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原理与实验指导书一、流体包裹体显微镜岩相学研究1、 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识别2、 流体包裹体的镜下特征的认识3、 认识流体包裹体的不同物理相态4、 掌握流体包裹体的物相分类和成因分类二、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在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对地质体形成过程的压力、温度、成矿流体和岩浆性质及成分等成岩成矿条件的了解,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们直接涉及到矿床、岩石的成因并对指导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中,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是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流体包裹体代表了地质流体的样品,对它们进行研究可以得出成岩成矿过程的温度、压力、成分等物理化学条件,为认识复杂的地质作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微观证据。矿物中的包裹体是指矿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物质。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指那些被矿物捕获时呈流体相而不是固体相的那部分物质。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溶液(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捕获在矿物晶体缺陷、空穴、晶格空位、位错及微裂隙之中,而且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完好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独立封闭体系。在室温下,流体包裹体由一相、二相甚至多相物质组成。三、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原理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是建立在流体物理化学、流体热动力学、结晶学和矿物学之上的一门学科。流体包裹体研究建立在下述三个基本理论假设基础之上:(1)包裹体形成时,被捕获的流体是均匀体系,即主矿物是在均匀体系中生长的。(2)充填(滞留)在晶体缺陷中的流体为主矿物封闭,形成独立的封闭体系,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内部物质的逸出。(3)包裹体形成后,体积基本恒定不变,保持等容体系的特点,因而可以利用各种与之有关的物理化学相图。四、流体包裹体的分类流体包裹体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分类:(1)根据矿物捕获流体的种类分为从均匀流体中捕获的包裹体和从非均匀流体中捕获的包裹体两类;(2)根据成因分为原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以及变质作用形成的变生包裹体四类;(3) 根据包裹体的物理相态可以分为固体包裹体、热水溶液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三类。其中热水溶液包裹体可以进一步分为纯液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含液体CO2 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7 大类,而熔融包裹体还可以分为非晶质熔融包裹体、晶质熔融包裹体和熔融溶液包裹体3 类。五、流体包裹体的相与相律 参考六、流体包裹体特征显微镜观察实验(一)仪器和实验材料1、Leica偏光显微镜,配备有10倍双目目镜和4倍、10倍、20倍、50倍和63倍物镜。2、流体包裹体样品,包括各类矿床的石英、方解石、萤石、石榴子石等矿物以及磨制好的薄片。3、统一规范的实验报告。(二)显微镜观察实验1、将流体包裹体的双面抛光的薄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将镜头提到较高的高度,然后徐徐降低镜头直至眼睛所看见的薄片中的物体景象清晰为止。选择洁净的透明度好且结晶程度好的晶粒进行观察,最好选择无色或浅色的晶粒,如果在一个视域中找不到理想的,可以换个视域再找。