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

TJ01-005@“南昌市阳光中学教学楼”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TJ01-005@“南昌市阳光中学教学楼”.zip
TJ01-005@“南昌市阳光中学教学楼”
马小娜
毕业设计
建筑
开题
施工
结构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1994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1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3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2.4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论文
资源描述:
TJ01-005@“南昌市阳光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简介:
页 论 建 筑 由于多种原因,要论述大体上以建筑设计标准为根据的基本原则在近年来日益困难。其原由主要是目前人们对新技术条件下建筑风格的发展有不同的观点;设计人员面对有一大串可以用来解决结构问题的方法,还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建筑材料。结果常常是建筑群杂乱无章,设计详图粗糙。在过去,选择性非常有限,人们通过长期努力提高建筑学学识水平和精确性来避免设计粗糙。在 18 世纪,这个国家乔治王朝时期的居住工程清楚地表明了这些特性。在还保存有这些工程的地方,两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工程仍然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无疑,乔治王朝式的鳞次节比 的房屋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阿历克斯。戈登所说的建筑设计应该达到的四个目标。这些目标: 1. 改善气候; 3、增加财富 2. 带来乐趣 4、利于活动 当然,他还可以加一条:任何设计必须与投资规模相称。 在发生石油危机的 1974 年,人们的反应是千方百计节省剧烈上涨的室内能源开支。戈登倡导了一项设计方案。在这设计方案中他提出了如下设计指导目标 -使寿命长,能源消耗低,适应范围宽。其目的在与通过降低建筑无的燃料消耗和维修成本,使其更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用途来减 少建筑物的周转资金。今年来有迹象显示这些原则正在得到人们的考虑,并且现在有些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约束条件。运用有限选择建筑材料的指导原则对设计大有好处。虽然在过去的 3 年中仿乔治王朝式住房令人惊异地有了小小的复兴,但是这种解决办法提不出任何真正的答案,而且在当今这种微不足道的规模也不具有任何真实的意义。然而 20 世纪 20 年代威尔文花园城最后应用新乔治王朝式建筑风格却有很大的优点,在建筑比例,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和细部的理解上显示出很高的学识水平。 曾有一种流行办法显示出这种简洁设计受到人们的高度尊 重。她源自讲究轴线和对称性古典装饰风格,放映了对诸如窗户,前门及山墙等标准细部的理解。或显得单调甚至不尽妥当,但绝非粗俗不堪。设计人员在这个选定的风格范围内,根据方便设计的矩阵布局画出简略的设计图,也认识到一些(简单的)制约因素,如场地,用途,标准细部以及当时的规范,条例等。剖面图和里面图自然而然地出自总图,由那些在细部基础设计方面技艺娴熟的能工巧匠准确地完成。设计,量度,设计说明书,合同以及建造过程几乎都能得到理解和实施。这一切当然不能持久,虽然一些近代大师柯布西埃,赖特,以及还有一两位不那么知名的人的作 品还留有对这些早期设计方法的信心的痕迹。 由于其他许多权威人士已对过去 50 年来的设计和建筑进行了诸多论述,因此对最近 20 年的建筑设计史的进一步探讨必须就此停笔总之,为受到良好教育的客户服务的学者型的建筑师的影子已经随着双方自信心的饿丧失一起消失了。现在他们得依靠许多其他专家的特殊技能。深受世界范围的,特别是德国及其邻国的经济崩溃的影响,一个新的建筑世界在本世纪 20 至 30 年代发展起来。其中一个明证就是“国际风格”。我们必须在新的要求范围内搞建筑,旧式设计看来已不再合适宜。官方客户,公众需要,日益增加 的都市人口,以及成本核算都对设计产生影响。在更加严格的规则范围内,轻型构架和建筑饰面材料的技术发展nts页 显得日益有用。 现在我们的建筑有的新颖时髦,有的还属探索性的,有呈几何图形的,有精雕细刻的,也有毫无特色的,以及组件装配。形形色色的结构绝技与有待完善的用料革新同时并存。一端是公共建筑大专院校,声名显赫的商业大厦(设计上全都各显千秋),另一端是组件装配的建筑,为社会提供诸如学校,住宅,办公楼,厂房及工业建筑等等需要。 我们仍燃面临有着设计和施工基本方法的这种对分局面。这一局面突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的和技术的目标 之间的差异。在建筑领域我们已达到其中一个分水岭 处在两难矛盾之中: 简便住所 高性能住所 坚固型实心墙体 轻便型框架结构 保护隐秘 利于社交 低密度 高密度 车辆用道 人行通道 在这种厉害犬牙交错的两难中,我们现在必须正确处理好设计和使用性能两个重点之间的关系。 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似乎是对以前的最佳方案进行 辨别和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支持大刀阔斧的改变。很有必要弄清楚深刻的变化对以前的方案的适应性有多大影响,是哪些新的制约因素使其不能再次使用。持续变化的戏剧性效果并不适应于长寿命的建筑着一人工产品。这就意味着要认识到人类对住处的第一要求是便于人类活动,关键是要能躲避风雨。依沙克。维尔斯的格言看来很适应今天的要求: “建筑艺术再重要也不如其实用性重要,对其雄伟的赞美在多也不能超过对其提供的舒适性的赞美。” 为了更加接近这条哲理,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设计方法,以便更有信心地对许多互相冲突的问题找出现在和将来的答案。在 寻找连续性的途中没有现成的方案,而目标必须是连续的 一个满意的设计会带来卓有成效的,报偿丰厚的合同。 On Design For many kinds of reasons,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 difficult in recent years to make a statement about the ground rule on which ,in general ,building design criteria should be based .Its reason mainly is the present people the construction style development has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to the new engineering factor under; Designs the personnel facing to have a big string to be possible to use for to solve the structure question method, but also has massively may supply the choice the building material. The result is frequently the architectural complex is chaotic, the detail layout is rough. In the past, choice was extremely limited, the people through diligently raised the architecture knowledge level and the accuracy for a long time avoid designing roughly. In the 18th century, this national George dynasty time housing project clear surface understands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also preserved has these project place, 200 year after