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毕业设计72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的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1页)
编号:51722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2.9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11-12
上传人:QQ28****1120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辽宁
IP属地:辽宁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论文
- 资源描述:
-
电气电子毕业设计72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内容简介:
-
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 目 录 目 录 . 1 摘 要 . 3 Abstract . 4 前 言 . 4 第一章 设计任务与要求 . 3 1.1 问题的提出 . 3 1.2 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 3 第二章 单元电路设计 . 5 2.1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 5 2.1.1 工作原理 . 5 2.1.2 元器件的选择 . 6 2.1.3 参数计算 . 7 2.2 稳压电源的调试 . 8 2.2.1 调试顺序 . 8 2.2.2 指标测试 . 8 2.3 温控电路 . 8 2.3.1 工作原理 . 8 2.3.2 元器件的选择 . 10 2.4 声控电路 . 11 2.4.1 工作原理 . 11 2.4.2 元器件的选择 . 12 2.4.3 元器件的参数 . 12 2.5 热控电路 . 12 2.5.1 工作原理 . 12 2.5.2 元器件的选择 . 12 2.6 关气报警电路 . 14 2.6.1 工作原理 . 14 2.6.2 元器件的选择 . 14 2.7 延时电路与控制电路 . 15 2.7.1 工作原理 . 15 2.7.2 元器件的选择 . 16 第三章 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整体设计 . 18 3.1 工作原理 . 18 3.2 元器件的选择 . 18 3.3 参数的计算 . 19 3.3.1 稳压电源电路 . 19 3.3.2 关气报警电路 . 19 3.3.3 延时电路 . 19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2 第四章 温控电路与控制器印制线路板的设计 . 20 4.1 PROTEL 99 简介 . 20 4.2 印制线路板的设计 . 20 4.2.1 设计印制线路板的条件 . 20 4.2.2 设计印制板的步骤 . 21 4.2.3 元件布局 . 21 4.2.4 布线 . 21 结 论 . 22 参考文献 . 22 附 录 . 22 后 记 . 22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3 摘 要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 放在优先地位 ”是能源发展方针,节能已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年来,集中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点早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本论文介绍了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的设计过程,主要介绍了当前暖气集中供热的现状及其将来的发展趋势,与目 前 的进行的暖气集中供热的改革紧密相连。该系统具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便于用户调节控制热能等方面的优点。论文详细介绍了系统各组成部分(控制器、温控电路、声控电路、热控电路、关气报警电路等组成)的工作原 理及电路的设计情况;为了使系统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并在选择了电路之后对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论文还介绍了使用电子线路 CAD 软件( Protel99)对印制线路板进行设计。另外本论文还附有多种电路图及各种元器件的参数表格,在论文最后还附有参考文献。 关键词:暖气集中供热;节能控制;温控电路;热控电路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4 Abstract The energy is five one of the outline vegetablese that the mankind rely for existence,is the important and strategic supplies of na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Our country densely populated resources is opposite and short of,person all the energy resources occupy quantity not arrive world average level of half.“Development and economy lay equal stress on,put an economy in the near future Be having the initiative a position”is an energy to develop policy,the economy energy has become a nation development a farsighred and strategic policy of the economy.In recent years,the concentration provides hot is a city infrastructure at economizing energy,reduc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advantage which improves people living quality etc.already through become a social consensus. The monitor in series with pilot design process,mostly incorporation