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控制通货膨胀还是治理通货紧缩,央行都无一例外地动用了利率这一政策工具,试图通过利率的变动,调节储蓄向消费和投资转化。但无论是利率的上升或下调,我国居民的总储蓄额和储蓄率一直都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可见,我国居民储蓄对利率的变动缺乏敏感性,利率管制政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主要在利率理论和储蓄理论的基础上,介绍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现状及问题,研究利率的不断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及因素分析,分析我国利率政策实施对吸收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发展储蓄业务,优化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文章依据实证和定量的结果具体分析了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实际影响效果,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利率变动;城镇居民储蓄;相关性 AbstractSince nineteen nineties, either inflation or deflation, the central bank is invariably used interest rate this policy tool, tries to interest rate changes, regulation of savings to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transformation. Whether the rate rise or fall, our countrys dweller total savings and savings rate has always maintained a rapid growth trend. Visible, deposit of our country dweller on the rate of change of a lack of sensitivity, control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on Residents savings were not affected obviously.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and saving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deposit of dweller of our country tow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research interest rate constant adjustment of deposit of dweller of our country town and the impact of factors, analysis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policy implementation on the absorption of savings deposits effect. In order to better the development of savings business, optimize national economy scale and structure, the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interest rate on savings deposits of urban residents to the actual effect, and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Key words: Interest Rate Change; Urban Residents; Relevance目 录 一、引言 1(一)研究意义 1(二)文献综述 1二、利率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相关理论 3(一)利率相关理论 3(二)储蓄相关理论 4三、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5(一)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现状分析 5(二)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在的问题 6四、利率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分析 8(一)指标及模型的选取 8(二)实证分析 9(三)实证结果分析 10五、利率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解决对策 11(一)平衡我国居民收入 11(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2(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 12(四)拉动消费 13(五)扩大内需 13 利率调整对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分析一、引言(一)研究意义 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居民储蓄存款资金的增值能力。一般来说,利率升高,居民的利息收入增加,从而抑制居民当前的消费,增加储蓄存款;反之,则会诱发居民减少银行的储蓄存款。自从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很快,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则以更高比率上升。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存款利率,但基本上都没有改变储蓄存款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利率的调整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中的重点问题,而储蓄率的变化也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居民储蓄又是我国居民储蓄的最为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利率的调整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效果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从理论角度看,绝大多数学者往往都是从收入这一角度研究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效果,而忽略了对利率这一影响居民储蓄的影响效果;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虽然对利率的调整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其未考虑到城镇居民的储蓄是我国储蓄的主要部分,所以导致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从现实角度看,基于我国的具体情况,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保制度不健全、金融业发展水平滞后、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当前水平存在差距、以及崇尚节俭的文化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导致了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总体水平呈上升的态势。然而我国的国民平均生活水平却始终停留在世界较低位置,似乎储蓄率的增长并未对经济增长做出明显的贡献,而较高的储蓄率也没有使人们享受到较高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当下全球经济疲软的重要背景下,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达到影响储蓄率与储蓄结构的目的最终作用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自从凯恩斯在对传统储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储蓄理论后,在今后的几十年间储蓄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早期的凯恩斯到新古典综合派再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于美国的供给学派,都对储蓄理论进行了自己独到的阐述,使得储蓄理论一直保持为经济学中的热门话题。同时在理论和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人们更加注重了理论发展对现实经济增长的实际意义。国内学者也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数据做了相关研究。1. 外国学者相关研究Fry( 1978) 的研究表明,亚洲一些国家的储蓄对利率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正向关系。Masson(1995)等人在研究国际私人储蓄的影响因素时认为,影响居民个人储蓄的因素有:政府储蓄、经济增长、个人收入水平、利率、年龄结构、贸易条件等等。 Stephen 和James( 1997) 研究表明,居民储蓄对利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较高的真实利率会导致储蓄的下降。Loayza 等( 2000) 也认为真实利率对于私人储蓄具有负向影响,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真实利率每增长1%,私人储蓄在短期内减少0. 25%。Carroll、Overland和Weil(2000)等最早探讨了行为习惯偏好下的增长与储蓄,并从理论上支持了高增长导致高储蓄的观点。Modigliani、Cao(2004)实证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运用中国1953-2000年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发现,储蓄率与长期经济增长率及负担系数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他们将中国的高储蓄主要归结为高增长和人口结构的改变。Shrestha和Chowdhury( 2007) 实证研究表明,储蓄对利率比较敏感,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2.