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斜齿减速器课程设计432.4%1%300%115%127.doc

二级斜齿减速器课程设计432.4%1%300%115%127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1946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23.60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4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2.4
积分
关 键 词:
减速器课程设计
资源描述:
二级斜齿减速器课程设计432.4%1%300%115%127,减速器课程设计
内容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课 程程 设设 计计 说说 明明 书书 ( 论论 文文 )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 院 系: 机电工程学院 班 级: 设 计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目录 一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 2 1.1 分析或确定传动方案 . 2 1.2 选择电动机 . 3 1.3 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并分配传动比 . 4 1.4 计算传动装置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 5 二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 6 2.1 选择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精度等级 . 6 2.2 确定计算公式 . 7 2.3 高速级齿轮,初定齿轮传动及齿轮主 要尺寸 . 7 2.4 低速级齿轮,初定齿轮传动及齿轮主要尺寸 . 10 三 .轴的设计计算 . 14 3.1 高速轴设计计算 . 19 3.2 中间轴的设计计算 . 19 3.3 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 19 3.4 输出轴强度的校核计算 . 19 四 .键的设计和计算 . 23 五 .校核轴承寿命 . 23 六 .联轴器的选择 . 25 6.1 输入 轴联轴器 . 25 6.2 输出轴联轴器 . 25 七 . 润滑密封设计 . 25 八 .减速器附件及其说明 . 25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 一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1 分析或确定传动方案 1.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传送带组成。 2.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3. 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 其传动方案如下 根据要求,选用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将动力传送到传送带上,实现传送带预先设计的参数及其相应的功能。 设计的原始数据要求: 传送带的初拉力: F=2400N 传送带卷筒直径: d=300mm 传送带带速: v=1.0m/s 关于减速器的生产和工作的要求: 机器产量为大批量; 机器工作环境为清洁; 机器载荷特性为平稳载荷; 机器最短工作年限为六年二班。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 1.2 选择电动机 1.2.1 选择电动机的结构形式 电动机分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两种。由于生产单位一般多采用三相交流电源,因此,无特殊要求时应选用三相交流电动机,其中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应用广泛。所以选择使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1.2.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功率) 首先计算工作机有效功率: KWFvW 4.21000 124001000P 式中, F 传送带的初拉力,由设计原始数据, F=2400N; v 传送带的带速,由设计原始数据, v=1.0m/s。 从原动机到工作机的总效率: 4234221 299.0 499.0 297.0 0.96 0.8504 式中,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联轴器传动效率,由参考文献 1P81 页表 9.1,1 0.99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轴承传动效率,由参考文献 1P81 页表 9.1,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齿轮啮合效率,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卷筒传动效率,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则所需电动机功率: kW82.28504.0 4.2 Wd PP1.2.3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工作机(套筒)的转速: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4 sadD V /r7.63300 1601000100060n W 式中, d 传送带卷筒轴直径。由设计原始数据, d=300mm。 由参考文献 1P88 页表 9.2,两级齿轮传动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电动机的转速范围为: dn i Wn =(840) 63.7=( 509.62548.0) minr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为 750 r/min、 1000 r/min、 1500 r/min 三种。