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农业工作总结衡阳市农业局(2006年11月10日)一、2006年农业形势分析今年以来,全市各地瞄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中央各项“三农”政策,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态势免税和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但4月份的大风暴雨强降温、5月份长时间的阴雨寡照、7月份的特大洪涝灾害、9月份的寒露风以及下半年频发的病虫害,均对粮食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及时应对,措施有力,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一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预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13.58万亩,比上年增加4.7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704.71万亩,比去年增加6.21万亩(早稻315.14万亩,比上年增加3.34万亩;中稻、一季晚稻42.27万亩,比上年增加2.58万亩;双季晚稻347.3万亩,比上年增加0.29万亩);旱粮108.87万亩,比上年减少1.51万亩。二是粮食总产因灾略有减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为326.28万吨,比上年减少9.35万吨,其中早稻总产为121.5万吨,比上年下降7.15万吨,亩产为385公斤,亩产比上年下降27公斤;中稻、一季晚稻产量为20.69万吨,比上年增加1.17万吨,亩产490公斤,亩减2.3公斤;晚稻产量为158.71万吨,比上年减少3.42万吨,亩产457公斤,亩减10公斤;旱粮产量为26.53万吨,比上年减少0.05万吨。2、经济作物播面继续扩大,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出现面积、产量同步增加的态势预计全市一年生经济作播种面积为401.52万亩,比上年增加12.68万亩。其中:棉花18万亩,比上年增加0.33万亩,产量1.7万吨,比上年增加0.09万吨。因籽棉价格比上年有所下降,预计棉花产值不会有明显增加。油菜籽161.87万亩,比上年增加7.05万亩,产量14.47万吨,比上年增加0.37万吨。因菜籽价格比上年略有上涨,加上面积和总产的增加,油菜籽产值比上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花生21.48万亩,比上年增加0.21万亩,产量4.28万吨,比上年增加0.06万吨。烤烟16.58万亩,比上年增加2.15万亩,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加0.13万吨,因售价和总产的增加,预计烤烟的产值增加。蔬菜151.17万亩,比上年增加3.66万亩,产量249.54万吨,比上年减少24.99万吨。瓜果23.3万亩,比上年减少0.37万亩,产量41.7万吨,比上年减少1.88万吨。大宗多年生经济作物中柑桔预计产量为6.7万吨,比上年增加0.3万吨,因柑桔市场价有所提高,产值将有所上升。3、农民收入继续增长1-9月份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54元,比上年增加380元,增长14.23%,在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1302元,比上年增加171元,增长15.13%;家庭经营性收入1559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增长13.05%;转移性收入177元,增长15.86%;财产性收入16.34元。来自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二)工作措施1、深入贯彻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两补政策” 中央1号文件是指导200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所在。为使这一潜在的动力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贯彻传达中央1号文件精神,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宣传力度。市级农业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并多次组织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学习传达1号文件,局长、党委书记单文周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解读中央1号文件”,在弄懂吃透1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派出四个督查组深入全市各地指导宣传。雁峰等地落实1号文件精神做到“四入户”: 一是宣传进农户。财政拨出专款将1号文件及其他惠农政策编印2万多份,免费发放到全区27个行政村的每家每户。二是温暖进农户。去冬今春该区抽调数十名干部慰问走访困难群众,把党的温暖送到农民心中。三是资金进农户。针对部分农户春耕备耕缺资金,政府设法与金融部门联系,落实小额支农贷款。四是农技服务进农户。组成农技服务小分队,下到屋场、猪场、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指导和培训。与此同时,各地农业、统计、财政等部门及时对2006年“两补”面积进行调查、统计、核实,让农民及时了解补贴信息,领到补贴资金,不误农时开展生产。2、积极创办示范样板,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为充分挖掘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对2006年的主推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筛选,共筛选出优质生态稻米产业开发综合配套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农作物轻简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等十大农业实用新技术。围绕推广这些新技术,市县农业部门积极创办了一批示范样板,并采取多条途径加强了新技术的推广。衡阳市农业局在衡南县谭子山镇、泉湖镇创办杂交棉制种示范基点,落实示范面积800多亩,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服务,为杂交棉制种农户举办技术专题讲座5次,发送技术资料5000份,培训农户累计达2450 人次。棉花实际收获面积760亩,亩产105公斤(因灾比上年减少15公斤),与种植水稻相比,每亩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500多元。在衡南县车江镇的丰富、白水、友谊、神龙等4个村推广无盘旱育抛秧,示范面积0.3万亩,亩可增加产量10%以上,亩节本增效146元,可为农民创收43.8万元;在西渡镇九联村、车江镇丰富村实施水稻撒播技术0.1万亩,亩产增加10%,每亩节本增效306元,可为农民创收30.6万元。衡阳市农业局与耒阳市农业局一道在耒阳市公平镇创办1000亩超级稻示范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病虫防治“四统一”办法,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耒阳市抓住被列为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试点县的机遇,积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34个乡镇65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今年以来,根据测土化验结果,设计了84个施肥配方,按户印制了19万份“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每个配方施肥建议卡都设计三个可以选择的方案),出动2000余名乡村干部,抢在农民购买化肥之前,将建议卡送到19万户农民手中,并在哲桥、大市、马水、仁义分别建立了四个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千亩核心示范片,300个测土配方施肥典型示范户,给全市农民提供学习榜样。