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1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1 页 共 9 页 一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方法 一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方法 1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的概念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的概念 划分划分 P19 P20 1 单位工程 建设项目中 根据合同 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单位工程 建设项目中 根据合同 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2 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 按结构部位 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 按结构部位 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 3 分项工程 在分布工程中 按不同施工方法 材料 工序及路段长度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 在分布工程中 按不同施工方法 材料 工序及路段长度划分为若干个 单位工程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分项工程 P20 路基土石方路基土石方 1 3km 路段路段 土方路基土方路基 石方路基 石方路基 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 土工合成材料整治层 土工合成材料整治层 排水排水 1 3km 路段路段 小桥 小桥标准通道小桥 小桥标准通道 人行天 桥 渡槽 人行天 桥 渡槽 涵洞 通道涵洞 通道 1 3km 路段路段 砌筑防护工程砌筑防护工程 1 3km 路段路段 路基工程路基工程 每每 10km 或 每标段 或 每标段 大型挡土墙大型挡土墙 组合式挡土墙 组合式挡土墙 每 处 每 处 路面工程路面工程 每每 10km 或 每标段 或 每标段 路面工程路面工程 1 3km 路段路段 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 基层 面层 面层 垫层 联接层 路缘石 人行道 路肩 路面边 缘排水系统等 垫层 联接层 路缘石 人行道 路肩 路面边 缘排水系统等 2 工程质量评分 工程质量评分 1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 基本要求 实测项目 外观鉴定 质量保证资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 基本要求 实测项目 外观鉴定 质量保证资料 2 关键项目关键项目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 合格率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 合格率 90 工厂制造的交通工程安全 设施 桥梁金属构件 工厂制造的交通工程安全 设施 桥梁金属构件 95 机电工程 机电工程 100 且检验值不得超过极值 否则返工 且检验值不得超过极值 否则返工 3 极值极值 任一单一检测值都不能突破的极限值 不符合要求时该实测项目为不合格 任一单一检测值都不能突破的极限值 不符合要求时该实测项目为不合格 4 分项工程得分分项工程得分 检查项目权值 权值 检查项目权值 权值 检检查项目得检检查项目得 总分总分100分分 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项工程评分值 分项工程得分 分项工程得分 外观缺陷得分外观缺陷得分 资料不全得分资料不全得分 减减 1 3 分分 5 分项工程等级评定分项工程等级评定 75 机电 工厂加工桥梁金属件 机电 工厂加工桥梁金属件 90 经加固 补强 返工 调测按 经加固 补强 返工 调测按 90 分项全部合格 分部工程全部合格 单位工程全部合格 合同段分项全部合格 分部工程全部合格 单位工程全部合格 合同段 建设项目等级合格 建设项目等级合格 3 质量检查项目 质量检查项目 1 土方路基 土方路基 压实度压实度 每 每 200m每层每层 4 处 处 平均值 规定值 单个测定值 极值平均值 规定值 单个测定值 极值 规定值规定值 5 规定值 规定值 2 的测点 的测点 按其数量占总数的百分率计算减分值按其数量占总数的百分率计算减分值 纵段高程 中线偏位 宽度 横坡 每纵段高程 中线偏位 宽度 横坡 每 200m 4 处 平整度 处 平整度 3m 直尺每直尺每 200m 2 处 处 10 尺尺 2 砌体挡土墙砌体挡土墙 平均墙高 平均墙高 6m or 墙身面积 墙身面积 1200m2 为分项工程 大于 大型挡土墙 分部工程 为分项工程 大于 大型挡土墙 分部工程 3 悬臂 扶壁式挡土墙悬臂 扶壁式挡土墙 砼施工缝平顺 不符减 砼施工缝平顺 不符减 1 2 蜂窝 麻面蜂窝 麻面面积 面积 0 5 不符每超 不符每超 0 5 减减 3 分 深度超分 深度超 1cm必须处理 砼表面有非受力裂缝 减必须处理 砼表面有非受力裂缝 减 1 3 宽度超设计或超 宽度超设计或超 0 15mm必处 理 沉降缝整齐垂直 上下贯通 不符需处理 并减 必处 理 沉降缝整齐垂直 上下贯通 不符需处理 并减 