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质量及价格等因素,为使传动装置结构 紧凑,决定选用同步转速为 1000 r/min 的电动机。 根据电动机的类型、容量和转速,由参考文献 1P172 页表 15.1,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S-6,其主要性能如下表所示。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 /kW 同步转速 /( r min) 满载转速 (r min) Y132S-6 3 1000 960 2.0 2.0 1.3 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并分配传动比 1.3.1 总传动比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 nw和工作机主 动轴转速 n,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i wn /n 960/63.7 15.07 1.3.2 分配传动比 i 1i 2i 式中 21,ii 分别为一级、二级齿轮传动比。 考虑润滑条件,为使俩大齿轮直径相近。高速级传动比为 1i i4.1 07.154.14.59,则 2i 1/ii 3.28。 1.4 计算传动装置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4.1 各轴的 转速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5 轴 : n mn 960r/min 轴 : n1/ in 960/4.59 209.15r/min 轴 : n n / 2i 209.15/3.28=63.76r/min 卷 同 轴 : 卷n = n =63.7r/min 1.4.2 各轴的输入功率 轴 : P dp 1 2.82 0.99 2.79kW 轴 : P p 2 3 2.79 0.99 0.97 2.68kW 轴 : P P 2 3 2.68 0.99 0.97 2.57kW 卷 同 轴 : 卷P P 2 1=2.57 0.99 0.97 2.47kW 1.4.3 各轴的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dT=9550mdnP=9550 2.82/960=2.81 410 Nmm 轴 : T dT 1 =2.81 410 0.99=2.78 410 Nmm 轴 : T T 1i 2 3 =2.78 410 4.59 0.99 0.97=1.22 510 Nmm 轴 : T T 2i 2 3 =1.22 510 3.28 0.99 0.97=3.86 510 Nmm 卷 同 轴 : 卷T = T 2 1 =3.86 510 0.97 0.99=3.70 510 Nmm。 整理以上数据,制成表格以备用户随时方便查阅。 减速器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一览表 轴名 功率 /P KW 转矩 /T ()N mm 转速 /n 1( min )r 传动比 i 效率 电机轴 2.82 42.81 10 960 1 0.99 轴 2.79 42.78 10 960 4.59 0.96 轴 2.68 51.22 10 209.15 3.28 0.96 轴 2.57 53.86 10 63.76 1.00 0.97 卷筒轴 2.47 53.70 10 63.76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6 二 .传动 零件的设计计算 2.1 选择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精度等级 考虑到卷筒机为一般机械,且该齿轮传动为闭式传动。 2.1.1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材料:高速级小齿轮选用 40Cr,齿面硬度为 280HBW 取小齿齿数 1Z =20 高速级大齿轮选用 45 钢调质,齿面硬度为 240HBW Z2 =i Z1 =4.59 20=91.8 取Z2 =91 齿。取小齿轮 3 齿数3Z=19 齿,大齿轮 4 齿数4Z=3Z( 15.07 4.55 ) =62.89.取4Z=63。 齿轮精度 按 GB/T10095 1998,均选择 8级精度 2.1.2 根据所选齿数重新修订减 速器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 减速器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更新后一览表 轴名 功率 /P KW 转矩 /T ()N mm 转速 /n 1( min )r 传动比 i 效率 电机轴 2.82 42.81 10 960 1 0.99 轴 2.79 42.78 10 960 4.55 0.96 轴 2.68 51.21 10 210.98 3.31 0.96 轴 2.57 53.84 10 63.74 1.00 0.96 卷筒轴 2.47 53.69 10 63.74 2.2 确定计算公式 由于是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接触疲劳点蚀。故按照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再对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校核。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7 2.3 高速级齿轮,初定齿轮传动及齿轮主要尺寸 因为是软齿面闭式传动,故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齿轮传动:(由参考文献 1P135 页式 8.8) 2131 )(12HEHdtt ZZZZuuTKd 式中各参数为: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设计时,因 v 值未知, K 不能确定,初取tK=1.6。 由参考文献 1P144 表 8.6 取齿宽系数d=0.9 初选螺旋角 =15。