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素材 鲁教版.doc_第1页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素材 鲁教版.doc_第2页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素材 鲁教版.doc_第3页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素材 鲁教版.doc_第4页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素材 鲁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太空探索的历程【理解】1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太空资源包括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二、太空探索的意义【简单应用】1运用太空探索的新近事例说明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而载人航天飞机的成功发射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间接观测阶段进入到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的阶段。“天空实验室”是美国专门观测和研究太阳及日地关系的宇宙空间站。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由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开发利用的阶段,即对太空资源(空间、太阳能、矿产、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人类利用人造卫星从不同角度观测地球及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宇宙条件进行各种在地球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是利用宇宙的空间资源。宇宙中的矿产资源主要储存在小行星上。月球中有而地球没有的燃料元素是3he。空间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体积越来越大。其对航天器有重大损害。宇宙垃圾产生的原因有: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的垃圾等。中国的太空探索:“嫦娥工程”、“神舟”系列飞船载人航天飞行等。专题4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运动运动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地方时与区时 地转偏向力 地球的公转运动运动的方向、速度、周期 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的形成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识记】1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自转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3)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1)公转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是一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3)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2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理解】1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周期小于昼夜更替的周期。(1)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自转角度360,叫做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时,自转角度36059,通常所说一天,叫做太阳日。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约1768千米/小时,并向北向南递减,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至南北两极点为零。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两极地区线速度为零。纬度的规定:地表某点至地心的连线与地心和赤道连线在南北方向上的夹角即为该点的纬度。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地相同。除南北极点为零,其他各地均为每小时15,或每4分钟1。旋转中心 地轴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之外,全球角速度相同,15/h。 线速度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点递减,到极点为零。【综合应用】1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析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晨昏线 2.地方时 经度相差15 ,时间相差1小时3.沿地表水平移动 的物体产生偏向 南左北右 4.地球形状影响 离心力 2003年10月16日凌晨,承载着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神州五号飞船是在我国酒泉发射的。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人类发射卫星一般是在地球的赤道。为什么不是在南、北极呢?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十分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此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也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二、地方时和区时地方时:不同经线上的不同时刻(无数个地方时)。相同经度时间相同。时区:经线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区时:每个时区的时间。以每个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作为这个时区的区时。1经纬网经线:南北方向; 纬线:东西方向。东半球:20w往东至160e;西半球:20w往西至160e。2经纬网上时间判读(1)求经度差;(2)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求时间差。(3)东加西减得出时间。【识记】1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经度及日期变更规则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少一天;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注意】 西侧所对应是东十二区,东侧对应西十二区。【理解】1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简单应用】1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区时的换算地球上的时刻:东边时刻早(先看到日出),西边时刻晚。时区换算:(1)求经度差;(2)15相差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3)东加西减(左手为西,右手为东)。可转化为数轴计算。三、地转偏向力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偏转。【识记】1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方向面向物体的原运动方向,南半球地球自转偏向左(顺着运动方向);北半球地球自转偏向右(顺着运动方向);纬度越高,速度越快,偏向越明显;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四、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识记】1黄赤交角的度数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黄赤交角度数=南北回归线度数地轴与黄道夹角度数=南北极圈度数【理解】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6月22日太阳直射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纬2326(南回归线);以后,太阳直射点北返;次年3月21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一年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即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就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言,在任何地区,当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小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就达到当地全年中的最大值;当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就达到当地全年中的最小值。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中的最大值;每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中的最小值。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每年太阳直射两次,有两次最大值。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夏至日 冬至日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3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夏至日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秋分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高度角实际上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就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而言,在任何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为90,并从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降低。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4某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晨昏圈:昼夜半球分界线晨线: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半圆弧。昏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半圆弧。5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夏至日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愈高白昼愈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是极昼冬至日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愈高白昼愈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是极夜春、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赤道 全年昼夜等长【简单应用】1运用相关示意图阐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90 直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纬度间的纬度差若求30n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h=90(ab)=90(302326)=8326冬至日:h=90(ac)=90(302326)=3634春秋分:h=9030=60(1)关于热水器角度计算:计算原理:a=90h, h=90若:在纬度为40n地区,热水器太阳能受热板与地面的角度随四季的变化?夏至: h=90402326=7326 a=1634冬至: h=9040(2326) =2634 a=6326春秋分: h=9040 0=50 a=40(2)关于楼间距的计算:计算原理:s/h=cota s=hcota s:楼间距,a: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楼房高度。