1 3 4 墙背填土墙背填土 墙身强度 设计 墙身强度 设计 75 方可填土 方可填土 实测项目 距面板实测项目 距面板 1m 范围内压实度范围内压实度 90 每 每 100m 每层一处 每层一处 4 路面工程质量检测评定路面工程质量检测评定 1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P39 渗水系数宜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 路面表层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点合 格值设定允许偏差 代表值偏差 规定值 分项不合格 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 按单个值检查值 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的 水泥混凝土上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 两种结构均需检查评定 水泥混凝土 不查抗滑 沥青 不查弯沉 渗水系数宜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 路面表层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点合 格值设定允许偏差 代表值偏差 规定值 分项不合格 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 按单个值检查值 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的 水泥混凝土上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 两种结构均需检查评定 水泥混凝土 不查抗滑 沥青 不查弯沉 第 1 页 共 9 页 第 1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2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2 页 共 9 页 2 基本要求和外观鉴定基本要求和外观鉴定 外观鉴定外观鉴定 路面 类型 路面 类型 基基 本本 要要 求求 项目项目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不符减分不符减分 混凝土板断裂 块数 混凝土板断裂 块数 0 2 0 4 每超每超 0 1 扣扣 2 分 断裂板必须处理 分 断裂板必须处理 混凝土板表皮 脱皮 印痕 裂纹 缺边掉 角 混凝土板表皮 脱皮 印痕 裂纹 缺边掉 角 0 2 0 3 每超每超 0 1 减减 2 分分 连续配筋 干缩 温 缩接缝可不减分 连续配筋 干缩 温 缩接缝可不减分 侧石直顺 曲线圆滑侧石直顺 曲线圆滑 越位越位 20mm 以上 每处减 以上 每处减 1 2 接缝填筑饱满密实 不污染路面接缝填筑饱满密实 不污染路面 累计每累计每 100m 减减 2 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基层 质量符合要求 弯沉测定 演算整体模量 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符合 国标及规范 粗细集料 水 外加剂 接缝填料 符合设计施工规范 施工配合比根据现场测定水 泥的实际强度计算 并经实验 现则最佳配比 接缝位置 规格 尺寸 传力杆 拉力杆的设置符 合设计要求 路面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 构造深度符合施工规范 面呈与其他构造物相接 平顺 检查井井盖顶面高程高于周边道路 基层 质量符合要求 弯沉测定 演算整体模量 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符合 国标及规范 粗细集料 水 外加剂 接缝填料 符合设计施工规范 施工配合比根据现场测定水 泥的实际强度计算 并经实验 现则最佳配比 接缝位置 规格 尺寸 传力杆 拉力杆的设置符 合设计要求 路面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 构造深度符合施工规范 面呈与其他构造物相接 平顺 检查井井盖顶面高程高于周边道路 1 3mm 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低 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低 5 8mm 路面边缘无积 水现象 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涨缝有明显缺陷 路面边缘无积 水现象 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涨缝有明显缺陷 每条减每条减 1 2 0 03 0 05 表 面 平 整 密 实 不应有泛 油 松散 裂 缝 明显离析 表 面 平 整 密 实 不应有泛 油 松散 裂 缝 明显离析 单条裂缝按长度单条裂缝按长度 0 2m 缺 陷面积占受检面积百分数 缺 陷面积占受检面积百分数 每 超每 超0 03 或或 0 05 扣扣 2 分分 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 不计 但须处理 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 不计 但须处理 搭接处应紧密 平顺 烫缝不枯焦 搭接处应紧密 平顺 烫缝不枯焦 累计每累计每 10m 减减 1 