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英雄主义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英雄主义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英雄主义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英雄主义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目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正文 3一、英雄主义是一种国民组织性质 41、英雄主义具有复杂性 4(1)英雄含义具有复杂性 4(2)英雄主义含义具有复杂性 52、英雄主义是一种国民组织性质 5(1)英雄主义是一种组织性质 5(2)英雄主义是一种国民的组织性质 63、我国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6(1)国家团队组织 6(2)革命团队组织 6(3)任务团队组织 6(4)家庭团队组织 6二、我国的国民组织性质是英雄主义 71、我国国民组织组织的性质正发生巨变 7(1)政府性向事业性转变 7(2)国营性向民营性转变 7(3)独资性向合资性转变 7(4)集体性向个体性转变 72、我国国民组织的英雄主义有三个表现形式 7 (1)个人英雄主义 7(2)革命英雄主义 8(3)集体英雄主义 83、我国国民组织的主要性质依然是英雄主义 8(1)环境综合是英雄主义确立的历史原因 8(2)现实需要是英雄主义确立的现实原因 9三、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国民比较 101、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具有相同性 10(1)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成员都需要英雄 10(2)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成员都在倡导英雄主义 10.2、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具有可比性 10(1)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整体外在形象不同 11(2)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个体成员的价值取向不同 11(3)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个体成员前进的内在动力不同 11(4)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英雄与个体成员的关系不同 12(5)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崇拜的客体不同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3文献综述 14外文资料 16外文翻译 20中文摘要“英雄主义”几乎是一个被人忘却的概念。把我国国民组织性质确定为英雄主义,将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我国国民组织性质的基本规律,重新塑造英雄形象。本文所研究的英雄主义是一个扩大的含义,已经不只是一种精神或是观念,而是作为一种国民组织性质来分析。具有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其表现形式与英雄主义在我国国民组织中的表现形式一样呈现多样化。现在,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使得我国国民组织性质具有了发生巨变的特征,但是,从组织方式上看,其主要性质依然是英雄主义,这是由区域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历史原因与我国国民组织整体和个体需要英雄主义的现实原因所决定的。中美都存在英雄主义的组织,他们之间的国民具有可比性。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国民既有需要英雄、倡导英雄主义的相同点,也有“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区别。AbstractHero is an almost been forgotten concept. Put our 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heroism, will be conducive to better grasp the nature of our national organization to the basic laws, reshape the image of a hero. This paper studies heroism is an expansion of the meaning, not only has a spirit or philosophy, but as a national organization to analyze nature. With the heroic nature of national organizations, its forms and manifestations and the heroism of our national organiz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of diversified forms of the same. Now, with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deepens, Chinas national organization with the nature of radical changes in features, but from the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the main character is still a hero, and this is from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reasons and the whole of our 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 heroism, the need for realistic reasons for the decision The.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existence of heroism organizations, among them the National comparability. Sino-U.S. heroism organizations of the need for both national heroes and heroic advocate the same point, have different and not the same and the distinction. 