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温度控制系统.doc

电气电子毕业设计229淮海工学院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168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49.42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11-12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3.6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论文
资源描述:
电气电子毕业设计229淮海工学院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简介:
淮 海 工 学 院 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题 目: 一种基于 smith 预估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作 者: 舒和雨 学 号: 0302101315 系 (院 ): 电子工程系 专业班级 : 电子 023班 指导者: 李 惠 君 (姓 名 ) (专业技术职务 ) 评阅者: (姓 名 ) (专业技术职务 ) 2006 年 6 月 连 云 港 nts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一种基于 smith 预估器的温控系统 摘 要 : 随着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动化工作者不断开发出许多适应新的生产形势的控制系统。这里把他们归结为一类,称之为新型控制系统。 Smith 预测 控制就是其中一种,它能有效的解决控制系统中控制通道的纯滞后问题,减少超调量并加速调节过程。 针对 电 加 热炉 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时滞问题,提出了一种 Smith 预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由 8086 微机系统实现。认为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大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 PID 控制,非常适用于 电加热炉 的温度控制。 关键词 : Smith 预佑器 温度控制 微机 电热炉 nts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 A kind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mith predict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unceasing raising of production course as well as control theoretical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utomation worker development a lot of control systems that meet new production situation. we call them a kind of new control system. It is in which a kind of that Smith predict, it can be effective to solve the pure hysteresis problem of control passageway in control system, decreases the exceed tunequantity and accelerate regulation course. Aiming at the large delay i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Resistance stove, Puts forwards A design mith predicting controller, realized by an 8086 micro-computer system. Holds that by this way the influence of the large pure delay on the system stability can be overcome.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show that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heat exchangers with better effects than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Keywords: Smith predict;temperature control; micro-computer;Electrothermal stove . nts 目 录 1绪论 . .1 2 Smith 预估器的设计 .1 2.1 电热炉一般控制系统 1 2.2 smith 预估器的控制原理 .2 3温度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3 4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及总述 .3 5温度控制系统硬件与其详细功能介绍 .3 5.1 微型计算机的选择 .3 5.2 SCR 触发回路和主回路 .4 5.3 热电偶的选择 .4 5.4 420mA 变送器 XTR101 .5 5.5 I/V 转换器 RCV420 .5 5.6 A/D 转换器 ADC0809 .5 5.7 定时计数器 8253 .6 5.8 LED 数码管驱动芯片 ICM7218A .6 5.9 可编程并行 I/O 接口芯片 82C55A .7 5.10 硬件地址分配列表 .8. 