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混合料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 范 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 各种材料和 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 各项指标符合设计 规范 要求 混合料生产每日抽提 马歇尔 矿料级配 沥青含量 马歇尔稳定度等结构的合格率 混合料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 范 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 各种材料和 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 各项指标符合设计 规范 要求 混合料生产每日抽提 马歇尔 矿料级配 沥青含量 马歇尔稳定度等结构的合格率 90 拌合后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 无花白 无粗细料 分离和结团成块 基层碾压密实 表面干燥 清 洁无浮土 平整度和路拱符合要求 摊铺时严格 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 避免离析 控制摊铺 碾 压温度 压至要求的密度 拌合后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 无花白 无粗细料 分离和结团成块 基层碾压密实 表面干燥 清 洁无浮土 平整度和路拱符合要求 摊铺时严格 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 避免离析 控制摊铺 碾 压温度 压至要求的密度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密贴捷 顺 不得有积水 漏水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密贴捷 顺 不得有积水 漏水 每一处减每一处减 1 2 3 实测关键项目实测关键项目 实测关键项目实测关键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路面 类型 路面 类型 项目项目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其他公路 检查方法和频率检查方法和频率 弯拉强度 弯拉强度 MPa 合格标准之内合格标准之内 有关方法有关方法 代表值代表值 5 板 厚 度 板 厚 度 mm 合格值合格值 10 有关方法 每有关方法 每 200m 每车道每车道 2 处处 一般路段一般路段 0 7 TD 1 10 5 TD 1 0 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抗滑构造深度抗滑构造深度 mm 特殊路段特殊路段 0 8 TD 1 20 6 TD 1 1 铺砂法 每铺砂法 每 200m 测测 1 处处 压实度压实度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试验室标准密度的 96 SAM 为为 98 最大理论密度的最大理论密度的 92 SAM 为为 94 试验段密度的试验段密度的 98 SAM 为为 99 5 有关方法 每有关方法 每 200m 测测 1 处处 代表值代表值 总厚度 设计值总厚度 设计值 5 上面层 设计值上面层 设计值 10 8 H 厚度厚度 mm 合格值合格值 总厚度 设计值总厚度 设计值 10 上面层 设计值上面层 设计值 20 15 H 有关方法 双车道每有关方法 双车道每 200m 一处一处 H 总厚度 总厚度 H 60mm 5mm 10mm H 60mm 8 H 15 H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摆式仪 每摆式仪 每 200m 测测 1 处处 测定车 全线连续 有关方法评定测定车 全线连续 有关方法评定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 砾砾 石石 抗滑抗滑 构造深度构造深度 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铺砂法 每铺砂法 每 200m 测测 1 处处 第 2 页 共 9 页 第 2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3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3 页 共 9 页 二 沥青混合料二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1 1 沥青混合料类型及特点 沥青混合料类型及特点 P290 291 密集配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密集配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 AC 沥青稳定碎石 沥青稳定碎石 ATB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SMA 骨架密实结 构 骨架密实结 构 间断密集配矿料间断密集配矿料 2 2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水稳定性的概念 P293 294 P307 高温稳定性 高温条件下 沥青混合料能够抵抗车辆的反复作用 不会产生显著永久变形 保证沥 青路面平整的特性 车辙 