2、遵循从低倍到高倍镜下观察的顺序,通常在低倍镜下, 先用低中倍(10)物镜进行扫描,多发现主矿物颗粒中具有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或呈条带状的小黑点,小于10m 的包裹体通常呈小的暗色斑点成群或枝蔓状出现,然后再转换成较高倍数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3.将流体包裹体与矿物包体、以及与粘片树脂中的空气泡相区别。4、对于要作进一步研究的包裹体一定要定位、编号。要记录其周围引人注目的标志(如解理、裂隙、杂质等的特征)与该包裹体的相对位置,以便用时易于找到。5、流体包裹体镜下特征的观察。主要内容有:包裹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数量、产状及分布特征;相态、成分、充填度;各类包裹体的识别等。6、 绘制镜下流体包裹体的素描图,测量和估算流体包裹体的体积,描述和记录流体包裹体的镜下特征,估算流体包裹体的充填度。7、对于热水溶液两相包裹体,要根据包裹体中液相所占体积与包裹体总体积的百分比来确定包裹体的充填度。8、对于含CO2 包裹体,CO2 常与气体水溶液形成三相包裹体,这要根据包裹体的润湿特征进行判断。水溶液的润湿性最大,所以水常与包裹体的壁直接接触,并充填所有的凹穴和不规则处。在含液相CO2 的三相包裹体中液相CO2 总是位于水溶液中,呈半环状或圆环状包围气泡。包裹体中物相的润湿先后顺序依次为:水溶液、液体CO2、气体。9、对于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要注意区分捕虏矿物与子矿物,鉴定子矿物的种类。第一,检查某一世代的各种不同粒度包裹体中相的比例是否基本稳定,因为捕获的有稳定液/固比例的捕虏矿物的可能性很小;其次捕虏矿物与它们的主包裹体相比,往往异常地大。一般来说,地质样品中单个的包裹体内只能有一种矿物发育成一个晶体,出现最普遍的是强碱性卤化物,特别是NaCl 和KCl。从光学性质来看,二者都是均质体,并具有典型的立方体晶形,而其它盐类矿物都是非均质体,呈板状、板条状、针状或纤维状。(三)、实验注意事项1、先升高镜头,将薄片放在载物台后,然后徐徐下降镜头,注意不要速度太快,以免损坏薄片。2、先装上低倍物镜,如(4 或10),在视域中找到目标后,浏览流体包裹体的分布及数量,然后再换更大倍数的镜头。在换装镜头时,要小心翼翼,避免镜头磕碰。3、如果目镜或物镜镜头不清晰,不要用手或其它工具搽拭,应用专用的镜头纸或专用麂皮搽拭。由于包裹体很小,在显微镜视域中不仅应水平移动薄片,以看清片子中的包裹体,而且应上下移动镜筒,也会在不同的深度上发现包裹体。要注意的是,上下移动镜筒时要清楚移动的方向,避免在向下移动时使镜头接触和压坏载物台上的薄片。4、学会用显微镜的测微尺测定包裹体的大小,练习用目估和与经计算作出的标准图形对比得出相应的充填度数值。5、要充分描述样品中的包裹体。除了对包裹体类型、形状、大小及丰度进行描述外,还要认真观察包裹体的成因判据,确定原生、假次生和次生包裹体。观察子矿物的光学特征、液相CO2 和有机相的识别依据、包裹体出现的不同相和相体积的相对比值,这些是估算包裹体组成、密度、近似均一温度和进一步鉴定这些包裹体相的基础。当样品中存在多组或多世代包裹体时,用手绘素描草图是非常必要的。(四)数据记录与处理用记录本或专用表格记录或绘制流体包裹体镜下的特征。记录内容为:样品名称,样号,包裹体的形状(规则与不规则,是否是负晶形等)、大小(以m为单位)和颜色;数量、产状及分布特征(以确定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相态、成分、充填度。制作及填写流体包裹体镜下特征与均一温记录表。流体包裹体显微镜下特征与均一温度()测量记录表样号观察点号井号/深度(m)地层寄主矿物成因类型大小(um)数量形状均一温度()照片号七、流体包裹体冷冻法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包裹体冷冻法测温的基本原理2、掌握流体包裹体冷冻法测温和通过冰点测定流体盐度的技术3、对于H2O-CO2-NaCl 多相包裹体,学习使用笼形物均一温度测定盐度的技术(二)冷冻法的基本原理冷冻这个术语,严格讲是指在包裹体冷却到室温以下时观察液相向固相转变(即固化)过程。冷冻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在冷台上改变温度,观察包裹体所发生的相变过程,并与已知有关体系的实验相图进行对比,测定包裹体中流体所属体系和流体成分。冷冻是对加热的一种全面补充,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对同一个包裹体进行加热和冷冻这两方面的研究。在加热时,所获得的有关原始流体成分和密度等方面的资料对于均一化作用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冷冻时,流体包裹体具有亚稳定特点,只能在比预计(理论值)低的多的温度下才形成新相。