处理能力较差 屏幕尺寸较小移动性 面临快速移动的环境 小区切换等 挑战 如何面向异构的网络 终端实现内容的传输与展现灵活适配如何快速高效地支持异构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 手机与上网卡流量逐渐平分秋色2013年移动上网卡用户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5 MorganStanley 室内成为移动用户的主要应用场景75 以上用户在家 办公室使用移动宽带网络 类似于有线宽带 MorganStanley 移动用户行为的固定特点 16 网络架构 移动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内容流量的指数级增长 设备类型与数量的飞速增加 内容热度和流量的无尺度幂律分布 无线资源与带宽需求的矛盾日渐明显 18 越来越高的QoS要求 内容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方向 趋势内容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驱动 虚拟现实 3D等未来创新应用将促使流量剧增 网络的无尺度特征更趋明显 问题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其包含了哪些内容 What 但通信方式仍然采用基于主机的寻址方式 Where 有必要创建以内容为中心的未来网络代表 NDN NamedDataNetworking NSFproject2010 移动互联网内容交换特点与需求 终端手机 Notebook MID TV终端能力各异 多屏合一与切换网络GPRS WLAN 3G LTE网络特性各异 带宽不同内容内容既可能从中央注入 也可能产生于边缘突发性 难以预测传播双向化 WEB2 0 P2P去中心化 中央到边缘 边缘到边缘 内容适配能力内容与终端 内容与网络快速分发能力快速高效地完成内容的注入 分发 管理QoS保障能力根据终端与网络的特点 充分利用资源 保证QoS网络融合能力移动网与互联网融合 3G网络与WLAN网络融合业务融合能力支持多种计费模式与交互模式 能够与其他业务无缝融合控制管理能力传播控制与内容监管 特点 需求 现有互联网内容交换技术 过渡方案 固定移动融合的内容交换架构 融合P2P技术 CDN技术 缓存技术技术 为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类业务提供融合的网络能力平台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的快速高效分发和存储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流量优化和管理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资源共享 全面内容交换与调度 在TD环境下 用户P2P业务下载速率提升2 3倍wlan环境下 用户P2P业务下载速率提升9倍以上 测试数据节选 全域Cache内容协同调度 提高缓存效率和命中率缓存内容与CDN内容交换互通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 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架构研究 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验证 通过虚拟化屏蔽底层资源的异构性 结合认知网络和跨层优化技术 实现业务和网络互感知 提供端到端传输保证和网络自治管理能力 过渡方案 基于重叠网的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 智能节点主要功能 25 分布式组网算法和消息路由机制 分布式网络测量 动态网络行为描述方法和特征提取以及策略生成算法 分布式网络安全及路由抗毁 移动互联网的无线带宽优化管理 承载网感知的业务流量本地优化技术 端到端QoS管理和优化 基于底层信息感知的跨域流量均衡与传输优化 多模业务流识别 26 解决内容的分发效率问题 解决业务缺乏传输保障问题 业务感知 CoreNetCOntentandseRviceawarENETwork 远期目标 以内容中心的未来网络架构 CoreNet总体架构 可扩展视频编码技术 SVC 目前 多采用集中转码技术来解决同一内容面向不同网络 不同终端进行服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