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期奥数训练_和差倍问题复习提高.doc_第1页
三年级下期奥数训练_和差倍问题复习提高.doc_第2页
三年级下期奥数训练_和差倍问题复习提高.doc_第3页
三年级下期奥数训练_和差倍问题复习提高.doc_第4页
三年级下期奥数训练_和差倍问题复习提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 和倍、差倍、和差问题复习应用知识网络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我们称之为和倍问题;已知几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叫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叫做和差问题。基本公式和方法:(1)解答和倍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数为标准数(即一倍数),再根据其他各数是标准数的几倍,确定总和相当于标准数的几倍,可用除法先求出标准数,进而再算出其他各数分别是多少。基本公式: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2)解答差倍问题,一般以小数作为标准数即一倍数,再根据大小两数间的倍数关系,确定差是标准数的多少倍,可先用除法求出小数,进而再求出大数。基本公式:差(倍数的差)=标准数(一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小数+差=大数(3)解答和差问题,可以选择大数或小数作为标准数,然后进行思考。以小数为标准,从和里减去两数差,恰好是小数的2倍,除以2可以求出小数;以大数为标准,把小数加上两数差,就与大数相等了,也就是用和加上两数差,正好是大数的2倍,除以2可以求出大数。 解答和差问题的基本公式是: (和差)2=小数 和小数=大数 (和+差)2=大数 和大数=小数重要提示:确定题目中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标准数,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和解题。经典例题例1某畜牧场有牛、羊共1502只,如果牛减少50只,羊增加350只,那么羊的只数比牛的只数的3倍多2,求原来牛、羊各有多少只?思路剖析此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羊的只数比牛的只数的3倍多2”是牛、羊数量减、增完后的关系。牛减少50只,羊增加350只后,牛、羊总量发生变化:1502-50+350=1802(只)。这时的总量是此时牛的数量的4倍多2只,那么变化后的牛、羊数可求,原来牛、羊的数量易知。解答变化后牛、羊总数:1502-50+350=1802(只)此时牛的只数:(1802-2)(3+1)=18004=450(只)此时羊的只数:1802-450=1352(只)原有牛的只数:450+50=500(只)原有羊的只数:1352-350=1002(只)答:原来有牛500只,羊1002只。点津在求解此题时应注意牛、羊数前后的变化及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例2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与荷兰队共获金牌40枚,中国队的金牌数比荷兰队的3倍少8枚。中国队、荷兰队各获金牌多少枚?思路剖析由条件“中国队的金牌数比荷兰队的3倍少8枚”,可把荷兰队的金牌数看作一份,那么中国队的金牌数为3份减8。如果把中国队与荷兰队的金牌总数40枚再加上8枚,就等于荷兰队金牌数的4倍。解答荷兰队的金牌数:(40+8)(3+1)=12(枚)中国队的金牌数:40-12=28(枚)或者123-8=28(枚)答:中国队获金牌28枚,荷兰队获金牌12枚。例3已知两数之和是649,其中一个数的个位数是0,如果把这个数个位的0去掉,则和另一个数相等,求这两个数。思路剖析已知两个数的和是649,又知把其中一个数个位的0去掉,即缩小10倍后与另一个数相等,可知大数是小数的10倍,那么两数之和是小数的11倍,则可先求出一倍数,然后再求出另一个数。解答小数:649(10+1)=64911=59大数:649-59=590或者5910=590答:这两个数分别为590和59。点津此题中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间接给出的,要通过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例4有一箱苹果和一箱桔子,已知苹果数是桔子数的3倍。若每天从苹果箱中拿出2个苹果,从桔子箱中拿出1个桔子,经过几天后,还剩下7个苹果,桔子恰好取完,问原有桔子、苹果各多少个?思路剖析由于每天取出2个苹果和1个桔子,则取出的苹果数是桔子的21=2倍,再由条件“苹果数是桔子数的3倍,可知剩下的苹果数应是桔子的3-2=l(倍),即为桔子的个数。再由二者3倍的数量关系可求苹果数。解答桔子的个数:7(3-2l)=7l=7(个)苹果的个数:73=21(个)答:有桔子7个,有苹果21个。例5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截去14分米,第二根接上180厘米,这时第二根铁丝的长度是第一根长的3倍,两根铁丝原来各长多少分米?思路剖析由于变化后第二根铁丝是第一根铁丝的3倍,因此将变化后的第一根铁丝长度看作一倍数,而180厘米=18分米。变化后两根铁丝的差正好相当于第一根铁丝剩下部分的长度的2倍,所以,当从第一根截去14分米后剩下的长度(即一倍数)可以求出来了,那么两根铁丝的长度易求。