论我国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邱彦昌浙江海洋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内容摘要 “英雄主义”几乎是一个被人忘却的概念。把我国国民组织性质确定为英雄主义,将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我国国民组织性质的基本规律。本文所研究的英雄主义是一个扩大的含义,已经不只是一种精神或是观念,而是作为一种国民组织性质来分析。具有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其表现形式与英雄主义在我国国民组织中的表现形式一样呈现多样化。虽然我国国民组织性质具有了发生巨变的特征,但是,从组织方式上看,其主要性质依然是英雄主义,这是由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双重原因所决定的。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国民既有需要英雄、倡导英雄主义的相同点,也有“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区别。关键字词 英雄主义 国民组织 组织性质研究我国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最初是无意中的巧合,这份巧合使我开始关注我国国民的性格,关注的背后是基于对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国民性格偏颇评价的不满及对现实社会中个别人玷污英雄的不满。内心的双重不满促使我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文献给予了必要的关注,经过一番提炼,我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该课题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史密斯的中国人的德行 美国 亚瑟史密斯著 张梦阳 王丽鹃翻 中国人的德行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5.12和汤森的黑暗森林 本文引用此书的段落是无意中在另一本上发现的,但现已无法查知该书具体细节。,他们极尽贬斥之词,叙述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弊病。但是,支持另一种观点的是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陈高华译中国人的精神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他在书里却对中国人的性格赞美有加,与前一种观点针锋相对,认为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欧美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这样他们就可以解决他们出现的战争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样的矛盾性,让人仅仅从我国国民性格入手研究我国国民性格,容易陷入观点的“帮派对立”中。通过进一步的思索,发现我国国民性格的形成与我国国民组织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希望从我国国民组织性质的侧面研究我国国民性格。另外,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明建设,不仅丢失了我国一些传统的文化,还引进了西方一些糟粕的自由民主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人自比自由民主的捍卫者,以个人自由为名,创作了一些玷污英雄的艺术作品,比如,网络中出现的毛泽东访问美国油画,董存瑞炸碉堡的搞笑动漫雕塑,以及央视播出的质疑邱少云英雄事迹的节目 此信息收集于中华军事网。等等。这些严重破坏了我国革命英雄的形象,挑战人们心中信仰的底线,对我国的社会转型起到了不好的导向作用。鉴于研究组织性质的考虑,结合英雄主义的现实处境,觉得应该研究具有英雄主义的我国国民组织性质。其实,这样的课题仅仅是一种尝试。虽然之前甚至现在都有人研究我国国民问题,但专门从我国国民组织性质上研究我国国民问题却是第一次,而且,将英雄主义作为我国国民组织性质来研究也是第一次。 目前,出版此类课题的著作多是分析我国国民性格的,涉及组织性质的只是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研究国民的热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一个是在20世纪初,另一个是在20世纪末。由于两者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两者对国民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0世纪初的研究基本上是表象的,即简单的讨论国民是什么性格,及性格上的好坏之分。如美国人史密斯的中国人的德行、汤森的黑暗之路、中国人林语堂的中国人、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等都属于此类,虽然说他们的著作可圈可点,但不能深究其内在原因。这一时期的著作多以批判为主,唯辜鸿铭的赤诚之心尚能博起一片民族自豪的称赞。较之,20世纪末,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传统文化的回归,学者对我国的国民研究更趋与理性,而非单纯的讨论国民性格,他们是从多角度来阐述核心目标的。从心理上,如英国人迈克彭的中国人的心理;从人生经历上,如张铭远的中国人的人生曲线;从文化上,如丁捷的中国文化与人生;以及本土化研究中的翟学伟所著中国人行动的逻辑,另外还有报告文学,如黎鸣著的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休闲文学,如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等都是研究国民性格、精神和组织的著作。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客观,但也有极端批判的作品,典型的莫过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以至于后来,一有不文明的国人就被批为“丑陋的中国人”。一、英雄主义是一种国民组织性质英雄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仅在于其定义的复杂,还在于其核心英雄定义的复杂。它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观念,而且还是一种国民组织性质。这样的一种国民组织性质,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1、英雄主义具有复杂性英雄主义是一个复杂概念,这种复杂不仅在于其含义的复杂,还在于其核心英雄含义的复杂。