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pdf_第1页
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pdf_第2页
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pdf_第3页
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卷 第 9期 2 0 1 1 年 9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e o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Co n t e mp o r a r y E d u c a t io n VO 1 3 No 9 Se p 2 0 1 1 离散数 学教 学 中采取 的三点 技巧 匡能晖 胡 国辉 湖南科技大学 a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b 图书馆 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 摘 要 离散数学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核心基础课 离散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 如数据结构 编译理论 算法分析和 自动机理论等 因此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多年的离散数学教 学实践 谈谈在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 关键词 离散数学 教学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5 8 8 4 2 0 1 1 0 9 0 0 7 1 一 O 3 离散数学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基本 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该课程所提供的训练十分有 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归纳演绎能力 的 提高 十分有益于学生严谨 完整和规范的科学态度的培 养 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为后续课程 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 这些后续课程主要有 数据结构 编译理论 算法分析和自动机理论等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中的地位如同微积分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 中 的地位一样 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数 学基础 它对学生后续课 程的学 习和毕业 以后 的科学研 究 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高离散数学课程 的教学质 量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如何更 有效地进行离散数学教学改革 下面根据多年的离散数学 教学实践 谈谈在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 一 技巧一 对症下药 从实际教学中 我们发现不同届的学生对于同样的知 识点往往犯有类似的错误 为了避免类似 的错误再度发 生 需要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对症下药 从而降低本届学生犯类似错误的概率 例如 从过去实践教学中得知 学生在根据 H u f f m a n算法求叶带 权为的最优2叉树的构造过程中 容易出现同样的错误 比 如当所 得新 的分 支点上 的权 与其它树 叶 的权 相 同时 下 一 步构造时思路不清晰 最终所构造的最优 2叉树少了一些 树 叶 原因是 将所 得新 的分 支点上 的权 当做 某片树 叶 的权 来构造 就遗漏了一些树叶 基于此种情况 进行对症下 药 在本届学生中采取改进的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如下 例 1 求叶带权为 1 1 2 2 3 4 5 8的最优 2叉树 分析 根据 H u ff m a n算法 令点集 E 1 1 2 2 3 4 5 8 在点集 E中选 择权 最小 的两个 点作 为 儿子 产 生父 亲 父亲的权等于这两个儿子的权之和 在点集 E中删除 两个儿子 增加父亲 形成新的点集 重新操作 直到点集 只剩下一个点为止 此点作为树根画出相应的后代得到的 2叉树为最优 2叉树 具体步骤如下 1 1 2 2 3 4 5 8 在所 选取 权最 小 的两个 数下 面加 下划 线 后 面 类似 2 2 2 3 4 5 8 上一步加下划线的两个数相加得到新的分支点的权 为2 并在上端用着重号标注 表明与树叶的权加 以区别 然后再选取权最小 的两个数在下面加下划线 后面过程 类似 4 2 3 4 5 6 4 5 4 5 8 8 5 5 8 8 1 0 8 1 6 1 O 2 6 注 1 在第 步中也可以选取第二个和第三个 2 得到 不同的最优 2叉树 所以最优 2叉树不是唯一的 注 2 上面的改进步骤具有的优点是 第一 用序列号 标明步骤 思路清晰 第二 在每次所选取权最小的两个数 下面加下划线 不会遗漏树叶 第三 在所得到新的分支点 的权的上端用着重号标注 将分支点的权与树叶的权严格 区分 这是以前学生所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大降 低了犯类似错误的概率 按上述步骤得到的最优2叉树为图 1 所示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5 1 4 基金项 目 2 0 0 9年湖南科 技大学 教学研究 与改革重点资助项 目 G 3 0 9 3 7 作者简介 匡能 晖 1 9 7 3一 男 湖南邵东人 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离散数学教学研究 71 万方数据 2 6 S 图 l b c d 图 2 二技巧二 高屋建瓴 众所周知 不同的教材对一些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 处理方法 教师应该参考多本书籍 选取一种学生最容易 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不要局限于书本的内容 改进 对书本 内容 的处理方法 达到一种高屋建瓴的水平 比 如 刘爱民所著的 离散数学 我校选用的教材 介绍边带 权图中从固定点到其它任意点的最短路径 的 D i j