解答180厘米=18分米第一根铁丝截去14分米后剩下的长度:(14+18)(3-1)=322=16(分米)两根铁丝原来的长度:16+14=30(分米)答:两根铁丝原来的长度各为30分米。点津注意一倍数的选取,从两根铁丝变化后的长度差与一倍数的关系中求出一倍数。例6A、B、C、D四个数,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3,且D是A的4倍,求这四个数。思路剖析由于条件中给出“D是A的4倍”,只需知道D比A多多少,即D与A的差,那么此题易解。由“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3”,那么D与A相隔4-l=3个数,则D与A的差为:33=9。由条件“D是A的4倍”,知D比A多3倍。把A当作一倍数,那么A值可求,B、C、D也易求。解答D与A的差:3(4-1)=9D比A多:4-1=3(倍)A值为:93=3B值为:3+3=6C值为:6+3=9D值为:9+3=12答:这四个数分别为3、6、9、12。例7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541,已知商13、余数5,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思路剖析从四个数的总数541里面减去已知的商13、余数5,就是剩下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和:541-13-5=523。由于余数是5,那么被除数减去5则正好是除数的13倍,这时总数为:523-5=518,这正好是除数的13+1=14(倍),把除数看作是1倍数,则除数可求。再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可求出被除数的值。解答被除数与除数的和:541-13-5=523。除数:(523-5)(13+1)=51814=37被除数:3713+5=486或者523-37=486答:被除数为486,除数为37。例8数学兴趣小组有学生45人,男生比女生多3人,兴趣小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答: 可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男生: 45人女生: 3人方法一:男生比女生多3人,若男生减少3人,男、女生就同样多,但总人数会因此也减少3人:变为 453=42(人),42人中男、女生同样多,各为422=21(人);方法二:男生比女生多3人,若女生增加3人,男、女生就同样多,但总人数会因此也家伙少年宫3人:变为 453=42(人),42人中男、女生同样多,各为422=21(人);和:45;差:3;较小数:女生;较大数:男生 女生(小数):(45-3)2=21(人) 男生(大数):(45+3)2=24(人)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解决和差问题的一般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例9小丽在一次考试中,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小丽的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分析与解答: 已知数学与语文的分数差是4分,而数学与语文的分数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自己去找。从“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可求出分数和,然后利用和差问题的一般公式就可求出语、数两科的分数。语文和数学的分数和是 932=186,差:4 数学(大数) (1864)2=95(分) 语文(小数) (1864)2=91(分)例10二(1)班和二(2)班共有82人,如果从二(1)班调4名学生到二(2)班,那么两班人数相等。两个班各有学生多少人?分析与解答:此题和已知,关键是找到两班的人数差,从“从二(1)班调4名学生到二(2)班,两班人数相等”可知,二(1)班比二(2)班多2个4人,即多8人,利用关系式:二(1)班(大数):(82+8)2=45人;二(2)班(小数):(82-8)2=37人。 例11聪聪和明明共买了20本书,如果聪聪给明明6本书,那么聪聪就比明明少2本书。问聪聪和明明各买了多少书?分析与解答: 从题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和”,“差”却没有明确告知,从“如果聪聪给明明6本书,那么聪聪就比明明少2本书”中可知:如果给了后两人一样的话,那么聪聪比明明多62=12本,但是给了后聪聪比明明少2本,说明实际上聪聪比明明只多122=10本。这样和差的关系都有了,就可以用和差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聪聪的本数(大数):(2010)2=15(本)明明的本数(小数):(2010)2=5 (本) 或 1510=5(本)例12小明、小刚、小虎三人共有课外书49本。小明比小刚多4本,小刚又比小虎多6本,三人各有多少本?分析与解答: 先画图分析小明:小刚: 4本 共49本小虎: 6本可看出,小明比小虎多6+4=10本,如果增加10本,小明和小虎一样多;小明比小虎多4本,再增加4本,小明和小刚一样多;即:总数增加(6+4)+4=14本后,正好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明的数量为(49+14)3=21本,进而得出小刚、小虎的数量。