actuality introduce know clearly currently central heating central heatingdevelop,very coming advance instance,and for the monent ongoing central heating central heatingreform tightness of the these theses introduce know clearly central heating central heating .The merit,facilitate user proceed energy conservation dam,enable systemic design all the more science,in reason,more convenient users demand to back of the said system possess energy conservation,decr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meliorate people quality of life grade aspect.Theses detail introduce know clearly system each constituent(dam,warm up control circuit,acoustic control circuit,hot control circuit,shut gasses prediction circuit grade compose) double-shift work theory and/or design of circuits instance,and in the choice of know clearly circuit after versus major parameter proceed know clearly necessary figure;ip back these return introduce know clearly use electron circuit CAD software(protel 99) seal system breadboard proceed design.In addition these theses return cum manifold circuit diagram and/or different kinds of operating range parameter list cascade,at theses be the last return cum litersture cited. Key words:central heating central heat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am;warm up control circuit back;hot control circuit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5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热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集中供热也随之蓬勃发展,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集中供热的优越性越发地突现出来。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传统的福利型集中供热管理存在的某些弊端而造成的能源浪费也在逐渐增加,因而导致供暖系统热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调节设备,导致热能浪费;热网不平衡使网内近端用户室内温度过高,而远端用户室内温度达不到标准。同时给用户的生活带来极度不便。如何更方便用户要求,设计得更加科学 、合理,在全国仍在探讨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所做的毕业设计就是针对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和控制问题,力图解决调温、用量调解、定时延时自动关闭、选时段供热、声光报警等问题,使用户在节能方面使用一些关于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监测与控制的调节设备,以便于用户进行有效的节能。 我国集中供热现状城市供热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是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正常过冬的必要条件,城市供热是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于城市集中供热不仅节约了能源,同时又减少了城市环境污染,因而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城市供热设施的主要特征是热源集中,并以不同规模的热网向用户输送热能。 据 1992 年统计,我国有 517 个城市,其中 158 个城市有集中供热设施,集中供热面积为 3 亿平方米。据 1998 年统计,全国设市 668 个城市,已有 286 个城市建立了集中供热设施。全年集中供热中,蒸汽生产 1.7 亿吨,热水 6.5 亿百万千焦。供热蒸汽管道长度为 6933 千米,热水管道 2.7 万千米。供热面积以达 8.7 亿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达到5.5 亿平方米)。 1999 年全年供热蒸汽 2.2 亿吨,热水 6.98 亿百万千焦,集中供热面积 9.68亿平方米。目前,我国供暖用能源占到能源总消耗的 9.6%,严寒地区甚至达到 30% 40%。与相近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平均住宅供暖能耗是人家的 3 倍。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 城市建筑急剧增加,供热面积得到迅猛的发展,这更使能源大量地被浪费,而造成这种巨大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的体制 , 用户既没有节能手段,也没有节能动力;管理上更缺乏节能机制。因此,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改革刻不容缓。按照论文设计的要求,我们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节能的控制上。 集中供热的未来发展就是在现有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分 户热计量收费,也就是使热量也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分户热计量首要目的,是为了使供暖运行节能,是要为热用户提供调节控制手段,使他们可以根据热舒适度的需要,调节控制采暖量,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供热系统的能效只有 30%左右。