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员贺斌:湖北版“华西村”与他的总设计师刘治富.doc_第1页
新闻评论员贺斌:湖北版“华西村”与他的总设计师刘治富.doc_第2页
新闻评论员贺斌:湖北版“华西村”与他的总设计师刘治富.doc_第3页
新闻评论员贺斌:湖北版“华西村”与他的总设计师刘治富.doc_第4页
新闻评论员贺斌:湖北版“华西村”与他的总设计师刘治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版“华西村”与他的总设计师刘治富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发展纪实二十年村官,披荆斩棘,硬是将一个无区位优势、无外力支撑的偏僻山村,变成一富强和谐幸福的深山桃源。起初,在外人看来,他弃商从仕另有所图,因此怀疑和污蔑过他。甚至促使县纪委介入,后终将事情查的水落石出,结局就是一个为民谋福祉的村官浮出水面,成为一方知名的榜样。而诋毁过他的同邻,最后在事实的折服下,负荆请罪杯酒释怀成为挚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官,以一己之力凝聚千余人心,聚力谋富强,实现了全村经济模式的多次重要转型。如今,全村已找到了符合村情村貌的发展道路,而他为全村人描绘的幸福蓝图,也正逐一实现。三堰淌村,全国文明村示范样板。一个迅速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奇山村,正在湖北的中部地区悄然崛起。一个湖北版“华西村”,已雏形初具。这个传奇的缔造者勤俭低调艰苦朴素,依然奋斗在路上他的名字就叫刘治富。突围之路 “三大困境”阻隔发展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位于有“荆州屋脊”之称的鄂西南山区腹地,是典型的山地型传统农业区,无区位优势、无外力支撑,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其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324户,1188人。长期以来,这里山高路险、贫穷落后、观念僵化,三大困境阻隔地区发展。村级经济几乎为零,人均收入不足百元。这种境况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如何摆脱贫穷?选择什么样的途径?谁来带头?谁来承担失败后的后果?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所有三堰淌人的面前。1976年,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刘治富复原回乡不久。当兵的岁月,让他看到了外边世界的精彩,也看到了故乡一成不变的贫穷。他渴望家乡富足美丽被外人称赞,让外人羡慕。但他也苦于自己的力量太小,不可能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改善家乡的环境和村里人的生活。他苦苦思考,他认为只有一样东西能改变大伙的命运,那就是智慧。三堰淌虽然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但没人想到去开采。村民们已习惯守着800亩挂坡地、7000亩灌木林过贫苦的日子。此时,年纪尚轻的刘治富,获悉煤炭消息后,激动万分,一道光芒闪过头顶。他要找的道路,似乎找到了,即“掘金煤矿”。很快,刘治富将想法和村里沟通了下。期间,有不屑一顾的声音,也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盘算者,但更多的是渴望富裕、穷怕了的,想跟着刘治富破釜沉舟干一会事业的有志者。于是,在极端渴望摆脱贫穷,改善村貌,走向富足的追求下,刘治富大胆带领全村开始创办煤炭企业,并率先在尖岩河挖出“乌金”。慢慢地,全村人在集体经济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观念也开始受到冲击发生急剧的变化。再以后的十余年间,村集体经济出现了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在高峰期,各类村办企业达到几十家,年产值数千万元。由此,三堰淌村发家致富的第一个“翻身仗”,即集体经营煤矿宣布成功。一个偏远落后村的富裕“凯歌”,由此奏响!(图片说明: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党总支书记刘治富在接受中央媒体专访。 新闻评论员贺斌/摄)转型之路 “三大布局”齐路并进从1977年开办小煤窑到1997年建成年产5万吨的村办煤矿,再到2003年外出宜昌、恩施地区谋发展,三堰淌村始终没有偏离“深山掘金”的资源型发展道路。目前,全村还有3家煤矿企业,年产值过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资源的枯竭,村里衍生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道路开裂等逐渐频发。面对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再不想出路就只能坐吃山空。为此,村党总支书记刘治富带领村“两委”班子决定及时转型。