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秋情唐诗鉴赏.doc_第1页
秋景秋情唐诗鉴赏.doc_第2页
秋景秋情唐诗鉴赏.doc_第3页
秋景秋情唐诗鉴赏.doc_第4页
秋景秋情唐诗鉴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课外秋景秋情唐诗鉴赏”教学设计课程标准 通过诗歌的理解,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关系,借助诗歌学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分析1、 刘禹锡的秋词是一首唐代七绝,意境雄阔,格调高远。为人教版八(上)课后背诵的古诗。这首诗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诗的最后一句“便引诗情到碧霄”,反映了刘禹锡虽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毫不气馁,仍保持着高昂的进取精神。学生对此诗已有一定了解,但理解还比较粗浅。2、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律,诗评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律诗中的第一,其意境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3、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诗人心境不同,意境不一,适宜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小结古诗鉴赏的方法。2、 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习的古诗词鉴赏方法运用到课外唐诗鉴赏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3、 了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怀,从古诗中汲取人文素养。学习目标通过诵读、悟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比较阅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风格和作者情感,从而举一反三,运用“景物、意境、情感”相结合的方法鉴赏诗歌。学情分析秋词比较简单,但登高是一篇高中的诗歌,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他们对于诗歌鉴赏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法但系统性还不够,本堂课意图借助这首诗歌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感知抑扬顿挫的律诗中所沉淀的深沉情感。教与学的媒体选择音乐播放器、powerpoint、windowsxp操作系统等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名称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环节长度1情境、复习导入导入3分钟2初读、浅尝诗歌之美读通、理解诗歌7分钟3精读,细品诗歌意境、情感之美景、境、情结合赏析诗歌20分钟4背读、沉淀美背诵诗歌5分钟5总结、作业学以致用5分钟教学活动详情教学活动1:*活动目标1、复习以前学过的与秋天有关的诗歌以及诗歌背景导入解决问题建立旧知和新识的关联,唤醒学生对杜诗过去的认知,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懂得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才会通透。技术资源借助技术资源加深理解,拓展视野常规资源音乐、画面、文字资料活动概述(一)导入从小学、初一所学习的唐诗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记诵。课件展示其中三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籍的秋思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三首诗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叙事抒情,有的情景交融,其感情基调都是“愁”,或思念远方的亲人,或忧愁自身的处境,“愁”或浓或淡,思念之情或浓烈或深沉,但都是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教师板书“愁”,并从“愁”子的构成分析悲秋。(二) 学习刘禹锡的秋词。1、 师提问:唐诗中是不是遇秋则悲,有没有感情基调与以上诗歌不同的?2、 学生齐读秋词。3、 教师范读。4、 初读感悟:本诗的感情基调5、 又读思考: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抓住三个关键词:胜、排、引;一个关键意象:晴空一鹤排云上(场景、画面)。6、 学生再齐读,要求读出诗人的情感和诗作呈现的意境。(三) 引导学生从自身古诗鉴赏的体验与实践中小结古诗鉴赏的方法。教师板书:朗读体验,知人论世,品词析句,披情入景等。教与学的策略运用音乐、画面、网络资料等营造意境,拓展课堂视野反馈评价营造优美的意境、拓展了文学常识,配乐朗读更有意境,PPT展示正音、教师的提问以及要求让学生对自己的任务更清晰了教学活动3:*活动目标正文解析,品味鉴赏(提问、讨论、答问、点拨、解疑),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从意象和意境出发,但是在分解诗句后,要用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把握诗句的整体意境;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体会杜诗艺术和思想的精妙。技术资源音乐播放、动画设计等常规资源音乐、动画、文字资源活动概述(四) 引导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并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对比阅读来学习杜甫的登高。1、 自由朗读2、 教师范读3、 背景介绍4、 齐读(整体感知)5、 学生谈谈对诗作的总体感受:凄楚、忧伤、孤独、痛苦等6、 细品,赏鉴语言1) 提问思考:杜甫在描写秋景时抓住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中含蕴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首联抓住景物的一个个点而构成了一幅登高所见长江秋景,颔联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描绘了一个壮阔的场面。3) 教师引入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并与杜诗的颔联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其异同。(描写的场面都很壮阔,但李诗十分雄壮,而杜诗在壮阔中略显沉郁和萧瑟。)(五)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对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赏析。1、思考:1)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甫的登高同写秋天,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不同?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何不同?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3)诗作呈现了怎样不同的意境?2、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小组讨论。3、学生回答、共同研讨。4、教师小结并板书。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秋感。秋词意境阔大深远,表达诗人志向高远,豪情满怀。登高意境雄浑苍凉,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壮志难酬。 5、 学生再读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甫的登高。(六)布置作业:1、围绕前面秋词和登高比较阅读的三个问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