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 1.1.2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同步练习(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 1.1.2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同步练习(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 1.1.2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同步练习(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 1.1.2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同步练习(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 1.1.2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同步练习(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年级: 高二 学科: 生物 审核: 课时及内容: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知识目标】1、掌握培养基的种类、营养要素及配制要求。 2、 理解灭菌、消毒的区别 。3、 掌握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方法。【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知识点一】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础培养基1、培养基的营养要素营养物质定义作用主要来源 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无机化合物(无机碳源): 、nahco3;有机化合物:糖类( )、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 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化合物:n2、nh3、铵盐、硝酸盐;有机化合物: 等水、无机物2、培养基的种类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用途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工业生产 培养基加凝固剂,如 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 培养基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功能 培养基含有野生型微生物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用于野生型微生物培养 培养基缺乏相应的营养成分选择微生物鉴别培养基加入显色剂的培养基用于微生物鉴定注意:(1)选择培养基特定条件或特定碳源、氮源只有该种或该类微生物能存活或利用。如用纤维素粉作为碳源时筛选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根据是否含 筛选自养、异养微生物;无任何 的培养基筛选固氮微生物;加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真菌;高盐、强酸、无氧等特定条件筛选耐盐、耐酸、厌氧的微生物。(2)培养基配制原则:、目的明确(依据 选择合适的营养物质) 、营养协调(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ph适宜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加尿素 不加尿素 加琼脂 不加琼脂加葡萄糖不加葡萄糖加硝酸盐不加硝酸盐abcd【知识点二】生物技术手段无菌操作条件结果常用的方法 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 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 3、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化学消毒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紫外线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 巴氏消毒法abcd【知识点三】 接种技术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 (1)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中细菌的分离和稀释过程发生在接种环在固体平板表面上的移动划线过程中。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纯种的单个菌落。(如下图)注意:a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b.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2)稀释涂布平板法 注意:接种时每个浓度至少设置 个重复,统计菌落时,选菌落数为 的一组为代表进行统计。4、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的土壤稀释液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培养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5、(2011新课标全国卷,39)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和_。(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4)通常情况下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和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巩固练习】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环、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环c培养基、手、接种环d接种环、手、高压锅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256,取平均值163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3、(2011重庆卷,2)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4、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填“正放”或“倒置”)。(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倒掉。(7)若用水葫芦来去除该污染物,是否可行?为什么?_。5、白僵菌高孢粉是国家林业局推广的高效生物杀虫剂之一,应用于多种林木和农作物害虫的防治。白僵菌分生孢子附着在寄主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遇适宜条件开始萌发,生出芽管。同时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等溶解昆虫的表皮,通过芽管入侵虫体,在虫体内生长繁殖,消耗寄主体内养分,产生各种毒素,形成大量菌丝和孢子,布满虫体全身。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生产用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富集培养_性能测定。白僵菌的菌样应从_处采集。(2)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在配制白僵菌培养基时常加入蔗糖、硫酸铵、硝酸钾等成分,蔗糖属于_营养物质。(3)白僵菌纯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和_。 (4)分离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接种工具都要进行_处理,利用高温可以使微生物的_等物质发生变性。【反思小结】1、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如下表:甲培养基乙培养基成分含量含量khso40.02%0.02%mgso47h2o0.02%0.02%nacl0.02%0.02%caso42h2o0.01%0.01%caco30.5%0.5%葡萄糖0.5%纯淀粉2%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2、氯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某研究小组依照下列实验方案(图1)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sp1菌。培养基配方如表1。图1(1)配制号固体培养基时,除添加号液体培养基成分外,还应添加1%的_。(2)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