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由参考文献 1P136 页表 8.5 查得弹性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由图 8.14 选取区域系数 ZH =2.43 齿数比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由参考文献 1P133 页式 8.1,端面重合度: 6848.115c o s9112012.388.1c o s112.388.121 ZZ 由参考文献 1P133 页式 8.1, 轴面重合度: 5 3 3 7.115ta n209.03 1 8.0ta nZ0 .3 1 8 1d 由参考文献 1P136 图 8.15 查得: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0.775。 由图 8.24查得螺旋角系数Z=0.98 由参考文献 1P145 式 8.26,许用接触应力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由参考文献 1P146 图 8.28( e)得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小齿轮 1 与大齿轮 2的应力循环次数分别为 N1 =60n1 ahL=60 960( 2 8 250 6) =1.382 109 h N2 = 8911 10037.355.4 10382.1iN h 由参考文献 1P147 图 8.29 查得寿命系数 :N1Z=1.0, N2Z=1.11。 由参考文献 1P147 表 8.7,取安全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8 H 1 =SHN 1lim1Z =1 770=770 MPa H 2 =S HHN 2lim2Z =1.11 600=666 MPa 故取 M PaHH 666 2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初算小齿轮 1 的分度圆直径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得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确定传动尺寸: ( 1) 计算载荷系数 K K KKKK VA=1.0 1.15 1.12 1.2=1.5456。 式中,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使用系数。由参考文献 2P130 页表 8.3,原动机和工作机工作特性均是均匀平稳,故取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动 载 系 数 。 分 度 圆 上 的 速 度 为 100060 11nd t sm /617.1100060 96019.3214.3 故由参考文献 2P131 页图 8.7 查得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由参考文献 2P132 页图 8.11,因为小齿轮是非对称布置的,故查得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1.12。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由参考文献 2P133 页表 8.4,未经表面硬化的 8 级精度斜齿轮取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对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进行修正。 d1 =dt1 t3 / KK=32.196.15456.13 =31.82mm 确定模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计算传动尺寸 中心距: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差距不大,故不必要使用 K 来修正模数。 螺旋角 = 1 5 6 0.151152 )9120(2a r c c o s2 )(a r c c o s 21 a zzm n=15 9 21。 其它传动尺寸: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m29.3744.419.0db1d2 取 38mm。 1b = 2b +( 510) mm, 取 1b =45mm。 4.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9 FSFnFYYYYdbm KT 112 K、 T、 nm 、 1d 同上 K=1.5456、 T=2.78 410 Ng mm、 nm =2、 1d =41.44mm 计算当量齿数 z z /cos 20/ cos3 15.156 22.2410 z z /cos 91/ cos3 15.156 101.1966 由参考文献 1,图 8.19 查得 1FY =2.72, 2FY =2.2 由参考文献 1由图 8.20查得1SY=1.55,2SY=1.8 由参考文献 1 由图 8.21 查得重合度系数Y=0.74 由参考文献 1 由图 8.26 查得螺旋角系数Y=0.88 由参考文献 1 由图 8.28 ( f)查得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小齿轮aF MP3101lim 大齿轮aF MP2502lim 由参考文献 1图 8.30 查得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1N=1.0 K2N=1.0 由参考文献 1表 8.7 查得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25(1%失效概率 ) F 1 = 24825.13101lim1 SK FN MPa F 2 = M P a2 0 025.12 5 02lim2 SK FN a2483636.7288.074.08.12.244.41238 1078.25456.122 11 411 MPYYYYdbm KT FSFnF F29696.6755.172.2 8.12.23636.72112212 SFSFFF YYYY 结论:满足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高速级齿轮参数列表 法向模数 分度圆直径(mm) 齿宽 齿数 螺旋角 中心距a(mm) 小齿轮 2 41.44 45 20 15 9 21 115 大齿轮 188.56 38 91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0 2.4 低速级齿轮,初定齿轮传动及齿轮主要尺寸 因为是软齿面闭式传动,故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齿轮传动:(由参考文献【 2】 P135页式 8.8)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2131 )(12HEHdtt ZZZZuuTKd 式中各参数为: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设计时,因 v 值未知, K 不能确定,初取tK=1.6。 