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1页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2页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3页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4页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2届高三第一轮必修三专题复习课件 一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二 儒学的兴起 西汉时期 三 宋明理学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结构 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西汉时期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 程颐 程颢 朱熹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李贽 异端 思想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经世致用思想 君主批判思想 儒学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 发展到理学新阶段 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儒学创立和发展 形成儒 墨 道 法各家 春秋 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 荀 孟发展儒学 几点基本认识 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3 儒家思想是在历史上以孔子的原始儒家为核心吸收了各个流派的思想形成的 4 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取决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 儒家思想自身的变化 5 对于儒家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 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 剥离封建糟粕 取其合理内核 1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6 思想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促进与阻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相关联系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演变 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3 古代希腊 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4 孔子 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 井田制崩溃 奴隶制经济瓦解 封建经济发展 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封制趋于瓦解 出现新的阶级关系 周王室衰微 诸侯纷争 造成相对宽松自由政治环境 学术下移 学在官府 发展到 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 社会上形成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 士 并受到各诸侯国重用 出现新的阶级关系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二 道家 1 老子和 道德经 老子也称老聃 李耳 春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a 老子的哲学思想 2 辨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相互转化 但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 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道生万物 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思想 矛盾对立 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多 多则惑 二 道家 1 老子和 道德经 老子也称老聃 李耳 春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a 老子的哲学思想 2 辨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相互转化 但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 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道生万物 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多 多则惑 b 老子的政治主张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影响 1 哲学思想 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2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的主张有落后 消极的因素 问题探究 现实社会中 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 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 助人为乐 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的思想 例6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於其易 为大於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 a 法家b 儒家c 道家d 墨家 答案 c 2 庄子 庄周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著有 庄子 一书 后人称他为庄子 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逍遥游的庄子 1 把 道 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 强调事物自生自化 自然无为 2 提出了 齐物 的观点 即齐一万物 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 没有区别 3 提出了 逍遥 的人生哲学 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 超然的态度 4 认为天与人 不相胜 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 5 他在文学艺术上 如寓言 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生死皆逍遥 庄子继承老子 道 的思想 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 提高修养则要通过 逍遥 的生活方式 逍遥 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 超然的态度 过虚无的生活 希望绝对的自由 无所恃 比如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逍遥的境界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的 逍遥 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 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薪火相传成者英雄败者贼东施效颦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无中生有枯鱼之肆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标新立异呆若木鸡明镜止水寿长辱多螳臂挡车蜗角之争每况愈下以貌取人 三 墨家 墨子 墨子 名翟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 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战国后该思想遭到冷遇不受重视了 1 主张不分等级贵贱的 兼相爱 交相利 和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的 非攻 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君臣相爱则惠忠 父子相爱则慈孝 兄弟相爱则调和 天下之人相爱 则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兼爱的境界 爱人若爱其身 2 提出 尚贤 尚同 非命 的主张 主张举用贤才来治理国家政事 反对世卿世禄的宗法制 3 主张 节用 节葬 非乐 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九合诸侯一臣天下五霸之学治国之法 四 法家 韩非子 战国后期思想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 加强君主集权 3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2 主张变法革新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a 政治主张 结合韩非子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 有用 的思想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 反对墨守成规 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 法制 过度易导致暴政 激化社会矛盾 课堂探究 请思考 韩非子 守株待免 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 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知识 梳理 仁礼 清静无为 法治 兼爱非攻 例7 2008海南单科 2 奉法者强 则国强 奉法者弱 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翟b 孟轲c 苟况d 韩非 例8 2008上海春季 5 墨家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 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b 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 c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d 兵者不详之器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答案 d d 例10 2009江苏金陵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 人生观 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 君子 侠客 隐士 英雄b 英雄 侠客 隐士 君子c 君子 侠客 英雄 隐士d 英雄 隐士 侠客 君子 例9 2008重庆 15 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 答案 a a 例11 2009江苏徐州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 蜂出并作 各引一端 形成了 百家争鸣 局面 其原因有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 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a b c d 答案 d 例12 2008山东德州4月 哈佛大学教授桂维明教授在 儒学创新的契机 一书中指出 东亚的发展 虽然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 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 东亚各国 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东亚发展过程中 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材料表明 a 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 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 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 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 又继承儒家文明 答案 d 孔子说 我仁 孟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如果你是当时某国的国君 面对如此众多的主张 你将如何择善而从之 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呢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 主张思想教育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 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 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案例 展示 现在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水电部门通知 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 请从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 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 仁政 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 非攻 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认识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五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 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形成 压制 困境 复兴 玄学 儒学复兴运动 批判 高潮 演变 理学 存天理 灭人欲 正统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态度 观点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减少变法的阻力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奉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理念和政权架构 这必将儒学从社会生活的中心驱出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 吸引农民加入拜上帝教 1 春秋 儒家学派的创立 孔子 思想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培养成人和成君子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六经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 整理和编订文化典籍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统称 六经 三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教育目的 文化贡献 教育对象 礼 维护周礼 贵贱有序 仁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中庸思想 保守性 民本思想 1 仁 的思想 含义 地位 方法 爱人 仁爱 关怀 体谅 容忍等一切美德 孔子思想的核心 忠恕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有进步性 但仁爱有等级 评价 怎样实现仁 克己复礼为仁 