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笔记.doc_第1页
比较文学笔记.doc_第2页
比较文学笔记.doc_第3页
比较文学笔记.doc_第4页
比较文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伏尔泰:论史诗等著作中,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中国的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 莱辛汉堡剧评:不仅作了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方面的尝试,还探索了文学和艺术关系这类跨学科的问题。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斯达尔夫人:论文学和论德国 比较文学学科的发源地在法国,1838年,维尔曼将其在巴黎大学的讲稿整理出版,在该书的序中,正式冠以“比较文学”这一术语。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克罗齐(18661952) :“带着与比较文学公然为敌的独裁观念,在各种场合用种种不同的沉重打击来对付我们这门学科,并将它几乎打得个片甲不留。”他的结论是:“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 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的理论著作波斯奈特教授写的比较文学出版了;1887年,使比较文学占有“一席之地”的德国学者 科赫创办的比较文学杂志出版了;1897年,由贝茨编收二千条索引组成的第一部资料工具书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发表了。 1897年,法国的里昂大学正式聘任戴克斯特(18651900)为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使比较文学正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独立学科。 法国比较文学大师梵第根出版的第一本有理论、有方法的学科理论专著比较文学论,是对克罗齐等人的非难与攻击,回击最有力的一部论著。 指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越了国界的“各国文学”,研究各国文学影响的“事实联系”。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开篇指出,比较文学的处境岌岌可危,其突出的标志就是“未能确定清晰的研究内容与专门的研究方法”。 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比较文学的“危机”之争。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他在批评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比较文学的性质与任务比较文学应该从国际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学,无论是有事实联系,还是没有事实联系,都应该将一切文学创作纳入到研究范畴当中。法国、美国之间的论战它标志着比较文学随全球化进程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如勃洛克所说:“没有任何一个文学研究领域能比比较文学更引起人们的兴趣或有更加远大的前途;任何领域都不会比比较文学提出更严的要求或更加令人眷恋。”中国比较文学30年代和80年代的历史1929年至1931年,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新批评派大师瑞恰兹在清华大学任教,开设了“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两门课。 吴宓:雅通才,博通古今,阅尽中外 陈寅恪:“四不讲”、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钱钟书:打造中西文化园林季羡林: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梁宗岱的诗与真 :罕见人才,名满文坛 钱钟书管锥篇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篇1979年的出版为标志的。 全书781段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中国文化元典10种,引用了800多位外国学者的1000多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3000多人,阐发自己对文学和文化的看法。全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坚信“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不但跨越国界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科”。管锥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纵观古今,横察世界,从针锋粟颗之间总结出重要的文学规律,也就是突破各种界限(时间、地域、学科、语言),打通整个文学领域,以寻求共同的“诗心”和“文心”。管锥篇不仅探索了中西文学共同的“诗心”和“文心”,而且在影响研究、阐发研究、科际整合、翻译媒介研究等方面都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80 年代成果宗白华的美学散步(1981)季羡林的中印文化史论文集(1982) 金克木的比较文化论集(1984) 杨周翰的攻玉集(1984) 范存忠的英国文学论集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1985年10月29日,由全国各地21所著名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大学召开。大会选举了由31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学会会刊为中国比较文学(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凡域外文学的诸因素刺激了本土的文学, 使其产生了并非基于固有传统上的各种新变化, 均可称之为影响, 如借用 、模仿 、改编、 翻版等. 