把握这两个复杂性,就为研究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奠定了基础。(1)英雄含义具有复杂性提起英雄,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其英勇无畏的伟大形象,比如像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和在中美撞机中牺牲的王伟等等革命英雄;以及,像岳飞、林则徐等等的民族英雄。但是,如果英雄仅仅以这样的概念存在,那么和平时期是没有英雄了。这样的概念是狭隘的、不完整的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英雄的解释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508页 后机制的定义摘于同书582页,一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比如人民英雄、劳动英雄和民族英雄;二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比如英雄好汉。可是,现在,和平时期的市场经济时代,英雄已不在是或者不仅仅是人民英雄、劳动英雄、民族英雄和英雄好汉,和平与市场经济的环境特征,赋予了英雄新的含义,更多的是出自“才能勇武过人的人”的变种。“才能勇武过人的人”这句话含有四层含义。“才”过人的人。如果你有才华,在社会中或是在一个组织中形成了权威,那么你在这个社会或是组织中就是英雄。国学大师李敖是当代最有才华的学者,他利用在文学上的才华,攻击政治上的台独行为、伪自由民主行为,难道这不是英雄吗?另一方面,“才”通“财”,钱财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的群体范围中,在钱财上有过人之处,并能通过钱财,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组织,试问,这样的一个人在这个组织中是不是英雄呢?“能”过人的人。这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在一定的群体范围中,达到了技能权威的水平,那他就是在这个组织中,这项技能上的英雄。例如:田径110米栏冠军刘翔。在他之前,中国甚至是亚洲从未在此项目上夺得冠军过,刘翔的突破,为中国乃至亚洲赢得了荣誉,难道这不能说明刘翔是体育界的民族英雄吗?“勇”过人的人。这是一种最符合我们心中英雄形象的人。前面所述的革命英雄不仅在于其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还在于其勇的面。现代,革命精神上的勇已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是,见义勇为的勇仍然存在,见义勇为的人依然是英雄。难道我们能否认2005年感动中国的魏青刚不是英雄吗?“武”过人的人。对于武的接触,多是古装剧中的武侠英雄,他们利用在武上的过人之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现在,对武的使用多集中在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体中,他们在内部团结,讲义气,够哥们,俨然具有武侠风范。女孩子多喜欢这样的男生,这不仅是她们心理宣泄的寄托 来源于“王朔与铿锵三人行”电视节目中一位佳宾的话。,而且还是对他们具有英雄品质的崇拜。从英雄定义的变种中可以看出,现代英雄含义的范围已大大的扩大了。英雄的含义可以作这样鉴定,它是指在一个群体中,最具有社会生存资本的人。这种扩大化的变化在英雄平民化(2005年感动中国的魏青刚)和平民英雄化(像超级女生之类的选秀活动)的时代是必然的选择。本文研究的英雄主义所采用的英雄就是扩大化了的英雄。(2)英雄主义含义具有复杂性英雄主义含义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一种精神和观念,而且还体现在它是一种组织机制和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英雄主义是一种精神和观念。根据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英雄主义是思想观念的一种 罗竹凤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1第9卷 344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把英雄豪杰的品行当作最高人格来崇拜歌颂;其二是过分自信,轻视群众,喜欢表现自己。前者是一种精神,其英雄具有被动性,反映的是良性的方面,是值得提倡的;而后者是一种观念,其英雄具有主动性,反映的是劣性的方面,是应该防范,甚至是应该消除的。此两者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既要提倡英雄主义的精神,也要防范英雄主义的观念。英雄主义是一种组织机制。所谓机制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是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而英雄主义中英雄与群众之间存有被崇拜与被轻视的相互作用方式,并且这在英雄主义的形成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说,英雄主义是一种组织机制。英雄主义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英雄主义的概念中揭示了英雄轻视群众和群众崇拜英雄的相互作用方式,但是,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组织决策的高效率和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只要把握一定的度,让英雄轻视群众不至于发展成英雄对群众的专制,群众崇拜英雄不至于发展成群众对英雄的盲从,那么,英雄主义将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2、英雄主义是一种国民组织性质(1)英雄主义是一种组织性质根据英雄主义的定义,英雄主义可以简单的描述成群众对英雄的崇拜和英雄对群众的轻视,它是一种组织机制。英雄主义是一种组织性质的提出,就是站在这个组织机制或是组织方式的组织内部的角度,用以区分与别的组织的不同而建立的,比如集权性组织与分权性组织、专制性组织与民主性组织等等。这样的组织性质,是以英雄为核心,依靠英雄来完成对其他成员的组织的过程。这里的组织性质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组织性质,是因为所站角度的不同。以往对组织性质的理解,是站在组织外部,用以区分与别的组织的组织目的的不同而建立的,比如宗教性组织与非宗教性组织、政治性组织与非政治性组织、大众性组织与会员性组织、公益性组织与非公益性组织等等。(2)英雄主义是一种国民的组织性质应该注意的是,本文论述英雄主义中的英雄是一个扩大化了的定义,这种英雄存在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即存在于国民组成的各种组织中,这使得英雄主义成为了国民组织性质。但是英雄主义作为国民组织性质,并不是单纯的、唯一的选择。