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乡分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1.ppt_第1页
《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乡分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1.ppt_第2页
《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乡分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1.ppt_第3页
《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乡分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1.ppt_第4页
《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乡分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4城乡规划课时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乡分布 走进高考第一关 考点关 考点 回归考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1 聚落的类型 2 乡村聚落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a 城市b 乡村 a 巢居阶段b 穴居阶段c 原始乡村聚落阶段d 乡村聚落发展完善阶段 3 乡村聚落分布的形态 集聚型乡村聚落散漫型乡村聚落 a 团状b 带状c 环状 4 乡村集市 集市的特点集市成因 地域性 周期性传统性 自发性 人口指向 交通运输指向行政指向 宗教指向风俗民情指向 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10尼罗河流域 其次是11两河流域 还有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 长江中下游地区 2 早期阶段城市兴起的原因 12王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 1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发展阶段呈 s 形曲线来表示 图中a表示13初级阶段 b表示14加速阶段 c表示15稳定阶段 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内部差异性比发达国家大 突出表现在 16过度城市化 和 17滞后城市化 并存 考点二城乡分布 1 城市空间形态 18集中团块状带状19星座状组团状20放射状大都市连绵区 2 城镇体系 1 中国较成型的城镇体系 辽中南城镇体系21京津唐城镇体系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22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 2 城镇体系构成具备的条件 各城镇地域上23邻近 具有便捷的24空间联系各城镇间形成稳定的25社会经济联系 有较明确的26分工各城镇从大到小 从主到次 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 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27等级序列 3 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城市景观特色的表现 文物古迹的特色28自然环境的特色29城市格局的特色30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特色 解读高考第二关 热点关 热点 精析热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 集聚型乡村聚落的特点 3 世界上早期的城市 4 城市的发展历史 5 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6 20世纪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7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 特点 各国相互独立 城市化的进程取决于各国实际民族独立的时间和民族经济的发展状况 内部差异性大 过度城市化 和 滞后城市化 并存 城市化水平低 2 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热点二城乡分布1 城市空间形态 2 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 1 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的原则 城镇与城镇合理结合 城镇与交通网合理结合 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合理结合 2 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的意义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 职能各异的城镇 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 1 范围 2 建筑物保护 范畴 这里所说的建筑物指国家确定的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 历史遗迹 古代或近代杰出人物的纪念地等 保护措施和方法 3 历史地段的保护 范畴 历史地段指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 或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街区 建筑群 小镇 村落等 保护措施和方法 4 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要从城市的整体着眼 侧重于景观环境的保护 以达到保护城市整体风貌的目的 许多国家的城市采取了禁止建设高层建筑或限制建筑物高度的措施 不让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争高低 以达到保护城市整体风貌的目的 5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范畴 主要指无形的文化 如传统艺术 民间工艺 民俗精华 名人轶事 传统产业等 这些内容与有形的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烘托 共同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的遗存和积淀 共同构成了城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和方法 典例精解 例1 2010 江苏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a到图c 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 2 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3 今后 城镇发展可能沿 ab ac ad 方向最快 4 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 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交通运输 ac 耕地减少 用地紧张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镇发展的特点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但城镇数量减少 第 2 题 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 第 3 题 从图中看出 ac方向靠近河流和铁路 交通便捷 水源充足 发展条件有利 发展最快 第 4 题 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会出现耕地减少 用地紧张等问题 例2 2010 上海 