过冷却现象的存在,就使冷冻过程中的相变温度不具实际意义。因此冷冻法一般采取迅速冷冻包裹体,然后再以一种控制的速度使温度上升,全部相转变过程的研究和相变温度的测定都是在致冷后回温溶解的过程中进行的。(三)仪器1、 Linkam TH600 冷热两用台,使用温度范围:180600。以及与之配套显微镜及温度测量仪器等。2、 液氮,培养皿,丙酮和酒精。3、 磨制好的流体包裹体两面抛光薄片,从玻璃载玻片上脱离分成多个小片(直径20mm)。4、准备同一规范的实验报告用纸。(四)实验步骤1. 冷冻台的校正冷冻台的校准是测温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校准之所以必要,主要原因是温度探测器必然离开被测定包裹体一定距离,所测的温度可能比包裹体相变温度高或者低一些。此外台体工作温度与室温的差别也是构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校正的步骤是选择标准熔点试剂,通过测点标准试剂的冰点,绘制校正曲线图。将测定的温度同这条曲线相对照,就可以估计真实温度。2. 冷冻参数的测定(1) H2O-NaCl 体系包裹体 盐度为023.3wB%NaCl包裹体的冷冻测试。a) 冷却包裹体直到溶液冻结在冷冻过程中,流体包裹体具有亚稳定习性,因此冷却降温时相变的温度不具重要意义。首先是尽快地冷却包裹体,使液体迅速冻结,然后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在回温过程中测定全部的相变温度。冷冻时,理论上,包裹体应在-10形成冰,然后冰继续结晶,直到-20.8为止。随后剩余的液体转变为NaCl2H2O(水石盐),包裹体完全冻结。然而实际上,由于亚稳定性直到约-90流体才产生固结作用。而且这种由液体到固体(LS)的转变是瞬时发生的,有时在镜下肉眼难以识别,常常仅见气泡突然消失或变形(图1)。在该温度下,凝固体是透明的,但多少有些斑点或呈棕褐色。b) 始熔温度(低共结点)TFM 的测定在回温加热过程中,包裹体沿着同一轨迹返回,当达到t2(-20.8)NaCl-H2O体系低共结点温度时,水石盐熔化,即出现了液相。这个液相的出现一方面使光线容易透过,另一方面液体湿润了NaCl2H2O 和冰晶的表面使它们变的光滑,这样又增加了透明度,所以总得效应是在一瞬间整个包裹体腔变亮。由于产生的液体数量少,始熔可能是难于或者实际上常常是不可能识别的,通常可以根据包裹体呈现出完全粒状化的外貌加以识别(见图7-4c),因此,将冻结包裹体加热时候,当第一滴液体出现时的温度称为始熔温度(TFM),其相当于低共结点温度。c) 冰点的测定和盐度的确定在t2 点,水石盐熔化,剩下冰液体,随着温度上升,冰不断熔化,直到t1 处(-10)最后一块冰熔化为止,这时的温度就是冰点的温度(TM)。如果在此期间温度在几分钟内保持不变,较小的晶体就会消失并逐渐形成单个的大晶体,并以圆形或小板状的晶体为特征。由于冰的晶体折射率比液体低,所以低突起显著。但是在盐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折射率的对比度减弱,致使最后冰晶消失温度难以记录。通常,对于以含NaCl 水溶液为主的包裹体,可以通过查阅H2O-NaCl 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其盐度。也可以根据所测得的冰点温度从NaCl-H2O 体系的冰点-盐度数据查的盐度近似值。根据Potter 等(1978)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溶液的盐度:wB0.00+1.76985- 4.238410-22+5.277810-43式中wB 为溶液中的NaCl 质量百分数wB%,为冰点下降温度,计算得到的NaCl-H2O 体系冰点盐度数据。当冰点确定之后,也可以从该表查到相当于NaCl 盐度的近似值。 23.326.3wB%NaCl包裹体的盐度测试如含25wBNaCleq.包裹体的性状与包裹体A相似,在过冷却状态下冻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液体首先在共结温度-20.8形成,这时冰熔化,剩下水石盐液体。始熔后形成的水石盐一般呈细粒状并呈大量微小晶体出现,由于水石盐晶体折射率高,以高突起为特征。与冰不同,它是慢慢地聚结成一个单个晶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石盐继续熔化,在-7最终熔化。该点为TFM。根据NaCl2H2O 晶体的熔化温度TFM,在水石盐熔化曲线上求出NaCl 的浓度。 (2) H2O-NaCl-CO2 体系包裹体大多数包裹体归入此类。H2O-NaCl-CO2 类型适用于在室温下含有显著数量的液体CO2 和水溶液相的包裹体。对CO2 来说,液体CO2 可能在冷冻之后才出现。这些包裹体最难分析。