能量的损失,主要是三部分:锅炉热损失、管网热损失和热用户散热损失。其中热用户散热损失,主要哦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 ,这 部分热损失约为 30% 40%,是相当大的。供热系统搞分户计量收费,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主要是挖掘着部分的节能潜力。根据建设部颁布的民用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6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和建设节能 “九五 ”计划和 2010 年规划以及俞正声部长签发的关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76 号令,其中明确规定:新建设的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度和户用热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我国现在的供热发展目标是到 2010 年城市集中供热基本实现分户按热量计量收费。为此,城市供热的热源和热力网要采用以动态调节代替静态调节的技术,逐步实现按需供热的运行。并且在 2015年,发展到城市供热普及率在 2000 年的 25%的基础上再提高 15% 20%,使供热普及率达到 40%以上(至于分户热计量收费的问题不 是我们讨论的范围)。 在西方国家,热量是以商品进入市场的。特别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出现的能源危机及能源消耗,加大了环境污染,使得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成了举世瞩目的大事,并促进了发达国家供热计量技术的长足发展。欧洲的热计量法规虽各有差异,但基本上每个拥护都安装热计量仪表,并按用热多少收费。集中供热系统按面积收费改为按热表计量收费可节约能耗 20% 30%,甚至更多一些。 我本次所做的毕业设计就是针对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问题,力图使电路简单且易于调试,尽量大可能地方便拥护的使用。在本次设计中,我要掌握电路设 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用计算机专用的软件( Protel 99)绘制电路原理图和设计制作印制线路版图,掌握标准化设计制图的基本规则,将理论与 实践 相结合,提高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将来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7 第一章 设计任务与要求 1.1 问题的提出 本 设计 针对集中供热缺乏计量、监测、用户失控,导致能源严重浪费,给用户增加经济负担 的情况 ,力图解决调温、用量调节、定时延时自动关闭、选时段供热、声光报警等问题。 1.2 设计任务 及 具体要求 ( 1)设计温 度控制电路、用量调节控制及参数计算; ( 2)无人自动延时关闭控制,有人自动打开; ( 3)选择分时段供应控制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 4)声光报警电路的设计; ( 5)电源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 ( 6)绘制电路原理图与参数计算。 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是根据目前集中供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使集中供热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使用有效的集中供热的调节设备,并能在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其电路设计的方框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暖气集中供热 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方框图 2 4 1 t 1 开 01翻转 6V 12V 电源 热控电路 温控电路 声控电路 关气报 警装置 CD4060 TWH8751 电磁阀门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8 第二章 单元电路设计 暖气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是由控制器、关气预报电路、电磁阀门、温控电路、声控电路、热控电路、延时电路和电源电路等组成。 2.1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直流稳压电源由变压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端集成稳压器、滤波电路等组成 1。 2.1.1 工作原理 市电 U1( U1=220V) 经过变压器降压后得到直流电压 U2( U2= U1 N2/N1),交流电压U2 经过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后获得支流电压 U( U 1.2 U2),为了不 使电路中产生电压突变的情况,还要经过 滤波 电力路,把电容和负载电路并联以便吸收脉动电流,并使输出电压保持平稳,经过整流滤波电路之后的输出电压和我们所求的直流电源还有相当的距离,为了能够更加稳定直流电源,我们在整流滤波电路后还要经稳压电路稳压,这样就得到了我们所求得的支流电压。 可调 电阻 R1 和 电阻 R2 组成可调输出电压的电阻网络,从而实现输出电压连续可调;为了使电路中偏置电流和调整管的漏电流被吸收,设 R1 为 120 240 ,通过 R1 泄放电流为 5 10mA;输入电容 C1 用 于抑制纹波电压,输出电容 C3 用于消振,缓冲冲击性负载,保证电路工作稳定。同时由于输出电容 C3 的存在,容易发生电容放电而损坏稳压器,所以还要外接 D2(保护二极管)。当电容 C3 放电时, D2 导通 ,箝 拉使稳压器得到保护。 D1 是为了防止调节组旁电容 C1 放电时而损坏稳压器的保护二极管,旁路电容 C2 也是为了抑制纹波电压而设置的(电路图和波形图分别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 11223344D DC CB BA AIN3OUT2ADJLM317R2R3R1C3C1 C2DS12P1T1D1D2+U0图 2-1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9 2.1.2 元器件的选择 LM317 是三端正稳压器,它的输出电压可调、稳压精度高、输出纹波小,一般输出电压为 1.25V 35V,最大负载电流为 1.5A,它的使用非常简单,仅需两个外接电阻来设置输出电压。