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夹具毕业设计82谭素莹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说明书_第1页
工艺夹具毕业设计82谭素莹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说明书_第2页
工艺夹具毕业设计82谭素莹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说明书_第3页
工艺夹具毕业设计82谭素莹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说明书_第4页
工艺夹具毕业设计82谭素莹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 说明书 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设计 学校: 广西工学院 院(系): 机械工程系 班级: 机自 Y094 班 姓名: 谭素莹 学号: 200900104048 指导教师: 靳龙 罗锡荣 时间: 5 月 30 日至 6 月 12 日 共 两 周 2011 年 6 月 12 日 1 目录 :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2 (2)原始数据及设 计要求 3 2、 设计(计算)说明书 3 ( 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 3 ( 2) 机构运动分析 6 对位置 11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 6 对位置 7 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 8 ( 3)对位置 7 点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11 3、 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12 4、 参考文献 16 5、心得体会 16 6、附件 17 2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刨床工作时 , 如图(1-1) 所示, 由导杆机构 2-3-4-5-6 带动刨头 6 和刨刀 7 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切削阻力如图 (b) 所示。O2 A O4 x y s 6 s 3 X s 6 C B Y s6 2 3 4 5 6 7 n 2 Fr Y Fr 图( 1-1) 3 F rx0 . 0 5 H0 . 0 5 HH( b )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设计内容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符号 n2 42OOLAOL2BOL4BCL44SOL6Sx6Sy单位 r/min mm 方案II 64 350 90 580 0.3 BOL40.5BOL4200 50 已知 曲柄每分钟转数 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 x-x 位于导杆端点 B 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要求 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 1 号图纸上 。 二、设计说明 书 (详情见 A1 图纸 ) 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 1、以 O4为原点定出坐标系,根据尺寸分别定出 O2点, B点, C 点。 4 确定机构运动时的左右极限位置 。 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取 1和 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 1和 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 2、 3 12 等,是由位置 1 起,顺 2 方向将曲柄圆作 12 等分的位置(如下图)。 5 取第 方案的第 11 位置和第 7 位置 (如下图 )。 6 、 机构 运动分析 ( 1) 曲柄位置“ 11” 速度分析 ,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 取曲柄位置“ 11”进行速度分 析。因构件 2 和 3 在 A 处的转动副相连,故 VA2=VA3,其大小等于 W2lO2A,方向垂直于 O2 A线,指向与 2 一致。 2=2n2/60 rad/s=6.702rad/s A3=A2=2lO2A=6.7020.09m/s=0.603m/s( O2A) 取构件 3 和 4 的重合点 A 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A4= A3+ A4A3 大小 ? ? 方向 O4B O2A O4B 取速度极 点 P,速度比例尺 v=0.02(m/s)/mm ,作 速度多边形如图 1-2 图 1-2 取 5 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C = B + CB 大小 ? ? 方向 XX(向右 ) O4B BC 7 取速度极点 P,速度比例尺 v=0.02(m/s)/mm, 作速度多边行如图 1-2。 Pb=P a4 O4B/ O4A=68.2 mm 则由图 1-2 知, C=PC v=0.68m/s 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 11”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 2 和 3 在 A 点 处的转动副相连,故 anA2=anA3,其大小等于 22lO2A,方向由 A 指向 O2。 2=6.702rad/s, anA3=anA2=22lO2A=6.70220.09 m/s2=4.042m/s2 取 3、 4 构件重合 点 A 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A4 =anA4+ aA4= aA3n + aA4A3K + aA4A3v 大小 : ? 42lO4A ? 24A4 A3 ? 方向 : ? BA O4B AO 2 O4B(向右 ) O4B(沿导路) 取加速度极点为 P ,加速度比例尺 a=0.05( m/s2) /mm, anA4 =42lO4A=0.041 m/s2 aA4A3K=24A4 A3=0.417 m/s2 aA3n=4.043 m/s2 作加速度多边形如图 1-3 所示 8 图 3 则由图 1-3 知 , 取 5 构件为研究对象 ,列加速度矢量方程 ,得 ac= aB+ acBn+ a cB 大小 ? ? 方向 导轨 C B BC 由 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 1 3 所示 ,有 ac =p ca =3.925m/s2 ( 2) 曲柄位置“ 7 ”速度 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 取曲柄位置“ 7 ”进行速度分析,其分析过程同曲柄位置“ ”。