6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8 6.1 温度控制系统软件结构图 8 6.2 总体流程图 9 6.3 模块程序流程图 10 6.3.1 数字滤波 10 6.3.2 工程量变换程序模块 10 6.3.3 温度非线性转换程序模块 11 6.4 源程序 .13 7 芯片资料 .19 7.1 8086CPU .19 7.2 定时计数器 8253 .20 nts7.3 可编程并行 I/O 接口 芯片 82C55A 21 7.4 LED 数码管驱动芯片 ICM7218A .21 7.5 420mA 变送器 XTR101 .22 7.6 I/V 转换器 RCV420 22 7.7 A/D 转换器 ADC0809 23 7.8 OC 门 74LS06 .24 8详细电路原理图 .25 总结 . .26 致谢 .27 参考资料 28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页 共 28 页 1 绪论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任务。对于不同生产情况和工艺要求下的温度控制,所采用的 加热方式,燃料,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例如冶金、机械、食品、化工等各类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油、电等;控制方案有直接数字控制( DDC),推断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 Fuzzy),专家控制 (Expert Control),鲁棒控制( Robust Control),推理控制等。 本设计的控制对象为一电加热炉,输入为加在电阻丝两断的电压,输出为电加热炉内的温度 。 控温范围为 100500,所采用的控制方案为预测控制控制中的 smith 预估控制。对加热炉进行控制,使其 温度稳定在在某一个值上。并且具有键盘输入温度给定值, 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值和温度达到极限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的功能。 2 Smith 预估器的设计 2.1 电热炉一般温控系统 根据 电加热炉 的结构及一般热力学原理,可得被控对象传递函数的近似表达式为 式中 Gp(s) 对象的传递函数 ; K 对象的放大系数 ; T 对象的时间常数 ; 对象的纯时间滞后 ; Go(s) 对象传递函数中不含纯滞后的部 分。 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 节, 一般的温控系统如图 3所示。 图中 R(s)为参考输入, , C(s)为系统输出, Gc(s)为控制器传递函数, Go(s) 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F为系统外扰。从图 3可以得出电加热炉 一般温控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 由于特征方程里含有 项,这对控制系统稳定性极其不利,若 足够大,系统就很难稳定 ;而且由于系统中含有纯滞后环节,使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复杂。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共 28 页 2.2 Smith预估器的控制机理 Smith 预估器控制的基本思路是 :预先估计过程在基本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由预估器进行补偿控制,力图使被延迟了 的被调量提前反映到调节器,并使之动作, 以此来减小超调量并加速调节过程。其控制原理图如图 4所示。图中 U(s)为控制器的输出, r(k)给定输入 , e*(k)为 控制器的误差输入 G0( S) 控制对象不含滞后部分 ,y(k)为采样值, T为采样周期 。 因为 e(k)=r(k)-y(k) e*(k)=e(k)-f(k) f(k)=Xm(k)-Ym(k)且 Xm(k)控制器输出 U(k)经不含滞后的控制对象的输出,选/T=3时 Xm(k)=y(k-3),Ym(k)=y(k); 则有: f(k)=y(k-3)-y(k) 所以 e*(k)= r(k)-y(k-3) 图 4可以进一步转换为 图 5: 可见用 smith 预估器补偿之后,对象的纯滞后环节 被移到反馈回路之外,系统是稳定的。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3 页 共 28 页 3 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用典型的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组成部分见下图。其中数字控制器的功能由微型机算机实现。 4 温度控制系统 硬件原理 图及总述 图中由 420mA 变送器, I/V, A/D 转换器构成输入通道,用于采集炉内的温度信号。其中,变送器选用 XTR101,它将热电偶信号(温度信号)变为 420mA 电流输出,再由高精密电流 /电压变换器 RCV420 将 420mA 电流信号变为 05V 标准电压信号,以供 A/D转换用。转换后的数字量与与炉温的给定值数字化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实际炉温和给定炉温的偏差。炉温的设定值由键盘输入。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数字控制器按最小拍进行运算,计算出所需要的控制量。