today these projects still had the very strong nts页 compatibility and the usability. In large measure , the George dynasty -like scale partial node ratio house to a great extent conforms to Arab League experience Alex Gordon said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achieve four goals. They are : 1. To modify climate ; 2. To support patterns of activity; 3. To add to our resources 4. To provide delight Certainly, he also may add one: Any design must relate to an overall financial commitment . During occurred petroleum crisis in 1974, peoples response was saves the fierce rise by any means possible in the room the energy expenditure. Gordon has initiated a design proposal. He set the following design instruction goal in this design proposal- long life ,low energy ,loose fit.with the intention the following telling directive , Its goal in and through reduces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service cost which the construction does not have, causes its change the use which changes unceasingly in the adaptation to reduce building the revolving fund. Has the sign to demonstrate this year these principles are obtaining peoples consideration, and present some constructions have reflected these constraint condition to a great extent. Utilizes the limited choice building material the guiding principle to design is of great advantage. Although imitated the George dynasty type housing in the past 3 years to have the small revival amazing, but this solution could not propose any true answer, moreover does not have any real significance now in this not worthy of mentioning scale. However the 20th century 20s Will article garden city finally applies the new George dynasty type construction style to have the very big merit actu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portion, the construction form, the construction color and in the detail understanding demonstrates the very high knowledge level. There was an available stock-in-trade in the general simple plan dignity of solutions which came from the Beaux Art traditions of axis and symmetry, an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ndard details of windows , front doors pediments, which might have been dull and even inappropriate but were never vulgar or exhibitionists . The designer , within this chosen idiom , sketched out his plan solutions on the basis of a convenient matrix of accommodation , recognizing the(simple) constraints of place , usage and the standard byelaws , cod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time . Sections and elevations nearly automatically built up from the resultant plan, and could be very accurately worked out by draftsmen wonderfully skillful in element design in detail . The whole design , measurement , specification , contract and production , though the work of recent masters, Le Corbusier , Wright , Mies van der Rohe , and one or two others not quite so prominent , retains the vestiges of the confidence resulting from these earlier techniques. The temptation to refer further to the more recent 20th century history of building design must be resisted because others have written with great authority nts页 about the many sided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of the last 50 years . In general , the traditional vision of the scholarly architect serving the cultured client has faded , along with the confident autonomy of both . They now rely upon the additional skills of many specialists. A new world of building developed in the 1920-30s , much influenced by the world wide collapse of the economy , particularly in Germany and its neighbours . One of its manifestations was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We had to build within a new framework of requirements , for which old style designs seemed inappropriate . Official clients , the public need , increasing urban populations and cost accounting were all influences . And within more rigid regulations , technical developments of light frameworks and structural