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5122998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4.31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2-26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油罐车
毕业设计
参考资料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油罐车的毕业设计参考资料CAD图纸,油罐车,毕业设计,参考资料,CAD,图纸
- 内容简介:
-
序言随着经济的腾飞,带来了交通、能源、城建、矿山、水电等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而混凝土输送泵作为为一种现代建筑业的必备产品在国内迅猛发展,湖南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混凝土输送泵品种最多、规格最齐全、产量最大的厂家。本设计是根据三一重工有限公司的产品拖式混凝土输送泵60C1816编写的。本设计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混凝土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第二部分是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第三部分是电器控制系统的原理,第四部分是三个机械运动的分析以及基本运用计算。本设计较大部分资料是由本人在三一重工培训时发的培训资料获得,本设计完稿后由刘安明老师审稿、校对。限于水平及时间仓促,难免有错误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目录序言1设计任务书4一 概述1 混凝土泵的构造.52 泵送工作原理.5二 液压控制系统原理1. 主油路系统.62. 搅拌油路系统.10三 电器控制系统原理1. 控制线路供电控制与系统总停(紧急停止)控制.122. 主电动机Y-换接启动及停机控制.133. 正泵运行、反泵运行控制.134. 搅拌轴液压马达正反转的自动控制.145. 主油缸前进点动、后退电动控制.18四 基本运用计算一. 主缸运动浅析20 1.混凝土的压送计算21 2.油泵排量22 3.活塞运行速度23二. 摆缸运动浅析26 1. 压力油对摆缸活塞的作用力.26五 参考资料.27六 设计体会.28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课题. 拖式混凝土输送泵60C1816的工作原理及运动分析二.设计目的分析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拖式混凝土输送泵60C1816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电气系统工作原理和机械运动的基本运用计算。三.设计任务1.说明书一份2.图纸四张: 总装配图一张 泵送系统装配图一张 液压系统原理图一张 电气系统原理图一张 一概述1 混凝土泵的构造本混凝土泵是由电动机带动液压泵工作,再由液压油产生的压力油驱动两个主油缸动作,最后带动两个混凝土输送缸内的活塞产生交替往复运动。由于管阀与主油缸之间的有序动作,使得混凝土不断从料斗被吸入输送缸并通过输送管道送到施工现场。它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配管总成,料斗,搅拌装置,摇摆机构及分配阀,油箱,油配管总成,冷却系统,车桥,泵送系统,10底架,11润滑系统,12电器控制系统,13主动力系统,14机身,15导向轮,它的基本构成见拖泵总装配图。2 泵送系统工作原理 由泵送系统装配图可以看出,泵送机构有两只主油缸、水箱、两只混凝土输送缸、两只混凝土活塞(简称:“砼活塞”)、两只摆阀油缸、料斗、“”管阀组成。两只砼活塞分别与主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开始工作时,“”形分配阀在摆阀油缸的油压驱动下,先摆到“”管与左混凝土缸的接口处,此时当压力油进入左主油缸的无杆腔时,活塞杆推动左混凝土缸中的砼活塞,从而将混凝土通过“”分配阀排送出去,同时,左主油缸有杆腔的液压油通过闭合回路进入右主油缸 的有杆腔,使右主油缸活塞杆带动右砼活塞后退,在右混凝土注释:有出料口一端为后,牵引架一端为前,由后向前看来区分左、右。输送缸内形成真空,而此时的料斗入口与右混凝土输送缸相通,混凝土在真空吸入作用与搅拌叶片的推动下进入右混凝土输送缸。当上述运动到达终点时,左主油缸无杆腔高压油推动换向阀,实现自动换向。