外来性: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隐含性: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例如,果戈理的狂人日记(1834)与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要做论文吧,没有参考书,要翻译吧,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没有。”鲁迅说:“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鲁迅主张“拿来主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新文艺。(1) 文体的影响:日记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不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产物。中国的日记体小说开始于鲁迅的狂人日记,由13则日记构成。此后,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茅盾的腐蚀等日记体小说涌现。受到果戈理影响:都是“日记”,都为“狂人”所写,都是第一人称,都记述了“狂人”当天的所见所闻。(2) 人物的影响:狂人果戈理笔下的“狂人”波普里希钦,从正常到不正常,医学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最后呼喊:“妈妈,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鲁迅笔下的狂人则是旧传统、旧道德的叛逆者,在不容他的艰难中,在被污蔑为“疯子”的逆境中,联想到中国数千年的吃人历史,终于发出呼喊:“救救孩子”鲁迅在接受果戈理“狂人”影响的基础上,对“狂人”形象的升华。(3) 艺术风格的影响:讽刺果戈理的讽刺:幽默的讽刺,含泪的讽刺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到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说作家的东西特别多。也曾热心的搜求印度,埃及的作品,但是得不到。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鲁迅摩罗诗力说:“十九世纪前叶,果有果戈理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起邦人。”鲁迅借助“狂人”之语,在“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之中,发人深省地展示出来。影响研究的范围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种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例如,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例如, 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从小的方面,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例如,波德莱尔对李金发的影响影响的传播方式1、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2、影响的放送、接受 A、影响的放送:研究作家作品如何对外民族文学产生影响,一件作品在国外流传、演变的情况等。 例如,寒山诗在国外例如,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好逑传在国外例如,伏尼契的牛虻 在中国B、影响的接受: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作品的外民族渊源等。例如,孙悟空与哈努曼(Hanuman)C、移植和改编移植和改编,都是为了使外国原著更能适合本国的国情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其中必然经过改编者的创造性劳动,是影响研究需要注意的领域。例如,庞德将“信”、“道” 、“莫” 等汉字移植到诗章(The Cantos)中。例如,德国版的灰阑记D、 关于模仿例如,鲁迅的狂人脱胎于众家,但又自成一家。鲁迅提到自己曾经在日本阅读过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和波兰的显克微支,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而自己创作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影响研究的理论系统 1、超国界存在说2、事实联系论3、历史意识论4、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例如:钱理群的丰富的痛苦:与的东移如何进行影响研究 1、影响存在的提出假设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审慎、细密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何谓“平行研究”由于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倡与实施的,故又被称为“美国学派”。这种对各民族文学所作的比较研究,由于其研究的对象是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影响交流的各民族文学,恰如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因此,被称为比较文学中的另一大类:“平行研究”。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平行研究的定义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类似”、“相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例1,中西文学审美差异原因探析一、民族性格中 VS 西自然经济 商业经济天人合一 战胜自然羊型性格 狼型性格粉饰战争 血与火的风采二、思维结构中 VS 西主客统一 因果关系直觉思维 理性思维中和的美 冲突的美三哲学重心中 VS 西贵无 贵有含蓄 直白抒情性 叙事性中西神话比较1、西方神话内容集中完整,中国神话零碎混乱;2、西方神话中的神人格化,中国神话中的神不食人间烟火,崇高圣洁;3、西方神话中的神从人类是否信仰他们的标准去审判任,神总是站在高处,以力量压制人;中国神话中的神从道德标准来评判人,以理服人,以精神服人,更多扮演人类的庇护者,维护善,惩治恶。