k s t r a算 法 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其基本思想 并且其所介绍的 以表格的形式简化整个求解过程 只能得到从固定点到其 它任意点的一条最短路径 下面举例说明 通过对现有的 处理方法的改进 可以得到从 固定点到其它任意点的所有 的最短路径 例 2 求图2中顶点 a到 e的最短路径 分析 虽然从图中直接观察容易得到顶点 a到 e的最 短路径 但是应该将求最短路径的 D i j k s t r a算法的基本思 想介绍给学生 便于进行编程 由计算机处理 D i j k s t r a算 法的基本思想是 若 t o M u H 是从 tt 到 的最短路 径 则 t t 0 一 是从 到 的最短路径 D i j k s t r a 算法依赖 于 系列 的迭代 通过在 每次迭代 中 添加一个顶点来构造出特殊顶点的集合 在每次迭代 中完 成一个标记过程 现给出算法细节 首先用 0标记初始点 a 用 标记其余顶点 用记号 L o a 0和 表示在没有发生任何迭代之前的这些标记 下标 0表示 第 0次迭代 设 S 表示在标记过程第 k次迭代之后 的特殊顶点的集合 先令 S a 而 S 是通过将不属于 S 的带最小标记的顶点u添加到S 里得到 一旦将 t t 添 加到 中 就更新所有不属于S 的顶点的标记 设 是不 属于 5 的一个顶点 为了更新 口的标记 注意以下事实 从 a到 的只包含 S 中顶点 的最短路径 或者是从 a到 v 的只 7 2 包含 Js 中顶点 即不包括 在内的特殊顶点 的最短路 径 或者是在第 k一1阶段从 a到u的最短路径加上边 n 无向图 或 有向图 换言之 即L k mi n L 一 M 其中 表示在第 k 次迭代之后顶点 的更新标记 表示边 无 向图 或 有向图 上的权 上述标记过程可以表格形式进行 下面给出本例的表 格形式 注3 每次迭代后所确定的一个特殊顶点用方框 固定 表示 各次迭代后不属于 S 的顶点的标记 中斜线后 面的字母表示从初始点到 的最短路径中 的前一点 如 果斜线后面的字母不止一个 说明所要求的最短路径可能 有 多条 从上表利用反向搜索法 即从初始点a 到e 的最短路径 中e的前一点有 b 或 d b 的前一点有 a 或 c d的前一点有 b 或 c c的前一点有 a 容易得到下图 图 3 从而可得顶点 口到 e的所 有 的最短 路径共 5条 a b e a c h e a b d e a c b d e a c d e 另外 由此易得从顶点a到d的所有 的最短路径共3 条 a b d a c b d a c d 类似可得从顶点a 到c 的 所有的最短路径共 1条 a c 从顶点 a到 b的所有的最短路 径共 2条 a b a c b 注 4 这样介绍 D i j k s t r a 算法 浅显易懂 并且改进了 刘爱民所著的 离散数学 对这个知识点的处理方法 特别 万方数据 是通过此法可求得从 固定点到其它任意点的所有的最短 路径 三技巧三 言简意赅 熟知 给定 的某二 元关 系 它 不一 定具 有某 种 性 质 如自反性 对称性或传递性 而我们又希望它具有这些 性质 就需要在关系 R中增加一些有序对构成一个新的关 系 使其具有所需要的性质 但是又希望新的关系不要变 得过大 即增加的有序对应可能的少 通过这样的过程产 生新的集合 就是所谓 的关系的闭包运算 其中主要有三 种闭包 自反闭包 r 对称闭包 和传递闭包 t R 学生感到最难的是传递闭包的计算 不是少添加 了一些 边 就是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边 在教学 中 采用言简意赅 的语言归纳总结求关系的传递闭包的方法 利用关系图检查 顶点 是否可达顶点 v j 1 若顶点 可达顶点 看 是否可直达 若 不可直达 v i 则添加直达边 2 其余情况 均不要添加边 简言之 若可达且不可直达 则添加直达边 注 5 若存在从顶点 到顶点 的通路 则称 可达顶 点 若存在边 则称 可直达 显然 可直达 必可达 但是可达不一定可直达 注6 需要检查每一个顶点是否可达每一个顶点 在可 达的情况下 是否可直达 包括 自己是否可达 自己 自己是 否可 直达 自己 注7 运用言简意赅 的语言 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理 解 印象深刻 这样就可正确地求得关系的传递闭包 举例说明如下 例3 设A a b C d 其上的二元关系 的关系图 如图 4所示 求传递闭包 t R 图 4 分析 1 首先检查 a点 a可达 n 因a b c a 但不可直达 因无边 故需要添加直达边 同理 a 可 达 b 且 a可直达 b 故不要加边 a可达c 但 a 不可直达c 故需要添加直达边 a可达 d 但 a不可直达 d 故需要添加直达边 2 检查 b点 b 可达a 但b 不可直达a 故需要添加直达边 b 可达 b 但 b 不可直达 b 故需要 添加 直达边 b 可达 C 且 b可直 达 c 故不要加边 b 可达 d 但 b 不 可直达 d 故需要 添加 直达边 3 检查 c 点 C 可达 a 且 c 可直达 a 故不要加边 c 可达 b 但c 不可直达b 故需要添加直达边 c 可达C 但 C 不可直达 c 故需要添加直达边 c 可达 d 且 c 可直达 d 故不要加边 4 检查 d点 d均不可 达 a b c d 故不要加边 综上所述 可得 R 四 结论 离散数学教学教无定法 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的 容 易理解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尝试 此文总结的三点技巧只起 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与同行共享 为了提高离散数学教学 质量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寻求最佳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屈婉玲 王元元 傅 彦 等 离散数学 课程教学实 施方案 J J 中国大学教学 2 0 1 1 1 3 9 4 1 2 李超 良 刘跃华 现代教 育教 学手段 改革 以 离散 数学 教学为例 J 当代教 育论坛 教 学版 2 0 1 0 1 2 4 1 4 2 3 刘光洁 谈谈 离散数学的教学 J 计算机教育 2 0 0 7 6 6 2 6 4 责任编校龙四清 73 万方数据 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 作者 匡能晖 胡国辉 作者单位 匡能晖 湖南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胡国辉 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湖 南湘潭 411201 刊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英文刊名 年 卷 期 2011 03 9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 3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