经过长时间的外出考察,先后到日本、台湾、东盟以及内地众多发达地域汲取营养,还要请专家进行“会诊”,结合三堰淌的实际村情,最终设计制定出“对外山中开矿藏,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养殖猪羊”的发展战略,力促全村形成在外矿业和在内林木、养殖业互促共生的格局。2003年,刘治富带领村党总支、村委会制定出“借地生财,再造空间”的新发展思路。他们利用本村成熟的矿山管理经验、技术力量和资本积累,组织14位党员,网络251户村民融资入股近4000万元,到恩施、宜昌地区独资兴办了咸丰小场坡、巴东五三沟两大煤矿。两大煤矿目前都已成长为当地最大的资源型企业,每年产煤超过20万吨,产值超过亿元,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此外,又和福建、巴东开发商组建了金富矿业公司,兴办了7家煤矿。加上两家独资煤矿,9家煤矿每年可为村级经济增加千万元以上的收入。在此基础上,村里成立了煤炭开发营销协会,制定了煤炭产业整合重组的长期规划,确保村级年收入递增率达到20%以上。(图片说明:刘治富正在介绍刘家场镇三堰淌村的建设情况。 新闻评论员贺斌/摄)在大力改善环境方面,为了让因发展经济而伤痕累累的三堰淌村开出“文明之花”,刘治富带领全村开展了一场再造秀美山川的“文明之战”。一是构筑全覆盖生态屏障,封山造林。全村现造林地已达4000多亩,绿化率达90%以上。同时,村里投资500多万元用于治理水土流失等。二是配套完善基础建设。自1999年以来,村集体投资2700多万元,着手实施“公路户户通”、“三电入户”、“人畜饮水池”、“水土保持和农田改造”等富民利民工程。目前,全村共新修和改建村级公路40多公里,硬化公路22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目标;修建人畜饮用水池210个,彻底解决了村民正常饮用卫生水问题;架设电视光纤,开通程控电话,改造农电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入户率达100%。三是全面推行聚合居住。将村庄建成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必然要求村民聚合居住。近年来,三堰淌村突出社区化方向,打破村庄区域概念,改变以往分散、零星的居住方式和原有农房结构模式,统一规划了筲箕淌、羊皮淌、三堰淌三个小区的建设,并实行奖励补贴政策,鼓励扶持农户搬出丛林,迁下山坡,向新建居民小区集中。目前,筲箕淌小区和羊皮淌“农民广场”已经建成,100多村民搬进了像城里人一样功能齐全的别墅区。“三淌一沟”新村居民点工程全部完工后,全村80%以上的农户将实现集中居住。从农村到社区式居住,一方面改善了居住环境,减轻了土地等紧缺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文明价值理念的传播更加快捷有效。四是实施村庄亮化净化工程。近年来,村里已投入100多万元,在三个小区安装太阳能路灯和庭园灯,并计划在五年时间内使亮化率达到90%。同时,启动了环境和庭园净化工程,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卫生管理规定,设立了村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另外,在畜牧业方面,村里成立了工业和农业两个党支部,分别由两名致富领头人担任支部书记,谋求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2005年,通过广泛调查,村里选择了生猪养殖这一新项目,共投入800多万元,创建了“湖北三堰淌畜牧公司”,实施养猪专业村发展战略,形成了“种猪繁育、仔猪供给、肥猪喂养、饲料加工、疾病防疫和生猪销售”一条龙的养殖格局。目前,村里年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成为了松滋生猪养殖第一村、湖北生猪养殖示范点。如今的三堰淌,山绿水秀,空气清新,交通便捷,山川秀美,重焕新生。蜕变之路 “三大动力”升级产业三堰淌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文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创新”三大动力互相推动、互相配合的结果。刘治富说:“三堰淌30多年来最大的收获,不是金钱,而是村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三堰淌长期坚持文明创建,以文化促发展的结果。”文化是文明的重要基础,也是三堰淌快速崛起的驱动力。(图片说明:三堰淌村委办公室挂满了全国和省市各级的荣誉牌匾。 新闻评论员贺斌/摄)在文明创建上,从2003年起三堰淌积极整治人居环境,挖掘传统文化,净化民风民俗,开始了从先富到共富、从富口袋到富脑袋转变的新征程。为了让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实现和谐,刘治富选择了走村企联建、穷富联姻的方式,解决矛盾,将企业赢利和群众增收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并探索出如把村民变股民、结对帮扶等办法措施,使财富一定程度上得到调节,每个村民都能够通过制度设计得到实惠。同时,企业在共建中也获得了价值感、成就感,感受到了群众支持的巨大精神力量。“富帮穷,共同富”成为全民风尚,家庭、邻里、干群、贫富和谐的良好氛围成为三堰淌人的骄傲。文明和谐的氛围,反过来又巩固了经济发展和文明创建的成果,激发了三堰淌人艰苦创业、建设家乡的热情。