中西传统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比较主人公多是博学多才的文弱书生,他们“眼若点漆” “唇若涂脂” “温文有礼”。主人公多是威武有力之士,擅长击剑斗殴,雄健阳刚之气。 中西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红线、绿珠、聂隐娘之类的女侠在西方小说中几乎是找不到的;余赛花、穆桂英、花木兰之类武艺高超、谋略出众的妇女将领在西方作品中更是少有;在爱情婚姻方面,策划出走、结婚、私奔的决策者和主动者往往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如杜十娘、卓文君、崔莺莺、李娃等。 汤显祖VS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家在文本、演出方式、观众和本人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有差异。 平行研究的内容平行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的比较,此外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自然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全面比较。1、 主题比较:例1,家庭主题列夫托尔斯泰的“虚伪之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巴金的“罪恶之家”。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例2,英雄主题例3,复仇主题 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忒斯为父复仇 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赵氏孤儿为父复仇例4,爱情主题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 战争主题,个性解放主题,金钱主题,恋父恋母主题,个人奋斗主题 2、 题材比较例1,造人题材女娲造人 VS 上帝造人VS 普罗米修斯泥土造人“人来自于尘土,又归于尘土。例2,洪水题材祝融与共工之战,共工战败后,一怒之下撞到不周山,导致洪水泛滥,人类陷入灭绝的险境。后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方救万民。耶和华不满人类违反他的教义,用大洪水灭绝生物,惟有诺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以让文明重新开始。例3,变形题材金驴记变形记促织宗璞的我是谁3、 情节比较赵颜的画女郎和皮格玛利翁的雕像女郎4、 人物形象比较“多余人”: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共同特征:素受文化教养,不为官职钱财所利诱;也能看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弊病和缺陷。虽有变革现实的抱负,但缺少实践,性格软弱,没有抗争的勇气,只是用忧郁、彷徨的态度对待生活,在社会上无所作为。俄:(1)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的同名小说);(2)别尔托夫(赫尔岑小说谁之罪的主人公); (3)毕巧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主人公);(4)罗亭(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5)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 。中: 1、伤逝的主人公涓生 ;2、家春秋 中的觉新;3、柔石二月中的肖涧秋 ;4、叶圣陶笔下的倪焕之 ;5、曹禺雷雨中的周萍 。5、背景比较例如,文学中的芝加哥与上海6、 文体比较例如,中西日记体小说比较研究 7、 创作技巧比较例如,论中西文学中的梦幻手法。 唐传奇 谢小娥传、集异记、 牡丹亭以梦为纽带,由梦来推动故事一环一环发展; 沈既济的枕中记、汤显祖的南柯记与邯郸记围绕着“梦”这一骨架而写,再用这个“梦”去对照现实世界 西方梦幻手法一、以不真实的情境因素推进故事发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鬼混的出现引起主人公的复仇。二、以荒诞的想象展示现实世界的残酷。霍克斯第二层皮中创造了一个梦魇世界:梦魇般的人物,噩梦般恐怖的情景,真正的梦魇由死亡、暴力、战争、残忍和仇恨所主宰的荒诞的人类社会。 中西梦幻手法比较结论中国的梦幻手法更多带有喜剧性的因素,而西方更多是中悲剧性的因素。中国多通过梦幻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是个人意志的反应,而西方多以不真实的意象展示社会的外在世界是作家对社会的认识。8、 意象比较例如,中西月亮意象比较平行比较的要求:“可比性”和“文学性”1、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不是在别的学科上;2、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个中心,用另一学科的材料来说明相关的文学问题:巴尔扎克、茅盾3、研究的结果应该能作出对文学的发展有益的结论。阐发研究1、 用一种文学理论阐释另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或现象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跨学科范围内的文学阐发1、用一种文学理论阐释另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或现象 赫拉克利特“艺术摹仿自然” 摹仿客观世界 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 物的描绘”再现说 达芬奇“镜子说” 摹仿主观世界印象主义 “摹仿转瞬即逝 的主观现象” 中:度物象而取真历史上的五种文学观念 西:19世纪浪漫主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等 表现说 中:诗言志,诗缘情 西:贺拉斯“寓教于乐”实用说 中:教化客观说: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体验说:接受理论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例1:对曹禺剧作的新批评解读运用西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批评理论来重新解读雷雨。