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课件_第4页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脑部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创 瘤 腔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 一 概念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 放置引流管 将脑积液引流至体外 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 排出脑室积血 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同时用于各种原因脑室出血 是神经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颅脑结构 颅脑结构 脑脊液 1 流动于脑室 中央管 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 透明 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 正常400 500ml 日 2 脑脊液循环通路 脑脊液 脑室外引流管 二 目的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 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感染脑室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 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治疗脑室内出血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 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 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脑室外引流管 三 适应症脑积水脑室内占位性病变后颅窝占位巨大手术前减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外引流管 四 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濒死危重患者 已经无自主呼吸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需慎重 脑室外引流管 五 穿刺部位 前角穿刺 后角穿刺 侧方穿刺 脑室外引流管 六 观察要点 脑室外引流管 七 护理要点1 病人回病房后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 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 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2 引流袋的高度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 15 即外耳道水平 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 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 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脑室外引流管 3 术后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 切忌引流过速过多 因病人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 骤然减压可造成脑室塌陷 颅内出血 小脑上疝等危险 连接管上可预先安置调节夹 使后者处于半开放状态 避免脑脊液骤然大量流出 4 控制脑脊液引流量 每天以不超过500ml为宜 如患者有颅内感染时 脑脊液分泌增加 则引流量可相应增加 但同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 适当补充 脑室外引流管 5 注意脑脊液的颜色 量 性状 引流一般不宜超过5 7天 6 保持脑室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 扭曲 成角 折叠 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 翻身及护理操作时 避免牵拉引流管 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 7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记录引流量 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 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8 拔管 拔管前一日 应试行抬高引流袋 瓶 或夹闭引流管 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应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 并告知医生 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局部有无渗液 若有脑脊液漏出 应通知医生给予缝合 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脑室外引流管 八 拔管指征 脑室外引流管 九 引流不畅原因1 颅内压过低2 管道系统颅内段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 盘曲 颅外段有成角 受压 扭曲亦会引起堵塞 3 导管口吸附于脑室壁4 有脑组织碎屑 血凝块堵塞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腰大池引流管 一 适应症1 颅内感染2 颅脑外伤3 术后持续脑脊液漏者4 可行颅内压监测 控制颅内压二 置管1 用物准备 一次性腰麻联合包 换药碗 无菌手套 利多卡因 一次性颅外引流器 敷贴 腰大池引流管 2 病人准备 患者采取去枕侧卧位 床应平直 以保持姿势平稳 使病人躯干背面与检查台面垂直 头部向前尽量俯屈 下肢尽量向腹部屈曲 使脊背弯成弓状 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3 方法 在腰椎3 4或腰4 5椎体间 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 见脑脊液流出后 将直径1 的韧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隙内4 6 观察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 在穿刺局部缝1针 交硅胶管于以固定 以防脱出 将该管外接于引流袋 瓶 即可 腰大池引流管 三 护理1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及有无头痛 呕吐 肢体活动障碍等 置管术后要去枕平卧4 6小时 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 2 密切观察引流量 颜色和性状 严格控制引流的速度 避免引流过量 以免发生低颅压反应 3 保持引流管通畅 定时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 受压 脱落等 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 注明留置日期 4 预防颅内感染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 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腰大池引流管 5 注意患者体位和引流管的高度 患者要绝对卧床可左右翻身 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6 加强营养 鼓励患者进食粗纤维 高蛋白 高热量的食物 多食水果 蔬菜 以保持大便通畅 7 做好心理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 8 拔管 当患者一般情况好转 脑脊液各项指标正常 脑脊液漏消失 应及时拔管 拔管前夹管24 48h 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渗液情况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 一 概述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 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 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 左右 多与颅骨线性骨折有关 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急性血肿 次之亚急性 慢性较少 其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 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但从临床特征看 仍有一定规律及特性 即昏迷 清醒 再昏迷 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硬膜外引流管 二 目的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 常规置入直径2 引流管于硬膜外 与颅骨内板相贴 外接引流袋 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 血液及血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此时引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硬膜外引流管 三 护理1 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 注明留置日期 2 密切观察引流量 颜色和性状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引流袋与头颅平齐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 4 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硬膜下引流管 一 概述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 占颅内血肿的40 左右 可分为急性 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 为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具有包膜的血肿 好发于老年人及小儿 占颅内血肿的10 硬膜下引流管 二 目的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 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 包膜内血肿液化 临床多采用颅骨钻孔 血肿冲洗引流术 术后接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 以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或血凝快 以利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硬膜下引流管 三 护理1 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 注明留置日期2 术后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注意体位引流 引流袋低于创腔 3 密切观察引流量 颜色和性状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4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 亦不过分限制水分摄入 以免影响脑膨隆 通常 引流管于术后第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 四 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 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 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开放 创腔引流管护理 创腔引流管 一 概念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颅内肿瘤手术摘除后 在颅内残留下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称创腔引流 二 目的在于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及气体 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三 护理1 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 注明留置日期 密切观察引流量 颜色和性状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创腔引流管 2 术后早期 创腔引流袋放置在于头部创腔一致的位置 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 以免脑组织移位 特别是位于顶后枕部的创腔 术后48小时内 决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 否则腔内液体被引出后 脑组织将迅速移位 有可能撕断大脑上静脉 引起颅内血肿 另外 创腔内暂时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