数字控制器的输出 经标度变换后送给 8253,由 8253 定时计数器转变为高低电平的不同持续时间,送至 SCR 触发电路,触发晶闸管并改变其导通角大小,从而控制电加热炉的加热电压,起到调温的作用 。 5 温度控制 系统硬件与其详细功能介绍 5.1 微型计算机的选择 选择 8086微处理器构成炉温控制系统,使其工作于最小方式下。并配备以 8284A时钟发生器, 8282 带三态缓冲器的通用 8位地址锁存器, 8286 具有三态输出的 8位双极型总线收发器。其中,时钟发生器 8284A为 CPU提供时钟信号,经时钟同步的系统复位8086 CPU 定时计数器 SCR 触发回路 SCR 主回路 电 加 热 炉 接口电路 8086 CPU SAAAAAAI/V 420mA 变送器 A/D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4 页 共 28 页 信号 RESET和准备就绪 信号 READY;地址锁存器 8282是针对于 8086CPU地址 /数据线分时复用而设计配备的,它可以在 8086CPU总线周期的 T1状态,利用 ALE信号的下降沿将地址信息锁存于其中;总线收发器 8286是为了提高 8086CPU数据总线的驱动能力 . 5.2 SCR 触发回路和主回路 如图所示为一晶闸管触发电路。包括脉冲触发器(单稳态电路,由 IC1和 IC2组成),控制门,光电耦合器 4N25,放大器和双向晶闸管。由全波整流电路得到的同步电压使晶体管 BG1每半波导通一次。当控制端为“ 1”高电平的时候, BG1的每次导通都会经由单稳电路由 IC2输出一个负脉冲,该脉冲经 IC3反向后由光电耦合器和放大电路发大后触发晶闸管,在这一半周内晶闸管基本上处于全导通状态。若控制端为“ 0”低电平的时候,则单稳态电路不输出脉冲,在这一半周内晶闸管也不导通。因此,可以改变控制端的电平,控制单稳态电路每秒输出的脉冲数,从而改变晶闸管每秒钟内导通的时间,达到调压的目的。与以下的电路相比较 第一个电路的优点在于晶闸管导通时基本处于全导通状态,因此波形较好,包含的谐波成分较少, 因此对系统的干扰也较小。而第二个电路的缺点是加热电阻两端电压波形很差,包含了较多的谐波成分,当晶闸关导通角较小时由为如此,这些些波电压可能会对周围系统产生影响 。 5.3 热电偶的选择 热电偶是常用的测温元件,它利用不同材料的导体一端紧密连接在一起产生的热电势效应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势信号。本设计采用 K 型热电偶 镍络 -镍硅 (线性度较好 ,热电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复现性较好,抗氧化性强,价格便宜 )对温度进行检测,参比端温度为 20。由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 K 型热电偶分别在 100, 200, 300, 400 ,500时候的输出电势: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5 页 共 28 页 E(100,20)=E(100,0)-E(20,0)=4.096mV-0.798 mV=3.298 mV E(200,20)=E(200,0)-E(20,0)=8.138mV-0.798 mV=7.34 mV E(300,20)=E(300,0)-E(20,0)=12.209mV-0.798 mV=11.411 mV E(400,20)=E(400,0)-E(20,0)=16.397mV-0.798 mV=15.599 mV E(500,20)=E(500,0)-E(20,0)=20.644mV-0.798 mV=19.846 mV 5.4 420mA 变送器 XTR101 XTR101为 420mA 线性化变送器,它可与镍络 -镍硅测温传感器构成精密的 T/I变换。器件中的放大器适合很宽的测温范围,在 -40 +85的工作温度内,传送电流的总误差不超过 1%,供电电源可以从 11.6V到 40V,输入失调电压 U(K-1);E(K)-E(K-1) E(K-1)-E(K-2); 传递数据 Y(K)-Y(K-1);Y(K-1)-Y(K-2) Y(K-2)-Y(K-3) 采样时间到? Y N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14 页 共 28 页 P2 DB 00H,00H,00H P3 DB 00H,00H,00H SAVEMARK DB 00H SAVEADDR DB 0FFH CONTROLMARK DB 00H EKB DB 00H K0_16 DB 00H,00H,00H K1_16 DB 00H,00H,00H K2_16 DB 00H,00H,00H K3_16 DB 00H,00H,00H P1_16 DB 00H,00H,00H P2_16 DB 00H,00H,00H P3_16 DB 00H,00H,00H EK DW 0000H EKK DW 0000H EK_1 DW 0000H EK_2 DW 0000H UK DW 0000H UKK DW 0000H UK_1 DW 0000H UK_2 DW 0000H OUTPUT DW 0000H ALLK_ALLP DW 0000H SET DB ? ;温度设定值 NX DB ? ;滤波后 A/D 转换值 WN DB ? ;工程量变换结果 SUM DB C1,C2,C3 ; A/D 三次采样值 TEM DB ? ;显示温度 8255PORT DW 0010H,0012H,0014H,0016H ; 8255 地址 8253PORT DW 0004H,000EH ; 8253 地址 0809PORT DW 0006H,001EH ; 0809 地址 7218PORT DW 0020H,0000H ; 7218 地址 DISPLAY DW ? ;显示温度二进制值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初始化数据段各芯片 MOV DS,AX MOV BX,OFFSET 8255PORT MOV DX,BX+3 MOV AL,81H ;方式 0, C 口底四出,其余入 