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寓言教案.doc_第1页
解读寓言教案.doc_第2页
解读寓言教案.doc_第3页
解读寓言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设计意图这篇作文安排在学生刚学过寓言黔之驴、杞人忧天和杨布打狗之后。看似简单,但大多数学生拿到以后无从下手。所以,设计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来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一篇寓言,学会创新理解一篇寓言,让学生敢说,会写,能写好。二课前准备投影仪、伊索寓言等三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2课时,包括写作1课时)(一) 趣味猜词1 羊来到草地上(打一水果草莓)2 狼群来到羊群里(打一水果杨梅)3 用手指使劲戳墙(打一个字痛)(学生在猜完前两个后,往往受此猜法影响而难以猜出第三个,师由此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是唯一的,对待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师板书:多角度(二) 创新理解黔之驴1 谈谈寓言。寓,寄托也。寓言即在文字中寄托了某种道理。即每篇寓言都有寓意。2 (放投影:黔之驴最后一段)生读后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寓意。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3这段话是针对文章中“驴”这个形象来说的,师由此启发学生,文章除了驴以外,还有虎、好事者这些形象,让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得出不同启示。(师板书:不同形象)(1) 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 好事者: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资源的浪费总结:可见,我们从一篇寓言里得到的道理是唯一的吗?那么我们是通过分析黔之驴中的哪一点得到这些启示的?(师暗示黑板上的“不同形象”)(三)浅谈杞人忧天设问:1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这里所说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指什么?(生:天塌地裂)2古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现在看来,有没有可能?(师启发学生从环保的角度来回答)3那么杞人的担忧在现在有没有必要了?(生:有必要)4是什么造成了对这则寓言的不同理解?(师启发学生从时代不同,科学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一篇寓言的寓意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变化。师板书:不同时代(四)创新理解伊索寓言1 师用投影仪展示狐狸和葡萄,师朗读,请学生思考其寓意,即俗话所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2 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生纷纷发言,从学习,日常生活来谈)3 可见,解读一篇寓言还可以从何入手?(生:联系现实)师板书:联系现实4 请学生谈谈对这则寓言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从自我安慰的利与弊来谈)5 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全面分析。师板书:全面分析(五)讨论理解伊索寓言(师课前将学生分好小组,四人一组,分给4个寓言故事)讨论手上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由一个同学做记录,选出大家认为最有创意的观点,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注:生上讲台交流,先复述故事情节,师投影故事,语言简洁,发言不超过3分钟)(六)写作师给出一些寓言故事,比如郑人买履,由生选择作文,时间2025分钟。(七)评点1 小组内读、评、讨论打分。(注意:围绕板书的四点来打出等级)2 全班交流。由小组选出最好作文在全班朗读,生提出建议,师评点。 板书设计:解读一篇寓言多角度不同形象 不同时代 联系现实 全面分析(驴、虎、好事者) (利、弊)附:课堂资料(生用)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总体构思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联系现实生活评价寓言、感悟寓意,进而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总结阅读成果,锻炼和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最后,学以致用,不强调种种写作规矩,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去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设计层层深入、由思考、归纳到实践的教学思路,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归纳寓言的特点和写法,发挥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训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用一个甜麦圈来询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便说:对于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正如同一个甜麦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空洞,乐观者却品味到它的美味。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像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一则寓言的解读,来感受这一哲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通过这个单元列子二则的学习,以及以前所学的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等寓言,同学们对于寓言这些特点都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解读一则寓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讨论的话题。(二)学生依据上学期和本学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来展开讨论,寻找一点规律,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法指导)如何解读寓言呢?(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读懂原文的大意。第二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第三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评价寓言。第四步:从写作角度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解读时可以涉及以上全部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来解读,只要能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评论均可,只是写作时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解读一则寓言1出示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生自己查找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解说大意。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此则寓言的寓意。(寓言故事的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戒。面对同样一篇寓言,由于各自的角度不同或对生活的体验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只是要求学生必须紧扣文本来理解,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学生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得简练通顺)附参考答案:这则寓言反映了古代英雄的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这则寓言表现了夸父的不自量力与异想天开,读了这则寓言我们要吸取夸父失败的教训,做事要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莽撞行事。唯有牺牲,才有收获,夸父尽管未能追上太阳,但他创造了一片绿阴,留给后世子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3这则寓言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对过去的知识加以复习并引导学生归纳。(1)寓言结构大多简短,在创作上经常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