马歇尔稳定度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水稳定性的概念 P293 294 P307 高温稳定性 高温条件下 沥青混合料能够抵抗车辆的反复作用 不会产生显著永久变形 保证沥 青路面平整的特性 车辙 马歇尔稳定度 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低温强度或较大的低温变形能力 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低温强度或较大的低温变形能力 水稳定性 水稳定性 包含在耐久性中包含在耐久性中 因为水的影响 促使沥青从集料表面剥离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强 度 最终造成混合料松散被车轮带走 形成大小不等的坑槽等水损害现象 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 因为水的影响 促使沥青从集料表面剥离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强 度 最终造成混合料松散被车轮带走 形成大小不等的坑槽等水损害现象 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 3 3 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概念及所代表的含义 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概念及所代表的含义 P295 296 了 了 4 4 空隙率大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空隙率大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P294 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率越小 环境中易造成老化的因素介入的机会就少 从耐久性考虑 空隙率越小 越好 但必须留一些空隙率 以备夏季沥青材料的膨胀变形 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率越小 环境中易造成老化的因素介入的机会就少 从耐久性考虑 空隙率越小 越好 但必须留一些空隙率 以备夏季沥青材料的膨胀变形 5 5 车辙试验的目的及操作步骤 车辙试验的目的及操作步骤 P293 327 目的 测高温稳定度 高温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供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目的 测高温稳定度 高温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供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在规定温度的条件下 在规定温度的条件下 60 1 用一块碾压成型的板块试件 用一块碾压成型的板块试件 300 300 50mm 以轮压 以轮压0 7 0 05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往复碾压行走 测定试件在变形稳定期时 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往复碾压行走 测定试件在变形稳定期时 每增加每增加 1mm变形需要碾压行走变形需要碾压行走 的次数的次数 作为试验结果 称为动稳定度 作为试验结果 称为动稳定度 次次 mm 6 6 马歇尔试件成型方法 影响试件制备的关键因素 马歇尔试件成型方法 影响试件制备的关键因素 P319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取样方法取样方法 试件数量试件数量 26 5mm 直接法直接法 4 过过 26 5mm 筛筛 4 26 5mm 31 5mm 直接法直接法 6 取样方法取样方法 沥青混合料成品 沥青混合料成品 31 5mm 过过 26 5mm 筛筛 4 试件尺寸 内容 试件尺寸 内容 标准试件标准试件 101 6mm 大型试件大型试件 152 4mm 直径直径 98 5mm 149 5mm 高度高度 457 2 1 5mm 457 2 1 5mm 击实仪 击实锤质量 击实仪 击实锤质量 4536 9g 10210 10g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试模试模 高碳钢或工具钢制 圆柱形金属筒 高碳钢或工具钢制 圆柱形金属筒 底座底座 套筒套筒 内径 内径 101 6 0 2mm 高高 87mm 底座直 径 底座直 径 120 6mm 套筒内径套筒内径 101 6 高 高 70mm 套筒外径 套筒外径 165 1mm 内径 内径 155 6 0 3 总高 总高 83 试模内径 试模内径 152 4 0 2 总高 总高 115 底座厚 底座厚 12 7 直径 直径 172 试件 尺寸 试件 尺寸 直径 直径 4 倍集料公称 最大粒径 倍集料公称 最大粒径 厚度 厚度 1 1 5 倍倍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26 5mm 不少于 不少于 4 个 若有 的 用个 若有 的 用 13 2 26 5 等量代换做等量代换做 6 个 个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26 5 37 5mm 不少于 不少于 4 个 个 步骤步骤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 