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doc

TJ01-007@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TJ01-007@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zip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199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4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3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2.4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论文
资源描述:
TJ01-007@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简介:
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外秦淮河三汊河口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东支流三汊河口入长江处。上游距新三汊河大桥约300米,下游距河口约 150 米。 三汊河口闸的主要功能是非汛期关闸蓄水,抬高外秦淮河水位,解决枯水期外秦淮河水很低,甚至干涸的问题,同时形成亲水景观改善城市水环境和城市形象。汛期来临则打开闸门放水,不影响外秦淮河行洪;河口闸尽量兼顾旅游、景观功能,不考虑外秦淮河的航运功能。 三汊河口闸正常蓄水期的过流量为 30m3/s;非汛期行洪流量为 80 m3/s(关闸蓄水状态);汛期行 洪流量为 600 m3/s。本工程采用双孔护镜门方案,单孔净宽 40m,总净宽 80m。闸门为半圆形的三铰拱结构,闸门由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启闭机机房位于闸墩上的排架上。工程闸室采用整体坞式结构,在中墩处分缝。底板地基处理采用钻孔灌注桩。外秦淮河防洪工程为一等 1级,三汊河口闸工程的等级为二等2级。本工程建筑物按地震烈度 7度设防。闸址处防洪安全超高为 2.0m(包括风浪爬高)。 2.2 自然条件 2.2.1 水文气象条件: 工程所处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1012 毫米,由北向南递增,全年降水日数 110 130 天。最大年降 水量 2015.5 毫米( 1991 年),最小年降水量为 448.0 毫米( 1978 年),极值比达 4.5。汛期在 5 9 月,平均降水量为 652.0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 63%。全年常有三个明显的多雨期, 4 5月份上旬春雨连绵,称为“桃花雨”; 9月份常有台风影响,多秋雨。流域年平均蒸发量为 1000毫米, 6 9月份总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一半左右,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表明,秦淮河流域处于湿润与干旱的过度地区。根据武定门闸水文站 1960年设站后的 7年实测资料分析,秦淮河流域平均年径流量为 6.59亿立方米,相应径流深 272毫米, 最大年径流量为 15.2亿立方米( 1956年),最小年径流量为 0.281亿立方米( 1978年),极值比高达 54。 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 15.40C,最高气温 43.00C( 1934年 7月 13日),最低气温 -14.00C( 1955 年 1月 6日)。全年日照时数为 2148.3小时,日照率 49%。一年之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降水比较丰沛。 2.2.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三汊河口闸详细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钻深深度内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其下为风化砂岩。根椐现场 勘察、室内土工实验、原位测试结果,勘察范围内地基土层分为 5层 13 个亚层,各地基土层岩性特征如下(详细地质勘察资料见图集地质附图 1-6,相关土层物理指标见图集地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 质附表 1-3): 素填土:灰黄灰色,湿饱和,软塑可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碎砖、碎石。层厚 0.809.00米。 ( 1-3)淤泥质填土 -近期冲淤积土:灰色,饱和,流塑,为新近秦淮河河床冲淤积,层厚 0.80 4.00米。 ( 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大孔隙比,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及贝壳碎片,层理发育,夹薄层粉砂、粉土。厚度大,层位稳定。层厚 1.70 45.00 米。 ( 2-1)粉质粘土:呈透镜状或夹层状分布于( 2)淤泥质粘土层中。灰色,饱和,软塑流塑,局部夹薄层粉土,层厚 2.00 12.00米,顶板埋深 1.25 36.00米。 ( 3)粉质粘土:灰黄色,局部灰色,饱和,软塑可塑,局部流塑,层厚 2.00 22.50 米,顶板埋深 25.50 57.50米。 ( 3-1)淤泥质土:灰色,饱和,流塑,见薄层粉土、粉砂,层厚 2.50 9.00米,顶板埋深 34.5043.95米。 ( 3-2)粉土: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夹薄层状粉砂、粘性土,局部粘性土夹层厚度较大,可见厚度 1.00 31.20米,顶板埋深 23.80 53.00米。 ( 3-3)粉砂:青灰色,饱和,中密,夹粘性土薄层、含云母碎片,层厚 0.90 15.00米,顶板埋深42.50 60.50米。 ( 6)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饱和,软塑可塑,层厚 2.20米,顶板埋深 72.3米。 ( 6-1)粉土:黄褐色,局部灰黄色,饱和,中密 -稍密,含有灰白色粘土条带,本层厚 1.20 米,顶板埋深 67.80米。 ( 6-2)中砂 -砾砂:灰色 黄色,饱和,中密密实,母岩以石英砂岩为主,砾石、卵石含量可达30 40%,磨圆度好,直径 0.2 0.3厘米居多,最大达 8厘米,局部为细砂,含粘性土,局部呈薄层状,厚 0.40 6.30米,顶板埋深 51.40 71.50米。 ( 9-1)强风化泥岩、砂岩:砖红 -紫红色,饱和,密实,砂土状 -碎块状,由强风化形成的碎块、岩屑等构成,层厚 0.50 2.80 米,顶板高程 -65.03 -59.86米,顶板埋深 66.50 74.50米。 ( 9-2)中风化泥岩、砂岩:砖红色,岩体呈裂隙块状结构。基底式胶结,岩心较完 整,呈柱状、碎块状,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具有少量裂隙,最大可见厚度 4.90米,顶板高程 -66.63 -61.43米,顶板埋深 67.50 76.00米。 2.2.3 对外交通条件: ( 1)三汊河口闸附近左岸为三汊河大街,右岸为石梁柱大街,都和市区主干道相连接。 ( 2)工程的金属结构较重,由制造商负责运到现场,闸门分片运输,每片重约 20t。安装承包商在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工地负责下力、场内运输、接收、检验、保管,在此期间,制造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使用承包商的临时道路。闸门运输主要考虑水路(具体待中标后与金属结构的承包商协 商),安装承包商应提供临时交通设施(或临时码头)和起重设备。 2.2.4 水电供应条件: 施工用水可设泵直接取用长江水或外秦淮河水;施工用电取自附近。 2.3 主要工程材料用量 本工程主要工程材料数量为:开挖土方量 191474.38 m3;回填土方量 116200.09 m3;砼方量 42217.72 m3;浆砌石用量 2941.3 m3;土工布面积 13291.7m2;钢筋用量 3770.5t。 2.4 工程工期目标 工程的土建部分施工工期从 2004 年 8 月 10 日开工( 2004 年 7 月进场),至 2005 年 3 月底(土建主体 工程)结束;安装部分施工工期从 2005年 2月初开始,至 2005年 4月 20 日结束; 2005年 5月 10日前闸门调试完毕;所有工程于 2005年 6月 15日完成。 2.5 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 2.6 工程造价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第三章 施工现场规划和总体布置 3.1 施工总体布置的原则 3.1.1 总体原则 ( 1)合理使用场地,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布置在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划定的施工区域或征地范围内。 ( 2)尽量降低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减少运输距离和转运次数,避免走回头现象,并避免相互干扰。 ( 3)一切临时设施的布置,必须与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相适应,使其不致为了施工进展而形成矛盾,相互干扰,妨碍永久性建筑物的施工。 ( 4)尽量降低临时性建筑物的修建费用,临时建筑广泛采用当地材料,并按照使用年限合理地选用建筑标准,结构力求简化或采用装配式结构,以便多次周转使用。如有可能应结合永久性建筑物使用。 ( 5)确保施工、防火、防洪安全,并注意符合卫生要求。 ( 6)有利生产,便于管理。临时建筑物与设施,以分区布置为宜,相互关系密切的辅助企业和设施,可集中布置,以便于管理和减少非生 产性开支。 在具体布置中,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和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条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力求合理、紧凑、厉行节约、经济实用、方便管理,确保各施工时段内的施工均能正常有序和安全高效地进行。同时,尽量少占耕地,对施工区及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3.1.2 施工临时设施场区选定说明 本工程在招标人选定的临时征地范围之内进行施工临时设施的布置。由于外秦淮河右岸范围较小且离居民区较近,在具体布置时主要将施工临时设施布置在外秦淮河左岸一侧的临时征地范围之内。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2 场内外交通 3.2.1 对外交通: 本工程对外交通十分方便,可通过水运及陆运,主要采用陆运。主要利用与市区主干道相连接的三汊河大街和石梁柱大街。 3.2.2 场内交通: 场内施工道路可以利用左右岸现有的公路以及上堤公路,另外还需分别修建左右岸上下游的下基坑的施工道路共约计 500m,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度 6.0m,平均坡度为 %。 