示范的星星之火,促进了全市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50万亩,水稻轻简栽培综合技术7.02万亩。3、改进服务方式,狠抓信息入户瞄准市场组织生产,增加生产的有效性,围绕农民的需要开展服务,提供服务的针对性。一是搭建短信平台。为方便快捷地给农民传送致富信息和技术信息,衡阳市农业局、衡东县农业局、耒阳市农业局都搭起了服务农民的短信平台。衡阳市农业局搭建的“农业致富信息”短信平台从2005年11月18日正式运作以来,已组织编发“致富短信息”450余条,短信用户已发展到35000多户。二是拓宽信息服务领域。衡阳市农业局针对不同的农时生产环节及时组织编写衡阳农业信息,上传转载各类文章、信息200余篇,为领导决策当参谋、为农民致富牵线搭桥。三是收集销售信息,发展订单农业。市级农业部门通过跑广东、跑龙头企业,帮助农民收集销售信息,落实订单。在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全市订单农业发展较好。全市共落实各类农业订单510万亩,比上年增加129万亩,增加33.9%。其中早稻145.68万亩,油料122.22万亩,烤烟16.42万亩。如常宁市与常德卷烟厂、长沙卷烟厂等单位签订了3万亩烤烟收购合同,该市塔山农贸有限公司与省茶叶总公司签订了100吨茶叶收购合同。耒阳市绿海粮油在遥田镇新发展高档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2400亩。祁东县落实订单面积1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6.3%;祁东县金泰米业有限公司在风石堰、白地市、灵官、过水坪、马杜桥、太和堂等乡镇的无公害优质稻订单面积7.2万亩;祁东县果脯饮料厂在粮市、河洲、归阳、过水坪等乡镇的无公害藠头订单面积1.5万亩;祁东县吉祥食品有限公司在马杜桥、黄土铺、官家嘴、步云桥、凤歧坪等乡镇的无公害红薯订单面积3万亩。衡东县金虎粮油公司、神农种业等企业与农户落实优质稻订单5万亩。四是搞好病虫情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关注病虫发生新动向,编写病虫情报,指导农民群众搞好病虫防治工作。4、积极投身抗灾救灾,确保农民不减收今年以来,我市发生了多起自然灾害,特别是7月15日以来,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的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加之上游的东江水库、欧阳海水库、双牌水库最大流量的泄洪,造成了耒阳、衡南、衡东、常宁、衡山、珠晖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农业生产损失惨重,全市284万亩农作物受灾,上百万亩农作物绝收。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围绕抗灾、救灾、减灾打总体战。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灾害损失发展生产补,一产业损失二三产业补,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的生产自救方针,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主动、尽责开展工作,为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灾情发生后,市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及时部署防洪抢险生产自救工作。局长、党委书记单文周在第一时间赶到耒阳参与抗洪抢险,率先创办改种样板。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围绕澄清受灾底子、组织生产自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抓信息。衡阳市农业局在7月17日组织三个小分队分别下到受灾严重的耒阳、衡南、衡东、常宁、衡山等地指导救灾,实地调查受灾情况,核实受灾面积,收集受灾信息。农业信息机构做到二天一收集,三天一上报,为指导全市改补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数据。二抓种源。衡阳市农业局先后联系了隆平、亚华、德农、神农大丰等大型种业公司以及宁乡县原种场、益阳市农科所和长沙沙河种业有限公司,共联系“倒种春”种子湘早籼17、21、24号近200万斤。耒阳市财政拿出148万元用于购买种子,免费发放到受灾的农民手中;常宁市农业局组织种子公司、蔬菜办、粮油站、经作站、植保站等单位从外地紧急调运早稻常规稻种子35万公斤、杂交稻种子2.5万公斤、经济作物种子0.8万公斤及强氯精76万包,赶在7月26日前送到各受灾乡镇农户手中,确保补种的水稻种子及时下泥;对于缺秧少苗的晚稻田,通过调剂未受灾地区的晚稻秧苗,补插晚稻2.45万亩。据统计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共组织调运各类农作物种子229.48万斤,发放种子208.01万斤。三抓技术指导。为不误农时,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加强了对改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千方百计减少灾民的损失。7月17日,衡阳市农业局以明传电报的形式对各县市区农业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抗洪救灾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适时抢收早稻,加强中稻和经济作物管理,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并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衡阳新闻网等媒体向全市人民进行公告。紧接着制定下发了衡阳市农业局关于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意见,对“倒种春”、秋荞、秋大豆、秋黄瓜等十二类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指导全市灾后补改种工作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技术资料。耒阳市农业局在7月19日的抗洪救灾动员大会上下发耒阳市农业生产自救技术方案1000余份,并把技术方案张贴到村到组。据统计,洪灾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技术干部上门指导灾民改补种16565人次,举办培训班244期次,培训36019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6.86万份。四抓示范样板。省农业厅、衡阳市农业局、衡南县农业局三级农业部门在衡南县原种场莲花村创办改补种样板,该村750亩一季稻全部被淹,通过三级农业部门的工作,调剂秧苗莳插晚稻150亩,补种“倒种春”50亩,直播80亩,落实改种秋玉米、秋大豆、秋菜50亩,市县农业部门还为其送去2万斤大米、1万斤蔬菜、组织0.5万斤种子。衡阳市农业局、衡阳市农科所、耒阳市农业局联合在耒阳市大市乡的长洲、长丰、花坪三个村创办了晚稻改种样板。通过三个办点单位的努力工作,4000亩的改补计划全部落实。据统计,各地共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改补种样板36处,面积3.13万亩,辐射带动了全市改补种工作。