均匀称取一个时间所需用量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 均匀称取一个时间所需用量 标准 约标准 约 1200g 大试件 大试件 4050g 当已知 密度时 可根据试件标准尺寸计算 当已知 密度时 可根据试件标准尺寸计算 1 03 一次拌合几个 宜将其倒入预热的金属盘中 用小铲适当拌合 均匀分成几份 分别取用 为防止混合料温度下降 制件过程连盘入烘箱保温 一次拌合几个 宜将其倒入预热的金属盘中 用小铲适当拌合 均匀分成几份 分别取用 为防止混合料温度下降 制件过程连盘入烘箱保温 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及套筒 黄油擦拭套筒 底座 击实锤底面 垫圆形吸油性小的纸 四分法 从四个方向用小铲将混合料铲入试模中 插刀或大螺丝刀周边插捣 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及套筒 黄油擦拭套筒 底座 击实锤底面 垫圆形吸油性小的纸 四分法 从四个方向用小铲将混合料铲入试模中 插刀或大螺丝刀周边插捣 15 次 中间次 中间 10 次 表面整平程凸圆弧 面 大型试件 分 次 表面整平程凸圆弧 面 大型试件 分 2 次加入 每次插捣次数同上 次加入 每次插捣次数同上 第 3 页 共 9 页 第 3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4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4 页 共 9 页 温度计插至混合料中心附近 查其温度 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的压实温度后 将试模连底座一起 放击实台固定 在装好的混合料上垫圆形吸油性小的纸 击实锤 温度计插至混合料中心附近 查其温度 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的压实温度后 将试模连底座一起 放击实台固定 在装好的混合料上垫圆形吸油性小的纸 击实锤 有导向棒的压实头插入试模 开启击实 锤 有导向棒的压实头插入试模 开启击实 锤 高度高度 475mm 自由落下击实规定的次数自由落下击实规定的次数 75 50 35 次次 大型试件 大型试件 75 次或次或 112 次 次 试件击实一面后 取下套筒 试模掉头 装上套筒 同法和次数击实另一面 试件击实一面后 取下套筒 试模掉头 装上套筒 同法和次数击实另一面 立即去掉纸 卡尺量试模上口高度 并计算试件高度 不符要求 立即去掉纸 卡尺量试模上口高度 并计算试件高度 不符要求 标 标 63 5 1 3mm 大 大 95 3 2 5mm 时 试件作废 时 试件作废 公式公式 所得试件的高度 原用混合料质量要求试件高度 调整后混合料质量 所得试件的高度 原用混合料质量要求试件高度 调整后混合料质量 卸去套筒 卸去套筒 底座 试模侧放冷却至室温底座 试模侧放冷却至室温 12h 值脱模机脱出 编号 试件置干燥洁净平面 供试 验用 如急需试验 电吹风吹 值脱模机脱出 编号 试件置干燥洁净平面 供试 验用 如急需试验 电吹风吹 1h 或浸冷水或浸冷水 3min 以上方法脱模 浸水脱模不得测量密度 空隙率等物理指 标 以上方法脱模 浸水脱模不得测量密度 空隙率等物理指 标 7 7 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 表观密度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试验操作过程 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 表观密度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试验操作过程 P319 323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 假设沥青混合料被压实至完全密实 没有空隙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 即沥 青混合料试件全部被矿料 包括矿料内部空隙 和沥青所占有 且空隙率为零的相对密度 真空法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 假设沥青混合料被压实至完全密实 没有空隙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 即沥 青混合料试件全部被矿料 包括矿料内部空隙 和沥青所占有 且空隙率为零的相对密度 真空法 毛体积密度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 包括沥青混合料实体矿物成分 不吸水的闭口空隙 能吸收水分 的开口空隙所占体积之和 的干质量 毛体积密度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 包括沥青混合料实体矿物成分 不吸水的闭口空隙 能吸收水分 的开口空隙所占体积之和 的干质量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 视密度视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单位表观体积 沥青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 水的内部闭口空隙体积之和 的干质量 在规定条件下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单位表观体积 沥青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 水的内部闭口空隙体积之和 