另外还需修建沟通辅助企业、生活区、弃土区等设施的施工道路约 2000m。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 3.3 砼拌和系统 由于工程位于市区,考虑到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及征地范围较 小,采用商品砼,故不需在现场布置砼拌和系统。 3.4 砂石料系统 本工程不自设砂石料加工厂,砂石料均采用市场供应。砂石场紧靠闸室南侧布置。石子产地较远,亦采用汽车运输。 由于没有现场拌和砼,所以料场面积根据钻孔灌注桩和水泥砂浆用量确定,用装载机堆高 3 4m,砂石料场面积 800 m2,可储存 1200t。砂石料场采用 100mm 厚 C10 砼地坪,下设 100mm 厚碎石垫层,砂石料场设 0.5%排水坡度,坡向排水沟。 3.5 块石堆场 影响砌石工效的是场内运距。在首先完成下游抛石槽的堆石后,即转化为护 底浆砌块石的堆场,并作为洗石的场地。在护底砌石完成后,抛石槽及护底浆砌铺盖即转化为浆砌护坡的石料堆场。 堤坡浆砌块石料场在围堰拆除前,可在上下游就近堆存,上下游围堰拆除后,外场直接供应。 3.6 钢筋加工厂 3.6.1 面积确定: 水利工程中钢筋加工厂以粗钢筋为主,其量约占总钢筋用量的 90%。 堆厂面积计算: 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仓库堆场面积为 APTKF 式中 F 日加工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仓库堆场面 积, m2 P 钢筋加工日产量, t/d,取 15t/d T 堆存时间, d K 通道系数,一般取 1.5 A 堆放定额, t/ m2 ( 1)原材料堆场面积 T取 30d, A取 1.5t/m2, K取 1.5,所以 F1=15 30 1.5/1.5=450m2 ( 2)半成品堆场面积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6 T取 0.2d, A取 0.3t/m2, K取 1.5,所以 F2=15 0.2 1.5/0.3=15m2 ( 3)成品堆场面积 T取 2d, A取 0.3t/m2, K取 1.5,所以 F3=15 2 1.5/0.3=150m2 筋加工厂总面积为: F=F1+F2+F3=540+15+150=615 m2,实际取 650 m2。 3.6.2 布置: 设冷拉机场、电焊间、配料弯制间,布置拉伸机一台、闪光对焊机一台、弯曲机一台、切断机一台。原材料堆场和成品堆场,设架并覆盖,插标签分规格存储。 钢筋场面积 650m2。 3.7 模板加工厂 由于本工程中大量采用钢模板,使模板周转次数有很大提高,因而木材加工大量减少,占地面积也大为减少,参考一些资料及其它水利工程,按 400m2布置。模板加工包括平面、曲面、门槽,均由工厂制造,按设计图纸能组合成定型模板,现场加工场只承担模板拆卸后储存、整修和涂隔离剂,以及零配件的储存与整修。 3.8 弃土区 由土方调配方案可知,弃土 151474.38m3,利用 40000m3 。弃土区分别布置在两岸路边,总面积约为 2000m2,具体布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3.9 辅助企业 各种辅助企业根据现场地形条件主要布置在左岸指定的临设场地及沿河道路沿线边上。 3.9.1 压风站 : 在下游左岸设置压风房,面积 100m2,竹瓦结构。 3.9.2 金工、机修车间: 布置在左 岸的公路旁位置,利用弃碴料填筑并平整场地,采用钢构架,石棉瓦(塑钢瓦)做房盖,房建面积 100m2。 3.9.3 试验室: 布置在左岸靠近闸室的路旁,采用砖瓦结构,房建面积 100m2。 3.9.4 停车场: 布置在上游滩地上,利用开挖的弃碴平整停车场,面积 1000 m2。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 3.10 仓库 3.10.1 水泥: 在左岸设袋装水泥库 200m2。 3.10.2 物资库、工具库和综合仓库等 : 主要布置生活区附近,采用竹瓦、砖瓦结构,房建面积 500m2 。另外,根据工程需要,零星布置一些仓 库。 3.11 生活设施 生活设施布置在业主指定的临设场地,经场地平整后布置,工人宿舍、干部宿舍、办公室、食堂等设施采用活动式组合房,总占地面积 4800m3,具体平面布置见图。 3.12 供水、动力系统 3.12.2 施工供水 在外河围堰前左岸的位置,设一处取水泵站,采用一台离心式清水泵在堰旁的长江中提水,并在左岸设为 300m3的蓄水池,用自来水管向场内的各施工工作面供水。 生活、消防用水直接用附近自来水网。 3.12.2 施工供电 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在场内的 10KV 高压输电线路设置的二台 500KVA和一 台 400KVA 变压器接引,各施工点以及辅助企业、 生活区用电等 其它电源在料场附近村庄接引。共架设低压动力线: 5000m。 另配 80KW柴油发电机组 1台,作为备用电源。 3.12.3 通讯系统 项目经理部安装一台程控电话机,作为对外联络通讯工具。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及质检负责等主要管理人员均配备手机,方便联络。另外配备对讲机,便于场内施工管理和指挥调度。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 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4.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4.1.1.贯彻执行水利水电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 设程序,遵从国家对该工程规定的施工期限和交付使用的日期,为提前完工创造条件。 4.1.2.分清主次,保证重点,统筹安排。 4.1.3.做好调配、协调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计划,做到均衡、连续施工。 