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净水制备系统监控措施.doc_第1页
反渗透净水制备系统监控措施.doc_第2页
反渗透净水制备系统监控措施.doc_第3页
反渗透净水制备系统监控措施.doc_第4页
反渗透净水制备系统监控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渗透净水制备系统监控措施一、水处理设备的规定 1、水处理设备的卫生安全与功能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并取得卫生部的质量验证二、水处理系统的要求 1、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应做到动态循环和循环消毒。 2、应保证管道正常流速以防管内细菌繁殖和微粒沉积. 3、在管道系统最远端设排水阀。管道最高处设排气阀。排气阀处应有滤菌、防尘装置。排水阀设置处不得有死水存留现象,排水口应有防污染措施。 4、防止二次污染,在水泵出口管道上以宜设倒流防止器。循环回水管的最远端接口,应设倒流防止器与配水管网隔开。 5、回流至中间水箱或原水箱的循环回流管上,应设置循环回水控制阀。 6、从立管上接出的支管应尽可能短,以减少滞水管段。 7、室内露明管道应做防结露保温。室内管道应尽量布置在地下室空间或管井内,管道应布置在4以上地方,否则需采取防冻措施。 8、管路应避免靠近热水管道或热源。三、材料、管件 1、要求管材化学性稳定,主要成分及添加剂不溶于水中;物理性稳定,耐压和耐冲击不变形、内表面光滑、水流阻力小、价格适中;施工安装方便; 2、管材宜优先选用薄壁不锈钢管(埋地材质宜用SUS316;明装宜用SUS304)、紫铜管或其他优质卫生给水塑料管; 3、阀门、管道连接件不应造成细菌滞留繁殖以及其他颗粒的聚积,应减少管件的凹凸不平; 4、阀门、管道连接件、管件连接的密封圈,应达到卫生食品级要求。配件与管材须配套,应优先选用不锈钢材质。 5、净水专用龙头应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额定流量0.04L/s0.08L/s); 6、系统中宜采用同种材质的管件及附属件。供配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维护和管理的各项要求。4、 净水机房 1、净水机房应靠近集中用水点,便于阻力平衡。 2、机房内设备布置要考虑建筑采光、通风、防腐蚀和地面排水协调配合。处理水 量宜留有发展的 余地和原水水质恶化所预留的设备空位。 3、设备布置宜按水流程进行,以减少管道重复,同类设备相对集中布置,达到既方便操作、维护又满足美观、紧凑的要求。机房上方的房间不应设置排水管道及卫生间。 4、净水机房设计中应有隔振防噪措施。 5、净水机房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的卫生要求,建筑物结构完整。地面、墙壁、天花板应用防水、防腐、防霉、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铺设。地面应有一定坡度,设排水系统。门窗应采 用不变形、耐腐 蚀材料制成;设有防蚊蝇、防尘、防鼠等措施;有上锁装置。应有更换材料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场所。 6、净水机房应是独立封闭房间,配备机械通风设备和空气消毒装置。如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按30W/(10-15m2)设置,距地面2m 吊装。7、净水机房应设置更衣室,室内应有衣帽柜、鞋柜等更衣设施。配置有洗手和消毒设施。8、各水罐、箱应设泄空阀、溢流管,水面应为自由水面。净水罐(箱)、高位水箱应设置0.2m膜呼吸器,当采用臭氧消毒时膜呼吸器前设吸气阀,并设呼气管道及臭氧尾气处理装置。9、净水机房所有与直饮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内衬、消毒设备、化学处理剂等均应有卫生安全证明文件,并符合有关质量标准。10、净水工艺和设备应根据原水水质配备,应有水消毒措施。选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应大于70W/cm2;采用臭氧消毒,成品水中臭氧残留浓度不小于0.05mg/L;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成品水中二氧化氯残留浓度不小于0.02mg/L。五、系统的计算与设备选择 1、管道流速受技术和经济两个条件的约束。在技术上,为减少管网的水锤现象,需有最高流速限制,为避免管壁上有杂质积累聚集,需有最低流速限制。技术上的最低流速和最高流速区间范围很大,因此应从经济角度考虑以进一步限定流速。管道管壁光滑,其技术流速低限应可降低。另外,管道管径普遍较小,经济流速也应渐小。但是另一方面,管道直饮水管道内壁光滑,压能损失小,另外优质管材较贵,故流速可大些。六、控制系统 1、水净化站宜设自动化控制系统(制水和供水系统),应运行安全可靠,且易于实现无人值守、故障停机、安全自动运行。 2、水处理系统应安装有电导、水量、水压、液位等实时检测仪表;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适当配置pH值、余氯、水温等检测仪表;同时宜设有SDI仪测量口和SDI仪。 3、水净化站监控系统中应有各设备运行状态和系统运行状态指示或显示,并能依照工艺要求按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运行;4、监控系统宜能显示各运行参数,并宜设水质实时检测网络分析系统。5、水净化站电控系统中应有系统保护功能(缺水、过压、过流、过热、不合格水排放等),能根据反馈信号进行相应控制,协调系统的运行。