的干质量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内容内容 表干法 表干法 蜡封法 蜡封法 水中重法 水中重法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吸水率 吸水率 2 2 用蜡封法吸水率 用蜡封法吸水率 3 几乎不吸水几乎不吸水 测定指标测定指标 毛体积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毛体积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 毛体积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毛体积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 表观密度 表观相对表观密度 表观相对 电子秤选择电子秤选择 1 25 倍试样重量 最大称量 倍试样重量 最大称量 5 倍倍 符号定义符号定义 ma 干燥试件空中质量 干燥试件空中质量 g mw 水中质量 水中质量 g mf 表干质量 表干质量 g Sa 吸水率 吸水率 f 毛体积密度 毛体积密度 g cm3 f 毛体积相对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 w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 a 表观相对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 w 常温水密度 常温水密度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称 称 ma 挂网篮 挂网篮 浸入溢流水 箱 浸入溢流水 箱 调水位调水位 天平调平天平调平 试件置网篮 浸 试件置网篮 浸 3 5min 不要晃水不要晃水 称称 mw 若 天平读数持续变化 蜡封 洁 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擦去试件表 面水 若 天平读数持续变化 蜡封 洁 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擦去试件表 面水 不得吸走空隙内水不得吸走空隙内水 称 称 mf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w wf a f wf a a wf af mm m mm m mm mm Sa100 w wf a f wf a a wf af mm m mm m mm mm Sa100 w wf a f wf a a wf af mm m mm m mm mm Sa100 mm 真空法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 真空法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 第 4 页 共 9 页 第 4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5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5 页 共 9 页 8 8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P324 326 试件尺寸试件尺寸 内容内容 101 6mm 试件 标准 试件 标准 152 4mm 试件 大型 试件 大型 荷荷 载载 25kN 50kN 准准 确确 度度 100N 100N 加加 荷荷 速速 率率 50 5mm min 50 5mm min 钢钢 球球 直直 径径 16mm 上上 下下 压压 头头 上下压头曲率半径 上下压头曲率半径 50 8mm 上下压头曲率内径 上下压头曲率内径 152 4 0 2mm 上下压头间距 上下压头间距 19 05 0 1mm 直径直径 卡尺测中部 马歇尔试件高度测定仪或卡尺十字对称卡尺测中部 马歇尔试件高度测定仪或卡尺十字对称4个方向测距离试件边缘个方向测距离试件边缘10mm处的高度 至 处的高度 至 0 1mm 取平均值为试件高度 取平均值为试件高度 尺寸尺寸 要求要求 高度高度 63 5 1 3mm 或两侧高度差 或两侧高度差 2mm 95 3 2 5mm 或两侧高度差 或两侧高度差 2mm 水槽温度水槽温度 60 1 置已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保温 置已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保温 30 40min 试件之间有间隔 底部垫起 试件之间有间隔 底部垫起 45 60min 试试 验验 步步 骤骤 自动马歇尔试验仪 正确连接 适宜放大比例 调零 自动马歇尔试验仪 正确连接 适宜放大比例 调零 加荷 速度为 加荷 速度为 50 5mm min 荷载达到最大瞬间 取下流值计 读取压力环中百分表读数 及流值读数 荷载达到最大瞬间 取下流值计 读取压力环中百分表读数 及流值读数 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 浸 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 浸 48h 其余同上 其余同上 马歇尔模数 马歇尔模数 kN mm FL MS T MSkNFLmm 试件稳定度 试件流值 试件稳定度 试件流值 计计 算算 结结 果果 浸水残留稳定度 浸水残留稳定度 100 1 0 MS MS MS MS1 试件浸水 试件浸水 48h 后的稳定度 后的稳定度 kN 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不得超过 