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1999)的研究显示,我国国民储蓄率受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具有顺周期波动的特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上升可降低国民储蓄率的稳定性。 李焰(1999)的研究指出,由于流动性约束以及较低的收入水平,50%以上的居民储蓄适用于未来特定的支出(养儿、防老、购物和防止意外事故),居民储蓄的刚性特征致使利率对储蓄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黄达(2000)描述了利率对储蓄存在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并指出了社会中总体储蓄利率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的共同结果。两种效应分别看起来都很强,但两者综合的结果却可能导致总体利率弹性很低。胡维雄(2001),对各国利率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利率政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居民是资金的净贷方还是净借方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结论当居民是资金的净贷方时,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存在正负综合效应,如果居民是资金的净借方,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为单纯的正效益。赵尚梅( 2002) 认为我国居民收入、不确定预期、贫富差距、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超过了利率变动的作用,表现出储蓄对利率的低敏感性。 邵伏军( 2005) 认为,在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居民在终身消费选择中是反向替代的,而且储蓄对利率的反应弹性是不对称的,即提高利率会增加储蓄,但是降低利率不会促使居民降低储蓄、增加消费。 代则光( 2008) 依据1991 2006 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负相关。 张建华、孙学光( 2009) 利用1978 2006 年时间序列数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收入、利率、通货膨胀以及预防性动机与居民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江豆、马轶群、殷林森( 2010) 研究表明,我国的名义利率和储蓄额之间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即储蓄的利率弹性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实际利率和储蓄额之间呈弱相关关系,说明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从国内外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于储蓄的利率弹性问题存在着各自的观点。但比较一致的是,学者们大都认为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存在着正相关或负相关性。而本文主要在利率理论和储蓄理论的基础上,介绍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状况及问题,研究利率的不断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及因素分析,目的是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后我国利率政策实施对吸收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效果。通过分析发现:利率调整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展储蓄业务,优化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文章依据实证和定量的结果具体分析了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实际影响效果,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二、利率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相关理论(一)利率相关理论1. 古典经济学的利率理论西方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利率总能使投资和储蓄相均衡,而且利率本身就是在投资与储蓄的均衡中被决定的。储蓄S是利率r的增函数,而投资I是利率r的减函数。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经济并使其达到均衡状态的作用。另外,左右社会经济运行的是经济中的实际因素如劳动量、投资量、物质资料等,而不是货币。按照西方古典经济理论,利率应该由市场上各项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决定,政府对利率的高低不要进行任何干预。2.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凯恩斯在通论中明确表示了货币供需与利率水平的关系。他指出:人们持有货币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凯恩斯把流动性偏好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们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供给量和需求量共同决定的,即市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点。他认为,货币当局完全可以通过增减货币供应量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并且认为这种干预和影响是完全有必要的。降低利率可以有效的提高需求,刺激经济;而提高利率可以有效的抑制需求,抑制经济。3. 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新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应该是由实际经济与货币经济共同决定的,即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所谓的“借贷资金论”。该理论指出可贷资金的供给都与利率相关(不包括银行货币供给增加量),即利率下降会引起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减少:可贷资金的需求则与利率负相关,即利率下降会使可贷资金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则相反。4. IS-LM模型1SLM模型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先后倡导的,此后的一些经济学家还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lSLM模型以价格不变为假设前提,采用一般均衡方法,均衡的利率水平r和国民收入Y要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该理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的利率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二)储蓄相关理论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 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源泉,只有收入增加了,消费和储蓄才会增加;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提高了,储蓄也无从增加。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而储蓄又是收入扣除消费之后所剩的部分,即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且是增函数。这样,储蓄是直接根据收入来调整的,当利率上升时,虽然人们的储蓄比例可能会增加,但最终总储蓄量一定是减少的,原因是利率的上升使投资减少,从而收入亦减少,最终储蓄也会减少。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 相对收入假说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来的。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 3.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的。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决定人们消费的是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生中的收人与财产。人是理性的,希望一生中实现效用最大化,所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来安排一生的消费,以实现一生中各年的消费基本相等。他们一生的全部消费要等于一生中所得到的劳动收入与财产之和,在有生之年将所积累的储蓄消费殆尽,并把一生的收入平均分配到各年中去,正因为每个人都按一生的收入与财产来安排消费,所以,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相等,而且是相当稳定的。三、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现状分析1. 高储蓄额和高储蓄率的“双高”态势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由于我国居民储蓄中城镇居民储蓄占主体地位,所以也可以得知城镇居民储蓄额的增长速度飞快。与之相对应的城镇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20%-30%数据来源:1978-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左右。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下图图1是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增长变化情况:图1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增长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2. 