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学习政治制度 学习思想文化 进步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学习先进技术 洋务派 洋务运动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派 戊戌变法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派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60 90年代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朝内外交困 代表人物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主张 口号 师夷长技 自强 求富 洋务活动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 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中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评价 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95 1898年 背景 民族危机的加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等 主张 学习西方 实行君主立宪制 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以挽救民族危机 过程 公车上书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成立强学会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 颁布 定国是诏 变法开始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意义与启示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 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94 1912年 背景 国际 辛丑条约 签订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国内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代表人物 孙中山 宋教仁 黄兴等 主张 民族 民权 民主 三民主义为纲领 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 建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 临时约法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失败标志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 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 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意义启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失败 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4 新文化运动 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背景 政治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军阀混战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主张 提出了 民主 和 科学 的口号 开始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内容 前期 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 不同阶级 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 地主阶级 1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魏源著 海国图志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魏源认为 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 推行维新改革 张謇提出 实业救国 2 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等为代表 自强 求富 向西方学习 维护清王朝 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资产阶级 1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 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反对专制 维护清王朝 倡西学兴民权 发展资本主义 2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 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 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 道德和文化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三 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 它警醒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 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 它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 不畏强暴的民族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考试题选 选择题 1 今年是辛亥革命96周年 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 他应该到a 上海b 北京c 天津d 武昌 06福州 2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人文主义b 启蒙思想c 三民主义d 社会主义 06徐州 3 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 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这个人物是 06南宁 a 曾国藩b 李鸿章c 左宗棠d 张之洞4 太原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 应选的刊物是a 新青年 b 国民 c 觉悟 d 劳动者 5 下列近代化运动中 最早提出 自强 求富 口号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 06黄冈 6 很多同学都看过 秦始皇 汉武大帝 等历史剧 那么使主宰天下的 皇帝 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 06长春中考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 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所谓 近代化 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 以及思想文化上的 西化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 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 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 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 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 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 却一刻也未曾停留 走过了自强 变法和革命的历程 经历了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 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 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4分 2 材料二中 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 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分 3 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1分 回首近代化历程 你有何感悟 2分 06庐江 参考答案 1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分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2分 2 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3分 3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 层层递进 有表及里 逐渐深入 1分 感悟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分 1 材料一 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成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匠 始而演习 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 材料三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造之器 根据材料一 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礼法 贞节 旧理论 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 旧宗教 陈独秀 德先生 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为什么拥护二位 先生 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等人为了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 旧道德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进行斗争 聚焦当今社会 我们还需要这两位先生吗 为什么 需要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则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5 简答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 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中国近代化历程先后主要经历了哪四次重大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或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这四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各举一位 李鸿章 张之洞等 康有为 梁启超等 孙中山 黄兴等 陈独秀 李大钊等 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 或自强 求富 维新变法 或变法图强 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 或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民主与科学 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 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 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层层递进 由表及里 逐渐深入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15∕T 3404.3-202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指南 第3部分:森林资源》
- 鲁滨逊漂流记的人物塑造:外国文学课程教案
- (正式版)DB15∕T 3364-2024 《沙蒿籽多糖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
- 电器学考试题及答案
- 电解工考试题及答案
- 电大申论考试题及答案
- 灯光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70-2023 《北苍术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 德国机械考试题及答案
- 报考护理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
- TTT系列课程-结构化思考力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讲座
- 眼科学-眼科检查(课件)
- 产品碳足迹课件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美国地图高清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