4.1.4.采用先进技术,努力提高机械化、工业化水平,加快建设速度,及早发挥工程效益和投资效益。 4.1.5.合理安排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4.1.6.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4.2 工程项目列项与主要工程量 4.2.1 工程项目列项 工程主要项目见表 4-1。 4.2.2 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见表 4-2-1。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 表 4-2-1 工程项目与主要工程量表 工程 项目 项目工作内容 主要工程量 建筑 工程 三汊河口闸闸室段、上下游连接段(含上游防冲段、铺盖、消力池、海漫、防冲槽、上下游翼墙)所有土方、基础、砌抛石及砼工程。 土方开挖 19.15 万 m3、土方回填 11.62 万 m3;砼工程 42217.72m3、钢筋制安 3770.50t;浆砌石2941.3 m3、抛石 1035.5m3、房屋建筑 2061m2。 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 护镜钢闸门(含埋件)及配套启闭机、活动小门(含埋件)及配套启闭 设备、闸门顶人行通道以及其它附属构件和设备的安装。 护镜闸门安装 2 套,计 400t,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安装 2 套,门槽预埋件安装 120t。 活动小门安装 12 套,计 96t,倒挂液压式启闭机安装 24 套。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及消防等其它设备的安装。 柴油发电机 1 套,主变压器 1 台、高压开关柜 5台、低压配电屏 4 台,组合低压配电箱 4 只、动力配电箱 6 只、计算机监控系统 1 套,电力电缆7000m、消防管道离心泵 3 台套,消防给水管1000m。 临时 工程 围堰、施工降排水、场内交通及其它临时工程。 围堰填筑 8615.6m3,临设房屋 4800m2,临设道路 16000m2。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 4.3 工程进度拟定 平原地区涵闸工程拟定施工进度计划,一般按照“先深后浅,先高后低,先主后次,穿插进行”的十六字方针安排。 4.3.1 各项目持续时间与人员安排 主要采用定额计算方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t=Q RS 其中: t 项目持续时间; Q 项目的工程量; R 拟配备的人力或机械的数量; S 产量定额。 ( 1)准备工程 由经验估计和工期要求持续时间拟定为 40 天,总人数为 50 人。 ( 2)施工导流 由经验估计和工期要求持续时间拟定为 30 天,总人数为 30 人。 ( 3)土方开挖 采用 2 台 1.0m3 反铲式挖掘机挖土,人工开挖保护层。 闸室段开挖 机械开挖总量为 41898.63m3,由施工定额得:每 100m3 需要 0.221 个台班,所以共需总台班数为41898.63 100 0.221=93 个台班,持续时间为 93( 3 0.85 2) =18 天。 人工开挖总量为 1840.75m3,由施工定额得:每 100m3需要 25.1个工日,所以共需总台班数为 1840.75 100 25.1=462 个工日,用 50 个人挖,持续时间为 462( 3 50) =3 天。 其它各段开挖持续时间计算过程同上。结果见下表 4-3-1。 表 4-3-1 土方开挖持续时间表 序号 项目 工程量(m3) 机械台数 总台班 工人数量 总工日 持续时间 (天 ) 1 闸室开挖 43739 机械开挖 41899 2 93 18 人工开挖 1841 100 462 3 2 上游护底及翼墙 40458 机械开挖 38157 2 84 15 人工开挖 2301 100 578 2 3 消力池 33995 机械开挖 32788 2 72 12 人工开挖 1207 100 303 1 4 海漫及防冲槽 76116 机械开挖 73048 2 161 30 人工开挖 3068 85 770 3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0 (4)地基处理 闸室开挖后即进行闸室的地基处理;上下游段各开挖一段时间后即可进行上下游段的地 基处理。 由经验估计持续时间见下表 4-3-2。 表 4-3-2 地基处理持续时间表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根数 ) 机械台数 工人数量 持续时间 (天 ) 1 闸室 65 水泥搅拌桩 (6m) 1280 4 16 25 水泥搅拌防渗墙 420 2 8 9 钻孔灌注桩 (54m) 192 8 40 35 砼地下连续墙 437m 2 10 5 2 上游护底及翼墙 50 水泥搅拌桩 1310 2 8 35 钻孔灌注 桩 152 4 20 25 3 下游海漫及消力池 40 水泥搅拌桩 1695 2 8 40 钻孔灌注桩 0 0 0 0 4 下游翼墙 45 水泥搅拌桩 360 2 8 15 钻孔灌注桩 265 4 10 40 ( 5)砼及浆砌石工程 选择浇筑面积最大的一块计算来确定商品砼的运输能力。本工程中闸室底板最大,故用其来计算。为保证浇筑层间不出现冷缝且有利于迅速振捣密实,铺层厚度取为 0.3m。 公式)( 1ttK BLhP 其中: P 浇筑仓要求的砼运筑能力, m3/h; B、 L 浇筑块的宽度和长度, m;h 铺层厚度, m; K 砼运输延误系数,取 0.80.85; t 砼的初凝时间 ; t1 砼从出机到入仓的时间。 本工程中:)( 1ttK BLhP =)5.05(85.0 3.05.4837 =140.7 m3/h 由于浇筑强度较大且浇筑其他部位砼时非常不经济,同时考虑到大体积砼的散热状况,加入缓凝剂延缓砼的初凝时间至 7 小时,另外,采用阶梯法浇注砼,故: )( 1ttK BLhP =)5.07(85.0 3.05.485.18 =48.5 m3/h 所以,商品砼的运浇能力必须达到 50 m3/h。