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国民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性质,如政府性组织、宗教性组织、民主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等等,所以英雄主义仅仅是国民组织性质的一种。3、我国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的表现形式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以下分别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名著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英雄主义国民组织性质的国家团队组织、革命团队组织、任务团队组织和家庭团队组织等四大表现形式。(1)国家团队组织国家团队组织是一个以英雄或是英雄群体为核心的,以追求政治权力为目的而联合的组织。这是一个永恒的组织。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集团、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都是这样的组织。虽然在客观上,它们的英雄都只是追求自己统一中国后的权利欲望,但在客观上,这是一种追求中国统一的政治诉求。(2)革命团队组织革命团队组织是一个以英雄或是英雄群体为核心的,以追求自身信仰价值为目的而叠加的组织。这是一个短暂性的组织。例如:水浒传中,宋江集团就属于这种组织,他们的英雄是以“替天行道”为己任。这个“替天行道”就是一个信仰价值,它旨在以革命的形式扶危救弱。(3)任务团队组织任务团队组织是一个以英雄或是英雄群体为核心的,以追求完成自身任务为目的而组成的组织。这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组成的,就是这种组织。他们四人具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唐僧在团队中扮演的是英雄的角色,他的任务是指明方向,团结部下,坚定信念;孙悟空的任务是探路以及扫除路障;八戒的任务是牵白马负责维护交通工具;沙僧的任务是挑担子提供后勤服务。他们的分工就好比是装甲车的车长、炮手、驾驶员和装填手的分工,只要配合完美,它便会无往而不胜。(4)家庭团队组织家庭团队组织是一个以英雄或是英雄群体为核心的,以追求维护家庭裙带关系为目的而连成的组织。这是一个长久性的组织。例如:红楼梦中,贾府集团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这是一个依靠裙带关系发达的组织,也是一个被裙带关系连累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王西凤就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她的作用促使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完全被家庭制度的情感联系所占据。以上四种英雄主义国民组织性质的表现形式,仅仅是表现形式中的一部分。如果从内部成员看,那么还有其他成员对英雄崇拜,英雄轻视其他成员,其他成员间矛盾多和其他成员在组织中不具有主动性等表现形式。二、我国的国民组织性质是英雄主义这里所说的我国国民组织是一个统称或是模糊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我国国民的一个组织,也可以是绝大多数组织。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国民组织性质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国民组织的主要性质依然是英雄主义,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原因与社会组织需求的显示原因决定的。并且英雄主义在我国国民中具有三大表现形式。1、我国国民组织组织的性质具有发生巨变的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不断的转型之中,使我国国民组织组织的性质具有发生巨变的特征。这样的特征体现在开始由正式性或是稳定性向非正式性或是非稳定性转变。如以下几种的转变。(1)政府性向事业性转变由于社会的转型,政府开始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原先有些政府部门,已经不再执行政府的职能。在政府机构的调整中,它们改变了组织性质。比如黄山旅游局改成了黄山旅游委员会。这样的转变使得英雄从国家的工作人员变成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2)国营性向民营性转变在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下,由于国营企业受管理体制上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开始被民营企业并购。组织性质由开始的国营性质转变成了民营性质,甚至于有些转变成了外资私有性质。这里的英雄由法定代表人变成了法人代表。(3)独资性向合资性转变市场经济的规则就是大的吃小的,强的吞弱的。几个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抗外部企业的竞争压力,就需要组成更大的企业集团,以合作代替竞争,以便对区域形成垄断分配。这种组织的性质就从独资性向合资性发展,有些还向股份制的方向发展。这里的英雄由个体性向群体性转变。(4)集体性向个体性转变我国曾经是一个政治组织高度发达的国家,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组织中的集体思想的发展。但是,随着西方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思想的渗透,人们开始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在组织上也接受了倾向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使得我国国民组织性质处于一个由集体性向个体性的转变时期。这里的英雄由群体性个体性向转变。2、我国国民组织的英雄主义有三个表现形式英雄主义作为我国国民组织性质,在我国国民组织中具有个人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三大表现形式。(1)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集体团体的利益的一种反映。