从此,这个并无区位优势的村庄,释放出惊人能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新跨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堰淌始终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推动力,不断发现并创造性运用文明创建的成果,构建共同富裕的乡村共同体。即通过强力发展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确保村级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开展村企联建,激发创业热情,努力实现村民共同富裕;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山川秀美幸福家园;通过强化班子建设,培育乡土观念,凝聚干事创业的原动力。在积极向内培植替代性产业上,针对三堰淌“山大无材”,7400亩山林绝大部分是灌木丛的现状,村委会通过发动村民签订协议,果断对全村所有山林实行封山禁伐。2009年,村里投资100万元在荒山荒坡植树18万株,目前全村成熟用材林及其他经济林已达到4000多亩,潜在经济价值达1200多万元,林业经济正成长为回报丰厚的新型产业、绿色产业。同时,村里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每年组织劳务输出均在700人以上;积极筹划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项目及相关配套三产项目,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渐成形。村级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了实惠。近年来,三堰淌通过工业反哺,已累计为村级修路、小区建设、民生改善等支援资金1800多万元,养殖、林业等接续产业每年为村民人均增收都在千元以上。十年来,三堰淌人在刘治富的带领下,坚持早走一步、快走一步,努力实现转型、转轨,走出了一条从发展煤炭经济到培植接续产业,从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为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社会文明和谐做出了初步探索。文明之路 “三大成果”彰显村魂乡风文明是三堰淌村新农村建设的村魂,也是村级经济发展的基石。刘治富说:“什么资源都可以枯竭,唯有文明的资源永不枯竭。”在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不懂节制,挖煤留下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腰包鼓了,小富即安,沉迷于享受和攀比,最终创业的激情渐渐消退,不良乡风也随之而起。对此,村里大力开展文明教育,培养村民共同价值观和文明观,营造良好的乡风民情,把全村变成一场文明启蒙地,走出了一条以文明促发展的新路子。三堰淌的成功实践,正好为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把文明建设当作“软指标”,提出了警示和借鉴。三堰淌村走“村企一体”之路,探索出安排就业、配股分红、扶持创业、结对帮困、集体福利等联建办法,让全村人走上了共富之路。目前,全村324户拥有电视机450多台,摩托车300多部,程控和移动电话600多部,电脑70多台,小轿车60多辆,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以配股分红为例,去年该村咸丰小场坡煤矿设立股份500万元,主动配送给未在企业入股的农户。参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农户的股份收益实行定率分配,从入股之日起按年收益25%支付农户红利;另一种形式为农户参股3年后可享受企业老股东同等利润分配,两种入股方式风险均由企业承担。同时,设立专项帮扶贷款40万元,解决困难户参股问题,贷款利息由两家煤矿各承担50%。目前,通过把村民转变为股民,按期分红,全村彻底消除了贫困户。在扶持创业方面,全村设立10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提供养殖专项无息贷款200万元。实行养殖奖励政策,以奖代补,凡养羊户出栏10只30公斤以上的,每只奖励100元,养猪农户出栏50头以上的每头奖励100元,特色养殖在200只以上5000只以内的每只奖10元。农户发展指定的项目,资本金按所需投资30自筹,不足部分由村委会予以扶持。此外,三堰淌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让村民自己选明星、当明星,在参与中感受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村民们的文明习惯、价值理念等都在“润物细无声”中被逐渐塑形,化作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三堰淌样本”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对资源型、传统农业型、山地型地区建设新农村,都具有示范和启示作用。实践也证明一个好的领头人能创造奇迹。三堰淌的奇迹,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