另外,采用泵送砼的方法,泵的流量为 60 m3/h。 a、闸室 底板浇筑时先浇靠近外秦淮河左侧一块,然后浇右侧一块;闸墩浇筑时先浇左侧,后浇右侧。 用施工定额计算持续时间,结果如下表 4-3-2。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 表 4-3-2 闸室砼工程持续时间表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工人数量 总工日 延续时间 (天 ) 1 左侧闸室底板 90 2258 25 1、脚手架 1794.5m 40 393 10 2、砼面凿毛 48.5m 7 7 1 3、模板安装 574.25m 30 76 2.5 4、钢筋绑扎 371.8t 80 899 11 5、砼浇注 4886.13m 160 855 3.5 6、模板拆除 574.25m 30 28 1 2 右侧闸室底板 89 2241 24 1、脚手架 1794.5m 40 395 10 2、砼面凿毛 48.5m 7 7 1 3、模板安装 473.5m 30 62 2 4、钢筋绑扎 371.8t 80 899 10 5、砼浇注 4886.13m 160 855 3.5 6、模板拆除 473.5m 30 23 1 3 左侧闸墩 80 1707 22 1、脚手架 37m 40 282 7 2、砼面凿毛 266.3 m 8 8 1 3、模板安装 919.96m 50 149 3 4、钢筋绑扎 263.34t 80 832 10 5、砼浇注 1730.42m 160 377 1.5 6、模板拆除 919.96m 30 59 2 4 右侧闸墩 79 1613 21 1、脚手架 37m 40 212 5 2、砼面凿毛 266.3 m 8 8 1 3、模板安装 919.96m 50 134 2.5 4、钢筋绑扎 263.34t 80 832 10 5、砼浇注 1730.42m 160 377 1.5 6、模板拆除 919.96m 30 50 2 5 启闭机排架 55 1173 20 1、脚手架 180m 40 460 11 2、砼面凿毛 30.56m 6 5 1 3、模板安装 1246.56m 60 282 4.5 4、钢筋绑扎 39.96t 68 184 2 5、砼浇注 525.2m 80 137 1.5 6、模板拆除 1246.56m 60 105 1.5 6 启闭机室板、梁 1、预制 192.36m 25 30 2、吊装 192.36m 10 2 7 启闭机室 202 m 15 15 注:砼运输人数为 10 人。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 b、上下游连接段 用施工定额计算持续 时间,结果如下表 4-3-3 表 4-3-3 上下游连接段持续时间表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工人数量 总工日 延续时间 (天 ) 1 上游翼墙 698 25 底板 1、脚手架 240.82m 15 30 2 2、模板安装 107.82m 14 14 1 3、钢筋绑扎 36.56t 40 88 2 4、砼浇注 358.92m 60 63 1 5、模板拆除 107.82m 4 5 1 墙身 1、脚手架 106.98m 30 92 3 2、砼面凿毛 179.42m 15 27 2 3、模板安装 642.45m 30 120 4 4、钢筋绑扎 25.84t 30 156 5 5、砼浇注 215.06m 60 69 1 6、模板拆除 642.45m 30 34 1 2 下游翼墙 1939 40 底板 1、脚手架 923.56 m 30 115 4 2、模板安装 229.37 m 30 31 1 3、钢筋绑扎 85.2t 30 206 7 4、砼浇注 738.85 m 60 130 2 5、模板拆除 229.37 m 15 15 1 墙身 1、脚手架 179.72 30 156 5 2、砼面凿毛 218.42 m 32 34 1 3、模板安装 1969.4 m 60 366 6 4、钢筋绑扎 90.2t 60 546 9 5、砼浇注 778.22 m 120 248 2 6、模板拆除 1969.4 m 30 92 3 3 上游护底 577 15 1、脚手架 1742.6 m 40 216 5 2、模板安装 170.6 m 20 23 1 3、钢筋绑扎 51.6t 60 125 2 4、砼浇注 862.15 m 100 203 2 5、模板拆除 170.6 m 10 10 1 4 下游消力池 1119 22 1、脚手架 1986.3 m 40 248 6 2、模板安装 398.26 m 25 53 2 3、钢筋绑扎 125.82t 60 304 5 4、砼浇注 2101.6m 240 494 2 5、模板拆除 398.26 m 20 20 1 5 上游浆砌石护底 643.65 m 15 420 40 6 下游海漫及护坡 2280.6 m 30 1347 50 7 下游防冲槽 1035.5 m 22 450 20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 ( 6)土方回填 机械回填采用拖拉机压实,碎石土由人工回填压实。当右侧闸墩浇筑完后就可进行闸室左侧的土方回填工作,然后在浇筑砼的过程中穿插进行土方回填。 ( 7)安装工程、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根据土建工程部分工期安排,拟定: 金属结构安装从 2005 年 3 月 1 日到 2005 年 4 月 20 日,共51 日,安排人数为 35人;电气设备安装 、调试从 2005 年 3 月 1 日到 2005 年 5 月 31 日,共 92日,安排人数为 40 人;闸门试运行试验从 2005 年 4 月 21 日到 2005 年 5 月 10 日,共 20 日,安排人数为20人;资料整理、竣工验收从 2005年 5月 11日到 2005年 6月 20日,共 41日,安排人数为 20人。 