这个贬低它的角度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看的,西方人却很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的培养和崇拜,例如,他们在战争片或是科幻片的电影中,就将一个英雄塑造成为“超人”,体现和反映了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其实,现在“个人英雄主义”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个性的张显,更包含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企业员工勇于面对压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企业员工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 摘自“解释什么叫做个人英雄主义 - 生活百科知识”网页所以,个人英雄主义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它和团队精神的矛盾,其实就是人本性和人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一个好的团队应该鼓励和正确引导员工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和个人英雄主义欲望的正常展现。 (2)革命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是指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摘自“什么是个人英雄主义,什么是革命英雄主义?_百度知道”网页。它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革命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的体现。这是一种在战争时期提倡最多的精神,例如:黄继光、邱少云等体现的精神就是革命英雄主义。可以说,我国取得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是在我国人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取得的。可是进入新时期后,英雄主义信念有所动摇、英雄主义阵地有所削弱,以及英雄主义方向有所偏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人革命英雄主义激情的回落。但是社会主义建设还是需要有人作出一定的牺牲,所以,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革命英雄主义的培养,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摘自大连舰艇学院博士生导师唐复全与上海摘自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勇和著的必须重视革命英雄主义的培塑(3)集体英雄主义所谓“集体”是群体的一种组织化的状态,是人把理性注入情绪,并对情绪进行控制的状态,其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挑选的过程。集体英雄主义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组织化状态,是对革命英雄主义者的挑选过程 黄建钢 群体心态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1 150页。如果说革命英雄主义需要的是革命牺牲精神,那么集体英雄主义需要的是革命继承精神。集体英雄主义往往与革命英雄主义一起被引用,也是集体成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的体现。例如:在朝鲜战场上,一战成名的“万岁军 此提法首闻于彭德怀的“三十八军万岁”,后被确认为“万岁军”,成为驻守京畿的王牌部队。”第三十八军,就是集体英雄主义。3、我国国民组织的主要性质依然是英雄主义虽然我国的国民组织性质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从我国国民的组织方式上看我国的国民组织性质,它依然是英雄主义的组织性质。这是由环境综合性的历史原因和社会需求的现实原因所确定的。(1)环境综合是英雄主义确立的历史原因环境综合性包括区域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和政治环境,它们分别构成了英雄主义确立的自然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我国祖先所处的区域环境是英雄主义确立的自然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意识是物质在大脑中的反应”,那么自然环境对生活在它当中的一个民族的动机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力在中华民族身上同样可以找到。中华文明是以黄河为乳汁、中原大地为物质载体的中原文明。历史的现实是处于黄河地区的中原大地水蚀风化程度异常激烈 李孝聪著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2第2次印刷 149,祖先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会因为延缓一个念头而将自己置于生死两地。这就需要作出决断的魄力和果断的精神。最初的英雄(或者是英雄群体)满足了这样的要求。在随后的决断中,人们也会首先想到这个英雄,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性的趋向于这个英雄的领导,在组织性质上趋向于英雄主义。这是英雄主义的自然基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自由民主的思想,强化了英雄主义作为组织性质的观念,这是英雄主义确立的文化基础。一方面是王道思想的作用。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是在“达则周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信条下,出世、入世。入世后,则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教义,履行自己的职责。文子上德上说“主者,国之心也” 张分田著秦始皇传 人民出版社 2003.04 202页这其实是在宣扬领导者在团队中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是忍耐的内向性格培养。但是,迈克彭认为“在权威型的领导方式下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团结。注意人际关系的领导方式比重视任务的领导方式的效率高。 英国 迈克彭等著 邹海燕等译 中国人的心理 新华出版社 1990.06 217页”这样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性格自然是在英雄的领导下“忍小谋大”,不鸣而已,一鸣惊人。外表看似软弱无能,然则爆发,将是洪水猛兽,无可匹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家庭,是最普遍、最初级别的英雄主义培养单位,这是英雄主义确立的社会基础一个家庭中最有权利的当属父权。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心中的最初英雄是父亲。