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计算书.doc

bysj01-017@中南地质局综合办公楼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7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200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3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20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
资源描述:
bysj01-017@中南地质局综合办公楼设计,毕业设计
内容简介: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书 一、 建筑设计概况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设计详细说明 ( 1)、气象条件 、 温度:最热月平均 30.3,最冷月平均 3.7; 室外计算温度:夏季极端最高 40.1,冬季极端最底 9.5; 、 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 73%; 、 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 0.35kn/m2 、 雨雪条件:年降水量 1450mm,日最大降水强度 192mm/日; 暴雨降水强度 3.31mm/s, 100mm2;基本雪压 0.35kn/m2; ( 2)、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各地层由上往下依次为: 、 人工填土,厚度 1.3 2.1m,不宜做为持力层; 、 新冲击黏土,厚度 0.4 1.2m,不宜做为持力层; 、 冲击粉质黏土,厚度 4.5 5.6m,是较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 270KPa; 、 残积粉质黏土,厚度小于一米,是良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 300KPa; 、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未钻透),是理想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350KPa;地下水位:地表以下 2 米内无侵蚀性,稳定低水位埋深为 2.3m 2.8m 之间。 、 抗震设防烈度按 7 度考虑,设计基本本地加速度值为 0.15g,场地土属中硬性,二类场地,建筑物类别为二类。 ( 3)、 施工技术条件 “三通一平”等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各种机具、材料能满足要求。 2、 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根据要求及地形状况,本建筑设计为 L 形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为 3413.34平方米,占地面积 487.52 平方米。首层高 3.6m,其余各层高 3.6m 主体为六层,总高为 23.4m。建筑横总长为 23.4m,纵向总长为 33.6m。 ( 2)、耐火等级:二级。 二、 建筑内容 1、 平面功能分析 本建筑设计中间设有走廊,两侧均有采光及兼作通风的窗,轴线宽 2.1m,满足工作人员的通行要求及疏散要求;办公楼底层设有两 个入口,一个宽2.4m 的正门,一个宽 2.1m 的侧门,均直接通往大厅;主体内各层都设有两楼梯,一电梯,各有单独的入口,具体尺寸及做法详见建筑施工图,这也满足了疏散的入口要求。 2、 房间布置 本办公楼设有接待室及会客室,满足休息要求;横向部分的房间呈南北向布置,且在南北两侧均设有用来通风及采光的适当宽度、 1.5m 高的窗户;纵向部分的房间呈东西向布置,且在东面设有宽度不等的窗户,西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 -面设有半透明的玻璃幕墙,满足通风几采光的要求,且防止了西晒。 3、 安全设施 ( 1)、疏散要求方面:最远端房间的门距离楼梯距离为 14.7m;两个 楼梯至少可以并列通过三个人,合乎建筑规范要求。 ( 2)、防火要求方面,在各个楼道内均设有消防栓。 三、 构造处理 1、 墙面构造处理 、 内外纵横墙为 240mm 厚,卫生间的标高比室内标高低 30mm。 、 防潮处理:墙身水平防潮处理,在标高为 0.060m 处铺设 3%防水剂的细石混凝土厚 60mm;垂直防潮处理,在所有外墙壁窗台标高以下采用防水砂浆。 2、 门窗选用 所有的向内开的门均采用普通的镶板木门,进大厅的正门采用玻璃门,另一个侧门则采用玻璃弹簧自动门;窗户均采用铝合金推拉窗,具体的构造做法详见建筑施工图内的门窗表。 3、 楼地面及内外墙 做法 根据房间的功能不同,所采用的不同材料装饰。具体做法详见建筑施工图。 4、 屋顶构造做法 采用构造找坡做法,柔性防水屋面,详见建筑施工图中的节点构造详图,屋面排水采用女儿墙内排水,天沟采用现浇天沟。 5、 楼梯构造做法 防滑采用 98ZJ401-29-1,起步采用 98ZJ401-28-6,栏杆做法见建筑施工图。 四、 其它补充 1、 本设计中除标高以 m 为单位外,其它均以 mm 为单位。 2、 所以未标注的门垛宽均为 240mm。 3、 室内标高为 0.000,室外标高为 -0.450。 4、 所有的卫生器具、办公用品及家居均购买成品。 5、 设计中的未尽事宜, 请参照有关建筑规范施工。 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资料 1、 建筑平面图如建筑施工图所示 2、 基本风压 W0=0.35KN/m2 3、 工程地质资料:自然地表下 1.2m 内为砂砾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40kp),其下层为圆砾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300kp),再下层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230kp)。 4、 该工程所在的长沙市地震基本烈度 7 度,近震。场地土为类。 二、 结构选型 1、 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纵横向承重框架)体系。对于六层的办公楼,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合结构、底层 框架或内框架砖房结构。该建筑要求布置灵活,同时考虑该建筑处于 7度地震区,故选用框架 结构体系。由于结构承受纵横向水平地震作用,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3 -故选用纵横向承重框架体系。 2、 其它结构选型 ( 1)、屋面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板作承重结构,屋面板按上人屋面的使用荷载选用。 ( 2)、楼层结构:所有露面均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 3)、楼梯结构:由于楼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不大于 3 米,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 4)、天沟:采用现浇天沟。 ( 5)、过梁:窗过梁以及门的过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并采用可兼做过梁的框架梁做窗过梁。 ( 6)、基础梁: 因持力层较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 7)、基础:因荷载不很大,地基承载力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三、 结构布置 标准层楼面及屋面结构布置图详见结构施工图。 