OUT DX,AL MOV BX,OFFSET 8253PORT MOV DX,BX+1 MOV AL,00H OUT DX,AL ;计数器 0 工作于方式 0,二进制计数 MOV BX,OFFSET 7218PORT MOV DX,BX MOV AL,A0H OUT DX, AL ;十进制软件译码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15 页 共 28 页 KEYS: CALL KEYCHECK ;键盘扫描程序 JZ KEYS CALL D10MS CALL KEYCHECK JZ KEYS MOV AL,0FEH MOV AH,0 MOV DX,BX+2 OUT DX,AL MOV DX,BX IN AL,DX CMP AL,1EH JZ KEY1 CMP AL,1DH JZ KEY2 CMP AL,1BH JZ KEY3 CMP AL,17H JZ KEY4 CMP AL,0FH JZ KEY5 JMP KEYS KEY1: MOV AH,00H JMP TRANS KEY2: MOV AH,44H JMP TRANS KEY3: MOV AH,88H JMP TRANS KEY4: MOV AH,CCH JMP TRANS KEY5: MOV AH,FFH JMP TRANS TRANS: MOV SET,AH ;读设定值到 SET 单元 ADCH: MOV BX,OFFSET 0809PORT ;启动 A/D 转换 MOV DX,BX OUT DX,AL MOV X,BX+1 CHANGE: IN AL,DX TEST AL,80H JZ CHANGE MOV DX,BX IN AL,DX MOV AH,00H MOV CX,0003H MOV BX+AH,AL INC AH LOOP ADCH FILTER: LEA SI,SUM ;数字滤波(限速滤波) MOV AL,SI+2 SUB AL,SI JNC DONE1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16 页 共 28 页 NEG AL DONE1: MOV DL,AL MOV BL,SI+3 SUB BL,SI+2 JNC DONE2 NEG BL DONE2: ADD AL,BL SHR AL,1 CMP DL,AL MOV CL,SI+2 JBE DONE CMP BL,AL MOV CL,SI+3 JBE DONE MOV AL,SI+2 ADD AL,SI+3 SHR AL,1 MOV SI+3,AL MOV CL,AL DONE: MOV DL,SI+2 MOV SI,DL MOV DL,SI+3 MOV SI+2,DL MOV NX,CL CMP NX, 0FFH JE CAUTION ;判断是否该提醒操作人员? MOV BX, OFFSET 8255PORT ;无提醒,则点亮绿灯 MOV DX, BX+1 MOV AL, 01H OUT DX, AL CALL CONFIG ;调数字控制器子程序 CALL BIAODU ;调标度变换子程序 CALL GCBH ;调工程量变换子程序 CALL TEMBC ;调温度非线性补偿子程序 MOV BX, OFFSET PORT7218 ;温度显示程序 MOV R1, DISPLAY ; R1 指向显示缓冲区 MOV R2 08H ; R2 作 8 位显示计数器 C-LOOP: MOV AL, 00H ;将 8 位显示缓冲区中的数据送 ICM7218A MOV DX, BX+1 OUT DX, AL INC R1 DJNZ R2, C-LOOP BIAODU PROC NEAR ;标度变换子程序 RET BIAODU ENDP GCBH PROC NEAR ;工程量变换子程序 RET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17 页 共 28 页 GCBH ENDP TEMBC PROC NEAR ;温度非线性补偿子程序 RET TEMBC ENDP CONFIG PROC NEAR ; smith 控制器子程序 MOV CL,31H ;Ur 送 CLCH MOV CH,32H MOV BL,2AH ;UI(K-3)送 BLBH MOV BH,2BH ACALL CPL1 ; 取 UI( K)的补码 ACALL DSUM ;计算 E( K) MOV 39H, DL ; E( K)送 39H 和 3AH 单元 MOV 3AH , DH MOV CL, 35H ; KI 送 CLCH MOV CH, 36H ACALL MULT1 ;计算 PI=KI*E( K) MOV CL, 39H ; E( K)送 CLCH MOV CH, 3AH MOV BL, 3BH ; E( K-1)送 BLBH MOV BH, 3CH ACALL CPL1 ;对 E( K-1)求补 ACALL DSUM ;求 E(K)-E(K-1) MOV CL, 33H ;KP 送 CLCH MOV CH, 34H ACALL MULT1 ;求得 PP MOV CL, 49H ; PP 的高 16 位送 CLCH MOV CH, 48H MOV BL, 4DH ; KPI 送 BLBH MOV BH, 4CH ACALL DUSUM ;求得 PP+PI MOV 4AH, DL ;存入 4AH 和 4BH 单元 MOV 4BH, DH MOV CL, 39H ; E( K)送 CLCH MOV CH, 3AH MOV BL, 3DH ; E( K-2)送 BLBH MOV BH, 3EH ACALL DSUM ;计算 E( K) +E( K-2) MOV CL, DL ;存入 CLCH MOV CH, DH MOV BL, 3BH ; E( K-1)送 BLBH MOV BH, 3CH ACALL CPL1 ;对 E( K-1)求补 ACALL DSUM ;计算 E( K) +E( K-2) -E( K-1)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18 页 共 28 页 MOV CL, DL ;存入 CLCH MOV CH, DH MOV BL, 3BH ; E( K-1)送 R3R2 MOV BH, 3CH ACALL CPL1 ;对 E( K-1)求补 ACALL DSUM ;求 E( K) -2E( K-1) +E( K-2) MOV CL, 37H ; KD 送 CLCH MOV CH, 38H ACALL MULT1 ;求得 PD MOV CL, 49H ;送入 CLCH MOV CH, 48H MOV BL, 4AH ; PP+PI 送 BLBH MOV BH, 4BH ACALL DSUM ;求得 PP+PI+PD MOV BL, DL ;送入 BLBH MOV BH, DH MOV CL, 2FH ; P( K-1)送 CLCH MOV CH, 30H ACALL DSUM ;求出 P( K) MOV 2FH, DL ;存入 2FH 和 30H 单元 MOV 30H, DH MOV 3DH, 3BH ; E( K-1)送 E( K-2)单元 MOV 3EH, 3CH MOV 3BH, 39H ; E( K)送 E( K-1)单元 MOV 3CH, 3AH MOV 29H, 27H ; UI(K-2)送 UI( K-3)单元 MOV 2AH, 28H MOV 27H, 25H ; UI( K-1)送 UI( K-2)单元 MOV 28H, 26H MOV 25H, 23H ; UI( K)送 UI( K-1)单元 MOV 26H, 24H RET DSUM: MOV A,CH ;双字节加法程序 DSUM ; CLCH+BLBH ADD A,BH MOV DH,A MOV A,CL MOV A,BL MOV DL,A RET CPL1: MOV A,BH ;双字节求补程序 CPL1 对 ; BLBH 求补 CPL A ADD A,#01H MOV BH,A MOV A,BL CPL A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19 页 共 28 页 ADDC A,#00H MOV BL,A RET KEYCHECK PROC NEAR ;检查是否有键按下子程序 MOV AL,00H MOV DX,BX+2 OUT DX,AL MOV DX,BX IN AL,DX CMP AL,1FH RET KEYCHECK EDNP D10MS PROC NEAR ;延时子程序 PUSH CX WAIT1: MOV CX,2801 WAIT2: LOOP WAIT2 DEC BX JNZ WAIT1 RET D10MS ENDP CAUTION: MOV BX, OFFSET 8255PORT ;提醒操作人员 MOV DX, BX+1 MOV AL, 02H OUT DX, AL ;提醒灯亮,鸣警报 CODE ENDS END START 7 芯片资料 7.1 8086CPU 7.1.1 内部结构 :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0 页 共 28 页 7.1.2 封装及引脚 7.1.3 指令周期的时序图 7.2 定时计数器 8253 7.2.1 内部结构 7.2.2 封装及引脚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Vcc AD15 A16/S3 A17/S4 A18/S5 GND AD14 AD13 AD12 AD11 40 39 38 37 36 A19/S6 BHE/S7 MN/MX RD H O L D ( R Q / G T 0 ) AD10 AD9 AD8 AD7 AD6 H L D A ( R Q / G T 1 ) W R ( L O C K ) M / I O ( S 2 ) D T / R ( S 1 ) D E N ( S 0 ) AD5 AD4 AD3 AD2 AD1 A L E ( Q S 0 ) I N T A ( Q S 1 ) T E S T READY RESET AD0 NMI INTR CLK GND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11 12 13 14 15 25 24 23 22 21 16 17 18 19 20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1 页 共 28 页 7.3 可编程并行 I/O 接口芯片 82C55A 7.3.1 82c55a 内部结构图 7.3.2 封装及 引脚图 7.4 LED 数码管驱动芯片 ICM7218A 7.4.1 封装及引脚图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2 页 共 28 页 7.5 420mA 变送器 XTR101 7.5.1 内部结构 7.5.2 封装及引脚图 7.6 I/V 转换器 RCV420 7.6.1 内部结构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3 页 共 28 页 7.6.2 封装及引脚图 7.7 A/D 转换器 ADC0809 7.7.1 内部结构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4 页 共 28 页 7.7.2 封装及引脚图 7.8 OC 门 74LS06 7.8.1 内部结构 .7.8.2 封装及引脚图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5 页 共 28 页 8详细电路原理图 : nts淮海工学院二六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 26 页 共 28 页 结 论 这次课程设计,遇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在老师的辅导,同学的帮助下,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第一次把微机原理及接口与微型计算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气电子毕业设计229淮海工学院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1683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