在古代这种家庭制度的组织中,家庭培养出来的是“懂情理的人 林语堂著 郝志东 沈益洪译 中国人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0 66页”, 他通常富有庸常的见解,喜欢随和与克制,痛恨抽象理论与逻辑极端。而社会只是放大后的家庭,君即是父,子即是民,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完全被家庭制度的情感联系所占据。张分田的秦始皇传中曾这样写到“基于君父观念的形成的君臣大义、三纲五常更是古代社会一块分量最终的精神枷锁。一切宗法文化的崇拜者都注定通过不同途径走向君父崇拜。 张分田著 秦始皇传 人民出版社 2003.04 197页”这就自然由依靠家庭中的英雄父亲走向依靠天下的明君贤臣,使人私利于内,依赖于外,养成一种偎他性,丧失了自强心和自主之能力 丁捷著 中国文化与人生 中国文化精神文库 1993.08 129页。古代百姓处于统治者的合法统治宣传谎言与残酷镇压的政治环境中,是造成英雄主义确立的政治基础一方面,统治者为自己的合法统治进行辩解和宣传。统治者利用天命、天罚等神权法思想的宣传确立最高统治者的神圣权威性,让人民自认与英雄无缘。应该说,政治谎言在我国有“历史悠久”的特性,因为合法统治宣传谎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奴隶主时期 “相传夏朝奴隶主已开始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对努力进行欺骗,给夏王统治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摘自杨鹤皋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9第二版。另一方面,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也消磨了人民的反抗,使人民变得人人自卫,麻木不仁,并将幸福寄托于统治者的恩惠与上帝的福佑,在社会组织上变得被动,需要英雄的出现。历史上,为了筑固统治而进行的杀戮并不少见,其次之多,规模之大,在西方社会是不多见的,他们也是难以想象的。比如汉明的大杀功臣,秦、清的文化残暴。(2)我国国民组织的现实需要是英雄主义确立的现实原因英雄主义是我国国民组织的现实需要,这不仅体现在我国国民组织整体需要上,还体现在我国国民组织个体需要上。我国国民组织整体需要英雄主义一个组织可以简单地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如果没有管理者,组织就没有计划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或者每个成员都是管理者,决策取决于全体成员,但这种群体决策(或是叫民主决策)有自身的局限性,它经常陷入无休止的犹豫不决中,其结果是:有可能丧失时机,浪费资源,从而失去了决策的时效性与科学性。对人类来说,资源是最宝贵的,浪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犯罪,民主决策带来的争执不休和贻误战机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 黄建钢 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中信出版社 2003.08 152页。所以组织需要管理者,并且需要集中的管理者,即需要英雄主义的国民组织性质。我国国民组织个体需要英雄主义组织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组织个体。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在组织的群体中,增加了群体心态的特征,使个体心态具有了场景性、潜在性、从众性、情绪性、随意性、无序性和爆发性等群体心态的特征 黄建钢 群体心态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1 200页。这样个体心态被群体心态所裹挟,使组织个体存在随时破坏组织的可能。为了防范和控制个体心态发挥对组织的破坏,组织就需要提倡英雄主义信仰,让个体成员在组织中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三、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具有可比性中国和美国的英雄主义组织间在对待英雄问题上,既有需要英雄和倡导英雄主义相同点,也有“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不同点。1、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有相同性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相同性主要是组织成员的相同性,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都需要英雄,二是他们都在倡导英雄主义。(1)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成员都需要英雄英雄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国民对英雄的需要还是他们对自我心理宣泄寄托的需要和希望的需要。国民与英雄的关系就好比是船与舵的关系,没有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体现的是无政府主义,只有安装上舵的船,才能按照一定的路线,驶往目的地。(2)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的成员都在倡导英雄主义既然中美英雄主义组织的成员都需要英雄,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倡导英雄主义,否则出现英雄上的断代,会形成无政府主义的出现。例如:美国的总统选举,其实就是一种倡导英雄主义的行为,并且在总统出现不测,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保证了英雄的连续性;还有安利的晋升曲线 摘自王慈官编著的安利“圣经”远离贫穷一书,也是一种倡导英雄主义的行为。在中国,例如近年来的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就是在寻找英雄,倡导英雄主义。2、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具有不同性中国的英雄主义具有整体性,它是以英雄为核心,对其他成员的组织与领导、控制与协调,其成员的矛盾可以在英雄的作用下暂时隐藏;而美国的英雄主义具有个体性,它的英雄是以追求自身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为目的,其成员会因为追求相同目的而产生矛盾。这两种同名不同性的英雄主义,可以用孔子的“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经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标准。来概括。以下将从英雄主义组织的整体外在形象、个体成员的价值取向、个体成员前进的动力、英雄与个体成员的关系和崇拜的客体等中美不同点上详加讨论。