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doc_第3页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挥想象和联想,融情于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乐山市县街小学 周晓玲案例背景: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主动发言的人数越来越少,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讲得唾沫翻飞,而学生可能睁着一双无辜的双眼无动于衷地看着你。小学生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可学生为什么就与课文的情感不能产生共鸣呢?诚然,有一些道理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但通过图文并茂的课文却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主人公的身份来阅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去。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学生才有强烈的参与教学的欲望,教学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并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案例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板书:英雄垂暮)师: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生: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这三个感人的片段: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和庄严归去。师:这么长的课文,让同学们概括成了几个词语,真能干。你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生:抓住课文的主要事件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这样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的情感,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几个词语,它的背后藏着丰富的情感和画面,需要我们是想象和品读。(二)默读课文,画句子,体会感动。师:请你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最打动你的情节,用横线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为什么令你感动。(三)组织交流,想象、品读,感悟情感1、“重披战甲” 师:重披战甲这个片段中,哪里最令你感动?生:嘎羧见到象鞍时的他的表现最让我感动。(生读句子)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句子。(出示句子)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生1: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 可以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激动。生2:还从“泪光闪闪”,可以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可能想到了辉煌过去。师:是的,从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那到底是怎样一个象鞍?(出示象鞍语段,齐读)师:从这象鞍上嘎羧看到了什么?生:嘎羧看到了当年自己英勇的那一幕幕,和战友们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呐喊着冲向敌人,用象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师:从这象鞍上嘎羧又闻到了什么?生:嘎羧又闻到了战争硝烟的气味,又闻到血腥的气味师:想到这样的情节,这段话该怎样读?师:此时的嘎羧泪光闪闪,望着象鞍,他会想生:他会想26年过去了,我昔日的战友,你们在天堂还好吗?师:还会想生:当年如果不是你象鞍,我的老朋友,为我抵挡枪弹,我恐怕也和战友们一样命绝于河滩了;生齐读“没想到,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师:我们是怎样读懂嘎羧的内心情感的?生:抓神态、动作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情感。师:板书抓神态、动作2、研读“凭吊战场” 师:嘎羧披着象鞍来到它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打洛江畔,凭吊战场,这一部分又有哪儿令你感动呢?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师:(出示句子)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读出来的?生1:从“久久凝望”“亲了又亲”感受到嘎羧对昔日战场的怀念;生2:从“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体会到对当时战争和侵略者的痛恨;师:在读这些语句时,你想到了哪些情景?师: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生1:也许它又看到了当年的那场战争的一幕幕,看到了战友们在硝烟中冲锋陷阵;生2:也许它又看到了当年英武豪迈的战象载着战士们排山倒海般涌向敌人师: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也许那是生1:也许那是他曾经洒过鲜血的一处地方生2:也许那是他的战友牺牲的地方;生3:也许它在跟战场告别,在说:亲爱的土地,亲爱的河水,亲爱的礁石,我舍不得离开你师: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生1:从这吼叫声里,我听到了它对战友的呼唤,好像在说:战友们,等着我,我马上就来陪你们了;生2:好像在说:多么可恶的战争,多么可恨的侵略者,让我失去了这么多的好兄弟、好战友;生3:亲爱的战象们,我来天堂跟你见面了;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此刻,又该怎样读呢?生:读“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我填补想象,与你们一起合作朗读。(配乐,师生补白朗读片段)三、案例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它没到自家的象冢去,而是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这篇是一足以让读者热泪盈眶的故事,课文比较长,针对六年级孩子的知识能力水平、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的特点,我采用长文短教:先整体感知课文、抓住主要事件、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词研读,重点抓住一处进行透彻的研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去体会文中饱含的情感,继而辐射全文。课堂上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自己是嘎羧的身份来想象嘎羧内心世界,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二十六年前在打洛江畔发生了怎样动人的一幕幕?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