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同步练习B卷.doc_第4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同步练习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题 (共20题;共125分)1. (4分)花落谁家发明 发现 可是 于是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列文虎克的_,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现在我终于知道坦克是怎样_的了。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_上前行礼。我想把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画下来,_我的画笔不见了。2. (8分)查字典,从检字表中查下面的字,并填空。要查的字笔画数读音组词主_鸟_3. (5分)根据课文自相矛盾内容理解填空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_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_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_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_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_回答不出来了。4. (4分)按拼音写汉字jio yuf mngxi jinchung j_5. (7分)看拼音写汉字tu titi bjng hungy gunx guntn lnpn qing_6. (10分)我能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北京的春节_排场,_分外热闹。_孩子们要放鞭炮,_要过春节了。_除夕之夜要守岁,_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_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北京_城市,_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_过得分外热闹。7. (5分)下列成语有的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过来的,请找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各写一句完整的话。滥竽充数 川流不息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饱经风霜 掩耳盗铃 画龙点睛 愚公移山 急中生智8. (5分)按要求写句子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改成把字句)羊皮筏子上,乘客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用加下划线字造句)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就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用加下划线字造句)艄公破浪前行。(扩句)9. (4分)辨形组词。核_ 该_板_ 饭_10. (5分)我会扩句蝴蝶在飞。礼堂里坐满了学生。11.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英军的坦克首次战胜了德国兵。发明家给坦克安上履带。发明家准备好了矛和盾。12. (11分)读下列句子,先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楚人有鬻_盾与矛者,誉_之曰:“吾盾之坚,物莫_能陷_也。”_蛇固_无足,子安_能为之足?_其人弗_能应_也。_13. (5分)病句诊所。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动。因为天都峰很高,所以我和爷爷还是爬了上去。我敢肯定这件事可能不是明明做的。美丽的小兴安岭真美啊!14. (8分)形近字组词持 _ 炮_挂 _ 跑_坦 _ 般_担 _ 船_15. (3分)用加横线的字造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谱!_他不但是“三好学生”,而且是“优秀班干部”。_虽然月亮会发光,但它不是恒星。_16. (4分)我会选。危险 危急 激动 激昂水漫到了井口,十分_,快上来。洪水淹没了村庄,在这_时刻,解放军叔叔赶到了。教育家_地抱起了小女孩。大家的情绪十分_,决心完成任务。17. (5分)解释下列词语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惊叹不已:画龙点睛:18. (5分)通过学习自相矛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9. (17分)课文回顾。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万壑树参天_ 穿尽红丝几万条家家乞巧望秋月_ 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_ 亲口尝梨知酸甜亲身下河知深浅_ 礼轻情意千里送鹅_ 千山响杜鹃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_严寒,_漫天飞舞的大雪,_冻得坚硬的山路,_寻找冻僵的燕子。太阳有_、_和_三大特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是_句。它把_比作_。“等闲识得东风面,_。”是宋代诗人朱熹_中的诗句。20.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二、 阅读题 (共5题;共44分)21.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 _ _ _还 _ _ _ _(3)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相同。(判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22. (5分)阅读课文自相矛盾 , 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这篇课文。 23. (5分)阅读课文自相矛盾 , 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给课文写一段赏析。 24. (5分)阅读课文自相矛盾 , 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25. (5分)阅读课文自相矛盾 , 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自相矛_盾_ 弗_能应也(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誉之曰:_ 物莫能陷也: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20题;共125分)1-1、2-1、3-1、4-1、5-1、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