哪些体现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亲亲为大 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爱惜民力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2 礼 的思想 含义 地位 方法 评价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孔子思想的目标 基础 规范人际关系 立国立身的基础 克己复礼 对个人 对社会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改善人际关系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和谐 稳定 人民生活的安定 维护的是奴隶制社会的规范 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具有保守性 不知礼 无以立也 为政以礼 1 是可忍 孰不可忍 论语 八佾 2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3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 4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论语 子罕 5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 6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 7 往者不可谏 来着犹可追 论语 微子 8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论语 述而 9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子罕 10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11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子罕 12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论语 13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里仁 14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15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 16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论语 季氏 17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论语 阳货 论语名句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 在他的故乡曲阜 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场面华丽 气势恢弘 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 影响深远 但是 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呢 史书载 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 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 动荡的年代 他的 仁 的思想也处处碰壁 不被采纳 思考1 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孔子主张的 礼 是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 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存在保守 落后性 当时社会动乱 需要武力和强权 以 仁 礼 为核心的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1988年 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 他们在 巴黎宣言 中写道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2540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公曰 善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 限于其信徒 举中国人 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 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 只能适用于一时代 一社会 而孔子之教育 则措四海而皆准 俟百世而不惑也 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 不过一国 不过百年 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 可以善当时之中国 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 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 远传于四域之外 东经朝鲜 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 孔子之道 又流行于欧美 英 法 德 美 意 奥之学者 热心研究孔子者 岁炽日烈 就全世界观之 论语 之价值 已与 新约全书 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 诸子百家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 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4分 2 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6分 3 综合上述材料 简要谈谈 孔子之道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4分 主张建立贵贱有序的等级制度 礼 主张 仁 强调统治者的道德感化作用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作者认为孔子是 伟大的教育家 杰出的政治家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世界 特别是东亚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是什么 材料评价 你评价 2 战国 儒家思想的发展 孟子 荀子 孟子的思想 仁政学说 民贵君轻 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 君舟民水 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公孙丑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战国时期赵国人 名卿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代表 著作有 荀子 荀子 材料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应之人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制天命而用之 1 天人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并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礼的思想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治国方式 以礼教为主 王霸兼用 王道为主 3 人性本恶 认为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特点 继承了孔孟思想但又不完全一致 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 民意等同于天命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3 秦朝 儒家思想受排斥 打击 焚书坑儒 1 原因 2 表现 3 影响 4 西汉 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时间 汉武帝时期 过程 采纳董仲舒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目的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儒学成为正统 阻碍其他学说的发展 实质 文化专制 兴办太学 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启用儒生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 1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3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仁 不仅是最基本的 最高的德目 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 经过现代改造 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 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 仁至义尽 义成为一种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 如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见义勇为 大义凛然 大义灭亲 义正辞严 等 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 如义诊 义演 义卖 义务等 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 与仁互为表里 仁是礼的内在精神 重礼是 礼仪之邦 的重要传统美德 明礼 从广义说 就是讲文明 从狭义说 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 谓 礼节 礼仪 作为个体修养涵养 谓 礼貌 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谓 礼让 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 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 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 礼之用 和为贵 其价值取向为 和谐 继承发扬礼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 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 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 是做人的根本 是兴业之道 治世之道 守信用 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三纲 是指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 为子 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 父 夫 同时也要求君 父 夫为臣 子 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 父子 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三从 四德 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 所谓的 三从 是指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 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 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 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 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 孝敬长辈 教育幼小 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 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 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 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 从 并不是表面上的 跟从 之意 而是有工作性质的 从事 之本质 所谓的四德是指 德 容 言 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 第一要紧是品德 能正身立本 然后是相貌 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 不要轻浮随便 言语 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 能理解别人所言 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 和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 尊老爱幼 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三从 四德 例3 2008广西南宁 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统治者先后采纳法家思想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最终儒家思想成为西汉武帝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治国的正统思想 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 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 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 儒家宣扬的政治经济思想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答案 c 例4 2008江苏镇江 从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到西汉时期 独尊儒术 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 我们能够看到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 b c d 答案 a 例5 2009广东澄海 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表明董仲舒 宣扬 天人感应 学说 继承了荀子的 天行有常 思想 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a b c d 答案 b 例6 2009江苏盐城 冯天瑜等著作的 中华文化史 指出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 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 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 a 肯定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b 肯定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主张c 否定董仲舒的 大一统 学说d 否定董仲舒关于 三纲五常 的学说 答案 d 思考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 维护国家统一 1政治 2经济 3思想文化 4教育 5民族关系 6对外关系 实行 中外朝制度 盐铁官营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开设太学 推行儒学教育派张骞出使西域 加强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5 宋明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颐北宋思想家 理学创立者之一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程颢北宋思想家 理学创立者之一 5 