7、 施工安装 1、施工准备管道及设备在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2、施工设计图及其它设计文件齐全,并已进行设计交底; 3、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4、施工力量、施工场地及施工工具等能保证正常施工; 5、根据设计采用的不同的管材、设备,施工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安装技术培训。八、管道安装 1、管道直饮水所使用的管材、管件及设备等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涉及饮用水安全的材料和设备必须有相应的省、直辖市级卫生许可批件。2、不得使用有损坏迹象的材料、设备。如发现管道或设备质量有异常,应在使用 前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3、施工时必须按照图纸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或规程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 计,工程设计的修改由设计单位负责,并出具设计变更单。4、管道穿过基础、墙壁和楼板时,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5、管道穿过天面、地下室或地下室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一般采用刚 性防水套管,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管道接口不得设在 套管内。 6、管道穿过楼板时,需设置钢套管。套管高出地面50mm,并有防水措施。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7、同一区域安装同类型的设施或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采用相同的安装方法,安装在相同的位置上。 8、不同的管材、管件或阀门连接时,应使用专用的转换管件的连接件,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 9、管道安装前须检查管内外、接头处是否清洁,受污染的管材、管件应清理干净;安装过程中严防杂物及施工碎屑落入管内;施工后须及时采取敞口管道临时封堵措施。 10、如采用金属管施工(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等),金属管套丝时须采用水溶性润滑油如皂化油等。 11、金属管丝扣连接时,不得使用厚白漆、麻丝等对水质可能产生污染的材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等材料。 12、采用钢塑复合管材连接时,需有严防直饮水与钢管直接接触的技术措施,防止锈水溢出。可采取安装管帽等措施。 13、系统控制阀门需安装在易于操作的明显部位,若不可避免,在阀门位置处预留检修孔。九、管道敷设 1、室外埋地管道不得直接穿越污水井、化粪池及公共厕所等污染源。 2、室外埋地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 3、室外埋地管道采用塑料管的,在穿越道路时须设钢套管保护。 4、室外埋地管道管沟的沟底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沟底土壤的颗粒径不宜大于12mm,必要时可铺100mm厚的砂垫层。管周回填土不得夹杂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土或颗粒径不大于12mm的土壤回填至管顶上侧300mm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 5、埋地金属管道应做三油两布的防腐处理。 6、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净水管道与排水管之间得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净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方。 7、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净水管道埋深不宜小于300mm。 8、室外明露管道需进行保温。 9、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粉饰完成后进行。 10、室内净水管道与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右侧。 11、净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净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净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12、塑料直埋暗管封闭后,应在墙面或地面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严禁在管道位置处冲击或钉金属钉等尖锐物体。 13、减压阀组的安装,如为调压式,需先组装、试压、调压,并调至设计要求压力,在系统试压合格后安装到管道上。如为比例式,需经过组装、试压,在系统试压合格后安装到管道上。 14、管道支、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 管道安装时必须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管卡或吊架,位置应准确,埋设要 平整,管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 14.2 金属管需采用金属管卡,塑料管可采用配套的塑料管卡。塑料管采用金属 管卡时,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软物隔垫。