(1)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整体外在形象不同美国的英雄主义组织的整体外在形象是“不和”,这是美国个人主义都追求自身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使得目标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而增加冲突的结果。可是,在中国,人与人之间总是在尽量避免冲突,维护“和”的形象。这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形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整体上,“和”的目的可以被视为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为维护人际关系的“面子”人情网;在中国,人在社会中生活的第一要务是要考虑怎样来保证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摘自林语堂著 郝志东 沈益洪译 中国人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0 87页。而为了保证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即“和”就必须正确处理别人在自我心中及自我在别人心中的序列地位,也称心理地位 摘自翟学伟著 中国人的行动逻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03 76页,这两种序列地位的差距就形成了面子的大小。在中国,有的人为维护面子的目的,有时不仅要抬高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还必须抬高他人的面子,照顾他人的面子,而有时则相反,让自己丢脸或是伤害他人的面子也能达到目的 英国 迈克彭等著 邹海燕等译 中国人的心理 新华出版社 1990.06 213215页。从个体上,“和”可以看作是英雄权威的辐射形成的网,掩盖了组织内部的矛盾。前文已叙述过中国历代统治者对统治进行的合法宣传和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造成国民对英雄的盲从与敬畏,此两者有利于英雄权威的辐射,当一旦辐射住全体成员,它便形成了保护与控制的双重作用,也就是“和”。但是,当遭遇外来阻力时,冲击的力量作用于英雄,不涉及组织的成员,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家天下”的不利模式,调动不起个体成员的反抗意识,除非英雄的保护和控制的网已破烂不堪,危及个体成员的生存。(2)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个体成员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英雄主义组织间的个体成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多样性,而美国人,虽然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是,其实那些都是自由、民主价值取向的变种。这样的不同,可以从英雄的权威辐射网入手,这就好比两块相同的菜地,原本一模一样生长发育良好,但有一天,中国的蔬菜实现了大棚种植,所以中国的蔬菜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但被大棚(英雄的权威辐射网)限制了阳关和高度,于是方向上东倒西歪,强度上阴绵白嫩,而美国的蔬菜则不同,它依旧往前生长,不偏不桡。这不仅可以从“大棚”权威辐射网入手,也可以从文化的融合程度入手。美国虽然是世界公认的移民国度,但随所移入的主要思想却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督教文化,追求的是自由、民主的思想,历史上也未曾有过一个与之相抗衡的文化入侵,因此,总体价值取向纯正,使得个体相“同”。而中国虽是儒家文化为主,但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以及近代的西方自由文化都曾撼动过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里,人的价值观可以是这几种文化之间的组合,所以自由形态就比美国的自由形态多的多,形状就自然有所差异,这就是“不同”。(3)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个体成员前进的内在动力不同这个问题就相当与火箭的推力问题,中国“火箭”主要是靠 “火箭”主体产生推力,而带动整体的上升;不同的是,美国“火箭”主要是靠主体旁的助推器产生推力,使整体上升的。所以在我国现代之前的史学界都认为是英雄推动了历史发展,而非人民。在西方的思想界则不同,他们普遍重视人民的权利要求,认为“上帝”相对于国王更为重要,所以,罗马的“元老院”、英国的“上议院”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权利的发挥提供了场所。那么,难道他们就产生不了英雄?或是产生了也不为人民所敬仰吗?无可非议,这种论调是片面的,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古罗马的恺撒以及法国的拿破仑都是中国式的英雄,但他们也为西方人津津乐道,大概这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吧!这一点的不同,可能也是我们中国的领导任用多是委任型而非西方民主社会的选任型的成因吧!(4)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英雄与个体成员的关系不同在中国的英雄主义组织中,英雄与个体成员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英雄将个体成员置于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并带领他们推动历史的前进;而在美国的英雄主义组织中,英雄与个体成员的关系是被选举和选举的关系,英雄是靠民众的力量推动历史的前进。这样的关系,可以形象的打两个比喻,中国的是:一个人(英雄)拉起了很多人(个体成员);美国的是:很多人(个体成员)推起了一个人(英雄)。这是中美组织性质的最大的不同,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个体成员的自由度上。中国个体成员的前进是建立在英雄的动力之上的,限制它的是英雄的权威以及面子或者可称为道德,但这并不能限制它的突破,因为它的动力建立于英雄的动力,只要具有一定的但不需要太大的动力,它即可冲破英雄的高度,并将在小范围内形成新的英雄,产生新的道德标准。美国个体成员的前进是依靠自身的动力,它推动英雄前进是靠与其他成员一道完成的,这就是一个相互妥协、让步、协商的过程,所以即使它有足够的动力也需平衡英雄及其它成员的力量,维持整个组织的平衡。可见,中国的国民个体在内部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误被人认为“一盘散沙”。而美国的个体成员看似自由、民主,其实,他却牢牢被人控制于与他人的契约中。个体成员的活跃性上。前文叙述过中国个体成员的前进主要是建立在英雄的动力之上的,那么在每个个体成员都存有可能的情况下,自然是多有叛乱和内斗的现象,而不像美国的个体成员因抵消其他力量而处于平衡之中。