因为冷冻中至少可以产生5 个相:水溶液、冰、气体水合物、固体CO2 、富CO2 液体的富CO2 气体。在室温下,水溶液流体和富CO2相是完全不混溶的,而且表现出似乎它们是分离的H2O-NaCl 和CO2 的包裹体。但是在冷冻后,由于气体水合物或者称之为“笼形物”的形成,各相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些气体水合物固定了大量气体和水,从而干扰了剩余水溶液和非水溶液成分的特点。图2 表示低盐度包裹体冷冻法测温主要相变的显微照片这些相变发生在萤石中的一个含15wB%NaCl 当量的两相水溶液(液+气)包裹体中,是在冷冻/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包裹体长度约30m。冷冻后:(a)+20的水溶液+气泡,在-90(t3)时,气泡突然消失并发生凝固作用;加热后:(b) -78包裹体呈现出玻璃状的有细微小斑点的外貌,并且在底部的右侧角落可以看到气泡的轮廓;(c) 20.8(t2)初熔温度(共结温度)TFM,包裹体变暗并且成为完全粒状的;(d) -19:进一步熔化产生大量低突起显著的小的圆形冰晶体;气泡被冰弄的模糊不清。注意: 因为液体的折射率与主矿物萤石的折射率相似,所以包裹体壁变为不可见的,而冰的晶体却形成了圆齿状的边界;(e) -15:有效的熔化留下三块冰晶和突出的气泡。注意:这时液体的折射率比萤石低因而包裹体壁重新变为可见的;(f)-12;(g)-10.5:单个的微小的冰晶体附于气泡上;(h)-10(t1)最终的冰熔化温度(TM)。这类包裹体加热/冷冻的相变过程如下:18时包裹体含有水溶液、CO2 液体和CO2 气体的典型三相形式。冷冻过程中气泡不断扩大直到-28水溶液相似乎冻结为止,同时,固体在液体CO2 相的中心形成放射状结构。这是由于笼形物形成所致。笼形物是无色、均质物,特别难以观察。除了液体CO2/水溶液界面的轻微弯曲和CO2 含量减少以外,这个转变是很容易被漏掉的。在进一步冷却过程中,水溶液相在-48时经历第二次冻结,这时固化作用很容易看到。水溶液相变成半透明,而且围绕气泡的笼形物表层也破裂并形成一种扭曲的椭圆形态。最后在-102时CO2 相冻结,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白色固体CO2 物质和较暗的CO2 蒸气泡。此时包裹体中含有固体CO2、CO2 气体、笼形物和冰(注意:上述温度值应用于这种特殊的包裹体且由于过冷却而代表了亚稳定的相转变)。加热过程中,在-57.0,出现最初的液体CO2,而且液相继续形成直到-56.7(TmCO2)时CO2 完全熔化。在-1.5时最后冰晶熔化(Tm),气泡显然仍是扭曲的,并且由一种看不到的固相(笼形物)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在+9时笼形物溶解(TmClath),同时伴随着液体CO2 的出现富CO2 的气泡此时变成完整的圆形,周围是液体CO2。在进一步加热过程中CO2 在+30.1(ThCO2)时均一成液体状态。在这种样品中可以测定四个数据:TmCO2 Tm,TmClath,和ThCO2。显然,在正常的冷冻过程中,只有溶解在水溶液相中的CO2 受到笼形化作用,在液体CO2/水溶液界面上才会形成笼形物,并且起到一种物理障的作用。但是,如果刚好在笼形物形成温度以下把温度固定几个小时,这时CO2 和H2O之间的反应就会趋于完全。笼形物例外地在水溶液相中形成明显的板状晶体,但是通常其折光率是那样接近流体,以致这些晶体总是看不见。此类包裹体的冷冻加热循环相变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图3 在典型的冷冻/加热循环过程中H2O-NaCl-CO2 包裹体内发生的各种相变冷冻时:(a) -28,笼形化(第一次冻结),包裹体含有水溶液、CO2 气体、CO2 液体和CO2 笼形物;(b) -48,水溶液冻结(第二次冻结),包裹体含有冰、CO2 气体、CO2 液体和CO2 笼形物,液体CO2 在-102凝固,此时包裹体含有冰、笼形物、固体CO2 和气体CO2。加热时:(c) -74固体CO2 以一个明亮的非晶质体出现在气泡拐角处,剩余部分为CO2 气体。(d) -57,固体CO2 初熔,固体CO2 呈圆形粒状出现在液体CO2 中,在接近-56.7时,完全熔化(TmCO2)。(e) 2.0,冰开始熔化,释放出的水与剩余液态CO2 反应更多笼形物;(f) +4.3+4.5时,冰最终熔化(Tm);(g) +9.5,笼形物最终熔化,释放出来的CO2 围绕气泡存在;(h) +30.1,CO2 相均一成液态(ThCO2)。H2O-NaCl-CO2 包裹体的实验资料表明,显然固体CO2 熔化的区间是实际存在的,但所用的TmCO2 和ThCO2 值与纯CO2 无显著区别。说明使用TmCO2-ThCO2图解是可行的。但是在笼形物形成作用中,水从水溶液相中移出,这样就增加了剩余溶液的盐度。