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不得超过 30s 测出最大荷载值的时间 测出最大荷载值的时间 试件数目试件数目3 4 5 6 一组数据 测定值 一组数据 测定值 平均值大于标准差平均值大于标准差 k 倍 舍弃倍 舍弃 1 82该值 取其余平均值 该值 取其余平均值 k 值值 1 15 1 46 1 67说明与注意说明与注意 定流值 马歇数 沥青用量 沥青体积百分率 矿料间隙 自动马歇尔试验 结果附上荷载定流值 马歇数 沥青用量 沥青体积百分率 矿料间隙 自动马歇尔试验 结果附上荷载 变形曲线元件 报 试件尺寸 密度 空隙率 告马歇尔稳度 尔模计 率等 变形曲线元件 报 试件尺寸 密度 空隙率 告马歇尔稳度 尔模计 率等 9 9 水煮法和水浸法水煮法和水浸法 水浸法 水浸法 的操作步骤 的操作步骤 P329 330 测水稳定性 试验方法 步骤 测水稳定性 试验方法 步骤 水煮法 水煮法 目目测水稳定性测水稳定性 的的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集料粒径 集料粒径 13 2mm 及有 及有 13 2mm 又有 又有 13 2集料粒径 集料粒径 13 2mm 过 过 13 2 9 5mm筛 取筛 取 9 5 13 2 形状规则集料形状规则集料 200g 洗净 洗净105 烘箱烘干备烘箱烘干备 步步 求试样表面立方体 求试样表面立方体 105 骤骤 过 过 13 2 19mm筛 取筛 取 13 2 筛上颗粒筛上颗粒 5 个 要 规整接近用水洗净 个 要 规整接近用水洗净 烘 箱烘干 细线逐个系牢 入 烘 箱烘干 细线逐个系牢 入105 烘箱加热待用 石油沥青加热至 烘箱加热待用 石油沥青加热至130 150 试样浸入 试样浸入45s 沥 青完全裹覆集料表面 取出悬挂冷却 沥 青完全裹覆集料表面 取出悬挂冷却15min 盛水 用 盛水 用 标准方法取沥青试样入烧杯 加热至要求拌合温度 四分法取试样 标准方法取沥青试样入烧杯 加热至要求拌合温度 四分法取试样 100g 置搪瓷盘 连盘置已升温至沥青拌 度以 置搪瓷盘 连盘置已升温至沥青拌 度以1h合温上合温上 5 烘箱中加热 烘箱中加热 按每 按每 100g 集料加入沥青集料加入沥青 5 0 2g 的比例称取沥青 至 的比例称取沥青 至 0 1g 入拌合容器 置同一烘箱 入拌合容器 置同一烘箱 15min 即均匀 取出容器 倒入集料 立拌合即均匀 取出容器 倒入集料 立拌合 1 1 5min 立 即取集料 立 即取集料 20 个 铲至玻璃板摊开 室温冷却个 铲至玻璃板摊开 室温冷却 1h 集料集料 30min 玻璃板浸 玻璃板浸 80 2 恒温水槽 剥离及 浮于水面沥青用纸片捞出 恒温水槽 剥离及 浮于水面沥青用纸片捞出 浸入 取出 冷水 后同水煮法 浸入 取出 冷水 后同水煮法 大烧杯置有石棉网电炉煮沸后 保持微沸 无气泡 试样悬挂水中 大烧杯置有石棉网电炉煮沸后 保持微沸 无气泡 试样悬挂水中3min 水中取出试样观察沥青膜剥落程度 评定粘附 等级 平检 水中取出试样观察沥青膜剥落程度 评定粘附 等级 平检 5 个 由个 由 2 名资深试验员分别评定取 平均值 名资深试验员分别评定取 平均值 第 5 页 共 9 页 第 5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6 页 共 9 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公路 第 6 页 共 9 页 10 10 几种常用沥青含量检测方法 离心分离法 回流式抽提仪法 高温燃烧法几种常用沥青含量检测方法 离心分离法 回流式抽提仪法 高温燃烧法 P330 335 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 仪器设备 离心分离器 转速 仪器设备 离心分离器 转速 3000r min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取样 混合料温度稍降至取样 混合料温度稍降至 100 下 取 下 取 m1000 1500g 0 1g 钻芯取样须干燥后加热松散 不得锤击 钻芯取样须干燥后加热松散 不得锤击 步骤 向装有试样的烧杯中注入三氯乙烯浸没泡步骤 向装有试样的烧杯中注入三氯乙烯浸没泡 30min 玻棒搅动混合 使沥青充分溶解 玻棒搅动混合 使沥青充分溶解 或在离 心分离器浸泡 或在离 心分离器浸泡 混合料 混合料 溶液倒入离心分离器 用少量溶剂将烧杯及玻棒上粘附物洗入分离容器中 溶液倒入离心分离器 用少量溶剂将烧杯及玻棒上粘附物洗入分离容器中 称圆形滤纸重 称圆形滤纸重 0 01g 滤纸不得反复使用 滤纸不得反复使用 滤纸垫在分离器边缘 加盖紧固分离器出口放回收瓶 上口密封防散失 滤纸垫在分离器边缘 加盖紧固分离器出口放回收瓶 上口密封防散失 开离心机 转速逐渐至 开离心机 转速逐渐至 3000r min 沥青溶液入回收瓶 流出停止后停机 沥青溶液入回收瓶 流出停止后停机 加新溶液 停 加新溶液 停 3 5min 重复至流出的抽提液承清澄淡黄色 重复至流出的抽提液承清澄淡黄色 圆形滤纸取下 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干燥 入 圆形滤纸取下 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干燥 入 105 5 烘箱烘干 称重 烘箱烘干 称重 滤纸增重部分滤纸增重部分m2 取出集料 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干燥 入 取出集料 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干燥 入 105 5 烘箱烘干 烘箱烘干 一般一般 4h 