5、新农村建设氛围浓厚,“百村示范”工程顺利推进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的总体部署,市委市政府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下发了衡发20062号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和衡办发20063号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领导责任制。整合各级部门的力量狠抓“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其中市县两级财政筹措7000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农业部门抽调1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100个驻村工作队,进驻100个示范村,协助指导开展示范村建设。目前,100个示范村已完成90个村的村庄规划方案。各示范村结合本村实际,广泛开展“三清五改”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示范村面貌明显改观。如衡东县李花村硬化路面12公里,拆除旧土砖房70余间,猪、牛栏棚90余间,无公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全面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村民房前屋后种果、植树、栽花、绿化率达到90%以上,新建12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楼,解决村民看病难和村无办公场所的问题,规划建设三区村民住宅新区,并规划一区公墓。祁东县罗江村发动农民投资投劳共筹资80余万元,完成村级公路硬化7.2公里,房屋亮化96户,建成了黄花菜专业批发市场,启动了1800多平方米的村部综合大楼建设。耒阳市石仙村发动群众拆除闲置杂房108间3000余平方米,粉刷外墙4000平方米,镶贴瓷砖1800余平方米,发展烤烟1800亩,建成6000平方米鸡舍养殖湘黄鸡3万羽,创办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3家。衡东县在28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结合新农村建设,每个村培植一个以上的特色种养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6、扶植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我市制定落实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市县两级财政共到位扶持资金800万元,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壮大。19月,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各类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8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2家。农产品加工涉及粮食、竹木、油脂、果蔬、席草、茶叶、特色养殖各个领域,农产品加工方式由粗到细,技术装备由简到精,产品档次由低到高,销售市场由近到远,较好地实现了产品增值,带动了基地建设,改善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如耒阳市绿海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13万吨的大米生产线,产销能力已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衡东县天福油脂公司投资1000万元扩大生产,新建厂房8000平方米,建成投产后生产能力将翻一番。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其中,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由5家发展到9家,年加工大米能力扩大到45万吨,精米加工能力达12万吨。同时,采用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鼓励农村能人牵头创办专业协会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今年全市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这些合作组织在带领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三品”认证、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开展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各地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月活动,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移动短信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10月份,市县主管农业的副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发表电视讲话,市农业、畜牧联合印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10000册,发到全市各个村组。11月7日,市人大农业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局联合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培训班,60多名涉农企业、种养大户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班。10月27日,在人口密度大的超市前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资料,为前来咨询的市民热心解答问题,大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声势。二是开展检验检测。今年以来,各地加大了检验检测工作的力度,市及部分县检验检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衡阳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做到定期、定市场抽检,定期发布检验检测简报。今年以来该中心共抽检样品11454个,印发检验检测简报22期1500余份,为推动安全生产与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启动城镇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是源头。全市各地抓住办理人大1号议案的契机,全面起动了蔬菜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今年全市已新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0余亩。市农业局与珠晖区农业局在白鹭湖开发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240亩,先后举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班15期,培训专业户1300多人次,推广杀虫灯30盏,推广优质、抗病、高产蔬菜新品种13个,建立蔬菜生产协会、农残检测站、测报站、农资供销点。四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按照2006年衡阳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方案,在白鹭湖蔬菜生产基地、西园农产品批发市场、香江百货、步步高超市、家润多超市等5家单位开展试点,以此推动全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五是加强“三品”认证工作及管理工作。