反之,如果将总数减少(6+4+6)本,就正好是小虎的三倍,可以先得出小虎的数量,再求其他的数量。 即:方法一:小明(最大数):(49+4+6+4)3=21本, 小刚:21-4=17本;小虎:17-6=11本方法二:小虎(最小数):(49-4-6-6)3=11本小刚:11+6=17本;小虎:17+4=21本练一练:工厂将875元奖金奖给有发明创造的三名优秀工人,第一名比第二名多得250元,第二名比第三名多得125元,三名优秀工人各得奖金多少元?分析与解答:第三名(即最小数)钱数的3倍是:875125125-250=375(元)第三名的钱数为3753=125(元)第二名的钱数为125125=250(元)第一名的钱数为250250=500(元)思考 如果以第一名或第二名为标准又该怎样解答呢?小结:解决三个数之间的和差关系要注意:在分析三个数之差时,如果以最大数为标准或以最小数为标准,总数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不同的,要特别细心分析。发散思维训练1小江和小天总共有52张邮票。如果从小江的邮票中拿走一张,再把3张邮票放入小天的邮票中,小天的邮票就是小江的2倍。小江和小天各有几张邮票?2已知A、B、C三个数之和是131,A除以B,B除以C,商都是5,余数都是1,求这三个数。3甲、乙两车间的工人数相等,由于工作需要,从甲车间调57人到乙车间去,这时乙车间人数正好是甲车间人数的4倍。求甲、乙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4某农场有鸡、鸭共4571只,如果鸡减少230只,鸭增加100只,那么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的3倍多1只,求原来有鸡、鸭各多少只?5三个物体的平均重量是37千克,甲物体比乙、丙物体重量之和重5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6某校参加运动会的男生比女生的4倍少10人,比女生的3倍多22人,这个学校参加运动会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7甲、乙、丙三人的年龄和是134岁,其中甲比乙的3倍少9岁,丙比乙的2倍多5岁,求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8有A、B两个水塘,A塘中有水3000立方米,B塘中有水1200立方米,现从A塘中往B塘中引水,流速为每分钟50立方米,多少分钟后B塘中的水量是A塘中水量的2倍?9学校一、二年级工友230人,一年级比二年级少30人,一、二年级各有多少人?10师徒两人合作2小时,共生产零件110个,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生产5个,师徒两人每小时各生产零件多少个?11两只油桶共装油60千克,如果把第一桶里的油倒出6千克,两个油桶中的油就一样多。第一桶里原来有油多少千克?12姐妹两人共有480元零花钱,如果姐姐给妹妹34元,则两人的钱数相等,原来姐妹两人各有多少钱?13把长11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并且要求长比宽多11厘米,那么长与宽各应该是多少?14把 99颗大白兔糖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甲比乙多分4个,乙又比丙多分4个,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分得多少个糖?15四个人的年龄之和是77岁,其中最小的10岁,最小的与最大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最大的年龄是多少岁?参考答案发散思维训练1解:从小江的邮票中拿走1张,再把3张邮票放入小天的邮票中,这时邮票总数:52-l+3=54张,这时小天的邮票是小江的2倍,那么邮票总数是小江邮票数的3倍,那么小江现有邮票数:54(2+l)=18(张)小江原有邮票数:18+l=19(张)小天原有邮票数:521933(张)答:小江有邮票19张,小天有邮票33张。2解:将C看作标准数,即一倍数,因为C最小,那么B是C的5倍加1,A是B的5倍加1,即是C的5(5倍+l)+l=25倍+6,三数之和为131,是标准数的1+5+25=31倍,再加上1+6=7,那么可求标准数为(131-7)31=12431=4,即C=4,那么B=45+l=21,A=215+l=106。答:A、B、C的值分别为106,21,4。3解:把调走57人的甲车间人数看作1倍数,则乙车间调入57人后的人数是4倍数。甲、乙两车间的人数相差4-l=3倍数,而甲、乙两车间人数相差572114人,这114人正是3倍数。那么调走57人后的甲车间人数为:1143=38(人),甲、乙车间原有人数:38+57=95(人)。答:两车间原来各有95人。4解:若鸡减少230只,鸭增加100只,则鸡、鸭的总数变成:4571-230+100=4441(只),此时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的3倍多1只,即总数是鸭的只数的4倍多1只,把鸭数当作1倍数,则鸭数:(4441-l)(3+1)=1110(只)原来有鸭:1110100=1010(只)原来有鸡:457110103561(只)答:农场原有鸡3561只,鸭1010只。5解:由甲物体比乙、丙物体的重量之和重5千克,可知甲物体是乙、丙物体重量和的1倍多5千克。那三物体的总重量是乙、丙物体重量和的2倍多5千克。把乙、丙物体重量和当作1倍数,三物体总重量:373111(千克),乙、丙物体的重量和:(11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