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湖北省宜昌市上海中学:郑安豪在最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化学命题中,无不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其题型之多变化之大,对于同学们来讲确有千头万绪、力不从心之感。基于此,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酸碱盐复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助益。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成盐八法”(即能够生成盐的八种方法):碱金属盐金属氧化物 碱 盐酸盐 碱 金属 盐 填表:请写出每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序号化学方程式举例序号化学方程式举例通过以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思路点拨: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思路点拨: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b、 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6)除去cu粉中的fe粉思路点拨: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可能含有_.思路点拨: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四、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解决中考试题(一)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条件生成物的条件酸+碱性氧化物=盐+水反应物之一可溶生成物中要有气体、沉淀、水中的任意一种酸+碱=盐+水酸+盐=酸+盐碱+盐=碱+盐反应物都可溶盐+盐=盐+盐(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应用一:判断物质能否在溶液中共存物质相互间不反应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比如:h+与co32-、oh-不能共存,oh- 与nh4+、h+、fe3+、cu2+不能共存,ag+与cl-、oh-不能共存,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例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fecl3 、na2so4 、hcl bnaoh 、nacl 、hno3cmgso4 、nano3、koh dna2co3 、kno3 、hcl【分析】此类题目可用排除法来选择。b组中naoh和hno3 可以反应,c组中mgso4 和koh可以反应,d组中na2co3 和hcl可以反应,故选a。应用二、除杂 除杂质遵循的原则:选用的试剂只和杂质反应,且不带入新杂质。除杂的方法:根据溶解性化学试剂法: 将杂质变成气体或沉淀例题:选用何种试剂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no3)2杂质【分析】ba(no3)2和nano3 相比较真正的杂质是ba2+,只需加入一种试剂既能除去ba2+,又不带入新的杂质,它就是碳酸钠或者硫酸钠。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b )物 质杂 质除杂试剂提 纯 方 法aco2coo2点燃bkclmno2水溶解、过滤、蒸发ch2onano2活性炭吸附、过滤dna2co3na2so4bacl2溶解、过滤、洗涤2、为了除去下表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c )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acu(cuo)氧气通入氧气并加热bco2(hcl)氢氧化钠溶液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cn2(o2)铜网气体缓慢通过炽热的铜网dkcl溶液氯化钙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应用三、物质间的转变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b )a.znznso4 b.cuocucl2 c.caco3co2 d.bacl2baso4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c ) afe(oh)3 fecl3 bco2 caco3 ccu cucl2 dmgcl2 kcl 应用四、利用本组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来鉴别物质例题1: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捷的方法鉴别naoh mgso4ba(no3)2fecl3 kcl五种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的正确顺序是【分析】此类题目常常有两种解题方法:从有特殊颜色的物质着手打开解题的入手。从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最多的物质着手。本题通过观察可选用方法,首先通过颜色鉴别出fecl3,继而用fecl3鉴别出naoh,然后用naoh鉴别出mgso4,最后用mgso4鉴别出ba(no3)2。1、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b )anaoh ba(oh)2 hclbnaoh hcl naclcnaoh hc1 hno3 dh2so4 nacl na2so42、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c )ak2so4、bacl2、nano3、nacl bhcl、nacl、bacl2、na2so4ckoh、na2so4、cuso4、hcl dkcl、agno3、kno3、nacl应用五、离子共存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d ) ah+、c1、oh bh+、so42 、hco3; cba2+、h+、so42 dcu2+、c1、n032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a ) 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卤制品工艺管理办法
- 年金归集户管理办法
- 汽车店线索管理办法
- 新疆加氢站管理办法
- 剪发卡管理办法视频
- 员工绩效奖管理办法
- 县人才资金管理办法
- 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
- 执行案件款管理办法
- 宁夏专家费管理办法
- 压疮护理培训课件
- 乡镇农贸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 霸王茶姬- 以东方茶会世界友品牌简介手册
- T-AJZCY 004-2025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 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
- 膈疝胎儿镜气管封堵技术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8万吨-年四氯化硅深化冷氢化循环利用及高纯晶体硅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水利勘测设计管理制度
- DB31/T 1093-2018混凝土砌块(砖)用再生骨料技术要求
- 无人机培训公司运营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