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马鞍山与省内城市及合肥、芜湖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doc_第1页
2010年马鞍山与省内城市及合肥、芜湖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doc_第2页
2010年马鞍山与省内城市及合肥、芜湖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doc_第3页
2010年马鞍山与省内城市及合肥、芜湖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doc_第4页
2010年马鞍山与省内城市及合肥、芜湖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马鞍山与省内城市及合肥、芜湖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2010年,面对省内城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抓机遇,奋发进取。全市经济总量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指标增幅位次显著提升。 一、经济总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GDP):2010年,全市GDP为811亿元,占全省(12263.4亿元)比重达6.6%,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合肥(2702.5亿元)、芜湖(1108.6亿元)和安庆(988.1亿元)分列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GDP分别为两市的30%和73%。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58.1亿元,继续居全省第3位,占全省(5601.9亿元)比重为8.2。合肥(1052.7亿元)居首位,芜湖(641.2亿元)居第2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两市的43.5%和71.5%。财政收入: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40.0亿元,占全省(2063.8亿元)比重为6.8%,继续居全省第3位。合肥(476.2亿元)、芜湖(200.7亿元)分列前两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财政收入分别为两市的29.4%和69.8%。投资: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740.3亿元,占全省(11849.4亿元)比重达6.25,居全省第4位,比上年提升了1个位次。合肥(3054.3亿元)、芜湖(1220.1亿元)、安庆(809.4亿元)居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两市的24.2%和60.7%。消费: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8亿元,占全省(4151.5亿元)比重3.6%,继续居全省第13位。合肥(839.0亿元)、安庆(338.7亿元)、阜阳(326.7亿元)居前3位,芜湖(287.4亿元)居第4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两市的17.6%和51.4%。进出口: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8.8亿美元,占全省(242.8亿美元)比重为11.9,居全省第3位。合肥(64.68亿美元)、铜陵(34.11亿美元)分别居前两位。芜湖(26.10亿美元)居第4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两市的44.5%和1.1倍。二、经济增速: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多数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GDP):2010年,全市GDP增长15.0,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14.5%)相比,我市GDP增幅快0.5个百分点,增幅由上年的全省第14 位提升到第6位,提升8个位次。芜湖(18.2)、合肥(17.5)、铜陵(17.1)分列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GDP增幅分别比两市低2.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工业: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23.6%)低4.1个百分点,增幅由上年的全省第16位提升到第15位,提升1个位次。亳州(29.4)居全省首位,六安(29.3%)、黄山(29.2%)分列第2、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比两市低5.4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投资: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2,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6%)2.6个百分点,增幅由上年的全省第13位提升到第10位,提升3个位次。宿州(39.5%)、亳州(39.4%)、阜阳(39.3%)分列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比两市高5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增长14.5,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33.0%)低18.5个百分点,增幅由上年的全省第16位下降到末位,下降1个位次。黄山(41.8)、淮南(41.4)、宣城(40.2%)分别位居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财政收入增幅分别比两市低24.8个百分点和21.3个百分点。消费: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增幅与全省平均水平(19.2%)持平,增幅由上年的全省第12位提升到第3位,提升9个位次。合肥(19.8)、芜湖(19.5)、安庆(19.2)居全省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比两市低0.6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进出口: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3.9,与全省相比,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8%)19.1个百分点,居第5位。宿州(83.9%)、芜湖(82.7)、合肥(82.1)分别位居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别比两市低8.2个百分点和8.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6,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1%)1.5个百分点,在全省17市中继续保持第3位。蚌埠(14.0)、宣城(13.8)居前2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比两市高2.6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43,比上年加快7.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17.30%)高0.13个百分点,增幅由上年的全省第15位提升到第11位,提升4个位次。阜阳(18.95%)、宣城(18.10%)、亳州(17.89%)分别位居前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比两市高0.08个百分点和1.16个百分点。三、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总体收入水平处于全省领先位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59元,比上年增加2769元,是全省唯一超过两万元的城市,继续稳居全省第1位,比全省平均水平(15788元)高7371元。合肥(19051元)、芜湖(18727元)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两市的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332元,比上年增加1385元,是全省唯一突破九千元的城市,在全省17市中继续稳居首位,比全省平均水平(5285元)高4047元。芜湖(7834元)、铜陵(7266元)、合肥(7118元)分列第2、3、4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两市的1.3倍和1.2倍。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稳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2010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66.5:29.6调整为3.5:69.5:27.0,一产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合肥、芜湖为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分别为4.9:53.9:41.2和4.4: 65.2:30.4。工业化水平: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4.2,在17市中居第2位,比全省平均水平(43.7)高20.5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工业化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铜陵(67.6%)、淮北(59.3)分别居第1位和第3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工业化水平分别比两市高22.7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2010年,全市经济外向度为24.1,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5)10.6个百分点。铜陵(49.7)居全省首位,合肥(16.3)、芜湖(16.0)居第3、4位。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经济外向度分别比两市高7.8个百分点和8.1个百分点。综上所述,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