此外它的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也比标准的固定稳压器好。内置有过流保护、芯片过热及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它的工作温度为 0 150 。主要参数如表 2-1 所示。 图 2-2 电压 U2, U, UC, U0 的波形图 输出短路保护、过流、过热保护、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使其安全性能非常高,而且其具有标准三端晶体管封装。 表 2-1 LM317 的主要参数表 电压调整率 电流调整率 基准电压 调整端电流 纹波抑制比 输出电 压温度变化率 调整端电流变化 最大输入电压 最小输入电压 0.01% 1% 1.25V 50A 80BD 0.7mV/ 0.2A 40V 3V D1 及 D2 都选择了 2CP 晶体二极管, 2CP 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如下表 2-2 所示。 表 2-2 2CP 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表 正向直流电压 I f /mA 检波效率 总电容 C/pF 最高结温 T jW/ 100 50% 3.5 175 C1, C2 为极性电容, C3 为普通电容。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0 2.1.3 参数计算 变压器次级功率 P2 为 P2=I2U2 (2-1) 式中, I2 和 U2 分别为变压器次级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其中 U2=U/1.2 (2-2) U 是稳压电源的输 入 端支流电压。 I2=( 1.5 2) II=( 1.5 2) I1 (2-3) II是稳压电源的输入电流,即整流滤波后的电流。 变压器的初级功率 P1 为 P1=P2/ (2-4) 其中 为变压器效率,表示变压器损耗的大小, 通常取 0.6 0.9。 变压器初级电流有效值为 I1=P1/220 (2-5) 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为 U0 1.25( 1+R2/R1) (2-6) 整流二极管 D1, D2 和滤波电容 C1 的选择: 选择整流二极管主要考虑两个参 数,第一是耐压(二极管可承受的反向电压最大值),对桥式整流电路来说,二极管的耐压值应为 Ud 2 U2 (2-7) 式中, U2 为电源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考虑到交流电网电压的波动,耐压值可适当取大一点。第二个参数是二极管最大工作电流 Id,对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应满足如下关系; Id I0/2 (2-8) I0 是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值。 滤波电容 C1 的选择也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容量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负载电流 I0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负载电流大,电容量也要选大些,反之亦然。下表 2-3 可作为选择电容量的参数。 表 2-3 滤波电容容量与负载电流的关系 I0 2A 左右 1A 左右 0.51A 0.10.5A 50100mA 50mA 电容容量 4000F 2000F 1000F 500F 200500F 200F 其次要确定电容的耐压值,耐压值选小了,会因过压而击穿,选大 了会增加体积和成本,可按下式确定电容 C1 的耐压值 UC: UC 2 U2 (2-9)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1 2.2 稳压电源的调试 2.2.1 调试顺序 ( 1)按图连接测试设备 ( 2)检查线路、元件接插无误,方可调整。 ( 3) 检查整流部分,将下图 2-3 的 A 点断开,合上电源调压器,使输入电压逐渐上升,检查整流输出电压与设计要求是否符合。 DT1C1CapS待测的稳压电源U1 U2RL图 2-3 稳压电源调试电路图 ( 4) 调节调压器使电压回到 零输出,连接 A 点,稳压源暂时不接负载,将调压器由低往高处调节,观察待测稳压电源直流输入电压、调整管管压降和直流输出电压。 ( 5)若发现有输入电压无输出电压,且电流很小,应检查调整管是否处于截止。 ( 6) 若发现电流过大,而输出电压很小,输出电压几乎全部降在调整管上,可使负载短路,应立即断开电源,待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调整。 2.2.2 指标测试 当输入电压为 220V 时,调整输出电压,使其达到 12V,若调整结果使直流输出电压值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符,可进行测试。 1.电压调整率 按上图 2-3 接上负载。输入 220V 的交流 电压,输出 12V 的直流电压,接上负载 RL( 60 ),然后调节输入电压为 220V10%(即 198V 和 242) ,测得输出电压 U0 分别在 242V和 198V 时的数值。 电压调整率分别为: %1 0 02 2 0 1 9 82 2 0000198 )( )()( U UUS u (2-10) %1 0 02 2 0 2 4 22 2 0000242 )( )()( U UUS u (2-11) V V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2 2.负载调整率 按图 2-3 输入 220V 的交流电压,按额定负载( 60 )调节输出 12V 的直流电压,然后断开负载,测得空载时输出电压值。 负载调节率分别为: %1 0 0000 (满) (满)(开)负载调整率 U UU (2-12) 0000 I UUr (满)(开)输出电阻 (2-13) 式中, U0(开)为断开负载时的输出电压, U0(满)为接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 2.3 温控电路 2.3.1 工作原理 温控电路由 IC1 等构成,热敏电阻 R11 随室内气温而变化。在温度较低时, IC1 输出高电平,使图的 TWH8751 的 4 脚(见图 3-1,下同)输出低电平,当选通 1 脚为低电平时,有电流流过电磁阀,将阀门打开,暖气进入室内时温度升高。