不同的城市职能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巴西利亚有多个钢铁工业区 纽约金融区规模大 三亚旅游风景区占地比重大 上海有众多商业区 a b c d 解析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 以政治职能为主 纽约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三亚旅游资源丰富 风景区众多 上海人口众多 市场广阔 商业区占地面积大 答案 b 笑对高考第三关 技巧关 技巧 精讲利用纲要信息法分析城市的起源 考例 读下面经纬网图 回答 1 6 题 1 图中甲 乙两城市均位于我国 地形区 a 云贵高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b 2 两城市虽位于同一地形区内 但城市空间形态却差异较大 关于两城市空间形态 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a 甲 集中团块状 乙 组团状b 甲 组团状 乙 放射状c 甲 条带状 乙 集中团块状甲 组团状 乙 集中团块状 答案 d 3 造成甲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 崎岖不平的地形b 南北向的交通干线c 长江支流水道政治 经济和文化因素 答案 a 4 甲 乙两城市无论是信息联系 还是人流 货流均较为频繁 联系两城市的铁路线是 a 襄渝线b 成昆线c 贵昆线d 成渝线 答案 d 5 关于甲 乙两城市等级比较 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城市等级高 服务范围大b 乙城市等级高 服务范围大c 甲 乙两城等级相同d 甲城市等级低 服务范围小 答案 a 6 下列哪一个是乙城市中应重点保护的建筑类历史景观 a 黄鹤楼b 屈原祠c 杜甫草堂d 滕王阁 答案 c 解析 由经纬网图可知 甲 乙两城市是位于四川盆地中的重庆和成都 重庆受起伏地形及长江干支流等因素影响 空间形态呈组团状 成都地处成都平原 地形平坦 城市空间形态是集中团块状 连接成都和重庆的铁路线是成渝线 重庆和成都虽然都是省级行政中心 但是重庆作为直辖市 其等级要比成都高 服务范围自然也大 第 6 题 选项中只有杜甫草堂位于成都 而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 屈原祠位于湖北秭归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 备考 演练一 单项选择题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回答1 2题 1 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城市群 图中显示该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a 河流沿线b 资源丰富地区c 沿海地区d 冲积扇平原答案 a 2 丙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a 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最大的港口b 世界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c 世界重工业基地和外贸基地d 我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答案 b 1 2 解析 由图可知 甲城为南京 乙为苏州 丙为上海 丁为杭州 各城市分布主要是沿河流或运河分布 上海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定位在经济 商贸等方面 2001年世界城市人口达到28 54亿 城市化水平达到44 6 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达到36 23亿 城市化水平达到51 8 读图 回答3 5题 3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 印度b 中国c 日本d 德国答案 c 4 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 中国的城市化 a 发展水平较高b 应加快发展c 发展速度最快d 应限制发展答案 b 5 目前 印度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逆城市化b 滞后城市化c 过度城市化d 内城衰落答案 b 3 5 解析 第3题 图中1950 1980年间四国中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日本 这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关 第4题 从图中可知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因此我国应加快城市化发展 第5题 印度的城市化水平大多滞后于其工业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具有明显的 滞后城市化 问题 读某城市城区规模变化示意图 完成6 8题 6 1980年与1880年相比 城区面积大约扩大了 a 10倍b 50倍c 80倍d 100倍7 若该城市计划建一座火力发电厂 布局最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 6 a7 d 8 从老城区延伸出来的道路 可缓解城市的哪种问题 a 居住条件不平等b 市中心人口膨胀c 就业压力大d 内城衰落答案 b 6 8 解析 第6题 找到表示1880年与1980年的城区边界线 但要注意1880年不是老城区 可利用近似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估计 图中从老城区延伸出来的道路可看作是半径 大约1980年的半径是1880年的3倍 面积s r2 因此1980年城区的面积约是1880年的9倍 接近a项 第7题 由该市的风频图可知 该市最小风频风向是东风或西风 又因为火力发电厂主要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故应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的郊外 处最合理 第8题 城市到郊区的道路 可促使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 从而缓解市中心人口过度膨胀 二 综合题9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 未有宫室之时 因 陵穴 掘穴而处之 乃圣王虑之 以为掘穴 则冬可避风寒 攻位于汭 汭 河水内湾环抱处 为凸岸 坐北朝南 等 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顺应天道 得山川之灵气 受日月之光华 颐养身体 陶冶情操 地灵人杰 材料二 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 试从聚落安全 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 汭位 布局的原因 答案 安全 凸岸天然水面围绕 有利于军事防御 农业 凸岸河水流速较缓 有利于泥沙沉积 土壤形成 2 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坐北朝南建设 答案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 利于采光 光照条件好 冬季盛行偏北风 利于避寒 3 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 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 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 试分析原因 答案 凹岸河水流速快 侵蚀作用强烈 水域较深 利于修建港口 解析 第 1 题 由图可以看出 汭位 位于凸岸 凸岸有水环绕 利于军事防御 同时大量泥沙在此堆积 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 2 题 从避寒与采光角度分析 第 3 题 凹岸侵蚀作用强烈 水域较深 利于建港 在港口的基础上形成了港口城市 10 下图是 我国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