4.4 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见附图。 4.5 施工总进度网络图 施工总进度网络图见附图。 4.6 工期保证措施 4.7.1 现场计划调度保证: 由施工计划科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总体进度计划编制阶段性以及月、旬施工进度计划,重要的关键项目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据此指导协助各作业层 (组、班、队 )编好月旬计划。在此基础上开好每天的调度会议,加大及时修订和调度的力度,做到保证以日保旬,以旬保月。 4.7.2 技术及制度保证: 技术上:多聘用水闸设计、施工的专家为该项目技术顾问,把技术优先、优化置于施工方案的首位。制度上:项目部按照总公司 ISO9002认证标准,以控制 19个要素为中心,建立强有力的现场施工技术组织,与指挥部、监理工程师、设计、顾问组相沟通,协调。 首先,作好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阶段的具体施工组织设计,下达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抓好方案实施前的各关键环节; 其次,一定要按指挥部、监理工程师、总 工批准的技术方案,认真做好现场实施工作,明确各级责任制,以确保不出现技术方案性的失误,杜绝因技术方案不当引起的停工、返工; 最后,一定要结合实际,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4.7.3 作业层及机具设备、材料保证: 针对本项目,根据施工方案,及时配足人、财、物,总公司将充分发挥统一协调力度大的优点,充分利用总公司总部及仓库离工地很近的条件在工程实施中,只要工地施工需要或指挥部、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总公司将在极短时间内调度到位。 4.7.4 资金保证: 本项目部为总公司一级项目部,项目部 自主开户,专款专用,使工程施工有充足的资 金保证,必要时由总公司协调解决资金支持。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4 第五章 施工导流 5.1 施工导流标准 本工程保护对象为 I、 II级永久性建筑物,且周边地区有重要城镇和工矿企业,故导流建筑物定为IV级建筑物。 5.2施工导流方式及布置 本工程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即在外秦淮河河床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拦河围堰,使外秦淮河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泄水道向长江下泄。 由于外秦淮河流量较小,利用涵管可 获得经济可靠的效果,所以临时泄水道采用涵管导流。所用涵管为水泥涵管,布置在外秦淮河左岸一侧。 5.3导流涵管的施工 5.3.1 沟槽的开挖 开挖用人工开挖,分段开挖。当沟槽有地下水或雨水时,利用槽底坡度采用明沟排除。若有局部松软现象,将松软的部分挖去,用天然级配的砂石回填。 沟槽底面高程,应低于涵管外皮高程 2cm,下管前用水泥砂浆或细砂衬平。沟槽边的堆土要离开边缘 1m左右。 5.3.2 下管前的准备工作 ( 1)沟槽验收:在下涵管以前应按照施工图纸对已开挖的沟槽进行检查,确定沟槽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并须保证足够的槽底宽度,使涵管有良好的稳定条件。 ( 2)制定措施和工具准备:施工前应研究出可行的下管方法,拟订安全措施,对施工工具进行检查,并配备足够的数量以满足施工要求。 ( 3)涵管的检查、搬运和排放:管子在运到沟旁以前,应进行仔细的检查。合格后采用就地滚管的方式进行。管子沿沟分散排放。 5.3.3 下管方法 采用汽车吊装法,使用 5t吊车下管,吊车的每一个立着点可安装 2m 的涵管 3 4根。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5 5.4 围堰工程 5.4.1 概述 本工程所用的围堰形式为钢板桩格形围堰,上部有袋装土,其中内河围堰在外 秦淮河一侧有戗堤,外河围堰在外秦淮河一侧有戗堤,而在长江一侧设有抛石护底。 所用材料用量:回填土料 8615.6m3;抛石 1035.50 m3;砼 618.75 m3;防渗土工布 2910.38m2;反滤土工布 847.88 m2;袋装土 2257.5 m3。 5.4.2 格体填料 格体填料对格体抗滑,抗剪稳定,水平变位,格体浸润线位置和钢板桩锁口拉力值都有很大影响。填料一般要求:有很高的抗剪强度,并应是相当不可压缩性的;填料能自流排水,即填料内的水可依靠重力流动通过排水孔排除;填料具有一定的抗滑体重,尽 可能用耐冲刷料。根据以上要求,本工程格体填料选用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 5%的砂砾石料,内摩擦角在 30 35 之间。 5.4.3 钢板桩 使用的钢板桩为平腹板型钢板桩,选用格体钢板桩的控制条件是锁口强度,而不是其本身强度。本工程选用的腹板厚为 9.5mm 的板桩。 5.4.4 围堰施工 ( 1)钢板桩格体施工程序: 装置样架 施工所用样架是和格体平面形状相同的框架结构,在格体施工过程中,用以临时支撑板桩和作为工作平台。本工程中格体为圆形格体,其样架椐现场施工条件和设备起重能 力设为整体式。首先定位,打设样架支柱,然后将样架就位。安装时定位要准确,不能歪斜。 拼装板桩 安装前应先对板桩的直度、纹理和锁口形状进行检查,吊运仔细,以免变形。拼接时,首先安装连接桩,就位一定要准确、铅直,用拉索或点焊固定在样架上。连接桩之间板桩连接时,按 5块板桩一组由连接桩开始向中间进展,第三块板桩中有一块用点焊或拉索固定在样架上。板桩架设方法是从格体两侧并列进行以保证稳定。整体闭合时应采取防范措施,闭合困难时,可提起部分板桩或摇动板桩使之滑进位置。 