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捕捉童言邂逅美丽.doc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捕捉童言邂逅美丽.doc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捕捉童言邂逅美丽.doc_第3页
小学品德论文:捕捉童言邂逅美丽.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思品论文捕捉童言邂逅美丽摘要: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俯下身子看待正在成长着的孩子,用心倾听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言语,哪怕是一句天真的童言,将会架起文本与孩子心灵的桥梁。教者可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可贵资源,学会倾听,以生为本,捕捉教育契机,巧妙引导,将会使课堂精彩纷呈。关键词:倾听 童言 妙对取舍很多教师认为设计一篇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否则就反之。这种思想使教师较多地关注自己的教案设计,虽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预设是重要的,但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搬教案,那么再好的教学设计可能都会失去流淌的快乐。作为教师,面对课堂上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学生,怎能孤芳自赏?作为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折射出的不同的思维火花,又岂能自顾自地在讲台上做尊者呢?我们不能只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只按预定的教案教学,我们不应该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格”或不理睬学生出“格”。学会倾听孩子稚嫩的语言,巧妙引导,审时度势,就能邂逅意想不到的美丽。一、学会倾听尊重另类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忠实的听众。学会倾听来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哪怕是另类的语言。也许这些童言妨碍了你正常的教学步骤,也许这些脱口而出的话语打乱了你紧凑的课堂节奏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另类的不和谐的课堂发言,不但尊重了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还将会给课堂带来契机,甚至意想不到的精彩。不能忘记的屈辱是浙教版小学思想品德第十一册第二课。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再现“火烧圆明园”等历史画面,了解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百年近代中国的屈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进行“如何不忘屈辱”这一教学环节时,有位教师就是抓住学生的意外之言,使课堂风起云涌。 师: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在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你能说说造成这段屈辱的历史的原因是什么?生(1):这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的。生(2)敌人洋枪洋炮,清军长矛弓箭,哪能不输?师:你的意思是科技生(2):科技落后了,帝国主义才敢这么放肆,生(3):我认为还是要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才可以发展军事生(4):老师,我有个问题,你说我们不能忘记屈辱,对吧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对我们进行了残酷的侵略,而现在的日本小泉首相还在参拜靖国神社,我国的上海市民对此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包围了日本领事馆和一家日本公司,掀掉一辆汽车。可谓是大快人心。可是,我国政府却把这些市民逮捕法办了,这不是忘记屈辱吗?师:应该说你的知识面很广,可是生(5):(有个学生脱口而出)这帮日本小鬼这么猖狂,我扔一颗导弹去,把它炸得稀巴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教师并没有制止学生的发言,而是允许学生插话,因为只有让学生吐露心声,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这是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桃花源的幽径,可以窥见学生灵魂的内幕,看到学生思想品德的真正薄弱之处。二、直面意外搭建舞台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无论是已经预设的还是未曾预设,教师都要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千万不可自乱阵脚。恼羞成怒,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他,都不是明智之举。平静下来之后,教师首先应做出明晰的教育判断:这孩子表面上的一席话下,可能藏着被我们忽略的地方,不妨先稳住阵脚。师: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我很感动。不忘国耻,要不要一报还一报,去攻击别的国家呢?或者殴打别国的在华人员呢?请小组之间展开讨论。这位教师意识到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冲动;说不定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的会做出违法的事。如果训斥一顿,可能正中学生下怀,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这等于负强化了他的行为。此时,教师应直面意外,运用智慧,为学生搭建思想交流的舞台。三、审时度势 巧妙应对如何将课堂天衣无缝地进行下去,而不使人产生生拉硬拽之感呢?()冷处理。此时,应进行冷处理,尝试让学生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讲述清史: 因为慈禧太后的冲动,使帝国主义列强找到了借口,组成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签定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把中国人民推入最深重的灾难的深渊里。)师: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它告诉我们什么呢?生(9)不要轻易发动战争。生(10)不要冲动,冲动带来灾难。师:对,冲动是魔鬼。现在你还认为我们应该揍死日本人,炸毁日本吗?生(12)我们不能揍日本人啊,那是违法的。师:对,无论什么时候,法律是行为的准则。穿插讲述了“慈禧冲动祸国”的史实,使学生在历史的镜子里,克服爱国激情中的认识盲区,形成对热爱祖国的正确认识。就这样,把预设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不空谈,又种下了法制的种子,进行了心理的引导,使教学了无痕。()顺水推舟。当学生“口出狂言”要炸毁日本时,不要闭口不谈,也不能放任自由,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再因势利导,这样既保护了孩子想说敢说的天性,又使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中自然形成。()寻找切口。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是我们在教学中很难预料的,也是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呢?我们应该发挥教育机智,找到一个切入口,把原先预设的教学目标与这课堂生成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对症下药。俗话说,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教育也是如此。教学中,要注意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切不可“千篇一律”。因为儿童是活生生的,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想法也是各不相同,甚至是截然不同。因此不能一刀切,统一处理。在二年级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课堂上,教师娓娓讲述过桥,(主要讲了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一位学生惊奇地说:“雷锋小时候就会做好事呀?”另一位学生说:“雷锋的力气真大!”显然,学生并没有把雷锋做好事与乐于助人联系起来,认识上的偏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认知是有关系的。对待前者,可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做好事与年龄大小有关吗?对待后者,可引用雷锋同志的个人介绍,让学生了解到雷锋是个孤儿,小时候受尽欺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联想雷锋的样子瘦弱矮小,这样学生就会自然明白是雷锋的爱心给予他力量,把小同学一个个背过来又背过去。一个课堂偶发事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删繁就简,学会舍取然而,课堂生成决不是随学生说去,像踩西瓜皮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我们的教学是有三维目标的,教学流程是为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但课堂意外的发生打乱了这种次序。此时,我们该如何取舍呢?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因此有必要根据学情增删教学环节。但环节的增删必须围绕目标的达成进行。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使教学毫无痕迹地又回到正轨上。在教学环节的推进中纳入了变化的学情,品德课堂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的气息。“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