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4、4.doc_第1页
语文教案4、4.doc_第2页
语文教案4、4.doc_第3页
语文教案4、4.doc_第4页
语文教案4、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 学 语 文 笔 记 2010年-2011年第 二 学 期盐场小学四年四班教者 高洪梅2012年2月第 二 学期四年级语文科教学进度表12.27-3.22-8页723.5-3.99-15页733.12-3.1616-21页743.19-3.2322-28页753.26-4.1(7天)29-35页764.5-4.6(2天)36-37页774.9-4.1338-43页784.16-4.2044-47页794.23-4.28(6天)48-55页7105.2-5.4(3天)56-60页7115.7-5.1161-66页7125.14-5.1867-72页7135.21-5.2573-78页7145.28-6.179-84页7156.4-6.885-93页7166.11-6.1594-101页7176.18-6.21(4天)102-108页7186.25-6.29总复习7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材通览单元(组)内容知识训练要点学习方法指导要点一14课语文园地(一)1.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江南水自然美。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积累优美语段3.领悟按游览顺序的写作方法。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魅力。2.要熟读成诵积累语句二58课语文园地二1.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表达方式2.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2.通过揣摩、品味感受、物品质、体会作者表达方式。三912课语文园地三1.引导学生进步关注自然了解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有益的提示。2.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1.联系保护环境等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等安排。2.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四1316课语文园地四1.帮助学生把握没一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含义深刻句子意思。2.体会句子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1.采用多种分法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特点。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五1719课语文园地五1.引导学生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热爱生命。2.学习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意思。1.从整体把握课文领会关键词间含义作用。2.联系身边故事、体会生命价值。六2024课语文园地六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团圆美景。2.抓住景物特点体会学习作者表达方法。1.加强教材整合意识。2.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七2528课语文园地七1.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方法。2.从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时道理受到启发。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八2932课语文园地八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道理。2.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了解故事形成。1.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2.体会故事蕴含哲理。总计第1节课题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第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 会写每一个生字,认识每一个生字。背诵默写古诗。2、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感知古诗大意。3、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难点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谈话导入学习古诗探究规律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导游李白到安徽省去游览“敬亭山 ”。1、出示古诗,全班齐读2、师生正音,再读,指名回答3、解诗题,知作者题目: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请学生介绍李白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前两句汇报小结: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介绍背景:指名读后两句汇报指名完整讲古诗意思5、多诵读,悟诗情(1)过渡:学了这首诗,让我们进入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2)自己带着感情读。(3)指名读(4)四人小组读古诗(5)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6)理解李白的思想感(7)练习背诵古诗学完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感知古诗大意,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总计第2节课题1、古诗词三首 望洞庭第2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 会写一个生字,认识一个生字。背诵默写古诗。2、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重点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 所描绘的景色。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复习导入精读会意总结全文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昨天我们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我们一起背一下。2、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3、引出课题1、自读全诗,明要求。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dng、潭tn、螺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来说一说。(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2)教学“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学完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板书设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总计第3节课题1、古诗词三首 忆江南第3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 会写一个生字,认识一个生字。背诵默写古诗。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激趣导入学习古诗巩固练习总结全课现在如诗如画的春天已经来到江南,你想不想看看江南的春天的美景?1、出示古诗,全班齐读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回答: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 。题目:词牌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前两句汇报小结: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后两句汇报指名完整讲古诗意思5、多诵读,悟诗情(1)过渡:学了这首诗,让我们进入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2)自己带着感情读。(3)指名读(4)四人小组读古诗(5)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6)理解白居易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赞美了什么景色?这样美丽的江南勾起了我们怎样的情怀?(向往、热爱)(育人点)(7)练习背诵古诗课件出示: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学完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请、激发学生兴趣。板书设计忆江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总计第4节课题2 .桂林山水第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难点想象其美景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读交流感悟语言自主质疑拓展延伸总结全课1、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2、引入新课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 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3)指名配乐朗读。5.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1)引导学生质疑。(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轻。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总: 甲天下分: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总计第5节课题2 .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检查复习整体导入自由选择品读课文朗读全文整体背诵转换角色运用语言1.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 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1.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2. 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3. 品读第二自然段。(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3)出示课件,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4.品读第三自然段。(方法同上)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2. 练习背诵。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1. 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尊重学生知识增长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总计第6节课题3.记金华双龙洞 第 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3.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文章的主次难点感受孔隙的窄小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 激趣导入探寻游踪理清条理品读交流理解深化总结全课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一)品赏路上的见闻。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二)游览外洞和内洞。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3. 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A:孔隙的特点窄、矮 板书:窄、矮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 板书:险5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A:内洞的特点 黑、奇、大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 板书:险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体会作者构思严谨与巧妙地方法、专注每处景物的特点、结合图片加以联想体会。板书设计3.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迎着溪流 外洞泉水外流孔隙一路水程 内洞泉水缓流出洞总计第7节课题 3.记金华双龙洞第 2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 ”等词语。4.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复习巩固整体回归学习写法总结课文设计导游词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1.你觉得学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帮助?找出课文中描写溪水和泉水的句子,理清文中的另一条线索。板书与游览顺序对应,帮助学生理解两条线索的关系)2.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事物特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设计导游词。为录象片配导游词。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一及和用的方法、“打比方”说感觉等板书设计8.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迎着溪流外洞泉水外流孔隙一路水程内洞泉水缓流出洞总计第8节课题4.七月的天山第 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难点同重点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引入新课出示课题明确目标速读全文理清脉络品读课文拓展训练出示课件:导入新课1. 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 解题,了解作者,作者碧野。(简介作者)1. 