facing concrete were becoming available. Now our buildings are fashionable , speculative , and either of geometric and sculptured intricacy , or anonymous and componented . There is a multitude of structural gymnastics and immature material innovations . At one end of the spectrum the public buildings , and university and prestige commercial buildings(all very self-consciously designed) and at the other , the component assembled building , providing the social needs of schools , housing , offices , work and industrial buildings. This dichotomy of basic approach to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mains with us , and highlights some of the disparities of the social and technical goals of the times . We have in the world of building reached one of the great dividesstraddled between contradictions: Simple tent enclosures High indoor performance Solid wall Light frame work Privacy Community Low density High density Vehicles Human good channel In this kind of fierce jig-saw patterned being in a dilemma, we must process good design and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two key between relations correctly now. May accept the solution as if is carries on the discernment and the analysis to beforehand preferred plan, then decided again whether supports the resolute change. Has the necessity to clarify very much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to have the tremendous influence to beforehand plan compatibility, is which new restriction factor does enable it to use once more. Changes continually the theatrical effect does not adapt for the long life is constructing an artificial product. This meant must realiz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humanity to the humanity to the dwelling first request to move, the essential feature being the quality of roofing ,Isaac Wares maxim fits very seemingly the requirements of today :. “ the art of building cannot be more grand than it is useful nor its dignity of greater praise than its convenience ”: “If construction art important the usability is again nts页 unimportant, in many cannot surpass comfortable praising to its grand praising which provides to it.” To move more closely to this logic , we need to develop the new design method, in order to have the confidence to the question which many will conflict mutually to discover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nswer. Is seeking continuously does not have the ready-made plan on the way, but the goal must be a continual - - a satisfactory design producing an efficient and rewarding contract. nts 第 1 页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课程设计,此次设计的意义 重大,也许也是最后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工民建专业决定了我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就是运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将来的民用及工业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毕业设计 的实质目的就是 让 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 的 过程,对一般框架类型的房屋有更深刻的认识,以 自己的 课题出发, 学会应用知识于现代建筑的具体实践之中, 从设计之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获取间接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 建筑 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 “衣、食、住、行” 的 之首 。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应该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毕业设计。 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结构和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独立从事土建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 。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为“南昌市阳光中学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总述): 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 较长 。它在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 自身 优点,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广泛 ,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到了近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 。我国应用混凝土的时间比较短, 但目前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 发展势头非常好 , 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有必要 。