由参考文献 1P144 表 8.6 取齿宽系数d=0.9 初选螺旋角 =15。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由参考文献 1P136 页表 8.5 查得弹性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由参考文献 1图 8.14选取区域系数 ZH =2.43 齿数比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由参考文献 1P133 页式 8.1,端面重合度: 6608.115c o s63119 12.388.1c o s112.388.121 ZZ 由参考文献 1P133 页式 8.1, 轴面重合度: 4 5 7 1.115ta n199.0318.0ta nZ0 .3 1 8 1d 由参考文献 1P136 图 8.15 查得: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0.775。 由图 8.24查得螺旋角系 数Z=0.98 由参考文献 1P145 式 8.26,许用接触应力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由参考文献 1P146 图 8.28( e)得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小齿轮 1 与大齿轮 2 的应力循环次数分别为 N1 =60n1 ahL=60 210.98( 2 8 250 6) = 83.038 10 h N2 = 7811 101 7 8 6.931.3 10038.3iN h 由参考文献 1P147 图 8.29 查得寿命系数 :N1Z=1.0, N2Z=1.18(允许局部点蚀)。 由参考文献 1P147 表 8.7,取安全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1 H 1 =SHN 1lim1Z =1 770=770 MPa H 2 =S HHN 2lim2Z =1.18 600=708 MPa 故取 M PaHH 087 2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初算小齿轮 1 的分度圆直径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得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确定传动尺寸: 计算载荷系数 K K KKKK VA=1.0 1.07 1.12 1.2=1.4381。 式中,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使用系数。由参考文献 2P130 页表 8.3,原动机和工作机工作特性均是均匀平稳,故取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动载系数。分度圆上的速度为 100060 1nd t sm /5 7 0 3.01 0 0 060 98.2106 2 5 3.5114.3 故由参考文献 1P131 页图 8.7 查得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 !未找到 引用源。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由参考文献 2P132 页图 8.11,因为小齿轮是非对称布 置的,故查得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1.12。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由参考文献 2P133 页表 8.4,未经表面硬化的 8 级精度斜齿轮取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对3dt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进行修正。 3d=3dt t3 / KK=32.196.14381.13 =49.8217mm 确定模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计算传动尺寸 中心距: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差距不大,故不必要使用 K 来修正模数。 螺旋角 = 4 1 2 8.141272 )6319(2a r c c o s2 )(a r c c o s 43 a zzm n=14 25 5。 值与初选值相差很小无 需修正与 值相关的数值。 其它传动尺寸: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m9650.5285.589.0db3d4 取 53mm。 3b = 4b +( 510) mm, 取 3b =60mm。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2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FSFnFYYYYdbm KT 112 K、 T、 nm 、 1d 同上 K=1.5456、 T=2.78 410 Ng mm、 nm =2、 1d =41.44mm 计算当量齿数 3VZ3Z/cos 19/ cos3 14.4148 20.9146 4VZ4Z/cos 91/ cos3 14.4148 69.3484 由图 8.19 查得 1FY =2.75, 2FY =2.25 由图 8.20查得1SY=1.52,2SY=1.75 由参考文献 1图 8.21 查得重合度系数Y=0.73 由参考文献 1图 8.26 查得螺旋角系数Y=0.98 由参考文献 1图 8.28 ( f)查得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小齿轮aF MP3103lim 大齿轮aF MP2504lim 由参考文献 1图 8.30 查得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 3NK=1.0 4NK=1.0。 