个体成员的对外反应上。因为中国的个体成员的主要前进动力是依靠英雄而产生的,所以当英雄遭外力阻挡时,个体成员依然可以靠自己的小动力缓慢前行;而在美国,若当英雄遭外力阻挡时,作用力将分解给众多个体成员,反抗的自然是整个组织的各个部分,中国只有当个体成员前行到英雄的的高度时或产生新的英雄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5)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间崇拜的客体不同虽然中美英雄主义组织都是崇拜英雄,但是,在崇拜具体英雄上存在区别,这样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崇拜客体的现状不同。目前,中国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所以对英雄的崇拜更多的是对经济英雄的崇拜;而美国,由于它经济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们关注的不在是经济,而是自由、民主的理念,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崇拜理念英雄,例如:他们的总统为推行自由、民主而决定进行的对外战争总是得到国内的大量支持。崇拜客体的转变不同。中国对英雄的崇拜开始由崇拜理念英雄为主向崇拜经济英雄为主转变,例如毛泽东时代的支持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就是一种崇拜理念英雄的结果;而美国对英雄的崇拜是由经济英雄转向了理念英雄,例如,二战之前,美国是不热于参与国际事物,而是专注自己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一战欠款,这时的美国还是处于崇拜经济英雄的时代。现在,英雄的含义已经得到了扩大,而英雄主义也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观念,而且还是一种组织性质,并且是我国国民的组织性质,这是站在组织的组织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组织性质的结果。虽然我国的国民组织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那是从不同角度看待组织性质的结果。如果从组织方式上看组织性质,我国国民组织的主要性质依然是英雄主义,这是由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作用的结果。英雄主义对中美组织间的国民有极大的影响,使得中美组织间的国民既有需要英雄,倡导英雄主义的相同点,也有“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区别。英雄主义作为我国的国民组织性质,对我国的国民组织具有极大的重要意义。但现在出现的“英雄过时论”,却在劝导人们放弃英雄主义。这种不利于我国的言论,必须坚决反驳,并大力倡导英雄主义。倡导英雄主义,首先得确定好英雄。英雄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自然英雄和人为英雄两种。自然英雄是在自然的法则下,通过优胜劣汰的原则,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人,他具有时间限制性。而人为英雄是对自然英雄的加工,是对自然英雄的精神概括与总结,他具有一定的永恒性。例如:雷锋,在他的精神被弘扬之前,他仅仅是一个自然英雄,但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下,他成了一名认为英雄,他的精神成了一种永恒,甚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都悬挂有雷锋的肖像。在自然英雄与认为英雄的选择上,我们要鼓励自然英雄,创造人为英雄,让英雄主义成为我国国民组织性质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英雄主义作为我国国民组织性质来研究,这在国民问题的研究上是一种尝试。所以在写作此文时,并未寄希望这是一篇惊世之作,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能吸引更多的学者从组织性质上研究国民问题,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作出一份贡献。参考文献1 英国 迈克彭等著 邹海燕等译 中国人的心理 新华出版社 1990062 辜鸿铭陈高华译中国人的精神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3 林语堂著郝志东 沈益洪译中国人,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04 丁捷著中国文化与人生中国文化精神文库,1993.085 罗竹凤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1第9卷 3446 张分田著秦始皇传人民出版社,2003.047 翟学伟著中国人的行动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038 李孝聪著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2第2次印刷 1499 杨鹤皋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9第二版10 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中信出版社,2003.08 152页11 黄建钢群体心态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1 200页文献综述对课题的思考,从一开始的关注国民性格,后深入到从组织性质上解读国民性格,但到定稿时,这已仅仅作为文章的一部分了。为了确认课题组织性质,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入手,调阅了一部分资料,后又于研究的意义上,参考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书籍。所以,文献从历史、地理和文化书籍上跨度到对国民性的研究书籍,再跨度到民主政治建设的书籍上,看似纷乱,其实都是从不同侧面对组织性质的研究,或是其表现。以下略引几本文献作为综述。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写此书的木点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文明、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这条道路在辜鸿铭看来当然是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他在文中,通过对“引言好公民的宗教,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妇女,中国语言,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