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预应力技术的发明使混凝土结构的跨度大大曾加,滑模施工方法的发明使高耸结构和贮仓、水池等持种结构的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使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可以方便地整体浇注。蒸汽养护使预制构件成品出厂时间大为缩短 . 在模板方面,除了目前使用的木模板、钢模板、 硬塑料模板外,今后向多功能发展 , 在钢筋的绑扎成型方面,正在大力发展各种钢筋成型机械及绑扎机具,以减少大量的手工操作。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 是如今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整体性比较好, 一般用于小高层建筑。在 10 层以下,否则要加设剪力墙结构。 纯框架在现代运用较广。 框架结构选型结构分类: 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做法是每层的柱与其上部的梁板同时支模、绑扎钢筋,然后一次浇注混凝土。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其缺点是 工作量大、工期长、需要大量的模板。 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的框架结nts 第 2 页 构。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由于在焊接接头处须预埋连接件,节点构造较难处理,故此型式在框架中较少采用。不宜在地震地区应用。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节点构造简单,用钢量和焊接工作量少,吊装方便,抗震性能及整体性较好。在楼面荷载较大的工业厂房中,值得推广应用。 目前国内外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大空间、大跨度的要求 ,国内外正在推广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构件的使用,大大减少混凝土的用量。 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或是特殊功能的要求,新的防冻、防火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正不断地被研制开发出来,相信未来混凝土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 三、 本课题研究内容: 完成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一)建筑设计内容 1方案设计 2详细设计 3施工图绘制 (二)结构设计内容 1结构方案及结构布置 2标准构件选型 3框架内力计算 4梁柱配筋及基础设计 5绘制结构施工图 6整理计算书 (三)施工组织设计 1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 工方案 2主导工程施工设计 3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设计 4施工平面图设计 5整理设计说明书 四、 本课题研究方案: 1、文献收集。 广泛收集与办公楼 有关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2、毕业实习。 通过对现场直观观察,对实际工程中各处的工程施工与管理情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一些设计时应该掌握的一些工程细节,以及理论跟实际工程的联系,更好的指导设计。 3、教师分阶段讲课。 建筑、结构和施工三个环节的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进度分阶段讲课,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 论。 4、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中工作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自己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结构计算以手算为主,电算为辅的方法,施工图绘制要求既有手工绘制又有计算机绘制。 五、 研究目标、工作进度: nts 第 3 页 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监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从而对一般框架类型的房屋的设计和施工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之间必须相互密切配合的内在联系有较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独立从事土建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每一位同学都要在熟悉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类比同类建筑物,根据已给出的示意方案,结合南昌市的自然条件,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材料供应情况,进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计算以及单位工程的施工监理,并绘制出主要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1建筑施工图。包括:建筑设 计说明,门窗表。总平面, 2#图底层平面图,南立面 1#图标准平面图,北立面 1#图屋顶平面,侧立面,剖面,檐口大样 1#图 2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建筑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大样 1#图标准层结构布置图、屋面结构布置图 1#图现浇楼梯图 2#图框架模板配筋图 1#图雨篷、天沟、厕所现浇板配筋图 2#图 3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主导工程网络图 2#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展、计划及综合劳动力动态表 1#图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 2#图 工作进度: 1、建筑设计进度计划 第 1周:方案设计(包括收集资料,讲课 ) 第 2周:修改方案,绘制定稿图 第 3 3.5周:绘制施工图 2、结构设计进度计划表 配合建筑设计( 0.5天) 结构布置草图,标准构件选型( 3天) 典型框架内力计算( 14天) 复习框架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的方法、叠代法 典型框架荷载计算 典型框架内力计算 典型框架内力组合 梁柱配筋于基 础设计( 4天) 典型框架配筋计算 柱下基础的设计 施工图绘制( 14天) 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 绘制典型框架结构详图、基础详图 绘制现浇楼梯、雨篷、檐口结构详图 整理计算书( 3天) 3、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参考进度 nts 第 4 页 讲解任务书及编写工程概况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拟定及工程量计算 主导工程施工设计(包括工程量计算到绘制网络图) 设计和绘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及不分工种劳动力动态图 设计单位工程施工总平面图 整理说明书 六、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学 2建筑设计资料集 3江西省建筑标准图集 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2002)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8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 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1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01) 13.