首先是摆阀油缸动作,使“”分配管阀换向,当换向到位时,然后主油缸换向,于是右混凝土缸中的混凝土被排送到“”分配阀,而此时,左混凝土缸则吸入料斗中的混凝土,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往复不断地交替工作,通过“”分配阀与两混凝土输送缸不断地完成吸入、排出的有序动作,使料斗内的混凝土连续不断地排送出去,到达浇筑点。二液压控制系统原理 主油路系统60C1816的主油路系统有“正泵”和“反泵”两中功能,正泵是混凝土的工作循环,反泵是将管道中的混凝土吸回料斗、达到排堵的目的,同时为清洗管道之用。(1).主油路正泵工作循环当油泵正常工作后,按“正泵启动”,则电磁铁DT1,DT2,DT3得电,于是主油泵3输出的压力油有如下的前半个工作循环:15.2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2动作,电磁换向阀12.4左位液动换向阀11.2右位 正泵前半个循环: 15.2活塞前进主油缸运动,使输送缸吸,排料主油缸15.2无杆腔液压换向阀11.1左位主油缸15.2有杆腔 15.1有杆腔15.1活塞后退主油泵压力油液动换向阀11.2右位 16.1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3动作小液动阀9左位辅油泵控制油电磁换向阀12.1左位小液动阀9左位液动阀11.1右位16.1活塞伸出摆阀油缸16.1无杆腔摆阀油缸运动使“S”管与15.1的输送缸相连16.2活塞退回 紧接着将进入后半不循环15.1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1动作,电磁换向阀12.3右位液动换向阀11.2左位 正泵后半个循环: 15.1活塞前进主油缸运动,使输送缸吸,排料主油缸15.1无杆腔液压换向阀11.1右位主油缸15.1有杆腔 15.2活塞后退15.2有杆腔腔主油泵压力油液动换向阀11.2左位 16.2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4动作小液动阀9右位辅油泵控制油电磁换向阀12.1左位小液动阀9右位液动阀11.1左位16.2活塞伸出摆阀油缸16.2无杆腔摆阀油缸运动使“S”管与15.2的输送缸相连16.1活塞退出(2).主油路反泵工作循环 当需要进行“反泵”时,按“反泵启动”,则电磁铁DT1,DT4,DT5得电,于是主油泵3输出的压力油进入反泵循环: 反泵前半个循环:15.2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2动作,电磁换向阀12.4右位液动换向阀11.2左位 15.2活塞前进主油缸运动,使输送缸吸,排料主油缸15.2无杆腔液压换向阀11.1左位主油缸15.2有杆腔 15.1活塞后退15.1有杆腔腔主油泵压力油液动换向阀11.2左位 16.2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4动作小液动阀9右位辅油泵控制油电磁换向阀12.1右位小液动阀9右位液动阀11.1左位16.2活塞伸出摆阀油缸16.2无杆腔摆阀油缸运动使“S”管与15.2的输送缸相连16.1活塞退出紧接着将自动进入后半个循环 反泵后半个循环:15.1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1动作,电磁换向阀12.3左位液动换向阀11.2右位 15.1活塞前进主油缸运动,使输送缸吸,排料主油缸15.1无杆腔液压换向阀11.1右位主油缸15.1有杆腔 15.2活塞后退15.2有杆腔腔主油泵压力油液动换向阀11.2右位 16.1活塞前进接近终端时C3动作小液动阀9左位辅油泵控制油电磁换向阀12.1右位小液动阀9左位液动阀11.1左位16.1活塞伸出摆阀油缸16.1无杆腔摆阀油缸运动使“S”管与15.1的输送缸相连16.2活塞退出通过反泵操作,可使吸入行程的输送缸与“S”管连通,处于推进行程的输送缸与料斗连通,从而将堵塞在管道中的混凝土送回料斗,达到排除堵塞的作用。上述循环将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直到按下“反泵停”为止。搅拌油路系统 60C1816的搅拌油路系统有“正转”和“反转”两种功能,正转是它的工作循环,反转是为了防止骨料卡死搅拌叶片,搅拌不起作用而设计的,达到搅拌能顺利进行的目的。(1)正转的工作循环:当电机启动后,电磁铁DT7得电,于是辅油泵的压力油通过电磁换向阀12.6左位、12.5右位,进入搅拌马达使搅拌马达正转。 (2)反转的工作循环: 当按了“搅拌反转”按钮后,电磁铁DT6得电,使电磁换向阀12.5处于左位,来自辅油泵的压力油通过电磁换向阀12.6左位、12.5的左位,进入搅拌马达使搅拌马达反转。 当搅拌叶片被骨料卡死后,搅拌压力上升到原设定的搅拌反转压力时,压力继电器18发讯,使电磁铁DT6得电,是电磁换向阀12.5处于左位,来自辅油泵的压力油通过电磁换向阀12.6左位、12.5的左位,进入搅拌马达使搅拌马达反转。 