低居民人均储蓄额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以2009年为例,截至到该年底,收入减去消费即是储蓄,用这一理论,拿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即得平均储蓄为4910.1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 元相比,增长了224倍数据来源:1978-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这一数字低于于2009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153元,但是远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数据来源:1978-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其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分配不均,在我国的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二)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在的问题 高的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增长有其积极的一面, 如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 保证了它们的流动性。使其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 仍能正常运转等等。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甚至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宏观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下,高储蓄率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学认为有效需求的变动是经济波动的关键所在。所谓有效需求是指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储蓄和消费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的居民储蓄率必然导致人们消费需求的减少,这样就造成消费需求的不足。也必然会导致过低的即期消费率和长期下降的平均消费倾向。统计数据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率由1978年的48.8%下降至2009年的34%数据来源:1978-2010年国际统计年鉴。一项2009年四季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15.3%的城镇居民愿意“更多地消费”,消费意愿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为43.6%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其中城镇居民除对买车、买房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外,普遍消费意愿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投资需求方面,我国现在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主要为预防性存款,再加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投资渠道缺乏多元化、风险高、预期收益不乐观,就直接导致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变低,进而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2. 银行运行风险加大高的居民储蓄虽然为银行的经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银行运行的系统风险。对于银行来讲,它主要依靠存贷款的利息差来获取利润,维持其机构的平衡和发展。因此银行吸收不到存款对银行的资金来源有严重的影响。银行吸收了存款但是贷不出去或者贷出去的贷款不能收回对银行又是一种极大地的风险。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还不够完善,金融市场规模仍然偏小,投资渠道狭窄等原因,造成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极端的发展,过分的依赖于间接投资,把过重的压力压到间接投资身上使其内部受到严重的畸形发展,绝大部分的间接投资都依靠银行体系来进行。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存款积压于银行,银行除了贷款给企业,很少有其他投资渠道来分流它的巨额存款。存款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的低下,十分有可能为银行带来经营风险。投资的转化渠道不畅,因缺乏投资动力而形成投资不足显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社会资源就存在严重浪费,更重要的是,银行就面临着存款贷不出去的风险,因为银行实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有多少存款才能按一定比例发放一定量的贷款,如果银行只付存款利息而不能从贷款里收利息,则银行的经营风险就加大了,而如果储蓄高增长造成风险向银行集中,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风险加剧,一方面必然会对我国金融系统构成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可见其影响将是非常广泛的。3. 内需不足我国的储蓄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高的储蓄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使我国商品过分地依赖于出口外向型。这种情况影响消费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别的国家的政策、别的国家的商品价格等等。他们的波动性都比较大,而这种现象的主动权也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使我国失去了对消费品需求的可操控性。同时大量的出口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也不断飙升,而过多的外汇储备又使我国面临人民币升值等诸多方面的压力。4. 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储蓄的高增长还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不利于我国融资格局的优化。2009年,国内金融机构各融资方式所占的比例中,银行贷款高居58.6,包括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在内的直接融资仅占12.7数据来源:2010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过计算得出。这种融资格局的最大弊端,就是隐含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是以高负债、低资本金为特征的,银行贷款方面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并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另外,这种融资格局易使企业形成以外源融资为主,尤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资本结构,事实说明,这种资本结构是不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四、利率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指标及模型的选取为考察利率调整对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具体影响,本文拟采用城镇居民的储蓄增长率Z代表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将影响城镇居民储蓄的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R2和城镇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率DY作为自变量。其中因为有些年份的利率经过了多次调整,于是便对其按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出名义存款利率,而实际存款利率是通过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一通货膨胀率)得到的,DY是城镇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率。1996年-2009年各相关数据情况见表1: 表11996年-2009年各相关数据单位:%年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DY名义存款利率R1(一年期)通货膨胀率实际存款利率R2城镇居民储蓄增长率Z1996234.5719976.6719.319985.135.03-0.85.8316.119997.92.93-1.44.3315.220007.257.72001.5512.8200212.292.02-0.82.8215.220039.991.981.20.7816.5200411.212.033.9-1.8715.7200511.3512.9200612.072.351.50.8517.1200717.233.334.8-1.4714.8200814.473.925.9-1.9815.920098.8519.48数据来源:1996-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并经过计算得出。 建立模型: Z=C+a*DY+b*R2 其中,Z代表城镇居民储蓄增长率,DY代表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率,R2是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通过建立储蓄增长率与实际存款利率的实证分析,主要是来说明城镇居民的储蓄是否受到实际存款利率的影响,若受实际存款利率的影响,其作用又有多大。(二)实证分析 借用前面所给的数据,利用EVIEWS31的最小二乘估计对城镇居民储蓄增长率Z与收入增长率DY、实际利率R2做回归分析。EVIEWS31估计模型见图2:图2 EVIEWS估计模型 由图2得估计结果: Z=5.158305+0.955293DY+1.053798R2 (0.488159) (1.109135) (0.875568)R2=0.100619 DW=0.872014 F=0.615314(三)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我国实际存款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增长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及建议:1.