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小练笔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地比喻和恰如其氛的形容等品读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4.七月的天山总计第9节课题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第 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 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2、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及交往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往能力难点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意见,形成一致意见。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谈话导入准备计划分组讨论制定春游方案总结全课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随师总结本节收获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春游活动计划表(表格略)总计第10节课题语文园地一 习作指导第2 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2、能够按一定顺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点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难点写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导入新课习作指导探究新知实地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完成习作总结全课文前准备,课前让学生实地观察一处景物,提出观察要求。1、你准备写哪处景物,选好材料2、回忆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你想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以小组为单位)3、把观察和思考密切结合起来,写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感、所想。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1、学生拟写草稿2、修改习作(同桌互改)随师总结让学生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通过实地考察构思所见所闻、所感、所感、所想。板书设计习作指导写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具体总计第11节课题语文园地一 习作讲评第 3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针对本次习作, 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2、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重点会修改自己的习作。难点评改作文找出优点、缺点。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导入新课欣赏佳作评改作文总结全课谈话导入1、挑选好的作文,指名读文。2、学生间互相交流各自习作中的优点,说出好在哪里,借鉴学习3、找到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1)错别字; (2)病句,分析原因(3)不生动语言1、学生谈本次作文收获2、教师总结,提出建议通过讲评,能够明确不足,完善自己的习作,在欣赏展示中表现活跃,充分体验习作的快乐。板书设计习作讲评优点:缺点:总计第12节课题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第4 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3、朗读古诗,背诵感受,理解古诗意思。重点感受排比句的特点,理解古诗意思。难点感受排比句的特点,理解古诗意思。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复习导入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总结全课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学生随师总结让学生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通过抄写,帮助记忆。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总计第13节 课题语文园地一 宽带网第5 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2、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重点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全课1、课件出示:五岳、我国五大淡水湖,学生欣赏画面。2、师激趣导入新课。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学完本课,谈谈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本课学习,培养了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宽带网课件出示总计第 14节课题5.中彩那天第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财富、精湛、重、属于 、情形、道德 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导入课文揭示课题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默读课文复述故事自学反馈理解感悟指导朗读总结拓展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师讲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课件出示:一位母亲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请根据母亲的这句话做一道加法题。(诚实信用财富) 你们做对了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1、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读自己画出的生字词,说说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结合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2)理解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3)指导试读,评价、点拨。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这是难能可贵的。板书设计5.中彩那天 生活:拮据 中彩:神情严肃 送给库伯:兴奋 (诚实、有信用、最富有)总计第15 节课题5.中彩那天第2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难点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及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复习引入抽读课文读中感悟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总结提高情感升华听写词语。勾出母亲说的话。母亲的话让作者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小黑板出示: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什么?1、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2、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3、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4、小组内讨论交流。5、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6、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统一协调。板书设计 开头:诚实信用财富起因:(神情严肃)5中彩那天 经过:(道德难题)诚实守信 结果:(特别高兴)结尾:(受益匪浅)总计第 16节课题6.万年牢第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重点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难点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围绕提示深入探究感情朗读体会情感总结拓展师生谈话,引入新课。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检查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3.小组合作研讨,解疑合探。4.班内汇报交流。5.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1.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板书设计6.万年牢 做糖葫芦万年牢 可靠 万年牢 凭良心做生意万年牢 认真 一生受益 做事做人万年牢 实在总计第 17节课题7.尊 严第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 款待、例外、喉结、捶背、僵硬、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重点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难点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设疑自探自学反馈解疑合探精读课文体会重点本课小结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板书设计7.尊严(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总计第18 节课题7.尊严第2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问题引入自主探究师生互评质疑再探总结课文课件出示: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多数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这是难能可贵的。板书设计7.尊严 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一种态度做事认真总计第19 节课题8.将心比心第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重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细读课文探究明理课后拓展总结全课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指导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认真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母亲护士将心比心人人将心比心总计第20节课题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第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2、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人的含义、并能记忆后加以运用。重点学会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说真话表真情。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导入新知探究新知谈活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组对话和几句古诗文名句、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一)、1、学生完整地读一读对话内容。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他分别交流了哪几点习作的经验对你有什么帮助?在小组内讨论。 4、引导学生交流平时看课外书对提高习作水平的好处。(二)、1、学生逐句自读。 2、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全班交流。 3、教师适时点拨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运用。使学生从实际活动中体会用真诚的语言与他惹火交流会取到很好的效果。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一、我的发现二、日积月累总计第21节课题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第2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以诚恳的态度、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2、说真话表真情。重点学会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难点学会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导入新知构建新知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进友谊。运用文中列举的场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1、这里有一位同学一时忘了卫生公约在校园里、扔了纸屑、还吐了一地痰、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是简单粗暴地批评他几句还是用更好的办法说服他?谁愿意扮演这一角色几个学生作情景模拟后大家评议。2、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相互点评每个学生想好一条建议归纳从对话中学会交际能力、从而提高习作水平。板书设计 口 语 交 际总计第22节课题语文园地二 习作指导第3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定对象内容、人称、词句说真话、吐真情。2、按一定顺序把心理话写清楚、感受最深部分写具体。重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启发学生真是地表达内心的想法。难点按一定顺序把心里话写清楚、感受最深部分写具体。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激趣导入构建新知谈话导入同学们、最近几个同学找我谈、说了自己心里话、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同学们在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一)、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理话。 3、这段话告诉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