当搅拌轴被卡住时,搅拌轴液压邮路的压力就会升高,使压力继电器的常开触头闭合,中间继电器KA6的线圈通电,其与电磁换向阀DT6串联的常开触头KA6闭合,DT6通电,搅拌轴反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延时时间由时间继电器KT1设定),时间继电器KT1的与线圈KA6串联的延时断开的触头KT1断开,线圈KA6断点,其两个常开触头KA6是断开,电磁换向阀DT6和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都处于断电状态,泵的搅拌轴恢复正转。三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在前面的液压控制系统原理部分中,我们已经知道主油缸和摆阀油缸的动作是由液压系统中几个电磁换向阀是通电还是断电决定的。而电磁换向阀是通电还是断电是由电气控制系统来控制的。60C1816的液压系统中共有七个电磁阀DT1DT6,他们的作用如下: DT1主油缸液压系统的加载和卸载。加载时主油缸液压系统的油温升高到工作压力;卸载时主油缸液压系统失去工作压力。 DT2DT5控制主油缸和摆阀油缸的动作(正泵、反泵等) DT6控制搅拌轴液压马达的正反转。 下面列出了60C1816泵的动作与几个电磁阀通电和断电状态的关系:动作DT1 DT2 DT3 DT4 DT5 DT6 正泵运行 反泵运行 主油缸前进点动 主油缸后退点动 搅拌轴液压马达正转 搅拌轴液压马达反转 因此,电气控制系统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这几个电磁换向阀通电还是断电进行控制。 此外,电气控制系统还要完成下面的几个控制任务: (1)控制线路供电控制与系统总停(紧急停止)控制; (2)主电动机Y-换接启动及停机控制; 下面是电气控制系统实现这些控制的过程。 (注:以下电气控制过程的叙述参看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一.控制线路供电控制与系统总停(紧急停止)控制 停机时无论是220V电压的供电的控制线路,还是24V电压供电的控制线路,都得不到电源供电,系统无法工作。 要使控制线路得到电源,需按下控制电源启动按钮SB2,这时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1通电,其两个常开触头KA1闭合,一个触头接通控制线路的电源,另一个并联在SB2上起自锁作用,这样控制系统便可开始工作了。 当需要紧急停止系统时,按下紧急停止按钮SB1,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1断电,其两个常开触头KA1断开,切断了控制线路的电源,从而使电动机、接触器等所有电器与电源断开,实现紧急停止。二. 主电动机Y-换接启动及停机控制 当按下主电动机启动按钮SB4时,线圈KM1和时间继电器KT同时接通,这时主电路中的触点KM1闭合,主电动机联成星形启动;同时与启动按钮SB4并联的KT闭合,起自锁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延时时间由时间继电器KT设定),时间继电器KT的与线圈KM1串联的延时断开的触头KT(左边一个)断开,线圈KM1断电,主电动机断开星形联接,而时间继电器KT的与线圈KM2串联的延时闭合的触头KT(有边一个)闭合,线圈KM2通电,主电动机接成三角形运转。此后,线路保持这一状态。图中SB3为主电动机停止按钮,当按下按钮SB3时,接触器线圈KM1和KM2以及线圈KT被都断开,主电路中的触点KM1和KM2都断开,主电动机断电停车,线路恢复到停机时的状态。与主电动机停止按钮SB3串联的是主电路中的热继电器FR的常闭触头FR,当主电动机过载时,该触点断开,也使接触器线圈KM1和KM2以及时间继电器线圈KT都断开,主电动机断点停车。三.正泵运行、反泵运行控制 如前所述,60C1816的电磁换向阀DT2、DT3通电,使DT4、DT5断电,就可以使泵正泵运行;而使电磁换向阀DT2、DT3断电,使DT4、DT5通电,就可以使泵反泵运行。由图可看出,当主电动机启动后,KM2是闭合的,控制线路才是接通的,正泵、反泵运行控制才能起到作用。在停止泵送时,电磁换向阀DT2、DT3、DT4、DT5都处于断电状态。当按下正泵启动按钮SB6时,两个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3通电,它们所有的常开触头KA3都闭合,其中与正泵启动按钮SB6并联的触头KA3起自锁作用;与电磁换向阀DT2、DT3串联的触头KA3使电磁换向阀DT2、DT3通电;而电磁换向阀DT4、DT5仍处于断电状态。电磁换向阀DT2、DT3、DT4、DT5的这中状态,使液压系统驱动泵正泵运行。当需要停止正泵运行时,按下正泵停止按钮SB5,两个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3断电,它们所有的常开触头KA3都断开,使电磁换向阀DT2、DT3断电,电磁换向阀DT2、DT3、DT4、DT5恢复到停止泵送时的断电状态。