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岳麓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岳麓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业达标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A法治 B专制统治C德治 D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中,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二者都强调统治者要施行德政,故选C项。A、B两项是法家的思想主张,D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故排除。2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A“性善论”思想 B“性恶论”思想C教育能够改变人 D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蓬生麻中”“白沙在涅”,便可得出荀子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的结论。故选D项。3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这种思想的根源是()A墨家主张节俭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C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D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墨家对儒家的铺张浪费持批判态度,主张节俭,这主要是因为其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故选B项。4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庄子C韩非子 D墨子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有能则举之”“俭节则昌”主张“尚贤”“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故选D项。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如今各国的君主,没有一个是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他!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附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孟子,其核心主张是实行仁政。故C项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C项正确。7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一致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其评价的是()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答案C解析庄子的“齐物”思想,就是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实际生活中万物的差异。故C项正确。8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答案D解析A项是典型的儒家思想;B项是道家的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D项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故选D项。9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重视礼乐制度,讲究身份等级,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所以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B项正确。A项只是法家思想,C、D两项是儒家思想,排除。10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C D答案A解析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错误。故选A项。 等级提升11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反映了荀子()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答案A解析“以德兼人者王”的意思就是依靠德行使人臣服的君主将会称王,由此可见,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故选A项。B项是荀子的人伦思想,C、D两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1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灭亡是由于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这从反面印证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的正确,故选C项。1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A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B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C代表了先秦时期平民百姓的愿望D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道家学派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故选B项。孔子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排除A项;墨家学派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排除C项;法家主张中央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排除D项。14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实践最为成功,属秦国,故C项正确。15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各家分别强调“仁”“同”“心定”“令”可知,其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各家纷纷阐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统成为大家的共识,故B项正确;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看法,道家、法家的言论不能体现民本,故D项错误。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大体来说,“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期。生产力发展,新兴阶层的出现;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士阶层崛起,纷纷著书立说;各地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民为邦本”“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