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第三版 吴德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6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03G1001-2) nts页 11/16/2015 施工组织 设计 计算书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分 编制说明 一、 编制范围 二、 编制 依据 1、 现场勘测资料 2、 国家及地方建筑规范、标准、定额。 三、 编制要点 总体目标 :工期 178天, 本公司拟定于 2007年 3月 1日开工, 2007年 8月25日竣工。质量确保市级优良;安全文明施工。 总目标控制:从组织措施、物质措施、配合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管理措施入手,保证达到上述预期目标。 工期控制:制定总进度计划及各段分段施工,确保计划实施。 质量控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季节,不同结构,不同装饰部位专门制定分部分项。 安全控 制:制定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保障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文明施工:按标化管理的细则实施。 环境保护: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从降低噪音、降尘、降低水污染方面入手,并制定专项措施,以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第二 部分 工程概况 一、 建筑总体概况 教学楼 为钢筋砼纯框架 ,平面近似“ U”形,共 分为 A、 B、 C 三 段 施工 ,各段均为三层,总建筑面积为 4184平方米, A、 B段的基础均为 独立基础、双基础,C 段的基础均为独立基础, 基础底落在 -1.05m 的粘土层上,地基承载力为250KN/M2 ,本工程 A段柱网尺寸为 7.8m 3.9m 及 7.8m 4.5m, C段柱网形式较多 。 A段框架部分 层高均为 3.9m。 B段框架部分 (大厅) 首层为 4.2m,标准层高为 3.9m, C段框架层高均为 3.9m, 结构柱尺寸为 300 400mm,框架楼盖和屋盖nts页 11/16/2015 均为现浇,厕所 为现浇。 考虑 四级 抗震设防。 本工程各段楼层设有楼梯各一个,其中 B、 C段的楼梯上屋面, 考虑到现今粘土砖禁止使用,外墙,内墙均采用矿渣砖, 其中为了防水要求底部设 2皮粘土砖。 外走廊用 180厚 矿砖墙 结构维护,语音室,微机室采用 120厚 矿渣砖 墙, A、B、 C 各段出入处为花岗岩石台阶,大厅出口为钢化玻璃门 , 其他门为木 门外包镀锌铁皮, 外墙装饰采用 蓝色涂料抹面 , 内墙用乳胶漆抹面,用白色陶瓷面砖做墙裾。 其中厕所做马赛克地面,其余楼面采用水磨石做法。 本工程所有门为钢门,窗为铝合金 ,屋面防水为 三 毡 四油 冷底子一度防水 ,坡度 2%. 本工程所采用的材料砼: 梁、 板 C20,柱 C30,基础 C20,基础垫层 C10。钢筋: I级钢筋, 级钢筋 二、 建筑地点的特征: 教学楼座落于南昌市和平路地段,此处的 气象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1、 气象条件 : 1) 常年 主导风向 : 西北风 2) 夏季主导风向 : 西南风 3) 平 均 风 速 : 夏季 3.1m/s, 冬季 4m/s 4) 基 本 风 压 : Wo=0.40KN/m2 5) 基 本 雪 压 : So=0.35KN/m2 最大积雪深度 :11cm 6) 最 高 气 温 : 40.6 最 低 气 温 : -9.3 7) 最冷月平均温度 : 4.5 (1 2月 ) 8) 最热月平均温度 : 29.7 (7 9月 ) 9) 最 大 降 雨 量 : 50.4mm/h 月最大降雨量: 184.3mm(4 6月 ) 2、 工程地质条件 : 1) 天然地面以下 1m 厚为填土 ,地基标准承载力为 120KN/m2.填土以下的 2m 厚为粘土 ,地基承载力为 250KN/m2.粘土以下为中密粗砂层 , 地基承载力为 300KN/m2。 2) 地下水位 :天然地面以下 4m 处 3) 地震设防烈度 : 6度 ( 3) 施工条件 : 1)施工单位: 2)施工人员:各工种工人数均不受限制,但要求不分工种劳动力不均衡系数 K1.6 3)材料供应:各种材料均可保证供应 4)预制构件和模板、钢筋骨架、门窗等半成品:可由公司构件厂供应(运距 10公里) nts页 11/16/2015 5)机械设备:除大吊装机械外,施工单位均能解决。 6)施工用水、电:由建设单位保证供应,路边即有水源、电源。 7)施工道路:级公路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要求 及具体实施 一、 设计原则 1、 根据 教学楼所给的当地条件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组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使之符合客观规律,并使之符合工期要求。 3、 必须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措施。 4、 必须确保施工平面图,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尽量避免材料的二次搬运 二、 具体实施 根据 设计原则的要求及国家规范,定额,规程 剖析该工程 如下: 1、工程列项 (一) 地下工程 1、 场地平整 10、浇筑基础梁混凝土 2、 基础土方开挖 11、回填土至室外地坪 3、 垫层支摸 4、 浇筑混凝土垫层 5、 绑基础钢筋 6、 基础支摸 7、 浇基础混凝土 8、 基础梁支摸 9、 基 础梁扎筋 (二)主体结构工程 1、绑柱钢筋 6、浇筑梁板混凝土 2、支柱模板 7、楼梯支摸 3、支梁板模板 8、楼梯扎筋 4、浇筑柱混凝土 9、浇筑楼梯混凝土 5、支梁板钢筋 10、填充墙砌筑 (三)屋面工程 : 1、 砌筑女儿墙 2、浇筑屋面造型梁柱 3、 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4、保温层找坡 5、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6、三毡四油防水层 7、水泥砂浆做保护层 nts页 11/16/2015 (四) 装饰工程 : 1、砌筑填充墙 2、安装门、窗 3、房心回填 4、外墙贴面砖 5、内墙粉刷水泥砂浆 6、楼梯扶手 7、做水磨石楼面 8、浇捣地面混凝土 9、 做地面水磨石 10、做踢脚线 11、做白色面砖墙裙 12、内墙涂乳胶漆面层 13、铺天棚面层 14、室外台阶 (五)其他工程 暗沟、 散水,落水管安装等等 . 基础排列间距较密,考虑到人工挖土跟机械挖土的价格比较,选择机械挖土,横墙基础梁机械难于完成且不是很方便,用人工挖。 竖向运输设备有塔吊跟井架可供选择,由于建筑只有三层,且塔吊造价较高,三 段选用两个井架较为适合。 2、施工方法: 施工机械的选择: a、在基础工程中 : 平整场地:采用推土机 75KW 基础挖土方:采用反铲挖土机 b、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工程中:(主导工程) 垂直运输机械:主要可供选择的有:塔式起重机、井架起重机、垂直 运 输塔架。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各运输机械的优缺点,现选用两台单笼 单立柱井架起重机。 混凝土输送机械:主要可供选择的有: 1、采用工地搅拌站供应的混凝 土搅拌物,以手推车进行水平运输,以井架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再通过马 道以手推车浇筑入模; 2、采用塔式起重机加混凝土料斗的方法; 3、采用混 凝土泵送和布料杆进行浇筑;现考虑文明施工,以及采用混凝土泵送和布料 杆进行浇筑,能一次连续完成水平和垂直运输,配以布料设备还可进行浇筑, 具有效率高、省劳力、费用低等优点。故选用混凝土泵送和布料杆进行浇筑。 施工人员的垂直交通机械:主要可供选择的有: 1、齿轮齿条驱动施工电梯; 2、绳轮驱动施工电梯;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考虑其仅属多层结构,在满 足需求时,为控制成本,此处选用绳轮驱动施工电梯。