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创业事迹范文.doc_第1页
妇女创业事迹范文.doc_第2页
妇女创业事迹范文.doc_第3页
妇女创业事迹范文.doc_第4页
妇女创业事迹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女创业事迹范文 导语:创业,也就是创立属于自己的业务,不要看现在社会上拥有自己公司的人很多,其实创业的路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历经坎坷的,每失败一次,就等于走向成功一次。很多人创业都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地成功。下面由出的妇女创业事迹,一起来看看吧。 记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王东亲,浮山县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每当人们谈起她成长的经历、创业的艰辛和对科普惠农工作的执着,都会唏嘘不已,从而对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锲而不舍,打工妹终圆蘑菇种植梦 说起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还有一段辛酸的往事。王东亲就出生在浮山县北王乡北茨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3年,王东亲初中毕业后,16岁的她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辍学,到附近的临汾市闯天下,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店,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她事业小有成就,俨然成为都市里的一名小老板。每当她开着小车回到家乡,左邻右舍无不羡慕,都夸这女娃子有出息,把她当成村里的“天使”。xx年,年迈的父亲患病在床。作为老人家的独生闺女,她只好转让了城里的生意,回到乡下照顾老人。可做惯了生意的她,总是不甘寂寞,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她就在网站中仔细搜寻致富信息。一天,一则种养蘑菇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种养蘑菇占地少、效益高、适合家庭经营的特点,更是让她着迷,于是她决定种养蘑菇。 第一年,她选择在自家的窑洞里种平菇,结果由于产量低,没有见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决定引进高产的鸡腿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先后投资了60余万元,建设了场房,购置了设备,买回了菌种,雇了五六个工人,开始了生产。有了第一次种蘑菇的经验,又有这么大的投资,她豪情万丈,憧憬着大把大把地采摘蘑菇,利润如洪水般蜂拥而至。谁知,这次的冲动,却让她栽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大跟头。尽管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照顾这些食用菌,下种、浇水、通风,刚开始,这些鸡腿菇长势还可以,但到了后期,却怎么也长不壮实,一片片的蘑菇像缺了水的豆芽,细高细高,黄撇撇的。看到这种情形,东亲知道情况不妙,她的心凉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十几年的积攒就这样眼睁睁的打了水漂。耗费金钱、时间不说,家人信心的受挫尤为致命。同年,他的父亲离开人世。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力憔悴,年轻的她,头顶生出了一圈白发。 然而,倔强的她,并没有被挫折击倒。她翻阅资料,外出考察,认真学习蘑菇种养的实用技术,查找失败的原因。经过学习,他对各种蘑菇的生长习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原来,蘑菇的生长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种的蘑菇极有可能是室内温度超过了28而被“烧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她贷款5万元,重新添置了通风、调温等设施,购回了双孢菇菌苗,重新开始了种养。有了前车之鉴,她更加细心地照料蘑菇,每天都要测温度、湿度,并作好记录,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几个月下来,她种植的蘑菇喜获丰收,捧着肥硕的双孢菇,她喜极而泣。 发展壮大,食用菌生产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一枝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初步实现了致富愿望的她, 又把心思放在怎样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上。可群众是最讲求实际的,要想发动群众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自己必须先把产业做大,只有真正看到效益,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xx年,王东亲又贷款20万元,承包荒地14亩,建起了6座3500平方的双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采菇女工16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当年收回全部投资。xx年,王东亲又投资了100余万元,新建了15座大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当年盈利超过100万。同年,成立了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基地被浮山县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 有了她的模范引领,同村的老百姓不少人愿意种蘑菇。可她知道,虽然自己种蘑菇成功了,但如果把这一产业推广到千家万户,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必须解决,比如,购买菌种、成本较高、原材料选择、资金等问题。如果急于求成,再犯以前的老毛病,一旦失败,老百姓就会和自己以前一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自己不但负不起这个责任,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的计划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王东亲绝对是一个有心人。在经营好自己菇场的同时,她又开始了实验。首先,她觉得从外地购菌种,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购买量大,成本也价值不菲。于是,她认真翻阅有关资料,并从福建买回了菌种,备齐了培养菌种所需的各种物品,建立了一个简易“育种室”,自己开始培养菌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终于掌握了菌种培育的方法。其次,为降低成本,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半窑洞”式生产方式,即在土地上挖壕,再在上面砌一段墙,然后封顶,类似以前的防震棚。这种“半窑洞”式的场房比砖瓦房式场房每个棚减少投资3万元,不但不影响通风,而且容易保持温度和湿度。三是在原材料选择上,她分别用麦秸、玉米芯和棉花壳三种原料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 麦秸最便宜但出菇率较低,棉花壳效果最好但原料不容易获取,于是她选择了出菇率较高、原料易得的玉米芯。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扫除了制约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的关键障碍。接着,她又与村委会一班人商量,解决农户资金缺乏的问题并主动联系乡政府、信用社,争取小额信用贷款。对一些特困户,她还为他们提供担保,并为他们提供菌种。 在她的努力下,食用菌基地迅速发展壮大,xx年,基地已辐射到4个乡镇,21个村,164个农户,培育科技示范户56户,建设了305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达12.3万平方。谈起基地的效益,王东亲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农户建2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为1000平米,每年出菇4个月,产量为2万公斤,每公斤卖4元,一户每年可纯增收5万元,基地内所有农户每年纯增收615万元。并且,这样的收入是在很少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主要靠女劳力来实现的。 面对荣誉她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 现在的王东亲,事业小有成就,各种荣誉和奖励也纷至沓来,临汾市劳动模范、巾帼建功标兵、科普带头人,浮山县优秀乡土人才、政协委员等等不胜枚举。面对成绩,她没有满足,“下一步,我准备在丰富菌种、扩大产业、创出品牌、搞好服务等方面做文章。食用菌产业具有很多优点,市场销路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国家现在提倡发展现代农业,县委、县政府又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列入浮山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持、有科技部门的帮助,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一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目前,王东亲正在致力于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针对大学生村官人年轻、有闯劲,接受新生事物快、示范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王东亲 积极鼓励并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