取构件 3 和 4的重合点 A 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A4= A3+ A4A3 大小 ? ? 方向 O4B O2A O4B 取速度极点 P, 速度比例尺 v=0.01(m/s)/mm, 作速度多边形如图 1-4。 图 4 Pb=P a4 O4B/ O4A=39.3 mm 9 则由图 1-4 知, 取 5 构件为 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C5 = B5+ C5B5 大小 ? ? 方向 导轨 (向右 ) O4B BC 其速度多边形如图 1-4 所示,有 C=PC v=3.75m/s 取曲柄位置“ 7 ”进行加速度分析 ,分析过程同曲柄位置“ 3” .取曲柄构件 3 和 4 的重合点 A 进行加速度分析 .列加速度矢量方程 ,得 aA4= a A4n + a A4 = a A3n + a A4A3k + a A4A3 大小 ? 42lO4A ? 24A4 A3 ? 方向 ? B A O4B A O2 O4B(向右 ) O4B(沿导路)取加速度极点为 P ,加速度比例尺 a=0.05( m/s2) /mm,作加速度多边形 图1-5 图 1-5 10 则由图 1 5知, anA4=42lO4A=0.176 m/s2 aA4A3K=24A4 A3=0.718 m/s2 aA3n=4.043 m/s2 用加速度影象法求得 a B = a A4 lO4B/lO4A=4.35m/s2 取 5 构件的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C = aB+ aCBn+ aCB 大小 ? ? 方向 导轨 C B BC 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 1 5 所示,有 aC = pCa = 4.3m/s2 、 机构 动 态静力分析 取“ 7 ”点为研究对象,分离 5、 6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 ,组示力体如图 1 6 所示 。 图 1 6 已知 G6=800N, 又 ac= 4.3m/s2,可以计算 i6=- ( G6/g) ac =-( 800/9.8) 4.3=-351N 11 又 F=P+G6+Pi6+N45+N16=0, 作为多边行如图 1-7所示, N=80N/mm。 图 1-7 由图 1-7力多边形可得: N45,N16 分离 2, 3 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杆组 力 体图如图 1-8所示, 在图中,由三力汇交定理得: 图 1-8 代入数据, 得 N23=12720N 作力的多边形如图 1-9 所示, N=80N/mm。 12 图 1-9 对曲柄 2 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曲柄平衡力矩 如图 1-10 所示 , 图 1-10 三 、 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 详情 见 A3 图纸) (一)已知条件、要求及设计数据 1、已知:摆杆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推程运动角 ,远休止角s,回程运动角 ,如图 8 所示,摆杆长度 lO9D,最大摆角 max,许用压力角(见下表);凸轮与曲柄共轴。 2、要求: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 T,画出凸轮实际廓线。 3、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 符号 数据 单位 凸轮机构 设计 max 15 lOqD 135 mm 38 70 S 10 13 70 r0 45 mm lO2O9 150 mm (二)设计过程 选取比例尺,作图 l=1mm/mm。 1、取 任意一点 O2为圆心,以作 r0=45mm 基圆; 2、再以 O2 为圆心,以 lO2O9/ l=150mm 为半径作转轴圆; 3、在转轴圆上 O2右下方任取一点 O9; 4、以 O9 为圆心,以 lOqD/ l=135mm 为半径画弧与基圆交于 D 点。 O9D 即为摆动从动件推程起始位置,再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转轴圆上分别画出推程、远休、回程、近休,这四个阶段。再以 11.6 对推程段等分、 11.6对回程段等分(对应的角位移如下表所示),并用 A 进行标记,于是得到了转轴圆山的一系列的点,这些点即为摆杆再反转过程中依次占据的点,然后以各个位 置为起始位置,把摆杆的相应位置 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凸轮理论廓线上的一系列点的位置,再用光滑曲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凸轮的外轮廓。 5、凸轮曲线上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及滚子半径的选择 ( 1)用图解法确定凸轮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 min :先用目测法估计凸轮理论廓线上的 min 的大致位置(可记为 A 点);以 A 点位圆心,任选较小的半径 r 作圆交于廓线上的 B、 C 点;分别以 B、 C 为圆心,以同样 的半径 r 画圆,三个小圆分别交于 D、 E、 F、 G 四个点处,如下图 9 所示;过 D、 E 两点作直线,再过 F、 G 两点作直线,两直线交于 O 点,则 O 点近似为凸轮廓线上 A 点的曲率中心,曲率半径 OAmin ;此次设计中,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 min 。 14 图 9 ( 2)凸轮滚子半径的选择( rT) 凸轮滚子半径的确定可从两个方向考虑: 几何因素 应保证凸轮在各个点车的实际轮廓曲率半径不小于 15mm。对于凸轮的凸曲线处TC r , 对于凸轮的凹轮廓线TC r (这种情况可以不用考虑,因为它不会发生失真现象);这次设计的轮廓曲线上,最小的理论曲率半径所在之处恰为凸轮上的凸曲线,则应用公式: mmrr TT 2255 mi nmi n ; 力学因素 滚子的尺寸还受到其强度、结构的限制,不能做的太小,通常取0)5.01.0( rrT 及 mmrT 5.225.4 。综合这两方面的考虑,选择滚子半径为rT=15mm。 得到凸轮实际廓线,如图 10 所 示。 15 16 图 10 四 、 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 /孙恒,陈作模,葛文杰主编 六版 北京 2006.5 2、理论力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编 六版 北京2002.8 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罗洪田主编 北京 1986.10 五 、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机械原理这门课程的理解,同时我也对机械运动学和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