宋明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含义 以 天理 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代表人物 二程 朱熹 主要思想 1 在理气关系方面 理是世界的本原 2 理学的修养论 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 实践的学问 3 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 4 理学经典方面 为 四书 作注 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 心学开创者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明思想家 世称阳明先生 陆九渊 风吹旗动 一位僧人说是旗动 另一位说是风动 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 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 是仁者心动 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王守仁 一次 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 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 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 你认为呢 王阳明说 你来看此花树 它才存在 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主张 心学的集大成者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修养在于 致良知 强调 知行合一 心即理 发明本心 为了遏止伪善的流行 王守仁特别强调 知行合一 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 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天者 理也 天理的核心是 仁 理先气后 重视伦理道德 主张正君心编注 四书集注 心既理 发明本心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理学的开创者 理学的集大成者 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集大成者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家们都强调修身 注重社会伦理规范 主张从自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以达到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目的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等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例1 右图绘佛 道 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 似正在辩经论道 它反映了唐宋时期佛 儒 道三教的关系是 a 尖锐对立 水火不容b 相互渗透 趋于调和c 取长补短 融为一体d 独立发展 自成系统 宋明理学 题组三 答案 b 例2 2007海南单科 6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 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 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 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答案 d a 例3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 提出 理 的观念系统 用以解释传统儒学 实现儒学的哲理化b 提出 格物致知 的方法c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d 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 致良知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 例4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 这些题字反映了 答案 a 6 明清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2 李贽的思想主张 1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2 认为 理 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3 提出 绝假纯真 的 童心说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 背景 政治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经济 思想 文化专制高压政策 西学东渐 近代科技思想传入中国 离经叛道 的李贽 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四 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 儒学新发展 1 共同的时代背景 2 李贽 3 黄宗羲 生平 思想主张 a最精彩之处 批判君主专制 b君臣平等 实质 反映君主专制 c具体制度 限制君权的主张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而非君主 d经济思想 反对重农抑商 认为工商皆本 反映 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 评价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梁启超说这部书 明夷待访录 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 在三十年前 我们当学生时代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运动 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摘自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 中国全史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四 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 儒学新发展 1 共同的时代背景 2 李贽 3 黄宗羲 4 顾炎武 生平 思想主张 a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b提出 众治 的主张 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c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思想d主张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 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如著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涉及实用学问 评价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背景 1 明朝末期内外交困 危机四伏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 经济等实际问题 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 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 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 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并用于社会改革 2 士大夫面对危机 寻求改革方案 3 提倡以史为鉴 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何谓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内容 1 反对八股取士 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 关心国际民生 致力于社会变革 天下郡国利病书 八股之害 甚于焚书 2 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严以治吏 宽以养民 明主治吏 不治民 3 主张 工商皆本 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也 1613 1682年 四 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 儒学新发展 1 共同的时代背景 2 李贽 3 黄宗羲 4 顾炎武 生平 思想主张 评价 5 王夫之 船山先生草堂大门有幅对联 右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 左联 明月无心自照人 横批 湘西草堂 简简单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 又有浓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 王夫之 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 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 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 公也 王夫之 读通鉴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 王夫之的 孤秦陋宋 批判 四 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 儒学新发展 1 共同的时代背景 2 李贽 3 黄宗羲 4 顾炎武 生平 思想主张 评价 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5 王夫之 a政治思想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抨击孤秦陋宋 批判君主专制 b哲学思想 发挥 气一元论 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主要思想 1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倡 人民为主 2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提倡 经世致用 3 思想上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社会根源 1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3 王阳明心学体系 理学走向极端 2经济上 1政治上 3学术上 4思想上 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 顾 王 纵横比较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再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属于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范畴 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思想 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产物 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 与西欧相比 西欧先有文艺复兴 后有启蒙运动 它们是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资本主义思潮 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欧已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 而中国则依然徘徊在封建制度的漫漫长路上 思考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形成 先秦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汉代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儒学的继续与变异 明清 课堂练习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 明夷待访录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 政治弊端 提出 有治法 而后有治人 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 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 遍览历代史乘 郡县志书 以及文集 秦章之类 辑录其中有关农田 水利 矿产 交通等记录 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 开始撰写 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 异端 自居 毕生反对礼教 抨击道学为已任 反对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提出天理 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 提出 平天下者 均天下而已 的主张 晚年所指撰 读通鉴论 宋论 荟萃平生治史心得 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顾炎武 黄宗羲 李贽 王夫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解说词 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身上 我们能体会哪些精神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例3 2007北京文综 14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 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d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答案 d c 例4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 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 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提出了 a 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b 天命论 生知论c 天下为主 君为客d 工 商皆民生之本 例5 2007全国文综 15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而曰一贯 曰无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 先秦儒学b 汉代经学c 隋唐佛学d 宋明理学 例6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的活跃 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该思想是 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民共主思想c 自由平等思想d 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 d a 例7 2008山东基本能力 14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 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 答案 c 7 19世纪末 对儒家思想的利用 康粱借用孔子名义进行变法 1 背景 a 19世纪末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 表现 孔子改制考 b 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减少变法的阻力 8 20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