这时,再按下正泵启动按钮SB8时,两个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4通电,它们所有的常开触头KA4都闭合,其中与反泵启动按钮SB8并联的触头KA4起自锁作用;与电磁换向阀DT4、DT5串联的触头KA4使电磁换向阀DT4、DT5通电;而电磁换向阀DT2、DT3仍处于断电状态。电磁换向阀DT2、DT3、DT4、DT5的这中状态,使液压系统驱动泵反泵运行。当需要停止反泵运行时,按下反泵停止按钮SB7,两个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4断电,它们所有的常开触头KA4都断开,使电磁换向阀DT4、DT5断电,电磁换向阀DT2、DT3、DT4、DT5恢复到停止泵送时的断电状态。此外,按下正泵启动按钮SB6后又按下反泵启动按钮SB8,或按下反泵启动按钮SB8后又按下正泵启动按钮SB6,都会使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3和KA4处于同时通电的状态,它们的常开触头KA3、KA4都闭合,但与电磁换向阀DT2、DT3串联的常闭触头KA4是断开的,因此,这时电磁换向阀DT2、DT3处于断电状态而DT4、DT5处于通电状态,泵反泵运行。即按下正泵启动按钮SB6后又按下反泵启动按钮SB8时,泵由正泵运行变为反泵运行;而按下反泵启动按钮SB8后又按下正泵启动按钮SB6时,泵仍然为反泵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即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3和KA4处于同时通电的状态,泵反泵运行的情况下),若按下正泵停止按钮SB5,则中间继电器的KA3断电而KA4仍通电,电磁换向阀仍是DT2、DT3断电而DT4、DT5通电,泵仍为反泵运行;若按下反泵停止按钮SB7,则中间继电器的KA4断电而KA3仍通电,电磁换向阀仍是DT2、DT3通电而DT4、DT5断电,泵由反泵运行变为正泵运行。控制线路的这种功能,可在混凝土输送管路出现轻微堵塞时使用。泵正泵运行若发现堵塞,可直接按反泵按钮(不必先按正泵停止按钮),泵立即由正泵运行变为反泵运行,一般进行12个反泵循环就能排除堵塞。然后按反泵停止按钮,泵立即恢复正泵运行。在上述控制线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转换开关1SA和两个按钮QS1和QS2,就可以实现在正泵运行、反泵运行的远程控制。如图所示,当使用远程控制方式时,将转换开关1SA转至远控一边,此时,近控一边的线路不能使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3和KA4通电,失去控制作用,而按钮QS1和QS2则能控制KA3和KA4的通电和断电,从而控制泵的正泵运行和反泵运行,其控制过程与近控时的过程类似。当按钮QS1闭合时,泵正泵运行;当按钮QS2闭合时,泵反泵运行。由于此控制线路用直流24V低压电压供电,故对操作人员十分安全,不会造成触电伤害。四.搅拌轴液压马达正反转的自动控制如前所述,60C1816的电磁换向阀DT6断电,就可以使泵的搅拌轴正转。而使电磁换向阀DT6通电,就可使泵的搅拌轴反转。如图,图中PS为压力继电器,当搅拌轴液压油路的压力超过压力继电器的设定压力时,压力继电器的常开触头闭合。通常情况下,压力继电器的常开触头是断开的,故中间继电器KA6的线圈处于断电状态,起两个常开触头KA6是断开的,电磁换向阀DT6和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都处于断电状态,搅拌轴正转。当搅拌轴被卡住时,搅拌轴液压邮路的压力就会升高,使压力继电器的常开触头闭合,中间继电器KA6的线圈通电,其与电磁换向阀DT6串联的常开触头KA6闭合,DT6通电,搅拌轴反转,同时,中间继电器KA6的与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通电,其与压力继电器的常开触头PS1并联的瞬时触头KT1闭合,起自锁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延时时间由时间继电器KT1设定),时间继电器KT1的与线圈KA6串联的延时断开的触头KT1断开,线圈KA6断点,其两个常开触头KA6是断开,电磁换向阀DT6和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都处于断电状态,泵的搅拌轴恢复正转。五.主油缸前进点动、后退电动控制 如前所述,60C1816的电磁换向阀DT4通电,DT5断电,就可控制主油缸的前进和后退。在DT4通电、DT5断电时,如果让电磁换向阀DT2、DT3通电,主油缸就前进;如果让电磁换向阀DT2、DT3断电,主油缸就后退。