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到: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与城镇居民的储蓄增长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居民的储蓄增长率就会上升1.053798个百分点。这符合利率与居民储蓄的一般理论,即利率上调,主要是鼓励居民增加储蓄:而利率下调,主要是为了抑制居民的储蓄。同时可以看到:居民的储蓄水平与收入的增长率也是正相关关系。2. 模型的t统计值分别为1.109135,0.875568,这两个统计值的绝对值均小于T0.05(n-2)的临界值;F统计值为0.615314也小于F0.05(2,11)的;这表明t和F都未通过检验,说明应拒绝原假设。即在以实际利率分析其对城镇居民储蓄增长率的影响中,不能得到实际存款利率与储蓄增长率之间的显著性关系。3.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对实际利率的变动缺乏弹性,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 对大多数居民而言,在其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所占的份额比较小。这样,通过利率下调鼓励居民少储蓄而上调利率鼓励居民多储蓄对居民的影响不大。(2) 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预期,使得储蓄利率的弹性下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结构在演进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变数,这使得人们对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把握缺乏相当的自信。在一个不确定性感强的环境里,风险厌恶者的一个本能反应是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减少风险损失。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储蓄,以尽量减少未来的经济风险损失。(3) 我国居民的低收入以及其稳健和节俭的生活传统,使大多数人对利率不敏感,因为其存款的目的有投资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为了预防动机(未来的风险保障)。当然也不能排除积累财富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主要还是为了预防,也就是目前居民的储蓄大部分是由预防动机决定的,而不是由利率决定的。(4) 存在利率管制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低,政府规定了利率的总体水平,并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管制。利率管制政策是金融压制的主要表现。存贷利率应该是商业银行基于风险管理和风险程度的判断,均衡利率也应该是市场经济中所有借贷关系利率的加权平均数,但在利率管制下这样的信息是不存在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指标大多是根据政府的经验数据制定的,利率指标和实际经济运行的关联程度低,不能真实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的状况,所以利率水平的高低对居民储蓄和投资需求也不可能真正起到调节作用。另外,因为利率管制往往使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当利率与价格的波动不能实现及时、同幅度的联动时,必然造成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过分不一致。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国家控制下的实际利率常常是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完善的利率机制,城镇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必然大打折扣。五、利率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解决对策 (一)平衡我国居民收入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造成我国居民高收入者不愿消费,愿意消费的收入比较低,即造成我国高收入者储蓄,低收入者也储蓄的现状。合理平衡我国居民的收入,把高收入者那部分不愿消费的收入尽可能的弥补低收入者的不敢消费。因此政府应积极发展经济来提高整体的经济实力,为居民增加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特别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收入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势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加大对职工最低工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进一步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总量,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以平衡我国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改革涉及到千千万万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方案的改革应该以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为出发点,否则方案的推出可能会增加老百姓的预期支出,依然解决不了居民高储蓄的问题。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医疗保障体制、教育体制等存在大量弊端,大多数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增加,他们还是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把钱都储蓄起来。另外,家庭支出的不确定性加大,如子女教育支出增加,也会导致居民过多的储蓄。为此,国家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我国应该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低水平、多层次、广覆盖。保障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公务员、国企职工、城市居民,非国企职工和农村居民也应该享受同样的保障。在城镇,把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覆盖到所有劳动者。(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资金能够保值增值。但是人们在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进行储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市场的不规范,加大了人们的投资风险,在个人理财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只能无奈的选择储蓄。因此政府应该做出相应的对策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打击金融市场的不法行为。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金融工具,使居民有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1. 进一步规范股票市场中国股市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金融市场,市场还不够健全,制度不够规范,它给大多数带来的都是投机的想法,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股票市场在发挥分流储蓄作用过程中的低效率。因此政府必须完善和股票市场有关法规条例,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贯彻实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制约作用,严格履行定期公告和重大事件公告的有关规定,提高操作的透明度,加强股市的监管,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业协会要相互配合、 协调,严厉查处股市中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减少股市大幅度人为波动,促进股市健康平稳发展。另外,股市真正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上市公司业绩的支撑,提供一批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才是股市健康成长的关键。只有股市健康发展了,才能真正吸引投资者信任股市,把居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红孵化合同协议模板
- 物业管理托管合同范本
- 监理合同解除协议样本
- 物业终止维保合同范本
- 物业质量维修合同范本
- 维修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越南小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美容学员培训合同范本
- 灌溉施工设计合同范本
- 盾构设备租售合同范本
- 重性精神病家庭护理知识
- 2026小红书营销IP通案
- 2025年广东公务员笔试考试《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常压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AQ3063-2025)对标检查表
- 2025年植物生理学考研真题解析与策略卷及答案
- 2025年刑法各论试题及答案
-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件 4.单开道岔
- 2025年秋季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招聘4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2套
- 2025年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测试试卷(含答案)
- 美好生活大调查:中国居民消费特点及趋势报告(2025年度)
- 光化学反应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