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史怀古诗歌赏析训练 一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与怀古诗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 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 且多用典故 手法委婉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 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 含蓄蕴藉 令人回味再三 1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 咏 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 怀古 咏怀 等 2 写法上 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 或写景 或对比 或衬托 或抑扬 或讽刺 或含蓄等等 3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 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抒发感慨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1 诗 与 史 的结合 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2 咏史 和 言志 的结合 作者因对现实政治强烈关注 因而引起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咏史只是一个 由头 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 3 古 与 今 的结合 借古是为了鉴今 咏古是为了叹今 由眼前所见 引发思古之幽情 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今社会或作者自我遭际的感慨和思考 二 鉴赏方法 1 弄清史事 疏通文意 读咏史怀古诗 首先要对作品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平时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并且在阅读一首诗时 细读注解 如刘禹锡的 乌衣巷 乌衣巷在南京 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地 晋朝王导 谢安两大家族曾居于此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 与乌衣巷相邻 两地昔日繁华鼎盛 而今荒草斜阳 今昔对比 令人不得不叹惋人生的多变 世事的沧桑 2 领悟作者在史实中寄寓的感情 咏史怀古诗或感慨壮志难酬 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或忧国忧民 如张养浩的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或批判统治者的奢侈淫逸 如杜牧的 过华清宫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或感慨昔盛今衰 如姜夔的 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或对历史事件作冷静的思考 如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的历史必然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或就史实借题发挥 以古讽今 如李商隐的 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3 分析写法 咏史怀古诗写作上一般是先叙事写景 极力铺垫 后抒情议论 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描写而不加议论 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让读者在不尽的回味中引发深刻的思考 另外 对比 用典 化用 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广泛运用 也是此类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三 训练题目 例1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 亦作 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 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比喻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 忧国忧君忧民 例2 江城子五代 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 落霞明 水无情 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 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 水无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 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分析 题干已经给了我们一定的提示 交代了诗歌的主旨是表现历史的沧桑 这就为我们答题指明了方向 历史沧桑 也正是诗歌所要表现的 深意 解题时把 水 与 月 的象征义与诗歌的主旨结合起来就行 例3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一二句先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再 仰望空中乱鸦翻飞 平视前方一片萧条 写尽了梁园的衰败 三 四句作者别开生面 从 庭树不知 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 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例4 赤壁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 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 杜庠 明朝诗人 曾任知县 不久罢归 不得志 放情诗酒 客到黄州 或从夏口西来 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 不过周郎一炬 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 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对仗 或 对偶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 对联中的 周郎一炬 与上面诗歌中的 兵销炬影东风猛 一句同说一事 苏子两游 与上面诗歌中的 梦断箫声夜月孤 一句同说一事 3 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 结合全诗 从一个角度 如景和情的关系 写一段鉴赏文字 从角度 内容 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例5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1 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 石头城 后曾赞美道 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试以 潮打空城寂寞回 一句 对本句的修辞作简要分析 1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 表面写潮 实为写人 写人的心境 写人的感慨 潮水拍打着城郭 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 碰到冰冷的石壁 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可是想当初 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 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 而如今山川依旧 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 城空空 心空空 潮寂寞 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 那么的凄清 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 不禁引入深思 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可以说 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 却饱含着多少难言的情怀 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 可谓字字千钧 撼人心魄 2 面对眼前的衰景 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 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 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这里诗人把月亮看做历史的见证人 诗人称它为 旧时月 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 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 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 而今夜只有多情的月亮还是旧情不改 穿过女墙照过来 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诗人无尽的慨叹含于其中 3 诗歌句句写景 但又句句生情 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旨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 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 出现了 牛李党争 宦官专权依然如故 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 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 希望当时唐朝的统治者能以之为前车之鉴 例6 中吕 卖花声 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 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 东风还又 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金谷名园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将军 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 据 后汉书 班超传 记载 班超长期驻守边境 年老思归 上疏说 臣不敢望酒泉郡 但愿生入玉门关 1 元曲包括和 这是一首 中吕 是指 2 张可久这两首曲子 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请从写法 主旨上作简要分析 1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这是一首散曲 或小令 中吕 是指宫调 2 张可久这两首曲子 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请从写法 主旨上作简要分析 两首小令 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 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 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 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 显得含蓄 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 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 以 读书人一声长叹 作结 直抒胸臆 例7 甲乙过华清宫 唐 杜牧题华清宫 宋 杜常长安回望绣成堆 行尽江南数十程 山顶千门次第开 晓风残月入华清 一骑红尘妃子笑 朝元阁 上西风急 无人知是荔枝来 都向长杨 作雨声 注 朝元阁 唐朝宫殿 长杨 指长杨宫 汉代宫殿 1 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 它们都属于咏史怀古诗诗 2 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 但写法不同 甲诗是通过描述唐明皇派专人千里为杨贵妃送荔枝一事 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感慨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 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 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宫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 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 但精雕细琢 雄健豪放 d 乙诗取景深远 意味无穷 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例8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山坡羊 叹世陈草庵江山如画 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 捕鱼虾 渔樵见了无别话 三国鼎分牛继马 兴 也任他 亡 也任他 注 三国鼎分 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 牛继马 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 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 气势有何不同 2 试分析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种 伤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雄奇峻拔一平和冲淡 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 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 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 但含义不一致 试分析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 情趣高雅 一愤慨一嘲讽 例9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1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 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越中览古 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 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对人事变化 盛衰无常的感慨 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例10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贾生 就是贾谊 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 祭祀后 接受神的福祜 坐宣室 汉未央宫正殿 借指汉朝朝廷 上因感鬼神事 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 文帝前席 既罢 曰 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 今不及也 1 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 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 在宣室接见他 君臣晤谈 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 可惜 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 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 虽然听得入神 甚至移膝前席 又有何用 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 其着眼点 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 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诗中的贾生 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 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 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例11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韦庄 836 910 晚唐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 人 六朝 指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台城 也称苑城 在南京玄武湖边 原为六朝时城墙 1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 无情 2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 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 不管人世沧桑 人间兴亡 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 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 因此诗人说它 无情 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 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 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如梦一场 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 回顾六朝旧事 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 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 怀古伤今 例12 乌江亭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校园校园安全管理创新技术应用深度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与实施路径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与合作报告
- 2025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资金申请中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报告
- 2025年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历史文化保护报告
- 2025年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与服务体系建设趋势分析报告
- 解析卷冀教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推拿治疗学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度输送泵租赁及现场技术服务合同
- 2025版大型设施设备定期检修劳务合同范本
- 金融工程.郑振龙(全套课件560P)
- 读书分享交流会《全球通史》课件
- 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
-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思维导图
- 诚信展业与法律法规月演示
- 第十一章-异常分娩-1产力异常
- P公司采购管理程序
-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第7课+课件
- 跆拳道竞赛规则
-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