因此冰的最终熔化温度(Tm)异常低,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盐度估计。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可以使用笼形物熔化温度来测定盐度。当NaCl存在时,CO2 水合物的熔化温度(TmClath)向H2O-NaCl-CO2 共结点方向下降,下降幅度与盐的数量成正比。这样最终的笼形物熔化温度就是水溶液相盐度的函数(注意:只有当笼形物与CO2 和CO2 气体处于平衡时,这个方法才有效。如果任何一相不存在,那么熔点将沿BB和B”出现,并且不再是盐度的唯一函数)。(五)注意事项(1) 对于最简单的NaCl-H2O 体系,冷冻法也只适用于盐度在023.3wt%稀溶液的测定,当盐度高于23.3wt%时,溶液的盐度就不能根据冰点来测定了。因此,NaCl-H2O 体系的冰点最低不会低于-21.2,即相当于盐度为23.3wt%时的冰点。低于盐度为23.326.3wt%NaCl 的溶液,可以通过回温时见到的淡黄色的NaCl2H2O 八面体晶体,该晶体与水并存,随着温度升高逐渐熔化而消失,根据消失温度通过相图投影法可以确定盐度。也可以根据刘斌和沈昆(1999)提出的公式计算盐度:S26.205220.117622t1.24551210-3t21.0525154.238410-4t3式中:S 为盐度;t 为NaCl2H2O 晶体的熔化温度()。也可以通过查表得出盐度(刘斌,沈昆,1999)。(2) 地质上所观察到的盐水包裹体是非常复杂的水溶液体系,NaCl 可能是其中的最主要溶质。在进行实际流体包裹体冰点测定时,往往不能单独获得每一种溶质造成的冰点下降值,只能测定所有溶质联合的冰点下降。所以冷冻法所获得的的盐度实际上是多组分溶质的综合结果,以相当于NaCl 的浓度表示。(3)地质样品内盐水溶液包裹体中流体除了NaCl-H2O 体系以外,常见的还有KCl-H2O、NaCl-KCl-H2O 以及NaCl-CaCl2-H2O、NaCl-MgCl2-H2O、Na2CO3-H2O、NaHCO3-H2O、 NaCl-Na2CO3-H2O、Na2CO3-NaHCO3-H2O 等体系。如果根据其它性质能够确定流体包裹体中是以Na2Cl-H2O 体系以外的组分为主时,则应根据相应的体系实验数据来确定其盐度。八、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试均一温度的技术2、掌握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试盐度的技术3、掌握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试CO2-H2O 包裹体部分均一温度的技术(二)实验原理均一法是流体包裹体测温的基本方法。矿物形成时所捕获的流体呈均匀的单一相,充满了整个包裹体腔,随着温度、压力的下降,包裹体中流体收缩系数和主矿物的收缩系数不同,从而产生了气泡。同时,某些流体可能发生不混溶作用,变成两种互不相互不相溶的液体,或者在此温度压力下降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降低,部分溶质过饱和,进而形成子矿物晶体。因此室温下多数包裹体为多相体系。在室温下,用人工的方法将包裹体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同时内压增大),相态将发生变化,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多相消失,变成了原来的单相流体。均匀时相转变瞬间的温度称之为均一温度。这一温度经过压力校正后可以得出近似的矿物形成温度(捕获温度)。(三)仪器1、Linkam TH600 冷热两用台,使用温度范围:180600,以及与之配套的显微镜及温度测量仪器等。培养皿3,丙酮和酒精。2、磨制好的流体包裹体两面抛光薄片,已经从玻璃载玻片上脱离分成多个小片(直径20mm)。3、准备同一规范的实验报告用纸。(四)实验步骤1、包裹体的选择(1)包裹体要有代表性。首先要确定主矿物成矿期或成矿阶段和生成顺序。然后多观察几个视域,对所选包裹体作记号和编号,确定包裹体类型。一般每类包裹体要测出1015 个数据,使它们有一定的代表性。(2)主矿物选择。矿物中以石英中包裹体最发育,因此,多选石英作为主矿物。其它透明矿物如黄玉、萤石、石膏、方解石、辉石等都可以作为包裹体测温分析的主矿物,多数金属矿物在显微镜下看不到包裹体,而半透明的金属矿物如闪锌矿、辰砂甚至铬铁矿等矿物,在抛光程度号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包裹体。观察时应选未经风化、洁净和透明度、结晶程度均好的晶粒进行观察和测试。2、均一温度的测定方法均一法测温前,现制作包裹体均一温度记录表格(实验一)。均一温度一栏中还可以将子矿物均一温度、CO2 部分均一温度等列入。如果是用冷热两用台测同一包裹体,则需测定和记录均一和冷冻(冰点)温度对。3、均一温度的测试步骤 根据工作目的,选择欲测包裹体。