由图可见,主油缸前进点动、后退点动的控制线路中串联有常闭触头KA3和KA4,它们分别是控制泵正泵运行和反泵运行的中间继电器KA3和KA4的触头,当泵正泵运行和反泵运行时,触头KA3和KA4是断开的,因此,只有当泵停止正泵运行和反泵运行时,常闭触头KA3和KA4才闭合,主油缸前进点动、后退点动的控制线路才起作用。另外,电磁换向阀DT5与常开触头KA4串联,因此泵停止正泵运行和反泵运行时DT5总是断电的。按下主油缸前进点动按钮SB11,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9通电,与电磁换向阀DT2、DT3、DT4串联的触头KA9闭合,DT2、DT3、DT4通电,而DT5是断电的,电磁换向阀的这种状态使主油缸前进运动。松开主油缸前进点动按钮SB11,线圈KA9断电,与电磁换向阀DT2、DT3、DT4串联的触头KA9都断开,DT2、DT3、DT4、DT5都是断电的,电磁换向阀的这种状态使主油缸停止前进运动。按下主油缸后退点动按钮SB10,线圈KA9通电,与电磁换向阀DT4串联的触头KA8闭合,DT4通电,DT2、DT3、DT5都是断电的,电磁换向阀的这种状态使主油缸后退运动。 三.基本运用计算 已知原始数据D=140mm;d=90mm;D=200mm;q=260ml/r;l r=1500r/min;S=1800mm;D=12mm;d=9mm;S=400mm;L=300mm; 注:D-主油缸直径; d-油缸活塞杆直径; D输送缸直径; q主油泵的流量; r主电动机的转速; S砼活塞的行程;S摆缸活塞行程; D-摆缸的直径; d-摆缸活塞杆的直径; L摆缸活塞杆球头与“”管阀连接杆的长度; 60C1816调试试打工艺: 主系统压力p 换向次数n 时间 泵送方式 (MP) (次/分) (h) 913 1517 2 高压 1618 2023 2 高压 2630 1214 10 低压 调试试打工艺中规定前四个小时是高压方式泵送,后十 个小时是以低压方式泵送。 注:以上数据均由参考资料及本人在职时实际中获得。一.主缸运动浅析 .混凝土的压送计算泵送混凝土的压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参数,而影响混凝土输送压力的主要因素有:(1).垂直输送距离(m)。(2).水平输送距离(m)。(3).输送管路的转弯角度、半径及次数。(4).输送管的内径(mm)。(5).输送管的断面变化情况。(6).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的级配。(7).混凝土在输送管中的流动速度,管子内壁的光滑情况等。由此可知,混凝土的输送压力的计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限于本人水平及时间的仓促下,忽略上述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及计算。 D p d P D 如上图所示:当进行输送混凝土时,活塞上的作用力为: F=Dp=DP 3-1由调试试打的工艺要求可知,在调试试打过程中有三个不同阶段的压力作用在活塞上即:Dp140mm(913)10N/ mm =(441637)10 N/ mm FDp140mm(1618)10N/ mm =(784882)10 N/ mm FDp140mm(2630)10N/ mm =(12741470)10 N/ mm2.油泵的排量 由以上的计算以及分析可知,油泵的排量为:R Sn=DSn/4 3-2 所以在调试试打过程中的三种排量段分别为:DSn/4 (13221323) 10ml/min QDSn/4 (17642028.6) 10ml/min Q=DSn/4 = =(1058.41234.8) 10ml/min3.活塞运行速度 60C1816型拖泵有高压泵送和低压泵送两中泵送方 式,需要切换高低压时,只需将两只主油缸尾端高低压切换阀上的切换阀盖同时旋转,对准“低压”或“高压”标牌即可。 高低压切换的本质区别是主油泵的压力油进入主油缸那一端的,高压泵送时主油泵的压力油进入主油缸的无杆腔,低压泵送时主油泵的压力油进入主油缸的有杆腔,而压力油进入有杆腔和无杆腔的作用面的面积和油缸内的容积不同,因此,高压和低压泵送时的活塞运行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60C1816调试试打工艺可看出,在调试试打时前四个小时是高压方式泵送,后十个小时是以低压方式泵送的。 首先分析前四个小时处于高压泵送状态下的情况: d T V P V D 图3.2 由上图可以看出高压泵送状态下,进入主油缸的压力油是从主油缸无杆腔进入。根据前边的分析有下式: V= 3-3 所以,根据调试试打工艺可得出: V=n S =(1517)次/min1800mm =(450510)mm/sV =n S =(2023)次/min1800mm =(600690)mm/s再分析后十个小时处于低压泵送状态下的情况: d P V T V D 图3.3 由上图可以看出低压泵送状态下,进入主油缸的压力油是从主油缸有杆腔进入。