五、四季【识记】1二分二至日的名称、对应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3月21日春分日,6月22日夏至日,9月23日秋分日,12月22日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春分日(图a点),赤道;夏至日(图b点),北纬2326(北回归线);秋分日(图c点),赤道;冬至日(图d点),南纬2326(南回归线);【理解】1天文四季的划分: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季节。 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季节。极昼极夜现象夏至日 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是极昼冬至日 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是极夜【例题】1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c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引发“磁暴”,影响短波通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状况。选项a和d都是太阳活动的结果。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从而在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引发“磁暴”的原因是太阳色球层中耀斑爆发所引起的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从而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选项b地球内部升温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煤和石油是地质年代被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经漫长的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答案】 c。解答本题常见的思维障碍是地理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牢,从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克服这一思维障碍的方法是要求同学们应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以上述所说的基本知识为前提条件的,忽视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地理学习能力只能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空中楼阁。平时我们所说的“知识+方法=能力”这句话就是对以上说法最好的诠释。2据史载,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洪水发生是每隔10年、11年左右有一次大的周期,每隔22年、110年左右有更大的洪水周期,这说明( b )a河流的洪涝灾害和植被的破坏有直接关系b河流的洪涝灾害和太阳活动周期正相关c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d中原地区的战乱与洪涝灾害有关【解析】本题为一综合题,有几个答案容易引人误入迷途,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多,课本上讲了诸如天气、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对河流径流变化的影响虽未直接表述,但通过题目提供的数据以及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的知识,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答案】 b。解答本题常见的思维障碍是对课本知识挖掘不透,因循守旧,缺乏发散思维,无法活用课本知识,克服这一思维障碍的方法是要求同学们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挖掘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应多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背景、生产生活实际之间架设起一座多方联系的桥梁。唯其如此,才会使所学的新知识更加牢固,在新情境下进行知识迁移也才会更加灵活。32000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d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到再次活动高峰期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解析】本题主要检查对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理解能力。太阳活动在各层中的表现不同:光球层主要表现为黑子,色球层为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为太阳风。太阳活动影响强的年份叫太阳活动高峰年,前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年到下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强烈时,耀斑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射到地球,引起大气电离层(离地面80500km高度范围内)扰动,影响无线电通讯,而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答案】 b、d。4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a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解析】本题旨在检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理解能力。当太阳活动增强,黑子、耀斑增多时,色球层发出的强烈射电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对人造卫星的运行造成很大影响;耀斑爆发时,主要放出的是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线,而不是可见光,这些紫外线能够到达地球;两极地区高空出现的极光,是带电粒子高速(=350km/s)冲进大气层时被地磁场捕获,与大气分子相撞而成的。【答案】 a。【能力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是( c )a地球内能 b生物能 c太阳能 d矿物能源2太阳外部的圈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b )a光球、日冕、色球 b光球、色球、日冕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3直接导致地球上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是( d )a日珥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b )a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歉收的几率很高b耀斑的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所放出的辐射能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c耀斑的强电磁辐射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急剧下降d太阳黑子增多会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5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b )鸽子飞行失踪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狮子座流星雨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两极地区美丽“极光”的产生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a b c d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回答67题。6由右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d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7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b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8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能量50%集中在( b )a紫外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区 dx光区9与太阳常数相关的正确叙述是( d )a太阳常数是指大气中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b太阳常数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c太阳常数在陆地上要比海洋上大d太阳常数是指大气上界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10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a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11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b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生物能12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 d )a表面温度高 b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内部温度的变化 d太阳辐射13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c )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a b c d14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b )引起潮汐现象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 诱发降水量变化a b c d二、双项选择题15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有( a、b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8分多钟即可到达地球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内部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16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a、b )a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b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c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三、综合题1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12测站显示出太阳黑子增多时,年降水量 增多 ,说明两者呈 正 相关。(2)22测站显示出太阳黑子减少时,年降水量 增多 ,说明两者呈 负 相关。(3)36测站显示出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关系是 若干时段呈正相关 , 若干时段呈负相关 。(4)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 年 。(5)该图反映出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 气候 变化有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日本气象专家认为:极端气候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1999年,日本现代周刊上的一篇文章这样介绍:一种天体活动似乎也会对地球产生影响,那就是太阳黑子的活动。正好从今年夏天开始,太阳黑子的活动达到了最大级。太阳黑子的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在11年前的1988年,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在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轨变形、列车脱轨。美国从4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