由表 8.7 查得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25(1%失效概率 ) F 1 = 24825.13101lim1 SK FN MPa F 2 = M P a2 0 025.12 5 02lim2 SK FN a5885.1113636.7298.073.052.175.285.58353 1021.14381.122 11 411 MPYYYYdbm KT FSFnF F21148.10552.175.2 75.125.25885.111112212 SFSFFF YYYY 结论:满足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低速级齿轮参数列表 法向模数 分度圆直径(mm) 齿宽 齿数 螺旋角 中心距a(mm) 小齿轮 3 58.85 60 19 14 25 5 127 大齿轮 195.1463 53 63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3 三 .轴的设计计算 3.1 高速轴的设计计算 轴 参数: Pdp 1 2.82 0.99 2.79kW TdT 1 =2.81 410 0.99=2.78 410 Nmm n=960r/min 2.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412 2 2 . 7 8 1 0 1 3 4 1 . 6 9 8 84 1 . 4 4tTFNd t a n t a n 2 01 3 4 1 . 6 9 8 8 5 0 5 . 9 3 6 1c o s c o s 1 5 . 1 5 6 0nrtaF F N t a n 1 3 4 1 . 6 9 8 8 t a n 1 5 . 1 5 6 0 = 3 6 3 . 4 3 NatFF 选择轴的材料 选用 45 号钢调质处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初算轴上的最小直径 按弯扭强度计算: mmd 13.15960 79.2106nPC 33m in 考虑到轴上键槽适当增加轴直径,m i nd 1 5 .1 3 1 .0 5 1 5 .8 8 6 。 式中, C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由参 考文献 2P193 页表 10.2,考虑扭矩大于弯矩,取小值, C=106。 P轴传递的功率。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n轴的转速。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 为方便轴承部件的装拆,减速器的机体用剖分结构。因传递功率小,齿轮减速器效率高,发热小,估计轴不会很长,故轴承部件的固定方式采用两端固定。由此所设计的轴承部件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然后,可按轴上零件的安装顺序,从 dmin 处开始设计。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4 联轴器及轴段 1:本设计中 dmin 就是轴段直径,又考虑到轴段 1 上 安装联轴器,因此 1的设计与联轴器同时进行。 为补偿联轴器所连接两轴的安装误差,隔离振动,选用弹性柱销联轴器。查表 13.1,取1.5AK 。则由计算转矩 44( ) 1 . 5 2 . 7 8 1 0 4 . 1 7 1 0cAT N m m K T gg 。考虑电机输入轴直径为 38mm,由课程设计查得 GB5014-1985 中的 LX3 联轴器满足条件。选用 J1 型轴孔 A 型键。联轴器长 L=60mm。 与 LX3 对应的最小轴径为 30mm,轴段 1 的长度应比联轴器的轴孔长度略短,故取l1=58mm。 b 密封圈及轴段 2 联轴器 只传递转矩。可取轴段 2 直径 d2=35mm。查表唇形密封圈的直径系列中有公称直径 35.轴段 2 长度为 L2=63-5+15=73mm。 轴段 3 和轴段 5 考虑使用斜齿轮。齿轮有轴向力,轴承类型为角接触球轴承。暂取 7208C,查得d=40mm,D=80mm,B=18mm。故取轴段 3 和轴段 5 的直径为 40mm。轴段 3 和轴段 5 的长度均为 18mm。 轴段 4 轴段 4 的轴肩应为( 0.070.1) 40=2.84mm。取轴段 4 的直径为 45mm。考虑到可能使用齿轮轴,轴 径应重新选择。本设计中轴径可设计成刚好等于齿轮的齿顶圆直径。 轴段具体长度要综合考虑其他 2 根轴的尺寸和联轴器端面到箱体轴承透盖的距离确定。 3.2 中间轴的设计计算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5 中间轴上的功率 P=2.68kW, 转速 n2=210.98r/min, 转矩 T2=1.21 510 Nmmg 。 初定轴 上的最小直径 mmd 73.2498.2 1 068.21 0 6nPC 33m in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轴段 1 轴承初选 7208C 则轴径 d=40mm.B=18mm.故轴段 1 长为 18mm。 轴段 2 因该轴为齿轮轴。轴段 3 为齿轮。又齿轮端面距箱体内壁应为 10mm,油润滑,轴承靠近箱体内壁的端面距箱体内壁的距离为 5mm。所以轴段 2 的长度为 15mm。 轴段 3 为齿轮轴上的齿轮。为齿轮轴,齿宽为 60mm。取轴段 3 的长为 60mm 轴段 4 轴段 4 为退刀槽。因轴段 5 为轴肩。轴肩直径小于齿轮轴齿轮的齿根圆直径。故应 加退刀槽便于加工。取退刀槽所在轴径为: 46mm,退刀槽长度为 10mm。 轴段 5 为轴肩,用以固定高速级的大齿轮。由公式计算得轴肩直径为 53mm,轴肩长 10mm. 轴段 6 轴段 6 与高速级大齿轮的轮毂配合。直径可取 46mm,长度略小于高速级大齿轮齿宽。取轴段 6 的长度为 36mm。 轴段 7 轴段 7 为套连轴承。取 7208C 轴承。内径为 40mm。所以轴段 7 内径为 40mm.按高速轴大齿轮靠近箱体内壁端面到箱体内壁的距离为 10mm。可得轴段 7 长度为 28mm。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6 3.3 输出轴设计计算 材料同为 45 号钢 输出轴上的功率 P=2.57kW, 转速 n3=63.74r/min, 转矩 T3=3.85 510 Nmmg 。 初定轴上的最小直径 mmd 3 4 8.3674.6357.21 0 6nPC 33m in 式中, C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由参考文献 2P193 页表 10.2,考虑扭矩大于弯矩,取小值, C=106。 P轴传递的功率。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n轴的转速。