根据前边的分析有下式: V= 3-4 所以,根据调试试打工艺可得: V= = =(13291534)mm/s 由以上的式33、34以及结果可以看出,高压泵送时活塞的运行速度慢,而低压时活塞的运行速度快,即证明了高压小排量,低压大排量的泵送工作特征。二.摆缸运动浅析 压力油对摆缸活塞的作用力: D p d P+F 60C1816的白阀油缸的压力油是有恒压泵供给的,而且所有的“S”阀泵的换向压力均为16Mpa,即p为16 Mpa。 由式31可得: F=Dp=12mm1610N/ mm =57610N/ mm 五.参考资料 1.混凝土输送泵基础教程 三一重工 2.“S”管阀电动系列拖泵使用说明书 三一重工 3.HBT60C1816拖式混凝土泵零部件图册 三一重工 4.基础知识教材 三一重工 5.机械设计基础 教材 6.气压与液压传动 教材 7.PLC可编程控制器 教材 8.机械制图 教材 六.设计体会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个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最后一次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本次设计使本人巩固和加深了在大学所学的大部分课程,使自己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也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设计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帮助,在此表示忠心的感谢。- 2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589-2004 代替 GB/T 1589-19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Limits of dimensions, axle load and masses for road vehicles 2004-04-01 发布发布 2004-10-01实施实施 发发 布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GB/T 1589-2004 前前 言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是对 GB 1589- 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与 GB 1589- 15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相比主要区别如下: 增加三轮汽车、三轴客车、挂车的外廓尺寸限值要求(4.1.1) ; 增加车辆通道和外摆值的测量方法及要求(4.1.2.4、附录 A) ; 增加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的轴荷及总质量的限值要求(4.2、4.3) ; 增加对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的“其他要求” (4.4) ; 修改客车、 货车等车辆的外廓尺寸限值要求 (原标准 (4.1、 4.2、 4.3) , 现标准 4.1.1、表 1) 。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 GB 1589- 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 本标准对新定型产品自实施之日起执行,对在生产产品自发布之日起 12 个月后执行。 本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公安部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589- 1989、GB 1589- 1979 GB/T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的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汽车 (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 26000kg 的汽车起重机除外) 、挂车及汽车列车。本标准不适用于军队装备的专用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 道路车辆 质量 词汇和代码(GB/T 3730.2-1996,idtISO 1176:1978)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 车辆尺寸(GB/T 3730.2-1996,neqISO 1176:1978)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GB/T 3730.1、GB/T 3730.2、GB/T 3730.3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要求要求 本标准规定的车辆应满足 4.1、4.2、4.3、4.4 的相应要求。 