对同一类型的包裹体宜选择具一定外形的、体积相对较大、腔壁较薄、相界线清楚的包裹体进行测定。 将欲测包裹体按类型进行描述记录和照相,并按原生、次生、液体、气体和多相包裹体等依次观察测定和记录。对多相包裹体要进行单独详细记录,尤其注意子矿物的光学特征、子矿物的熔解温度、变化特征及多相包裹体的最后均一温度。 打开冷却水循环系统和保护气装置,升温、观察、记录相态变化及均一途径和均一温度。要反复观察各相消失温度,准确地测定均一温度值。4、不同类型包裹体温度参数的测定(1) 两相(LV)水溶液包裹体LVL,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成液体状态是最常见的方式。如果知道了均一温度和流体的成分(盐度),就可以计算整体的密度。LVV,富气包裹体或那些气相体积占5060以上(充填度0.50.6)的包裹体,一般通过液相消失而均一成气体状态。加热过程中气泡逐渐扩大,直到充满整个包裹体空间。因此要测定均一温度(Th),就需要准确辨认充满包裹体的瞬间。由于暗淡的气泡会迅速地与暗淡包裹体边缘汇合,要准确辨认这一瞬间较困难,所有对于均一成气体状态的包裹体Th 值的测定易造成误差。临界均一,水溶液包裹体偶尔还能显示出临界均一化现象,可以根据液体与气体之间弯月面逐渐消失观察到。这一点与接近临界点的成分和密度相吻合。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加热过程见显微照片(图4,5)。(2) 含子矿物包裹体的均一在室温下,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加热时,那些易溶盐的子矿物就开始溶解。子矿物的溶解速率与它们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有关,因而钾盐(KCl)子矿物比相同质量的石盐(NaCl)子矿物的溶解温度要低的多。对于饱和的NaCl-H2O体系来说。石盐子矿物的最终熔化温度Tm(NaCl)直接与溶液中含盐度(wB%NaCl)成正比。当出现不止一种子矿物时,应参考合适的混合盐类体系。首先必须正确鉴定子矿物,其次是了解混合盐体系中各类矿物的溶解度,并记录每一种盐类子矿物的溶解温度。含NaCl 子矿物的包裹体在加热时可出现三种均一方式。 气体先消失,而后通过石盐消失而均一。 石盐先消失最后通过气体消失而均一。 石盐的溶解和气体的消失是同时发生的。Tm(NaCl)=Th=t3。具有这种习性的包裹体被认为是在沸腾的流体中形成的。含子矿物包裹体的均一过程见图6。图4 表示三个不同的两相水溶液(L+V)包裹体在加热过程中均一的一套照片(A)(a)+20;(b)+83;(c)+106,Th;(B)直径约30m 的包裹体:(a)+20;(b)+221;(c)+244,Th;(C)长约70m 的包裹体:(a)+259;(b)+296;(c)+301,Th。气泡自始至终保持清晰。图5 用于均一成气态(L+VV)的富气包裹体测定的最佳选择自始至终可以观察到气泡逐渐扩大进入液体末端至均一化完成的情况。包裹体(a)和(b)的长分别为5m 和10m。(3) H2O-CO2 包裹体的均一加热H2OCO2 包裹体的目的是测定两相变成混溶时的温度(即均一温度)。为了计算该类包裹体的总密度和总CO2 含量,必须测定和观察以下内容: CO2相的部分均一温度(THCO2); 富CO2 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航从业者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无人机飞行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吊车安全管理人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母婴保健考试题及答案
- 桂林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年架子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健康管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智能货架商品补货预测技术创新在图书行业的应用案例
- 2025年智能工厂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应用可行性分析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最优化方法》研究生配套教学课件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 三效并流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
-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