打设板桩 桩插打必须在同一格体的板桩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打设分阶段进行,围绕格体周围每次插打0.6 1.5m,直到达到所规定的入土深度。 打桩时用双动式气锤,成对打插。先用轻型锤,然后用中型锤,在板桩阻力较大、打桩困难时,采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6 用射水或钻孔法进行。 格体回填 当每个格体的板桩插打完毕后,格体要立即回填,回填之前,在格体底部和两侧铺一层土工布,以来防渗和反滤。圆形格体单独进行回填,连接段的回填必须在相邻格体回填之后进行,而且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相邻格体 中的填土高度,以保持格体不致变形。 格体内填料回填到格体高度的 2/3左右时,格体就足够稳定,样架可全部拆除。 ( 3)顶部砼施工 在格体施工完成后就进行砼施工,由于很薄,不须分层浇筑,由于围堰很长,为防止发生裂缝,应进行纵向分缝。 ( 4)袋装土施工 等砼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就可进行袋装土的施工,采用人工填筑。 5.4.5 围堰维护 施工期内,安排专人对施工场区进行检查和维护,遭遇不可预测的灾害时,根据监理要求,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险工作,确保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 5.4.6 围堰拆除 在工程全部 完成后,开始进行围堰的拆除。首先进行上部袋装土的拆除,其次是顶部砼的拆除,最后是钢板桩格体的拆除。 钢板桩格体的拆除,选用水上和陆地施工相结合的方案。格体内的填料挖除用陆地施工;样桩安装及钢板桩拔除,采用水上施工。主要程序如下: ( 1)格体内填料的挖除 格体内填料采用布置在围堰顶部的抓斗开挖,堆放在相邻的格体顶部,再用装载机装入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区。 ( 2)样架安装 当填料开挖 4 5m后,采用浮吊将样架吊入格体内,将其固定在钢板桩上。随后将外支撑安装在相邻的格体上,使待拆的格体固定。 ( 3)钢 板桩拆除 先拔除连接段钢板桩,后拔除圆形钢板桩,其中第一块钢板桩需用震动(沉)拔桩机起拔,以后以3 5块为一组用浮吊起拔。 ( 4)样架拆除 在格体左右侧及上游侧钢板桩拔除后,便拆除样架。然后依次往下逐个拆除。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7 5.5 基坑排水 5.5.1 初期排水 在围堰合龙闭气后,基坑内的积水就应立即组织排除。 ( 1)排水量计算 初期排水包括排除基坑积水,围堰及基坑渗水、降雨径流,可用下式表示: 排水量 =基坑积水 +渗水 +雨水 基坑积水:是指围堰合龙闭气后存 在于基坑内的水量,包括围堰水下部分饱和水和基坑内覆盖层饱和水,这部分水在基坑水位下降,集流到基坑内,均需予以排除。 基坑积水公式:基坑积水 =K(基坑积水面积基坑平均水深) 式中 K-经验系数,与围堰的种类,基坑覆盖层情况,排水时间等有关, 一般取 1.5 2.5。 本工程中:积水面积为 25335m2,平均水深为 2.5m,取 K=1.5, 故基坑积水为 95006.25m3 渗水: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渗到基坑内的水量,包括围堰渗水,基坑渗水等。 雨水:是指在初期排水期间由于降水在基坑内产生的径流。将基坑范围外流向基坑的集水面积上产生的雨水用集水沟渠排到基坑范围以外,以尽可能减少集水面积,使其在基坑范围内。 参考实际工程的经验, V 排 =2V 基坑 =190012.5m3 ( 2)排水设备 小时排水量计算:为确定排水设备和工艺布置,必须通过计算,用小时排水量来确定排水设备的规模。初步定六天排除集水,故 Q= V 排 /5 24=1583.44 m3/h。 排水设备选择:主要根据小时排水 量及排水扬程来确定。排水扬程包括几何扬程和排水管道、闸阀、弯头等局部和沿程水头损失。选择 6 台 8BA-25 离心式水泵,备用 2 台 8B-13 离心式水泵。基坑的上游、下游和中间转折处各放 2 台。 排水布置:包括排水站,排水管道,集水沟渠以及集水井的布置。 a、 排水站布置: 初期排水时,排水站的布置根据基坑集水深度的大小,选择排水站的类型。由于本工程基坑水深为6.0m,故选择浮动式排水站。如图 5-4-1所示。 排水站布置要注意能排除基坑最低处的集水,尽可能缩短排水管道,避免与基坑施工交通等发 生干扰,初期排水与后期排水要尽可能结合,布置出较好的排水通道。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8 b、 排水管道布置: 基坑排水管道一般使用胶管、铸铁管和钢管。在本工程中初期排水选用胶管,以便能适应基坑下降的连续排水条件。 c、 集水井及集水沟渠布置: 集水井对初期排水关系不大,在几天或十几天内即可将基坑积水排除,不需布置固定集水井。 5.5.2 经常性排水 ( 1)排水量计算 经常性排水由围堰和基坑的渗水、降雨汇水、施工中的弃水等组成。 基坑渗水:主要计算围 堰身和地基渗水两部分,按围堰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渗透水头计算。 降雨汇水:取最大渗透水头出现时段的最大日降雨强度计算,要求当日排干。 施工弃水:包括砼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冷却用水及施工机械用水等,砼养护用水近似每方砼每次用水 5L,每天 8次计算。 ( 2)排水系统布置 排水站布置: 经常性排水站运用时间长,应充分利用地形,可分设于基坑上下游地势低处,使管道布置最短,避免与基坑开挖、出渣运输以及围堰加高等施工发 生干扰;同时应注意使集水沟渠和集水井的布置有比较合适的位置。根据基坑的范围大小,经常性排水站分成几处布置,本工程在基坑上中下游各布置一站。 排水管道布置: 经常性排水使用铸铁管,由于使用时间长,将其固定在管座上。