着时, R11 的阻值会随之下降,当下降到某值时,电路翻转, IC1 输出低电 平 , TWH8751 的 4 脚输出高电平,阀门因无电流通过,故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当室温下降时,阀门又会打开,这样周而复始,使室内保持恒温。 R13 用来调节翻转时的温度。 R13 阻值大,室温下降;反之,室温升高。室温的调节范围 5 20 之间。 D11, D12 起稳定电压作用,使输入的电压保持一定的大小, D11 对电压进行过滤。温控电路如 图 2-4 所示。 2314111IC1AR15R12R14R17R16D11D12R13VCCC11+6VR11图 2-4 温控电路图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3 2.3.2 元器件的选择 IC1 选择的 LM324 是单片增益四运算放大器,可在具有较宽电压的单电源下工作,具有低功率、高增益、频率内补偿等特点 2。其电源电流很小且与电源电压大小无关(本次设计所以选用器件 IC1 IC4 都是集成运放 LM324)。 LM324 的参数表与引脚图分别如表 2-4和图 2-5 所示。 表 2-4 LM325 的参数表 主要参数 (Ta=25 VCC=5VDC) 参数名称 符号 单位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输入失调电压 VIO mV 3 7 输入失调电流 IIO A 5 50 输入偏置电流 IIB A 45 250 输入共模电压 VICM V VCC=30V 0 输出电压范围 VOUT V 0 大信号电压增益 VVD V/mV R12k VCC=15V 100 共模抑制比 KCMR dB 65 80 功耗电流 ICE mA VCC=5V VCC=30V 0.6 1.5 2 3 输出电流 IOH,IOL mA 20 10 图 2-5 LM324 引脚图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4 R11 选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后面介绍热控电路中的 R32 也选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 的 温度特性符合负指数规律,关系为: (2-14) RT:热敏电阻在绝对温度 T 时的阻值 ; R0:热敏电阻在绝对温度 T0 时的阻值 ; T, T0:介质的起始温度和变化温度( k) ; t,t0:介质的起始和变化温度( ) ; B:热敏电阻的材料小系数 。 热敏电阻的电阻率与温度的特性曲线如图 2-6 所示。 图 2-6 热敏电阻的电阻率与温度的特性曲线 D11,D12 选择 3V 的稳压二极管,它是利用二极管反向击穿特性。反向击穿特性是当反向电压 UR 增加到一定数值 UZ 后,反向电流 突然 上升(反向),此后二极管的电流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二极管两端电压变化身小。主要参数有: 1.稳压电压 稳压电压(通常用 UZ 表示)指击穿电压,是稳压管正常工作时两端呈现的电压,测量 UZ时应使稳压管的电流为规定值。 UZ 是挑选稳压管的主要依据之一。 2.稳压电流 IZ 稳压电流是指稳压管正常稳压时的电流,用 IZ 表示,低于着个值不是不能 稳压,而是效果差一些,高于着个值只要不超过额定功率,稳压效果要更好一些,但要多消耗电能。 稳压电流受控于功耗的限制: Izmax=PZ/U2 3.电压温度系数 指稳压管温度变化 1 所引起的稳压电压变化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稳压电压大于 7V 的稳压管, 为正值。当温度增加时,稳压电压增大。 0273 1273 100110 ttBTTBT eReRR0 R T 负温度系数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5 4.动态电阻 RZ RZ 是稳压管工作在稳压区时两端电压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的比: RZ= UZ/ IZ。当 RZ减小时,稳定性能好。如果稳压管工作电流增大,则 RZ 减小。 5.额定功效 PZ 由于稳定管两端的电压值为 UZ,而管子中又流 过一定的电流,因而要消耗一定的功率,这部分功耗转化为热能会使管子发热。 PZ 取决于稳压管的温升。元器件的参数给出如下: UD11=UD12=3V, C11=100F R11=10k , R12=12 k , R13=3.6 k R14=100 k , R15=100 k , R16=1 k , R17=10 k 2.4 声控电路 2.4.1 工作原理 声控电路由 IC2 等构成。通常,声控电路经 D21 整流和 C21, C22 滤波后输出高电压。当有声音时,微音器 MK1 接收, IC2 放大, D21 整流, C22 滤波后输出高电压至 IC5 的 12脚,产生清零作用。冬天,为防止热量散失,室内门窗都是关闭的,有的还挂上门帘,故室外的声音对室内影响很小,一般不会使声控电路误动作。声控电路如图 2-7 所示。 C22D21MK1R21R22R23C21R24VCC4115672IC2BR25图 2-7 声控电路图 2.4.2 元 器件的选择 C21 选择极性电容, C22 选择普通电容, D21, D22 选择 2AP 晶体二极管。下表 2-5 给出了 2AP 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6 表 2-5 2AP 晶体二极管的参数表 击穿电压 /V( br) 正向直流电流 Ir/mA 检波效率 ( %) 结电容 Ctpt/pF 截止频率 fc( MHZ) 最高结温 TjW/ 30 4 50 1 150 70 2.4.3 元器件的参数 R21=1M , R22=10k , R23=2.2M , R24=220k ; C21=4.7F, C22=10F 2.5 热控电路 2.5.1 工作原理 热控电路由 IC3 及外围元件构成。热敏电阻 R32 应放置在暖气包进气管上(阀门之前)。常温时, IC3 输出低电平,当来气时, R32 阻值下降而使 IC3 翻转输出高电平(可调整 R31值,使电路在 70 80 时翻转)并通过微分电路 C31, R37,输出一个正向脉冲。该脉冲经由 R53 输至 CD4060 的 12 脚(见图 3-1),产生 清零作用,使计数器开始计数。热控电路图如图 2-8 所示。 图 2-8 热控电路图 2.5.2 元器件的选择 电阻 R32 选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参数及计算公式参考热控电路中的电阻 R11)。 元器件的参数: C31=0.1F R31=6.8 k , R32=10 k , R33=24 k , R34=24 k R35=10 k , R36=10 k , R37=10 1181093IC3CR33R34R31R36R35R37C31VCCR32nts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设计 17 2.6 关气报警电路 2.6.1 工作原理 关气报警电路由 IC4 等电路构成。多谐振荡器由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