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考虑到轴上键槽适当增加轴直径,m ind 3 6 .3 4 8 1 .0 5 3 8 .1 。 轴上各个轴段的参数计算 轴段 1,为输出轴与联轴器的连接部分。考虑对中性的要求。使用刚性联轴器。查表,可取联轴器其安装尺寸,孔径为 38mm,J1 型接口,孔径长 L=60。轴段 1 的长度应略短于联轴器的长度。可取长 l1=58mm。 轴段 2 由于联轴器只传递转矩,轴段 2 的轴径可比轴段 1 略大。由唇形密封圈的标准。可取轴段 2 的轴径为 42mm.轴段 2 的长度由轴承座的长度和轴段 1 靠近箱体的端面到轴承端盖的距离决定。经后面计算知,只能用嵌入式轴承端盖。 轴承座长为12 (5 8 )l c c mm.由表 计算知,取轴承端面螺栓为 M18。由此得 12 ( 5 8 ) 2 2 2 0 8 5 6 3 m ml c c 取轴段 1 内侧轴肩到轴承端盖的距离为 15mm.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7 轴段 3 轴段 3直径与轴承内径相同。暂取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 7209C。则,轴段 3的直径为 45mm。轴段 3 长 19mm。 轴承靠近箱体内表面的端面到箱体内表面的距离为 5mm.(高速轴大齿轮齿轮齿顶圆处速度大于 2m/s,由经验,轴承取油润滑 ) 则轴段 2 的长度为 63-5+15=73mm。 轴段 4 轴段 4 的轴径有轴肩高度决定。取 h=(0.070.1)d=(0.070.1)45=3.154.5mm,取 h=3.5mm 则轴段 4 的直径 d4=d3+2 3.5=7+45=52mm。 轴段 4 长度由另外两根轴决定。 轴段 5 轴段 5 为轴肩。考虑轴的倒角若取 2mm.则轴肩高度应为倒角的 23 倍。取轴肩轴径d5=d4+4 2=60mm。轴肩长度为 0.1 倍 轴径 ,所以 l5=0.1 60=6mm. 轴段 6 轴段 6 固连低速级大齿轮。其内径可取 52mm.长度应略小于齿轮齿宽。低速级大齿轮的齿宽为 53mm,取轴段 6 的周长为 l6=50mm。 轴段 7 轴段 7 上套轴承 7209C。故轴段 7 的轴径为 45mm.轴承宽 B=19mm。考虑大齿轮靠经箱体内壁的端面到箱体内壁的距离为 10mm,轴承靠近箱体内壁的端面到内壁的距离有 5mm(油润 滑,原理陈诉同上 )。所以轴段 7 的长度为 l7=19+5+10+3=37mm。 至此,已经初步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在上述计算中,若后续计算发现需使用齿轮轴,又小齿轮使用 40Cr 作为生产材料。其调质处理后的强度大于 45 号钢调质处理。知相同的轴径设计一定满足要求。 3.4 输出轴强度的校核计算 输出轴的受力分析 5342 2 3 . 8 5 1 0 3 9 4 5 . 6 8 N1 9 5 . 1 5tTFd r t a n 3 9 4 5 . 6 8 t a n 2 0F 1 4 8 2 . 7 9c o s c o s 1 4 . 4 1 4 8tnFa N t a n 3 9 4 5 . 6 8 t a n 1 4 . 4 1 4 8 1 0 1 4 . 1 6 4 9atF F N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8 画出轴的受力简图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9 首先 , 确定轴承的支点位置时 ,查机械设计手册 20-149表 20.6-7. 对于 7209C型的角接触球轴承 ,a=16.7mm,因此 ,做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距 . 经计算得 L1=104.7mm, L2=106.3mm, L3=45.3mm。 计算支反力(取向上为垂直正方向,向前为水平正方向) 在水平面上 312127F 1 4 8 2 . 7 9 4 5 . 3 1 0 1 4 . 1 622 8 6 7 . 8 71 0 6 . 3 4 5 . 3raHdFLRNL 21 1 4 8 2 . 7 9 - 8 6 7 . 8 7 = 6 1 4 . 9 2H r HR F R N 在垂直平面上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 31233 9 4 5 . 6 8 4 5 . 3 1 1 7 9 . 01 0 6 . 3 4 5 . 3tVFLRNLL 21 3 9 4 5 . 6 8 1 1 7 9 . 0 2 7 6 6 . 6 8V t VR F R N 轴承 1 的总支承反力 2 2 2 21 1 1 8 6 7 . 8 7 1 1 7 9 . 6 8 1 4 6 3 . 9 8HVR R R N 轴承 2 的总支承反力 S 画弯矩图(如上图) 在水平面上: a-a 剖面左侧, 1 1 2 8 6 7 . 8 7 1 0 6 . 3 9 2 2 5 4 . 5 8 m ma H HM R L N ga-a 剖面右侧: 2 2 3 6 1 4 . 9 2 4 5 . 3 2 7 8 5 5 . 8 m ma H HM R L N g在垂直面上: 12 1 1 7 9 . 0 1 0 6 . 3 1 2 5 3 2 7 . 7 N m m .a V VM R L gg合成弯矩: a- a 剖面左侧 : 2 2 211 9 2 2 5 4 . 5 8 1 2 5 3 2 7 . 7 1 5 5 6 2 1 . 1 4a a H a VM M M N m m ga-a 剖面右侧: 2 2 222 2 7 8 5 5 . 8 1 2 5 3 2 7 . 7 1 2 8 3 8 6 . 0 5a a H a VM M M N m m g画转矩图(如上图) 校核轴的强度 由弯矩图可知, a-a 截面左侧,轴的弯矩最大,有转矩,还有键槽引起的应力集中,为危险截面。 由参考文献 1P205 页附表 10.1 : 抗弯剖面模量: 223 3 3( ) 1 6 6 ( 5 2 6 )0 . 1 0 . 1 5 2 1 2 1 0 7 . 5 7 m m2 2 5 2b t d tWd d 抗扭剖面模量 nt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1 223 3 3( ) 1 6 6 ( 5 2 6 )0 . 2 0 . 2 5 2 2 6 1 6 8 . 3 9 6 m m2 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级斜齿减速器课程设计432.4%1%300%115%127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1946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