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5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5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5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5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5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统 含义 大 重视 尊重 一统 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释题 大一统 是一种概念 一种拥有无限向心力的概念 大一统 是一种气魄 一种积极开拓奋发向上的气魄 大一统 是一种胸怀 一种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胸怀 大一统 让我们的民族从分散归至凝聚 有人说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 秦始皇是个十足暴君 它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 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 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 异端 自居的进步思想家 他认为 始皇出世 李斯相之 天崩地拆 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 秦始皇是怎样 掀翻一个世界 的 秦始皇像 灭六国 建秦朝 前230 前221年 一 六王毕 四海一 秦 前221年 前207年 统一 作用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百年战乱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1 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8页第9页前3段 自行归纳出秦国统一的重大行动 返回 北伐匈奴 夺河套 修长城 筑直道 修长城 筑直道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军队和运输军事物资以抵御匈奴的南下 客观上也有利于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公元前215年 蒙恬北击匈奴 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214年 攻占边境军事要地 修筑 直道 与长城 边防军相匹配 有效地国防体系 秦统一六国后 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收复河南地 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 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 今甘肃岷县 东至辽东 今辽宁境内 的万里长城 把原燕 赵 秦长城连为一体 长城利用地形 籍着天险 设制要塞 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 从九原郡 今内蒙包头市西南 直达甘泉宫 截断山脉 填塞深谷 全长一千八百里 可惜没有修竣完工 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 威振匈奴 中华第一勇士 蒙恬 秦朝古长城 明长城 秦始皇吞并六国 统一华夏之后 除其他政绩外 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 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 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 秦直道 陕北俗称 皇上路 圣人条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 今淳化县梁武帝村 北至九原郡 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 穿越14个县 7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60米 一般亦有20米 直道路面上坑可能是马蹄印 现存路面一般宽23米 26米 最宽处达47米 直道坡度平缓 相当于今天的二级公路标准 古人员清理出的直道路面宽约10米 中部高凸 路两侧有缓坡状路肩 其中靠山一侧路肩长4米 其外有宽2 4米的排水沟 沟底较平 底部铺有少量礓石碎块 南征岭南 修灵渠 置郡县 公元前220年 秦军展开统一岭南地区的战略攻势 但遭到顽强抵抗 开凿灵渠为方便军事物资运输和兵员的补充 修建了沟通湘漓水的灵渠 公元前214年 平定岭南 设郡 南海 桂林 象郡称为 岭南三郡 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的开端 西南开 五尺道 任官吏 对加强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 派常頞 略通五尺道 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 修了一条通往云南 贵州地区的道路 由于这条道路比后来修筑的驰道要窄 大约只有五尺宽 故称 五尺道 秦五尺当今三尺左右 所谓 五尺 只是一种粗略的说法 形容道路很窄 可以通人通牲口 但不能通车 五尺道 修成后 加强了西南边疆同中原地区经济 文化和政治的联系 秦王朝在部分地区 置吏 进行管辖 把关中和四川 云南 贵州连成一片 将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 也称兴安运河 秦凿渠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二一四年 它与都江堰 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它不仅是我国 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 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 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 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3年 毫无建树 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 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 秦始皇运筹帷幄 命令史禄劈山凿渠 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 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 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推动了战事的发展 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日灵渠之风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秦朝交通图 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有什么意义 全国道路交通网的基本形成 便于统一王朝国家对辽阔的疆土进行统治 便利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也有利于中华经济文化圈的形成 秦朝交通图 2 意义 1 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2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东到大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二 海内为郡县 地方行政区划 出现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 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 并由国君直辖 战国时代 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 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 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 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自行归纳出郡县制何时出现 何时确立 内容特点怎样 何时得到发展的 确立 秦朝秦统一后 经过两次廷辩 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秦始皇决定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发展 西汉汉朝建立后 适时调整了行政体制 一方面承袭秦以来的郡县制度 另一方面又汲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 于是列爵封土 大封同姓 以镇抚天下 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 又建立了许多诸侯王国 因而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采取的是郡国并行制 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 燕 齐 荆地远 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 卷六 秦始皇本纪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注 西汉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 道 县级以下有乡 里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此外 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 亭 郡县制的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郡县制的意义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相同点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 千古创论 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 皆是应运豪杰 因时大臣 如果 朝议 的方式不再采用 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 李斯的意见是通过 朝议 形成影响的 如果不采用 朝议 的方式 不同政治主张无法交锋 