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和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内蒙古包头市和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内蒙古包头市和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内蒙古包头市和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内蒙古包头市和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包头市和平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经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 李渊b. 杨坚c. 武则天d. 杨广2.下列工程中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最具积极作用的是( )a. 长城b. 赵州桥c. 故宫d. 大运河3.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b.资治通鉴c.唐律疏议d.天工开物5.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 唐诗b. 宋词c. 元杂剧d. 四书五经6.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 城市发展,商业繁荣b. 社会动乱,战争频繁 c. 中外交流日益增多d. 民族融合不断加强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建立元朝b. 统一蒙古c. 修筑长城d. 开发江南8.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在访日的最后一天参观了有着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下列事件最能说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b. 玄奘西游天竺c. 鉴真六次东渡d.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9.11世纪中期,北宋政府每年把“岁币”送给( )a. 辽,西夏b. 西夏,金c. 辽,金d. 辽,蒙古10.将历史史实“靖康之变郾城大捷开元盛世”按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11.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12.以下中国的哪一古代发明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重要武器,在反封建主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a. 地动仪b. 造纸术c. 火药d. 罗盘针1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 契丹族b. 蒙古族c. 女真族d. 党项族1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海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陕西西安b. 河南洛阳c. 江苏南京d. 江西景德镇15.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文中描绘的是郑和船队远航的壮观景象。以下地区郑和船队没有到达过的是 ( )a. 东亚日本b. 东南亚和南亚c. 红海沿岸d. 非洲东海岸16.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 (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在承德建造避暑山庄 平定准噶尔叛乱 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a. b. c. d. 17.回族的形成是 ( )a. 建立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b. 民族融合的结果c. 蒙古政权建立的结果d. 民族分化的结果18.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以下哪些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 )黑龙江流域 乌苏里江流域 库页岛 外兴安岭以北a. b. c. d. 19.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前提是 ( )a. 政府的提倡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科技的进步20.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 ) 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有精美的瓷器 瓦舍中经常通宵达旦地上演杂技、歌舞等节目 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a. b. c. d. 得分评卷人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共30分)2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富,而呈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材料二: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材料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2)材料三中的“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3分)(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4分)(4)请写出材料五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五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2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材料二:从元朝统一中国,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内,经过元、明、清三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逐步完善起来,从先前的独尊帝师间接管辖的初阶段、“多封众建”间接管辖的承前启后阶段,到最终在涉藏大臣总览全藏的直接管辖,实现了封建中央政府对西藏直接治理,使西藏地方同封建中央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封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更加全面和具体。 材料三: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材料四: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1)材料一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材料一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这一制度影响如何?(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写出清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4分)(3)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和材料四中的“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分)(4)由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与以往相比明清时期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3分) 得分评卷人三、综合题(第23题16分,第24题14分,共30分)23.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贞观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2分) 【人才选拔】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2)依据材料及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出科举制的特点。(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技术创新】(3)材料中精美的画面,选自哪一经卷?此经卷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2分)【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迎娶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娶大唐公主,为幸实多。”(4)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她对吐蕃有什么贡献?(5分) (5)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 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 )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 )图1图3图2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4分)材料一: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在三次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之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按顺序写出每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图1: 条约;图2: 条约;图3: 条约(2)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土地?(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掌握知识分析“欧洲诸国”中的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4)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列举出两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2分)(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4分)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共30分)21(1)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2分)(2)苏州(1分);湖州(1分)(或答太湖流域,2分);水稻(1分)(3)出现了商业繁荣的集市、城镇、城市(2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2分)(4)南宋(1分)(5)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等(4分)三、综合题(第23题16分,第24题14分,共30分)23. (1)唐太宗(或李世民)(1分);善于纳谏(1分)(2)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等(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3)金刚经(1分);雕版印刷术(1分)(4)藏族(1分);文成公主(1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了大唐与吐蕃的友好;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