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公园小学 张杨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4.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这是李叔叔向我们介绍他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生汇报)介绍自行车上的仪表。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出示自学提示:独立完成习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这两个算式都求的是什么?得数怎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板书:40+56=56+40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观察算式引发猜想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似,但略有不同。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 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生1给出的结论中的“。”改为“?”)。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 验证。 三、举例验证、归纳结论1.验证猜想,需要怎样的例子? 怎么验证呢? 那你们觉得需要举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呢?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我们每人都来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同时大家也留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 学生一致赞同,随后在作业纸上尝试举例。 正式交流前,老师想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在刚才举例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教师展示如下两种情况:1先写出1223和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 比较两种举例的情况,想说些什么? 没错,因为我们不只是要说明“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而是要说明,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看来,举例验证猜想,还有不少的学问。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学生摇头)这样看来,我们能验证刚才的猜想吗? (教师重新将“?”改成“。”,并补充成为:“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喜欢的方式表示我们自己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可以用符号、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表示。(师巡视,指名板演)你们真聪明,这些表示方式都对,通常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是最简洁的。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这里的a和b可以是哪些数?四、学习方法,引发新的猜想回顾刚才的学习,除了得到这一结论外,你还有什么其它收获? 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板书:变) 位置。 但不变的是 它们的和。(板书:不变) 原来,“变”和“不变”有时也能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结论,是终点还是新的起点? 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比如(教师指读刚才的结论,加法的“加”字予以重音),“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在 “猜想一: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不变?”同样,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会不会也不变? “猜想二: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 “猜想三: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猜想四:在加法中,交换几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全新的猜想!如果猜想成立,它将大大丰富我们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学生选择猜想,举例验证。教师参与,适当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五、巩固练习适当延伸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我们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换律呢?(验算加法)一起计算并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307+348= (指名板演)六、总结收获培养质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给学生介绍了如下故事:三位学者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说:“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不对吧。”物理学家说,“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数学家马上接着说:“我觉得下面的结论可能更准确,那就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羊,它是黑色的。”) 必要的拓展:让结论增殖! 在本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留给大家进一步展开思考。 (教师出示如下算式:20862068 ; 60236032)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 交换两个减数或除数,结果又会怎样?由此,你是否又可以形成新的猜想?利用本课所掌握的方法,你能通过进一步的举例验证猜想并得出结论吗?附: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40+56=56+40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a+b=b+a加法的交换律教学反思 公园小学 张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一、层层递进的提问,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向更深处。当学生算式中发现了“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不变”时,依法学生的猜想。仅靠这个例子够吗?该怎么办?当学生举了大量的例子后,再次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是不是举的例子越多就一定越好?”牢牢抓住这几个实质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几个例子究竟能说明什么?应该怎样验证?这样能验证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研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不断的碰撞,在碰撞中得以升华。 二、用字母表示定律,培养数学模型思想数学公式是用概念和符号刻画出来的某个系统关系结构,它将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发生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2《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一、简单电现象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北京课改版
- 六年级体育上册 第二十八课 跳长绳说课稿
-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第二中学初中信息技术 3.2.1《windows初步》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 高校竞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学校水果采购合同
- 中高职衔接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路径
- 2025娱乐公司高层管理合同
- 项目管理信息化对文体场馆建设的推动作用
- 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机制构建
- 合并收购合同范本
- (高清版)JTG 5421-2018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 五年级安全标志提醒你
- 《五环旗下一家人》课件
- 屠呦呦生平事迹
- 第九讲 全面依法治国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新媒体文案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托育园厨师安全工作责任书
- 《编程猫系列》第1课-Hello-编程猫(课件)
- 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非典型骨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