新批评倡导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即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内在的”或“文学内部”的研究。(1) 善用意象的雷雨新批评中有一关键词“意象”。在雷雨中,作者曹禺多次运用意象,特别是使用“雷雨”这个意象。作者不仅让“雷雨”一直伴随着全剧情节的推进和矛盾冲突的进展,同时,还赋予“雷雨”这一全景式意象以全新的意义,即雷雨是破坏性的,但又是充满希望的,就仿佛是黎明前的黑暗。 作者还使用了“窗子”、“梅花”和“太阳”等意象,从而使作品更具有研究的价值,耐人寻味。(2) 含混的雷雨“含混” 是文学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是新批评的关键词。 周冲:不,哥哥,母亲说好久不见你。你不愿意,一起坐一坐,说说么? 繁漪:你看,你让哥哥歇一歇,他愿意一个人坐着的。 周萍(有些烦):那也不见得,我总怕父亲回来,您很忙,所以 周冲:你不知道母亲病了么? 繁漪:你哥哥怎会把我的病放在心上? 周冲:妈! (3) 反讽的雷雨反讽法,即话里有话,话中有话,是新批评的关键词。 通过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及当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眼前时的表现来体现。 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情至性的,但是,当见到面前的鲁侍萍时,周朴园的真情却荡然无存,这形成了一个反讽的情节。 (4) 雷雨的悖论情节悖论指陈述的话语在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是真实的。是新批评的关键词。一是周朴园一心想维持“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与发生在理想家庭中的道德伦理的败坏。 二是周朴园这个“吃人的人”最终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 。例2:吉尔伯特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象 阁楼上的疯女人,是简爱中罗彻斯特的妻子。后来被女性主义者发掘出来,代指女性被男权社会压抑、遮蔽,处于孤立、缄默的他者地位的形象和意涵。疯女人才是这场悲剧的真正受害者,因为各种原因,她的话语权利被男权社会淹没了,她是个被排挤的异类,被压抑的异端。男性视角下的西方女性形象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女性形象原形:圣经之中的夏娃和圣母。“妖妇”,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格林童话里的皇后 等。“圣母”,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的夫人苔丝德梦娜,托尔斯泰作品战争与和平里的娜塔莎等。女性主义批评家伍尔夫:女性她一旦不体会自己的话,她就没有创造力。那么这种天使型的女人就是一种没有创造力的女人。 男性视角下的中国女性形象一、贤妻良母型。礼记:“妇者,伏 也”。 二、泼妇淫妇型。妲己、褒姒、潘金莲等。 三、才女佳人型。 “夫色期艳,才期慧, 情期幽,德期贞矣”,是男权文化用伦 理道德和他的欲望相整合的、最恰当的 一种完美的女人。 如何运用阐发研究1、在援引一种外来理论模式阐发本民族的文学作品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这就要求充分认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2、目前多以西方文学来阐发中国文学的实际情况,而我们要强调的是以中国文学来阐发西方文学。如钱钟书管锥编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不同影响研究着重探讨不同文学之间的互相关系,重点在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间的影响和接受上;接受研究却把重点放在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或者说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的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历史中的文学研究17世纪及以前的“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模式;18、19世纪的“历史主义-实证主义”模式;一战后的“美学-形式主义”模式;1、17世纪及以前的“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模式17世纪以前,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言必称希腊”17世纪,法国的新古典主义。光辉的榜样:古罗马帝国莫里哀喜剧伪君子新古典主义法典:布瓦洛的诗的艺术2、18、19世纪的“历史主义-实证主义”模式例如“荷马问题” 传记研究,推荐苏东坡传、曾国藩传3、 一战后的“美学-形式主义”模式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外部研究(时代、历史、社会、传记等) 内部研究(语言、结构、技巧、方法等)二战后的“接受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倡导“接受理论”。