围绕打造品牌,增加品牌效益,各地加大了认定和认证工作的力度。今年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30万亩,新增认证农产品32个。同时,我们对已认定的产地和产品进行核查,要求其按照“三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建立生产档案,加强检验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8、推进农业执法,强化市场监管今年以来我们把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作为确保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抓。一是全面部署全市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3月7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全市农资打假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农资打假行动。3月7日上午,局长、党委书记单文周亲自带领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的同志赴珠晖区农资经营一条街巡查,督促指导农资打假工作。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县农业部门共立案213起,其中种子案58起,农药案92起,肥料案26起,共查获假劣种子5980公斤,肥料445000公斤,农药4948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万元。三是组织优质农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我们做到一手抓打假,一手抓送优。3月13日,市农业局局长、党委书记单文周带领市农业局有关科站、市农科所、市蔬菜研究所、衡南县农业局的专家以及衡阳隆平高科、衡阳市蔬菜种子公司、衡阳市三湘复合肥厂、衡阳市安邦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负责人赴衡南县车江镇开展优质农资、科技服务下乡活动。13家企业负责人面对农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现场作出承诺:“决不销售假劣农资,对所销售的农资负责到底!”我局专家为农民上了技术课。整个活动除散发万余份的新品种、新技术资料外,还为贫困农民送去价值近2万元的优质种子、肥料和农药,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称赞。(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农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加上燃料涨价,以及生产服务性费用增加,农民不得不支付较高的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两补”和粮油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二是农药质量不过硬,标签不规范。一些厂家和经销商对同一农药品种采取年年改头换面取新农药名称的办法,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改变防治对象,修改使用方法,夸大使用效果,致使农民防治害虫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增加,大大增加了防治成本。三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薄弱,乡镇基层农技队伍人心不稳,新老接替断层,技术推广费用缺乏。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现有的水利灌溉设施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维修较少,严重老化,山塘淤塞,渠道塞、跑、冒、漏、垮现象严重,有的已经不具备灌溉功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2007年农业工作初步打算2007年,是党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二年,农业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百村示范”工程为载体,力争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0万亩,产量300万吨,种植业产值增长3%,农民收入增长5%。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立足我市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优质稻、优质棉、双低油菜、有机茶、柑桔、黄花菜、席草、烤烟八大优势农产品,逐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引导和规范力度,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认真搞好中介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层次和效益,力争新增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0万人。2、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按照省委1号文件的要求,从今年开始,连续五年实施百村示范工程,下派工作队帮助示范村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乡风文明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5503-2025粮油检验碎米检验法
- 2025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金昌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通辽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温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金昌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白山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赤峰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精练)
- 2025年许昌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綦江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候鸟迁徙路径建模-洞察及研究
- 七年级国际学校数学试卷
- 立体库基本知识培训课件小结
- 2025年持续膀胱冲洗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 2025年贵州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一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实验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拓展提升:指数、对数型复合函数(学生版+解析)
- TIA病情观察及护理
-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和基础习题及答案
- 华为销售团队管理制度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航空航天风洞试验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