(其造价仅为齿轮 齿条驱 动施工电梯的 2/5) 脚手架选用: 此处选用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 nts页 11/16/2015 主导工程具体施工 :即钢筋混凝土现浇工程施工 钢筋工程:现浇框架结构工程中的钢筋工程,应严格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另外,施工安装时还应遵守:1、加工好的钢筋宜按施工要求堆放,并应有明显的标记; 2、钢筋的搭接、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的行业标准规定; 3、在扎钢筋时,应设置与保护层厚度相当的水泥垫块或塑料卡; 混凝土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做好: 1、对已经全部安装 完毕的模板、钢筋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进行交接检查和隐蔽验收; 2、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3、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和质量要求,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与施工规程执行。 3、 施工顺序: 1、 测轴线定柱位绑扎一层柱钢筋支柱模梁板模浇柱混凝土扎梁板钢筋浇梁板混凝土养护进入第二层的测轴线定位柱位 A. 柱钢筋绑扎:柱内竖向钢筋、箍筋均采用人工绑扎安装,钢筋均由场外工厂加工成型进场,棚内堆放,钢筋的下料, 制作严格按计划和施工规范进行。 B. 柱模板安装:采用要模板, 柱子支 模到梁底,并用支撑支牢。 C. 绑扎梁钢筋:底模上弹线后, 即可进行梁钢筋就位绑扎, 绑扎时注意钢筋位置正确,绑扎牢固 D. 混凝土的浇筑:每一施工段混凝土保证连续浇筑 2、 屋面结构工程施工顺序: 砌女儿墙 屋面找平 屋面找坡 屋面找平 铺卷材 -屋面找平 面层 砌完女儿墙就可以开始屋面工程,同时往下砌筑墙体。 3、 装饰工程施工顺序: 门窗安装天棚抺灰内墙抺灰房心回填楼地面找平楼地面面层外墙抺灰,装饰工程采用自 上 而 下 的施工方案。 4、 室内抺灰的顺序是 :天棚地面踢脚线 墙面 在做地面之前必须把楼面上的落地灰和渣子扫清洗后再做地面面层 4、施工保障 1、编制进度计划:详见横道图 2、施工场地平面布置:详见施工组织平面布置 3、 组织措施 ( 1) 项目部管理人员齐全,人员持证上岗分工明确。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有职有权,及时解决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人,材机的需求和技术问题 . ( 2) 高专职质检员一名, 负责材料及各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 . ( 3) 在作业班组内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对该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定期将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也改进意见, 鼓励大家对工程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 4、 技术措施 ( 1) 认真学习施工图纸,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做好图纸nts页 11/16/2015 审查和技术交底 ( 2)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重大变化应新设计,重新审批后,方可施工 ( 3) 严格设计变更制度,结构变更设计必须有设计院的签章及建设方, 监理方的签章方可有效 ( 4) 认真进行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做到及时,不遗漏 5、 质量措施 ( 1) 严格执行 IS0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做好质量记录,搞好放式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 2) 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和管理工作,无合格证不进场,不试验使用 ( 3) 严格执行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 4) 严格按国家规范,标准组织施工。 5、 保证安全措施 ( 1 )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项目部设一名专职安全员 (2)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使每个人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 . ( 3)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禁止闲人进入施工现场 ( 4) 特殊工种必须持岗上证 ( 5) 抓好设备管理和安全用电 ( 6) 消防管理立足于防 范,工地高专职值班员,全天定时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三、 施工方法的选择及相应 工程量计算 基础工程 1、 平整场地: 平整场地工程量 按建筑物底面积的外围外边线每边向外延伸 2m后所围的面积 .考虑到形状复杂机械开挖时 局部面积 近似计算。 A平 =S底 +2L外 +16 建筑面积 A=4184m2 外围周长 L 外 =50.4 2+( 12-7.8) 2+2.1+( 7.8 2+2.4) +( 41.4 2-18)+34.15 2+5.4=267.8m A 平 =4184/3+2 267.8+16=1946m2 平整场地 人 工: 0.69 台班 /1000米 2 平整场地大约需人工工日: m=1946 0.69/1000=1.34工日 2、 -基础土方开发 : 根据国家规范一类土放坡起点 1.20m, 由于基础埋深为 1.05m, 加上垫层 0.1m, 所以无需放坡 ,考虑到经济因素,基础及建筑外围基础梁全采用机械开挖,内墙基础梁全采用人工开挖,计算时不分层不分段,如下: nts页 11/16/2015 机械挖方量: ( 1) V=( a+2c)( b+2c) H 独立基础: a=2.3m, b=2.5m, c=0.3m, H=1.15m 双基础: a=2.3m, b=4.9m, c=0.3m, H=1.15m V1=( 2.5+2 0.3) 1.15 ( 50.4+2.3) 2-3.9 2+7.8+2.4+( 7.8 2+2.4+6 2+2.3) +( 4.9+0.3 2)( 50.4 +2.3) 1.15+( 2.4+0.6) 1.15( 41.4+2.3) 2+26.4 2 =1187.7m3 人工挖方量(内基础梁开挖) : 基础梁高度 b h=250 350mm,开挖深度 h=200mm,加垫层 50mm a=0.25m, c=0.3m, H=0.25m, L为槽长 V3= ( a+2c) HL=(0.25+0.3 2) 0.25( 7.8-2.5) 12+0.25( 5.4-2.5 3) = 13.07m3 人工挖土方: 20.71工日 /100米 3、 机械挖土方: 4.17台班 /1000米 3、 人工: 6工日 /1000米 3、 机械挖方量工日: 1187.7 4.17/1000=4.95台班 人工: 7.13 工日 人工挖方量工日: 13.07 20.71/100=2.78工日 基础梁垫层: V=0.25 0.25( 7.8-2.5) 12+0.25 0.25( 5.4-2.5) 3=4.52 m3 基础梁垫层人工: 17.11工日 /10米 3 基础梁垫层人工: 4.52 17.11/10=7.73 工日 基础梁支摸: V=( 0.25 0.35 7.8 12+0.25 0.35 5.4 3) +50.4 2 3+( 50.4-3.9 2) +( 7.8+2.4) +( 7.8 2+2.4+6 2) +41.4 2+26.4 2 0.25 0.35=55.18 m3 基础梁支摸人工: 27.24工日 /10米 3 基础梁支摸人工: 55.18 27.24/10=150.31工日 基础梁 扎筋人工: 9.67工日 /10m3 基础梁扎筋所需人工工日: 55.18/10 9.67=55.36工日 浇筑基础梁混凝土人工: 13.14工日 /10m3 浇筑基础梁混凝土所需人工工日: 55.18/10 13.14=72.51工日 2、基础垫层 A段:( 1)框架部分: 独立基础垫层: a=2.3m, b=2.5m, c=0.1m, H=0.1m