金属管配 件与塑料管道连接时,管卡应设在金属管配件一端。 14.3 在管道的弯头、三通等节点处应加装12个管卡。 14.4金属管横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规范的规定: 14.5 金属管立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规范的规定: 14.6 楼层高度5m,每层必须安装个管卡,居中安装; 14.7 楼层高度>5m,每层不得小于2个管卡,均匀安装。 14.8 塑料管立管与横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规范的规定:十、设备安装 1、制水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注意工艺顺序、膜的安装方向、管道的接口位置等。必要的配件、检测仪表等不得少装、漏装。在线仪表安装位置合理,以保证其精确度。 2、筒体、水箱、滤器及膜等的安装方向、位置需布置合理,考虑正常运行、换料、清洗和维修。 3、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及可能需要拆换的部分采用活接头连接方式。 4、设备排水管应设置止回阀,出口处必须设置防护网罩,防止废水倒灌、虫类进入排水管。 5、设备、水泵等安装时需采取可靠的避震装置,其噪音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影响周围的环境。 6、设备中的阀门、取样口等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不得渗漏。十一、管道试压 1、管道安装完成后,要分别对立管、连通管及室外管段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隐蔽管道必须在封蔽前进行试压及验收。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间应在连接完成24h后进行。 3、金属及复合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察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 4、塑料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5、净水系统经冲洗后,采用消毒液对管网灌洗消毒。消毒液可采用含2030mg/l 的游离氯或过氧化氢溶液或其它合适消毒液。 6、循环管出水口处的消毒液浓度应与进水口相同,消毒液在管网中应滞留24h以上。 7、管网消毒后,用净水进行冲洗,直至各用水点出水水质与进水口相同为止。 8、制水设备的调试严格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石英砂、活性炭经清洗后才能正式通水运行;水箱、连接管道等正式使用前需压力试验、清洗消毒,方法参照直饮水系统的试压、清洗消毒方法; 9、净水系统需用自来水进行通水冲洗。冲洗水流速宜大于2m/s,冲洗时应不留死角,保证系统中每个环节均能被冲洗到。系统最低点应设排水口,以保证系统中的冲洗水能完全排出。清洗标准为冲洗出口处(循环管出口)的水质与进水水质相同。 10、净水系统较大时,宜利用管网中设置的阀门分区甚至分管道单独冲洗。 11、在系统冲洗的过程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试。调试的目的一是能顺利通水至系统中各个用水点;二是使管网内水流动循环均匀,不在管网内产生死水,影响水质。调试的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12、净水系统冲洗前,应对系统内的仪表如水表、龙头、压力表等加以保护,并将有碍冲洗工作的减压阀等部件拆除,用临时短管代替,待冲洗后复位。13、施工安全的若干规定 13.1 管道连接使用热熔工具或切割工具时应遵守电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注意 防潮和脏物污染; 13.2 操作现场不得有明火,严禁对塑料管进行明火烘弯; 13.3 已安装的管道不得作为拉攀、吊架等使用; 13.4 制水设备的电气安全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 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 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之规定。十二、验收 1、管道直饮水系统安装时及安装调试完成后,需根据国家有关验收规范进行整个系统的验收。 2、系统验收包括三个方面: 2.1 工程施工质量、设备安装质量,其中工程施工质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验收;设备安装质量(包括电气安装)按照国家相关验收标准验收; 2.2 水质验收需经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水质符合现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饮 用净水水质标准。 2.3 管道直饮水系统中取样点一般为设备出水、终端(最不利点)出水、循环回 水等。 2、竣工验收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2.1 系统的通水能力检验,即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的配水点全部达到 额定流量; 2.2 系统设有循环系统,循环水能顺利回至机房水箱内; 2.3 系统各类阀门的启闭灵活性和仪表指示的灵敏性; 2.4 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