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单 位:焦作三十二中学讲课教师:齐 静乡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2.了解诗歌“托物寄情”的创作手法。3.利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优美的意境。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优美的意境。教学准备:安排学生课前完成以下预习任务:1.查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诗文大意。3.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三”的提示,划分出诗歌的节奏。4.熟读诗歌,注意把握感情基调,朗读出诗歌的节奏。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走进乡愁(课前播放视频想家,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们离开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 师:同学们,其实我跟你们一样,想当年在外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想起家中对自己呵护备至的父母,想起家中熟悉的一切,就彻夜难眠。这时我总会默默吟诵起这几句诗:“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 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 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也说不清。我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特殊的政治原因,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叶落无法归根,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抒情诗乡愁,一起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另:1.展示目标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2.了解诗歌“托物寄情”的创作手法。3.利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学习难点)。2.回顾“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习资料中已有介绍) ”作者及背景简介余光中, 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因写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年少时求学异地,不能常伴母亲身边;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远离故土,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婚后赴美留学,不能与妻儿相守;1958年母亲去世,永失母爱。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互相往来。但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游子,都是身在台湾,心在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如泣如诉、充满忧伤之情的乡愁。 二、读情,理解情感1.找四个学生分节试读。(教师适时指导,提醒学生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把握感情基调,由此把握朗读语速、停顿等)2.听范读,学生仿读。三、品情,感悟情感1.研读,了解独特的意象。师: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情感,诗人通过哪些事物把它写得具体可感的?学生回答后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教师精讲:这些诗人用以表现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把情感寄托在意象上,就是诗歌常用的创作方法托物寄情。指导学生朗读重音。提醒学生注意:重音重读和重音轻读的区别。(此环节旨在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重音,品味诗歌“独特的意象”,进而了解“托物寄情”这一诗歌创作方法) 2.品读,感悟优美的意境。师:品读诗歌,大胆想象,描述每一节诗让你想到的画面:在什么场景?有哪些人物?会有怎样的故事?(第一、三、四节诗任选其中一节即可)示例(第二节):长大后,我娶了娇妻,又别了娇妻,曾经的缠绵终化成辛酸的记忆,脑海里只剩下一次次拿着船票登船时,妻子的挥手别离、泪容凄凄(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学习“想景悟情”的诗歌学习方法,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使学生学会在朗读诗歌时,配以相应想象的方法,做到“从心里发音”)3.诵读,品味完美的形式。要求学生借助“减字背诵法”(通过减字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结构特点,据此背诵诗歌),品味诗歌“完美的形式”,进而当堂背诵全诗。【小资料】乡愁的形式美: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呈现整饬美;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句式,既突出地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也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低回往复,抑扬顿挫,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四、说情,拓展延伸师:借助具体的事物,给“乡愁”打一个比方,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示例1:乡愁是家乡的小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示例2: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飘到何时愁方休。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定数名学生依次展示师: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老师惊喜的发现,把大家的发言连接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就是这首诗的作者,也可以尝试做诗人了。下去之后,请同学们把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加上你自己的“成果”,整理成一首“乡愁诗”,还要记住给它取一个漂亮的名字。五、唱情,深化情感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种诗歌创作方法托物寄情,学会了一种诗歌学习方法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