其要点是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接受理论首先承认读者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其次,认为任何阅读和理解都是一定时空中的活动,都具有历史性,再次,任何阅读与理解都是以读者个人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意识结构为前提的,接受理论还认为,读者可以不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本意,而作出自己独到的解释,并且作品本身为阅读和理解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读者可以不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本意,作出自己独到的解释黛玉:母亲缺失,挫折感很强,处处看到人生阴暗,感性的悲剧,攻击是语言,尖酸刻薄;宝钗:父爱缺失,性格很刚强,竭力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成为阳光抑郁患者,理性的悲剧,攻击是隐形的欺骗;宝玉:开的良方是博爱,但因自己的有限性而归于失败;红楼梦上演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崇高的悲剧,三人形象成为人类挣扎的代表。作品本身为阅读和理解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暗含的读者:作品本文允许读者根据历史和个人的不同理解,以不同的方式对作品作出解释,作品本身的结构已经暗含着读者可能作出种种解释的可能性。理想的读者:他可能对作品作出完满的各种各样的解释。真正的读者:只能完成“暗含的读者”的某一方面的作用。神话的定义1、初民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样式。2、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3、关键词:言说、故事、虚构。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通过人民大众口头流传的一切民间创作形式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各种类型。神话和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1、比较文学始于神话和民间文学: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开篇就指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最早流传的而且始终流传的几乎都是来源于民间的寓言、童话和小故事。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民间文学,就不会有比较文学的概念。”2、 神话研究离不开比较文学的思维和方法曹冲称象 VS 印度故事 置象船上古希腊伊索寓言“狼与鹤” VS 印度“狮子与小鸟”古印度故事集五卷书中的老虎、猴子、蛇和人VS 中国的宝船神话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流派(一)神话学派神话:比较学、民俗学的理论之一,与浪漫主义思潮息息相关。(二)语言学派:从语言的角度解释神话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后世神话研究有很大启示;但理论过于绝对,难免以偏概全。(三)人类学派: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四)历史地理学派:神话历史地理学派因其从历史地理的层面来解读神话和民间文学而得名.(五)心理分析学派:从“潜意识”层面来理解解释神话民间文学.(六)结构主义学派:法国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的结构研究 神话元;结构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结构分析法。代表人物C.列维-斯特劳斯。(七)女性主义学派:20世纪中期迅速崛起,影响颇大。主要学术贡献:以女性主义观点和考古学新材料为双重契机的女神再发现。神话研究学派的意义1、不同立场的神话研究都采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促成了比较文学的诞生,更推动了学科的发展;2、诸多的神话研究理论结出了丰富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神话的理解;3、给文学乃至文化研究以重要而有益的启示。4、开阔思维视野、提供方法借鉴。什么是文类学文类:文类就是文章的分类。三分法: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1、 种类文学的分类,以及对各主要文学类型的界定和特征的描述。例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科幻文学,博客文学,微信文学,微电影2、 体裁讨论文学体裁的划分标准。例如,教育小说、哲学小说、乌托邦小说、政治小说、宫廷小说、田园小说。3、 风格以前风格研究多停留在研究者的一种感官知觉上。但是西方兴起了英美新批评等理论,对语言、文体、风格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例如,林语堂:“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鲁迅之死说鲁迅“火发不已,叹兴不已,于是鲁迅肠伤,胃伤,肝伤,肺伤,血管伤,而鲁迅不起,呜呼,鲁迅已是不起。”4、 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举例:种类研究:例如,中西悲剧比较研究 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体裁研究:例如,流浪汉小说研究风格研究:例如,十四行诗研究中国神话以地域划分: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中原神话。其中以西王母、盘古、女娲为代表的昆仑神话是主体部分以教派来分:道系、佛系、帝系(炎黄两系)、民系。其中各派混杂中西神话比较体系:体系完整、庞大 VS零散杂乱,缺乏整一严谨体系神格:神人同形、同情、同性 VS道德高尚,不食人间烟火例2:中西小说比较1、中国小说发展:古代神话小说、汉魏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传奇小说、宋元话本小说、明清章回小说、现代白话小说2、 西方小说模式:旅程模式(16-18世纪):讲述人的旅途经历。小癞子传记模式(19世纪):人物的典型塑造。简爱编年史模式(19世纪):以历史记事手法叙写社会风情 和人物生活。