正确的意见就无从发表 也难以推行 秦二世时代就是这样 但是 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 朝议 的作用 在专制制度下 最后的政治决裁权 是把握的最高执政者 皇帝手中的 如果皇帝不认可 无论怎样的 应运豪杰 因时大臣 也不可能切实参与行政 任何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点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 巩固了国家统一 是历史的进步 三 百官公卿 军务 虚有其位 百官之首全国政务 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秦以前 民皆以金玉为印 龙虎钮 唯其所好 秦以来 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皇权至高无上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 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 他穿的衣服称衮服 有12种图案 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 显示其惟我独尊 君临天下的气势 问题 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够提炼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皇帝 在中央 设置丞相 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 百官之长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有左 右二丞相 御史大夫负责掌理奏章 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 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后世习称 三公 三公 之下为 九卿 这里的 九 并非确数 言其 多 也 九卿 是指 三公 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 如掌管刑狱 司法的廷尉 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三公九卿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有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 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 如 三公 等相互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 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第二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九卿 中奉常 宗正 郎中令 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 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朝议 制度朝议又称廷议 是秦汉时期大臣们集体议政的一种方式 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 在秦代 国家有军政要务 丞相 御史大夫与诸卿往往以 朝议 方式参与讨论 皇帝通常在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做出裁决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但是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 最终的决策者仍然是皇帝 汉承秦制 汉武帝时 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 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这对国家的政权稳固 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 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 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京城的治安而置司隶校尉 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三河 河东 河内 河南 及弘农七郡的官员 初置时能持节 表示受君令之托 有权劾奏公卿贵戚 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 但它比刺史地位高 挟书律 秦王朝实行思想专制秦王朝的思想专制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焚书坑儒 二是挟书律 要点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与挟书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达到政治上巩固统治的需要 封泥是古人封缄竹简 货物时盖有印章的泥团 作用类于今日铅封 在纸张普及使用之前被广泛使用于官属衙门 因其忠实记录了用印者的身份 故对于秦文化考古研究有着极其重要参考价值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 而封泥所展现的正是文字统一后秦小篆的第一次运用 小结 巩固练习 1 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0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 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 这个王朝是a 西周b 秦朝c 东汉d 明朝 2 2009南通热身一模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 在于制 秦之失 在于政 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a 3 南通2009高三期末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 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 货币b 开创皇帝制度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 2009扬州市一调 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a 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 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c 具有行政 军事和监察职能d 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d d 5 2009年扬中5月月考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a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创新 对后世影响深远b 废分封 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d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6 镇江市2008届二调 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 是因为这一制度a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 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 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 c c 7 淮安市2009届高三四调 史学家唐德刚在 晚清七十年 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a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b 8 07广东单科 20世纪90年代 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 代郡 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用泥制陶的事实 c 9 07宁夏文综 秦和西汉前期 丞相为 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10 2008宁夏文综25 旧唐书 良吏传 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 高宗 永徽中累授定定令 诛大姓皇甫氏 盗贼止息 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 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 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 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a a 自我测评 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郡县长官 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 材料阅读与思考 秦自商鞅以后 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 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 并最终统一中国 但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 焚书 坑儒 挟书律 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 反而出现 奸邪并生 赭衣塞路 囹圄成市 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 的局面 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 最终以 暴秦 的形象载入史册 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 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 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 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