在布置上要求管道最短、集中,图 5-4-1 浮动式排水站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9 尽可能不受基坑施工交通影响,给维修、养护提供有利条件。 集水井及集水沟渠布置: 对于经常性排水,集水井和集水沟渠的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任务和作用是汇集基坑范围内的水,以便集中于集水井内,由排水站排除。首先集 水井布置高程要能将基坑大部分水汇集到集水井内,集水井高程是排水站设计扬程的依据。其次集水井要求有一定的容积,主要目的是使经常性排水能正常进行,使水泵工作经常处于最优状态。 基坑开挖过程中布置排水系统,以不妨碍开挖和运输工作为原则,排水干沟布置在基坑中部,以利两侧出土。随着基坑开挖工作的进展,逐渐加深排水干沟和支沟,保持干沟深度为 1.0 1.5m,支沟深度为 0.3 0.5m,集水井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外侧,集水井底低于干沟的沟底。布置如图 5-4-2所示。 修建建筑物时的排水系统,布置在基坑的四周。排水沟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的外侧,距基坑边坡坡脚 1.0m,排水沟底底宽 0.5m,沟深 1.0 m,底坡为 0.003。水经排水沟流入集水井,在井边设置水泵站,将水抽出。集水井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以外较低的地方,与建筑物外缘距离为 1.0m。具体布置如图 5-4-3所示。 2 3 4 5 1 运土方向 2 支沟 3 干沟 4 集水井 5 水泵抽水 1 图 5-4-2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排水系统布置图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0 5.6 水力冲淤 由于口闸在外秦淮河河道上修建,河道中有一层很厚的粘质淤泥,含有有机质,难以排干水分,需要在软泥状态或泥浆状态进行开挖。 采用 4台泥浆泵 排淤,辅以水枪冲淤。 2 3 4 1 1 围堰 2 集水井 3 排水沟 4 排水沟中水流方向 图 5-4-3 修建建筑物时的排水系统布置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1 第六章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6.1 说明 6.1.1. 土方工程是三汊河口闸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进度必须满足总体工程进度及阶段完成目标计划的要求。 6.1.2. 本工程土方总开挖量为 191474.38m3,其中:人工开挖 8380.1 m3,机械开挖 183094.28 m3;土方总回填量为 116200.09 m3,其中碎石土为 2038.70m3。 6.1.3. 本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土质较差,淤泥质粘土较多,给施工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在考虑施工方案时,一方 面从降排水措施上、一方面从施工方法的选择上着重考虑。 6.1.4. 在降排水措施上,闸室土方及上下游游连接段土方开挖均采取明沟降排水。 6.2 土方调配 6.2.1 土方调配原则 ( 1)填方、挖方基本平衡,减少运土。 ( 2)填、挖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应尽可能最小,以使总的运费降至最低。 ( 3)好土应用于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区域。 ( 4)调配应与地下建筑物的施工相配合,地下设施的挖土应留土用于再填土。 ( 5)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及路线,避免对流与乱流现象,同时便于调配、机械化施工 。 6.2.2 土方调配方法、步骤 由于本工程地基土质大部分淤泥质粘土,所以开挖的土方量能用于回填的大概只有 40000m3,主要是内、外河侧岸坡的挖土。回填土主要用于内、外河侧岸坡的土方回填。土方调配计算方法、步骤如下: ( 1)划分调配区,如下图 6-2-1所示 A2 A1 W3 W2 W1 WW W4 图 6-2-1 调配区划分图 nts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2 其中: 1 内河侧北岸岸坡开挖, 6000m3; 2 外河侧北岸岸坡开挖, 11000m3; 3 外河侧南岸岸坡开挖, 15000m3; 1 内河侧南岸岸 坡开挖, 8000m3; 1 弃土区 1, 22000m3; 2 弃土区 2, 18000m3。 ( 2)采用最小元素法初始调配方案。 初始方案见表 6-2-1. S1=6000 100+220 11000+320 5000+10000 400+8000 250=10620000m3.m 表 6-2-1 土方初始调配方案 挖方区 填方区 挖方量 m 250 100 6000 6000 350 220 11000 11000 400 320 15000 10000 5000 250 150 8000 8000 填方量 m 18000 22000 ( 3)用位势法检验。 若所有的 ij 0则方案最优,若 ij 0则方案不优。 检验结果见表 6-2-2。 从中可知 42=-300.3 大于设计墙顶高程 墙底标高 (m) 0.5 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TJ01-007@三汊河口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1994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