人间喜剧 内意识模式(20世纪):以人物的内心意识为结构的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分解模式(20世纪):消解了时空、情节、人物。 卡夫卡变形记西方文类发展1、亚氏三分法:史诗、戏剧、抒情诗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西方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开创了文类研究的先河。从主体的角度界定:史诗是客观的,抒情诗是主观的,戏剧是主客观的结合。从时间的角度界定:史诗的事件来自于过去,抒情诗的情感立足于现在,戏剧的行动伸向未来。2、霍布斯三分法:英雄诗、谐谑诗、田园诗3、现代三分法:小说、戏剧、诗4、弗莱划分文类亚层次的标准弗莱:批评的剖析根据主人公在作品中的地位来划分:主人公在本质上绝对优越于他人的是神话;主人公只在一定程度上优越于他人的是浪漫传奇;主人公优越于他人但是不能优越于环境和命运的悲剧史诗;主人公与他人的地位不相上下的是喜剧现实主义;主人公低于他人,成为嘲笑对象的是讽刺作品。中国文类发展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文类研究方法1、文类的历时研究2、文类的共时比较3、缺类研究:指一种文体,这个国家有,那个国家没有,或者说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但实质上相差甚远的现象。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主题学来源首先源于19世纪德国学者格林兄弟等人对民俗学的研究。美国学者哈利列文创造了英文术语thematology,汉译为“主题学。主题学研究的范围主题学主题研究主题学的研究范围要宽泛得多,它包括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等方面的研究。1、 题材题材是作品的素材,它经过了作家的选择,但尚未经过作家的处理。例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宫怨诗、爱情诗。主题学中的题材研究就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与文化历史的关系2、 主题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达。 大家族盛衰主题:红楼梦、源氏物语。 战争主题: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生死恋主题: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3、 母题母题是对情节中一个或数个事件的概括,它不完全等同于这些事件,而高于这些事件。一连串母题的结合就构成了作品内容的框架,从中可以抽象出主题。巴尔扎克高老头:主题、事件、母题主题:揭露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事件:高老头给每个女儿80万法郎的陪嫁,女儿对他不错;女儿渐渐疏远嫌弃高老头;最后两个女儿彻底抛弃高老头。母题:遗弃。事件母题主题母题是对情节中一个或数个事件的概括,它不完全等同于这些事件,而高于这些事件,母题是具体的客观的;一连串的母题的结合就构成了作品内容的框架,从这些母题中可以抽象出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抽象的主观的。因为文本具有开放性,所以同一个母题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主题。伊索寓言农夫和蛇事件:蛇被冻僵、农夫救蛇、蛇醒来、蛇咬农夫、农夫死去。母题:农夫救蛇反被蛇咬。主题:“怜惜恶人应受恶报”、“即使恶人遭难也不应该对他怜惜”、“恶人的本性并不会因受到怜惜而改变”等。4、 情节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事件演变过程。落难公子中状元,私订终身后花园爱情故事的情节:1)一方爱上另一方,但另一方却爱的是别人。2)双方彼此相爱但却受到他者阻碍。3)一方与众多异性或同性发生感情纠葛。5、 人物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致命娇娃美与罪:王尔德莎乐美、梅里美卡门、简爱阁楼上的疯女人等。潘金莲:水浒传金瓶梅欧阳予倩的潘金莲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6、 意象西方常见意象:羔羊、蛇、苹果、玫瑰、百合中国古典文学九大意象:柳、竹、雁、马、石、流水、大海、黄昏、梦。媒介作为名词,一是表示“说合婚姻的人”,如“公不由媒介,自与齐侯会而成昏,非礼也。”二是表示“使二者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如旧唐书:“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媒介延续到现代白话文中,如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所谓才子者,大抵能作些诗,才子和家人之遇合,就每每以题诗为媒介。”媒介作为动词,表示“居间引进”、“居中介绍”,如晋书艺术传:“君在冰上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具体有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多媒体等多种形态。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都可以与人体发生某种联系,如石斧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等等之类的。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口传:歌谣、传说、神话。讲述者和接受者同时在场。传承历史、维系族群文化、保存人类童年记忆。文字:书、报、杂志。视像:无线电、电视、电影、 图画等。网络:点对点,点对面。快 捷,简易,个性化,自由。何谓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媒介”“放松者”到“接受者”的“经过路线”三大类: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文字材料媒介翻译研究1、翻译史的研究;2、翻译理论的研究;3、某些具有重要地位的译家、译品和翻译风格的研究;4、同一作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