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二地理 区域教学研讨活动资料 从高考看区域地理复习 湘教版.ppt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二地理 区域教学研讨活动资料 从高考看区域地理复习 湘教版.ppt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二地理 区域教学研讨活动资料 从高考看区域地理复习 湘教版.ppt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二地理 区域教学研讨活动资料 从高考看区域地理复习 湘教版.ppt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二地理 区域教学研讨活动资料 从高考看区域地理复习 湘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近几年高考谈区域地理复习 一 从高考角度看区域地理 作为教师要研究考情 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 只有知道了考情 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 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到高考时才能 命中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 因此 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 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是高中地理内容的知识背景 是高中地理基本规律 原理的知识素材 1 从考试说明看 2 从考点看一是命题中大量出现区域地理本身的知识 即世界和中国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知识 二是在高考命题中以区域为背景考查涉及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 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 2题 2010 1 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 等温线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甲 盛行风 洋流b 乙 纬度 地形c 丙 经度 地形d 丁 盛行风 纬度2 这里地质活动活跃 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 此叙述所指的地区 可能接近的界线是a 甲b 乙c 丙d 丁 读图3 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完成5 6题 2010 5 甲 乙 丙 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a 茶叶 咖啡 棉花 橡胶b 甘蔗 棉花 柑橘 葡萄c 棉花 黄麻 香蕉 可可d 花生 大豆 茶叶 棉花6 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a 自给型农业b 混合型农业c 热带种植园农业d 集约型农业 36 30分 读图6 完成下列问题 2009 1 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为什么 4分 2 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 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12分 3 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8分 4 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 判断依据是什么 6分 一题世界 一题中国 一题以自然地理为主 一题以人文地理为主 一题以区域图提供信息为主 一题以文字表格材料提供信息为主 或者两者结合 3 从题型看 综合题 36 30分 图10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2010 1 简述 地建设航天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6分 2 图中 两地湿地广布 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10分 3 据报道 近年来 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6分 4 简析图中60 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8分 36 30分 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表2为图11中甲 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2011 1 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 说明其原因 比较 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12分 2 简述 雪带 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 分布的特点 并解释原因 8分 3 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 简要分析形成的条件 10分 37 26分 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 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 完成下列问题 2011 1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2分 2 甲地是我国 西气东输 重要的气源地 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6分 3 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 并解释原因 8分 36 30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 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 图3为图1中 三地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列问题 2012 1 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 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10分 2 说明 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原因 10分 3 比较 地和 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10分 37 26分 根据图文材料 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2012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 海油陆采 的方式开采石油 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 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 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 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 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 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 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 简析 海油陆采 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6分 2 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 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10分 3 从自然条件角度 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分 4 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看考生对试题内容的熟悉程度 考生对情境的熟悉程度 近几年高考情况看 无论试题的绝对难度如何 只要试题的情境和设问比较新 试题的相对难度肯定比较大 多数情况下考生得分率会偏低 以经纬线定位为背景 考查某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及工农业的区域开发 以案例为具体分析的对象 考查对某一个区域在开发过程中的评价 并将此评价扩展到世界区域的范围 以图形 表格为资料素材 考查对图形的理解以及图形变换的能力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考查人类活动在区域开发 国土整治中的作用 总的命题线索一般为 特定区域定位 地理事物分布 地理特征或地理背景 成因分析 区域开发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命题的方式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情景 涉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试题 主要是区域提供空间位置 地理素材 调用高中地理原理 通过读图 译图 析图即可完成 其考查重点不在初中地理 一定程度上区域地理是试题的 门槛 区域地理复习并不是机械的重复 而应该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及高考命题情况 拓展区域地理内容 实现初高中地理内容的有机融合 4w 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区域情景 建模重知识梳理 构建区域知识背景 重视区域横向综合比较 空间定位等能力的专项训练 专项巩固 提高能力 二 区域地理复习对策 第一部分 地理位置1 范围2 海陆位置3 经 纬度位置第二部分 自然特点1 地形2 气候3 植被4 水文5 土壤6 洋流第三部分 人文特点1 农业2 工业3 交通4 城市5 商贸旅游6 民族与宗教第四部分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 自然灾害2 环境问题 类型 分布 成因 危害 防御措施等 建模重知识梳理 构建区域知识背景 在构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过程中 形成重点区域各地理要素的素材库 梳理各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 如中亚 并渗透初高中知识 重视区域横向综合比较 空间定位等能力的专项训练 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 以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 尤其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有效信息提取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文字表述能力等是近年来高考常见形式 1 地理坐标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 最准确的方法 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2 相对位置定位法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事物的经纬度 在记住主要经纬线附近地理事物的同时 我们还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如大洲 大洋 然后以其为参照系 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因此海陆位置定位法也称为相对定位法 3 轮廓形状定位法 每一个区域 大到一个大洲 大洋 小到一个湖泊 一条河流 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 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如山脉 河流 交通线 行政区划界线 海岸线等分布状况 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 如城市 矿产 山峰等 分析定位 4 典型区域定位法 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 5 文字信息提示 诗词 游记等 区域定位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 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森林覆盖率为29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2008年四川卷 1 简述该国地形 地势特点 2 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 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 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专项巩固 提高能力 1 题目要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