入大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称 入大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称干燥后的集料质量干燥后的集料质量m1 压力过滤器回收瓶中沥青溶液 由 压力过滤器回收瓶中沥青溶液 由 m2得漏入滤液中矿粉重 也可用燃烧法 得漏入滤液中矿粉重 也可用燃烧法 燃烧法 量抽提液燃烧法 量抽提液Va ml 搅匀取 搅匀取 10ml Vb 入坩埚 热浴变暗黑 置高温炉入坩埚 热浴变暗黑 置高温炉 500 600 成残渣 取出坩埚冷却 每 成残渣 取出坩埚冷却 每 1g残渣注入残渣注入 5ml碳酸钠饱和溶液 静置碳酸钠饱和溶液 静置 1h 入 入 105 5 烘箱 干燥器冷却称取残 渣 烘箱 干燥器冷却称取残 渣m4 泄入滤液的矿粉质量泄入滤液的矿粉质量m3 b a V V mm 43 计算结果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总质量计算结果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总质量 321 mmmm a 沥青含量 沥青占沥青混合料的百分数 沥青含量 沥青占沥青混合料的百分数 m mm P a b a a a m mm P 油石比 沥青与矿料质量比的百分数 油石比 沥青与矿料质量比的百分数 m 沥青混合料总质量 沥青混合料总质量 回流式抽提仪法回流式抽提仪法 P332 11 1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 P303 比阶段 生产验证配合比 试验路试铺 阶段比阶段 生产验证配合比 试验路试铺 阶段 较高的矿料 组成 较高的矿料 组成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P236 水泥质量水泥质量 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因素 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因素 P236 238 水泥质量水泥质量 三个阶段 目标配合比阶段 生产配合 进行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和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设计出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 内摩擦阻力 在此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沥青用量 从而获得能满足特定交通要求 适应环境特点的沥青混合料 三个阶段 目标配合比阶段 生产配合 进行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和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设计出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 内摩擦阻力 在此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沥青用量 从而获得能满足特定交通要求 适应环境特点的沥青混合料 12 原材料特性 12 原材料特性 单位用水量 水灰比 水质量 砂率 砂质量 单位用水量 水灰比 水质量 砂率 砂质量 砂砂 石质量石质量 13 原材料特性 13 原材料特性 单位用水量 水灰比 水质量 砂率 砂质量 单位用水量 水灰比 水质量 砂率 砂质量 砂砂 石质量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 陕西邮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记者面试题及答案
- 环境监测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
- 河北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
- 精密仪器行业市场需求及技术标准
- 货柜车司机招聘题目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考题案例题面试题及答案
- 杭州联合银行校招试题及答案
- 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水力泵站保养计划
- 2025年武汉地铁集团招聘工作人员【若干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
- 202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大学《核生化消防-核技术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秋季专场招聘28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2套
- 2025年语文转段考试题及答案
- 高层建筑钢结构焊接安装方案
- 2025年创业孵化模式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导游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北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社区居民安全防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