4.1 车辆外廓尺寸要求 4.1.1 车辆外廓尺寸限值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应不超过表 1 规定最大限值。 4.1.2 车辆外廓尺寸的其他要求 4.1.2.1 当汽车或汽车列车处于满载状态、 外后视镜底边离地高度小于 1800mm 时, 其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或列车最大宽度处 200mm。外后视镜底边离地高度大于或等于 1800mm时, ,其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或列车最大宽度处 250mm。 4.1.2.2 汽车的顶窗、换气装置等处于开启状态时不得超出车高 300 mm。 4.1.2.3 汽车的后轴与挂车的前轴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3.00m(牵引中置轴挂车除外) 。 4.1.24 汽车和汽车列车(不计具有作业功能的专用装置的突出部分)必须能在同一个车辆通道圆内通过, 车辆通道圆的外圆直径 D1为 25.00m, 车辆通道圆的内圆直径 D2为 10.60m。汽车和汽车列车由直线行驶过渡到上述圆周运动时, 任何部分超出直线行驶时的车辆外侧面垂直面的值 (车辆外摆值) T 不得大于 0.80m (单铰接客车的车辆外摆值 T 不得大于 1.20m) ,测量方法见附录 A。 GB 1589-2004 表表 1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值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值 单位为毫米单位为毫米 车辆类型 车长a 车宽 车高 三轮汽车b、c 4600 1600 2000 最高设计车速小于 70km/h 的四轮货车d 6000 2000 2500 最大设计总质量3500kg 6000 最大设计总质量 3500kg,且8000kg 7000g 最大设计总质量 8000kg,且12000kg 8000g 二轴 最大设计总质量 12000kg 9000g 最大设计总质量20000kg 11000 三轴 最大设计总质量 20000kg 12000 2500h 4000 货车e、f及 半挂牵引车 四轴 12000 乘用车及二轴客车 12000 三轴客车 13700 汽车 乘用车及客车 单铰接客车 18000 2500h 4000i 一轴 8600 二轴 10000k 半挂车j 三轴 13000l 中置轴(旅居)挂车 8000 最大设计总质量10000kg 7000 挂车 其他挂车 最大设计总质量10000kg 8000 2500h 4000 铰接列车 16500m 汽车列车 货车列车 20000 2500h、n 4000o a 挂车车长为挂车最前端至最后端的距离; b 即原三轮农用运输车,下同; c 当采用方向盘转向、由传动轴传递动力、具有驾驶室且驾驶员座椅后设计有物品放置空间时,车长、车宽、车高的限值分别为 5200mm、1800mm、2200 mm; d 指低速载货汽车,即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下同; e 车长限值不适用于不以运输为目的的专用作业车; f 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26000kg 的汽车起重机的车长限值为 13000mm; g 当货厢与驾驶室分离且货厢为整体封闭式时,车长限值增加 1000mm; h 对于货厢为整体封闭式的厢式货车(且货厢与驾驶室分离)、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及整体封闭式厢式汽车列车,以及车长大于 11000mm 的客车,车宽最大限值为 2550mm; i 定线行驶的双层客车车高最大限值为 4200mm; j 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车宽限值 3000mm;车长限值不适用于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运送车辆的专用半挂车(但与牵引车组成的列车长度需符合本标准规定)和运送单箱长度大于12.2m(40 英尺)集装箱的框架式集装箱半挂车; k 对于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以及组成五轴汽车列车的罐式半挂车,车长最大限值为13000mm; l 