nts页 11/16/2015 V1=( 2.3+0.2)( 2.5+0.2) 0.1=0.675m3 双基础垫层: a=2.3m, b=4.9m, c=0.1m, H=0.1m V2=( 2.3+0.2)( 4.9+0.2) 0.1=1.275m3 B段:( 1)独立基础垫层: a=2.3m, b=2.5m, c=0.1m, H=0.1m V1=( 2.3+0.2)( 2.5+0.2) 0.1=0.675m3 双基础垫层: a=2.3m, b=4.9m, c=0.1m, H=0.1m V2=( 2.3+0.2)( 4.9+0.2) 0.1=1.275m3 C段:( 1)独立基础垫层: a=2.2m, b=2.4m, c=0.1m, H=0.1m V1=( 2.3+0.2)( 2.4+0.2) 0.1=0.624m3 素垫层人工: 17.11工日 /10米 3 A段基础垫层人工工日: 独立基础 16个,双基础 5个 V=16 V1+5 V2=16 0.675+5 1.275=17.175m3 m=17.175 5.19/10=8.91工日 B段基础垫层人工工日: 独立基础 12个,双基础 7个 V=16 V1+5 V2=12 0.675+7 1.275=17.025m3 m=17.025 5.19/10=8.84工日 C段基础垫层人工工日: 独立基础 24 个, m=24 V1 5.19/10=24 0.624 5.19/10=7.77 工日 3、基础支模 A段: 分阶计算基础体积 套算工日 独立基础支模: V1=2.3 2.5 0.5+1.2 1.3 0.4=4.595m3 双基础支模: V2=4.9 2.3 0.5+1.2 1.3 0.4 2=6.883m3 B段: 独立基础支模: V1=2.3 2.5 0.5+1.2 1.3 0.4=4.595m3 双基础支模: V2=4.9 2.3 0.5+1.2 1.3 0.4 2=6.883m3 C段: 独立基础支模: V1=2.2 2.4 0.5+1.2 1.3 0.4=3.264m3 独立基础模板工: 5.62工日 /10 米 3 双基础模板工: 4.35工日 /10 米 3 A段基础支模人工工日: m=( 16 4.595 5.62+5 6.883 4.35) /10 =56.29工日 B段基础支模人工工日: m=( 12 4.595 5.62+7 6.883 4.35) /10 =51.95工日 nts页 11/16/2015 C段基础支模人工工日: m=( 24 3.264 5.62) /10=44.25 工日 4、基础扎筋 A段: 独立基础: V1=4.595m3 双基础: V2=6.883m3 独立基础 16 个,双基础 5个 B段: 独立基础: V1=4.595m3 双基础: V2=6.883m3 独立基础 12 个,双基础 7个 C段: 独立基础: V1=3.264m3 独立基础 24个, 独立基础扎筋人工: 3.74工日 /10米 3 双基础扎筋人工; 5.61工日 /10 米 3 A段基础扎筋人工工日:( 16 4.595 3.74+5 6.883 5.61) /10 =46.80工日 B段基础扎筋人工工日:( 12 4.595 3.74+7 6.883 5.610/10=47.65 工日 C段基础扎筋人工工日:( 24 3.264 3.74) /10=29.30工日 5、基础浇注 A段: 独 立基础; V1=4.595m3 双基础: V2=6.883m3 独立基础 16个,双基础 5个 B段: 独立基础: V1=4.595m3 双基础: V2=6.883m3 独立基础 12个,双基础 7个 C段: 独立基础: V1=4.595m3 独立基础 24个 独立基础浇注人工: 11.84工日 /10米 3 双基础浇注人工: 12.86工日 /10 米 3 A 段基础浇注人工工日:( 16 4.595 11.84+5 6.883 12.86)nts页 11/16/2015 /10=131.3工日 B段基础浇注人工工日:( 12 4.595 11.84+7 6.883 12.86) /10 =127.25 工日 C段基础浇注人工工日:( 24 3.264 11.84) /10 =92.75工日 8、回填土 一 包括基础回填和外墙基础梁地槽分别回填至室外地坪 ,但是由于基础梁 梁顶突出地面,所以只能采用人工回填。 V=挖土量 -基础 (包括垫层) 的体积及室外地面 以 下基础 梁 的体积 = 1187.7+13.07-49.176-4.52-55.18 0.15/0.35=1123.43 m3 回填土人工: 16.54工日 /100米 3 回填土人工工日: 1123.43 16.54/100=186工日 主体结构工程 (以下楼梯间指上人屋面的第四层楼梯层) 1、 框架柱扎筋 利用混凝土体积估算扎筋工程量 A段:第一层: 26根 柱 第二 层: 26根 柱 第三 层: 26根 柱 砼用量:第一层 砼体积 : 0.3 0.4 4.8 26=14.98m3 第二 层: 0.3 0.4 3.9 26=12.168m3 第三 层: 0.3 0.4 3.9 26=12.168m3 B段:各层: 25根柱 砼用量:第一层: 0.3 0.4 4.8 24=14.4m3 第二 层: 0.3 0.4 3.9 24=11.7m3 第三层: 0.3 0.4 3.9 24=11.7m3 楼梯间 : 0.3 0.4 3.0 4=1.872m3 C段:各层: 24根柱 砼用量:第一层: 0.3 0.4 4.8 24=13.83m3 第二层: 0.3 0.4 3.9 24=11.232m3 第三层: 0.3 0.4 3.9 24=11.232m3 楼梯间 : 0.3 0.4 3.0 4=1.872m3 柱扎筋人工; 16.76工日 /10米 3 A段框架柱第一层扎筋人工工日: 14.98 16.76/10=25.06 工日 第二层 扎筋人工工日: 12.168 16.76/10=20.39 工日 nts页 11/16/2015 第 三层扎筋人工工日: 12.168 16.76/10=20.39 工日 B段框架柱第一 层扎筋人工工日: 14.4 16.76/10=24.13工日 第二层扎筋人工工日: 11.7 16.76/10=19.61 工日 第三层扎筋人工工日: 11.7 16.76/10=19.61 工日 楼梯间 扎筋人工工日: 1.872 16.76/10=3.14 工日 C段框架柱 第一层 扎筋人工工日: 13.83 16.76/10=23.18工日 第二层扎筋人工工日: 11.232 16.76/10=18.82 工日 第三层扎筋人工工日: 11.232 16.76/10=18.82 工日 楼梯间 扎筋人工工日: 1.872 16.76/10=3.14 工日 2、 框架柱支模 A段 砼体积 :第一层: V1=14.98m3 第二 层: V2=12.168m3 第三 层: V3=12.168m3 B段 砼体积 : 第一层: V1=14.4m3 第二层: V2=11.7m3 第三层: V3=11.7m3 楼梯间 : V3=1.872m3 C段砼体积:第一层: V1=13.83m3 第二层: V2=11.232m3 第三层: V3=11.232m3 楼梯间 : V3=1.872m3 柱支模人工: 42.19工日 /10米 3 A段第一层框架柱支模人 工工日: 14.98 42.19/10=63.2工日 第二层支模人工工日 : 12.168 42.19/10=51.34 工日 第三层支模人工工日 : 12.168 42.19/10=51.34 工日 B段第 一 层框架柱支模人工工日: 14.4 42.19/10=60.75工日 第二层支模人工工日 : 11.7 42.19/10=49.36 工日 第三层支模人工工日 : 11.7 42.19/10=49.36 工日 楼梯间 支模人工工日 : 1.872 42.19/10=7.90 工日 C段 第一层 框架柱支模人工工日: 13.83 42.19/10=58.35工日 第二层支模人工工日 : 11.232 42.19/10=47.39 工日 第三层支模人工工日 : 11.232 42.19/10=47.39 工日 楼梯间 支模人工工日 : 1.872 42.19/10=7.90 工日 nts页 11/16/2015 3、 梁、板支模 A段: 底层 : 框架 梁: V1=( 7.8-0.4) +( 2.4-0.4) 2+( 7.8-0.4) 2+( 2.4-0.4) 5 0.25 0.5=12.85m3 连续梁 : V2=( 3.9-0.3) 3+( 4.5-0.3) 3 0.25 0.6+( 3.9-0.3) 3+ ( 4.5-0.3 ) 3 2 0.25 0.4+( 3.9-0.3) 1+( 4.5-0.3) 3 0.25 0.6=3.51+7.02+2.43=12.96m3 次梁: V3=( 3.9-0.25) 2+( 4.5-0.25) 3+( 3.9-0.250+( 4.5-0.25) 3) 3 0.2 0.4 =( 60.15+49.12)0.2 0.4 =8.75m3 梁: V= V1 +V2 +V3 =12.85+12.96+8.75=34.56m3 板: 3.9 1.95型板: V=3.9-( 0.25+0.2) /2) 1.95-( 0.2+0.25/2) 0.1 =0.634m3 数量 12块: 12V1=0.634 12=7.61m3 2.4 3.9型板: V=3.9-( 0.25+0.2) /2) 2.4-( 0.2+0.25/2) 0.1 =0.80m3 数量 6块; 6V=6 0.8=4.8 m3 4.5 1.95 型 4.5-( 0.25+0.2) /2 1.950-( 0.25+0.20) /2 0.1=0.737 m3 数量 24块: 24V=24 0.737=17.70m3 板的总人工工日: 7.61+4.8+17.70=30.11m3 A段:第二层 梁: V=34.56m3 板: V=30.11m3 A段:第三层 梁: V=34.56m3 板; 120mm V=30.11 120/100=36.132m3 B段 : 底层 框架梁: V1=( 7.8-0.4) 2+( 2.4-0.4) 3+7.8+2.4+6 2+( 22 1.29.3 -0.3) 2 0.25 0.5=( 33.6+7.8+2.4+12+8.26) 0.25 0.5=8.0m3 nts页 11/16/2015 连续梁: V2=( 4.5-0.3) 3 2+( 3.9-0.3) 13 0.25 0.6+( 4.5-0.3) 3 2=14.58m3 次梁 V3=( 4.5-0.3) 3 6+( 3.9-0.3) 2+( 7.8-0.3) 6 0.2 0.4 =10.22m3 梁 : V=V1+V2+V3=8.0+14.58+10.22=32.8m3 板: 4.5 1.95 型 0.737m3 数量 24块 V1=24 0.737=17.69m3 其余复杂板型: V2=3.9 2( 7.8+2.4+12) +7.8 22 1.29.3 1/2 0.1+2.4( 4.5 3+3.9 3) 0.1=25.09m3 板的总工程量: V总 = V1+ V2=17.69+25.09=42.78m3 第二层: 梁: V1=32.8m3 板: V2=42.78m3 第三层: 梁: V1=32.8m3 板: 120mm厚板 V2=42.78 0.12/0.1=51.34m3 B段: 楼梯间 梁: V=0.25 0.5 7.8 2+0.25 0.6 3.9 2=3.12m3 板; 120mm V=3.9 7.8 0.12=3.65m3 C段:底层: 框架 梁: V1= 7.8 2+( 7.8+2.1) 5+( 5.4+2.1) 5 0.25 0.5 =14.175m3 连续梁 : V2=6 4+5.4 2+6 3+5.4+6.25 3+3.9+4.5+( 5.4+2.1) 3 0.2 0.6 =16.73m3 次梁: V3=( 6 4+5.4 2+6 3+5.4) +6.25 3+3.9+4.5+( 5.4+2.1) 3 0.2 0.4 =8.60m3 梁: V 总 =14.175+16.73+8.60=39.51m3 外廊楼板: V1=2.1 6 3+5.4+( 7.8+4.5+3.9+3.9+4.15) 0.1=10.0m3 其他楼板: V2=7.8( 6 4+5.4 2) +5.4( 6.25+3.9+4.5+7.8) 0.1=39.27m3 板: V总 =10.0+39.27=49.27m3 第二层: 梁: V1=39.51m3 板: V2=49.27m3 第三层: nts页 11/16/2015 梁: V1=39.51m3 板: 120mm厚板 V2=49.27 0.12/0.1=59.12m3 C段: 楼梯间 梁: V=0.25 0.5 7.8 2+0.25 0.6 3.9 2=3.12m3 板; 120mm V=3.9 5.4 0.12=2.53m3 梁板总量: V总 =583.68 m3 梁模板人工: 43.19 工日 /10米 3 板模板人工: 28.9 工日 /10米 3 A段底层和 第二层 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34.56 43.19+30.11 28.9) /10=236.3工日 A段 第三层 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43.19 34.56+28.9 36.132) /10=253.6工日 B段底层和 第二层 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43.19 32.8+28.9 42.78) /10=265.3 工日 B段 第三层 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43.19 32.8+28.9 51.34) /10=296.7工日 B段 楼梯间 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3.12 43.19+3.65 28.9) /10=24.0 工日 C段底层和第二层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43.19 39.51+28.9 49.27) /10=313.03 工日 C段第三层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43.19 39.51+28.9 59.12) /10=341.5 工日 C段 楼梯间 梁板支模人工工日:( 3.12 43.19+2.53 28.9) /10=20.8工日 4、框架柱浇砼 A 段砼体积:第一层: V1=14.98m3 第二层: V2=12.168m3 第三层: V3=12.168m3 B段砼体积:第一层: V1=14.4m3 第二层: V2=11.7m3 第三层: V3=11.7m3 楼梯间 : V3=1.872m3 C段砼体积:第一层: V1=13.83m3 第二层: V2=11.232m3 第三层: V3=11.232m3 楼梯间 : V3=1.872m3 V总 =117.16 m3 柱浇砼人工: 24.17工日 /10米 3 nts页 11/16/2015 A段第一层框架柱浇砼人工工日: 14.98 24.17/10=36.21 工日 第二层浇砼人工工日 : 12.168 24.17/10=29.41工日 第三层支模人工工日 : 12.168 24.17/10=29.41工日 B段第一层框架柱浇砼人工工日: 14.4 24.17/10=34.81工日 第二层浇砼人工工日 : 11.7 24.17/10=28.28 工日 第三层浇砼人工工日 : 11.7 24.17/10=28.28 工日 楼梯间 浇砼人工工日 : 1.872 24.17/10=4.52 工日 C段第一层框架柱浇砼人工工日: 13.83 24.17/10=33.43工日 第二层浇砼人工工日 : 11.232 24.17/10=27.15 工日 第三层浇砼人工工日 : 11.232 24.17/10=27.15 工日 楼梯间 浇砼人工工日 : 1.872 24.17/10=4.52 工日 5、梁、板扎筋 A段:底层和 第二 层 :梁: V1=34.56m3 板: V2=30.11m3 第三层 :梁: V11=34.56m3 板: V21=36.123m3 B段:底层和 第二 层:梁: V1=32.8m3 板: V2=42.78m3 第三层 :梁: V11=32.8m3 板: V21=51.32m3 楼 梯间 :梁: V=3.12m3 板; 120mm V=3.65m3 C段:底层和第二层:梁: V1=39.51m3 板: V2=49.27m3 第三层 :梁: V11=39.51m3 板: V21=59.12m3 楼梯间 :梁: V=3.12m3 板; 120mm V=2.53m3 梁扎筋人工: 13.46 工日 /10米 3 板扎筋人工: 10.89 工日 /10米 3 A段底层和第二层梁板扎筋人工工 日:( 34.56 13.46+30.11 10.89) /10=79.31工日 A段第三层梁板扎筋人工工日:( 13.46 34.56+10.89 36.132) /10=85.87 工日 nts页 11/16/2015 B段底层和第二层梁板扎筋人工工日:( 13.46 32.8+10.89 42.78) /10=90.74 工日 B段第三层梁板扎筋人工工日:( 13.46 32.8+10.89 51.34) /10=100.1工日 B段 楼梯间 梁板扎筋人工工日:( 13.46 3.12+10.89 3.65) /10=8.17 工日 C段底层和第二层梁板扎筋人工工日( 13.46 39.51+10.89 49.27) /10=105.7 工日 C段第三层梁板扎筋人工工日:( 13.46 39.51+10.89 59.12) /10=117.6工日 C段 楼梯间 梁板扎筋人工工日:( 13.46 3.12+10.89 2.53) /10=6.95 工日 6、梁、板浇砼 A段:底层和 第二层 :梁: V1=34.56m3 板: V2=30.11m3 第三层 :梁: V1=34.56m3 板: V2=36.123m3 B段:底层和标准层:梁: V1=32.8m3 板: V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TJ01-005@“南昌市阳光中学教学楼”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1994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