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

收藏

预览图
编号:5190920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3.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2-28 上传人:仙人****88 IP属地:河南
12
积分
关 键 词: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 六年级上册 一、馒头发霉的实验参考教参P43页。分别把馒头放在阳光下、和阴凉背光的地方,效果很明显。 一、第3课 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潮湿,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潮湿,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现象: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实验结论: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二、P14第5课 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方法有: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2、点燃。 教材P14有个实验记录表:蜡烛在点燃、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 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 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 实验得知,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是否由蜡烛燃烧产生)、烟尘等。 方案二:教师教学用书第63页 三、P16第6课 食盐和水泥 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一)食盐的变化 器材: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方法: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再取部分食盐溶液,用滴管取4、5滴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二)水泥的变化 器材: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方法: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总结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重点观察:水泥块敲碎后加水搅拌,静止一会后水和水泥分离,有水泥沉淀。而水泥浆不会。 方案二:教学用书73页 四、P19第7课 铁生锈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变化现象,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重点是培养对比实验的能力。 做“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需要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方法: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2、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方案二:教学用书83页 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主要是模拟实验。 五、P41第14课 白天与黑夜 先根据照片及讨论,引出:地球上有昼夜,昼夜最主要的不同、造成昼夜不同的原因。再让学生想“站在宇宙中”,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设计实验。师生共同研讨出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观察实验现象。这时,使学生注意地球仪不要转动得太快。调整手电筒与地球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最好找个有毅力的孩子负责手电。实验中一般会出现两种转动地球仪的方法:一个由西向东,一个由东向西。到底怎样转动,让大家根据平常看到的现象来判断:车向东行驶景物向西,车向北景物向南。思考:当看到景物由东向西时车该向哪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为了观察更清楚,首先确定一观察点(北京、上海都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会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经过探究得出了地球仪由西向东转,手电筒光线照亮半个地球不能移动,观察一个地方的昼夜变化。 方案二:教学用书154页 六、P47第16课 四季更替 说说生活中对四季的认识。说明四季带来的主要变化是气温和昼夜的长短,昼夜长短也影响气温。这样开始使学生精力集中到四季变化主要是气温变化造成的。 气温变化原因 猜想一、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形成 一月初 147100000千米 冬季 近日点 七月初 152100000千米 夏季 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二、地球自转 根据前面学的知识,自转一周为24小时,如果是自转形成,四季变化应当每天一次。 三、地球公转 让学生探究如何公转: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 1、(1)一年循环一次,得出周期一年; (2)方向应从星空逐渐西移,认识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如果地轴直立、地轴不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注意观察,太阳直射点是南北变化的吗?此时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只射赤道。明确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北端指北极星。 发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接受到太阳光照射面积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阳光照射面积大,北半球受到热量多,气温就高,是夏季;反之,北半球是冬季。当直射点在赤道时,南北半球照射面一样大,热量一样多,从而形成了四季。 方案二:找四个手电筒放在同一个凳子上,分别朝向四个方向照射(或者用一个大灯泡放在中间,当做太阳)。在相应的四个方向放置四个地球仪。四个地球仪的地轴都指向北极,放置高度也要一样,会在不同位置看到手电筒直射的不同区域。四个方向分别代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注意调节四个地球仪的距离和位置。) 本实验由于不好找到合适的光源,实际实验操作效果不明显,建议使用课件演示。 七、P49第17课 弯弯的月亮 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圆缺变化的,十五是圆的,初三是弯的…… 2、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明确月球不停自西向东绕地球运动。 3、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亮面背着地球叫新朔日。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 可找有插座的灯泡、球,老师手持“月球”,用来模拟月球的球体,它明亮的一面要面向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它就自转了一周。这里先让学生找月相特征: 初一 初八 二十二 十五 一旦发现这四大月相的变化,以图方式画出来,就易推测整个月。这样很直观地推出: 1→15,小→大,弯→圆,这样的规律。 第二种方案:找一个皮球,一半涂白色广告色,一半涂黑广告色。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让一个学生手持皮球,有白纸的一面对着黑板上的太阳,代表月球反射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另一个学生代表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手持皮球的同学围绕地球上的人自西向东公转,皮球的明亮的一面始终面向“太阳”,地球上的人观察皮球的运动,眼睛跟随皮球运动,看到皮球上的明亮部分产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月相的变化。 方案三:教学用书180 八、蚯蚓找家的实验 教学用书211 九、植物向性实验 教学用书234 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地性实验参考教参234页。 植物向水性实验: 实验材料:豆苗三棵、纸杯三只,适量的水。 实验步骤: 1、把三棵已经生根的豆苗栽入盆中。 2、第一盆左侧浸水;右侧保持干燥。第二盆左侧保持干燥;右侧浸水。第三盆全部浸水。 3、两周后将三棵豆苗取出,保持三棵豆苗位置不变,观察其根的生长方向。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190920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