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的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车长最大限值为 14600mm; m 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列车和运送单箱长度大于 12.2m(40 英尺)集装箱的框架式集装箱列车除外;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与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组成的铰接列车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时,车长最大限值为18100mm; n 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挂车列车车宽限值 3000mm; o 对于集装箱挂车列车指装备空集装箱时的高度。2007 年 1 月 1 日以前,集装箱挂车列车的车高最大限值为 4200mm。 GB 1589-2004 4.2 车辆的最大允许轴荷限值车辆的最大允许轴荷限值 4.2.1 单轴单轴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表 2 规定的最大限值。 表 2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 单位为千克 车辆类型 最大允许轴荷最大限值 每侧单轮胎 60001) 挂车及二轴货车 每侧双轮胎 100002) 每侧单轮胎 70001) 非驱动轴 100002) 客车、半挂牵引车及 三轴以上(含三轴)货车 每侧双轮胎 驱动轴 11500 1) 安装名义断面宽度超过 400(公制系列)或 13.00(英制系列)轮胎的车轴, 其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规定的各轮胎负荷之和,且最大限值为 10000kg; 2)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为 11500 kg。 4.2.2 并装轴并装轴 汽车及挂车并装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表 3 规定的最大限值。 表 3 汽车及挂车并装轴的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 单位为千克 车辆类型 最大允许轴荷最大限值 并装双轴的轴距 1000mm 11500 并装双轴的轴距1000mm,且1300mm 16000 汽车 并装双轴 并装双轴的轴距1300mm,且1800mm 180001) 并装双轴的轴距 1000mm 11000 并装双轴的轴距1000mm,且1300mm 16000 并装双轴的轴距1300mm,且1800mm 18000 并装双轴 并装双轴的轴距1800mm 20000 相邻两轴之间距离1300mm 21000 挂车 并装三轴 相邻两轴之间距离1300mm,且1400mm 24000 1)驱动轴为每轴每侧双轮胎且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为 19000kg。 4.2.3 其它类型的车轴其它类型的车轴 对于其它类型的车轴,其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该轴轮胎数3000 kg。 4.3 车辆总质量限值车辆总质量限值 4.3.1 最大允许总质量最大允许总质量 GB 1589-2004 汽车、 挂车及汽车列车的最大允许总质量不得超过各车轴最大允许轴荷之和, 且不得超过表 4 规定的最大限值。 4.3.2 最大设计总质量最大设计总质量 货车、挂车的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得小于表 4 规定的最小限值。 表 4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最大允许总质量的最大限值及最大设计总质量的最小限值 单位为千克 车辆类型 最大允许总质量 最大限值 最大设计总质量 最小限值 三轮汽车 20001) 乘用车 4500 二轴客车 18000 三轴客车 250002) 客车 单铰接客车 28000 二轴半挂牵引车 18000 半挂牵引车 三轴半挂牵引车 250002) 二轴货车 160003)、4) 三轴货车 250002) 16000 汽车 货车 具有双转向轴的四轴汽车 310005) 24000 一轴半挂车 18000 10000 二轴半挂车 35000 190006) 半挂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