四、框架结构计算 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框架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行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楼楼面,基础顶面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岔等定为-0.450m,二楼楼面标高为 3.600m,故柱高为 4.05m,其余各层的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故均为 3.0m。故可绘出计算简图如计算书内所示。 多层框架为超静定结构,在内力计算之前,要预先估算梁、柱的截面尺寸及结构所才的材料强度等级,以求得框架中各杆的线刚度及相对线刚度。 2、 梁柱的截面尺寸大致根据下列公式估算: 框架梁: h=L/( 10 18) b=h/( 2 3) 框架柱: b=H/( 15 20) 3、 计算线刚度 用公式 I=EI/L 计算,但在计算梁的刚度时,边梁要乘以 1.5,中间梁要乘以 2,这是因为考虑到楼板对所起的翼缘约束作用。 4、 荷载计算 把板划分为双向板计算。取荷载的标准值均查阅荷载结构规范而 来。 5、 梁主要验算正、斜截面的承载力,柱主要验算轴压比几两者均需验算草料强度。在验算时活荷载按满跨布置。 6、 内力计算 恒荷载和活荷载的内力计算均采用力矩分配发,活荷载选取三种情况来计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均采用反弯点法,因为梁、柱相对线刚度接近于 3。其中地震荷载的作用按底部剪力法计算。 7、 内力组合 各种框架情况下的内力求的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当有地震作用时,应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的组合及重力荷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4 -载代表值与地震 作用的组合,并比较考虑这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区支坐边缘处,为此,应先计算各梁的控制截面处的(支坐边缘处的)内力值。为了简化起见,也可采用轴线处的内力值,这样计算得的钢筋用梁比需要的钢筋用梁略多一点。 第三章 基本资料及结构选型 一、 工程名称: 中南地质局综合办公楼 二、 建设地点: 长沙市区 三、 设计资料: 基本风压 20 0 .3 5 /W K N m基本雪压 20 0 .3 5 /S K N m地面粗糙类型: C类 极端最高温度: 40.1 极端最低温度: -9.5 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土质分布均匀。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层,厚度 1.32.1m,不宜作为持力层;新冲击粘土层,厚度 0.4 1.2m,不宜作为持力层;冲击粉质粘土,厚度 4.5 5.6m,是较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 270KPa;残积粉质粘土 ,厚度 1m,是良好的持力层和下卧层 ,承载力标准值 300KP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未钻透) ,是理想的持力层 ,承载力标准值 350KPa;地下水位:地表以下两米内无侵蚀性,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 2.3 2.8m之间 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建筑物 类别:二类 四、结构选型 1、 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2、 其他结构选型: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做承重结构,屋面按不上人屋面事业荷载选用 楼面结构: 采用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楼梯结构: 采用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天沟:采用现浇内天沟。 、过梁:窗过梁以及带雨蓬的门过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有些框架梁可兼作窗过梁使用。 、基础梁:因持力层较深,且天然地表下土质较好,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基础:因荷载不是很大,地基承载力较大 ,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单独基础。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5 -第四章 结构布置 一、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选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一层板底,基顶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为 -0.45m,室外地坪至基础顶面的高度为 0.25 m,底层楼层 3.6m,故底层柱高为 4.3m。其余各层的柱高为各层层高,故均为 3.6m。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下所 示: 框架轴线尺寸框架计算单元二、 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多层框架结构为超静定结构,在内力计算之前,先估算梁柱的截面尺寸及结构所采用强度等级,以求得框架中各杆的线刚度及相对线刚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均采用 C30( E=2.95 7210 /KN m ) 梁的截面尺寸 按跨度大者计算, l=5400mm,h=(1/8-1/12)l=675mm-450mm,取 h=600mm b=(1/2-1/3)l=300mm-200mm,取 b=250mm 故框架梁的初选截面尺寸为 b h=250mm 600mm 其惯性矩: 3112bI bh=1/12 250 3600 =4.5 910 4mm 柱的截面尺寸 按层高确定,底层 H=3600mm 450mm 250mm=4300mm b=(1/15-1/20)H=286mm-215mm,取 b=400mm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6 -h=(1-2)b=573mm-286mm, 取 h=400mm 故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 b h=400mm 400mm 其 惯性矩: 3112cI bh=1/12 400 3400 =2.133 910 4mm 板的截面尺寸 由于21ll =5400/3600=1.5 2,故按双向板设计 h=(1/30-1/40)1l=120mm-90mm, 取 h=100mm 三、 梁柱线刚度计算 由 i EI/l,得 梁:66ABi=1.5bI 4.5 910 /5400 E=12.495 510 E 66BCi=2bI 4.5 910 /2100 E=42.8 510 E 66CDi=1.5bI 4.5 910 /5400 E=12.495 510 E 柱:10AAi=2.133 910 /4300 E=4.96 510 E 取10AAi为基准值 1,则相对线刚度表示如下: 第五章 框架结构荷载计算 一、恒载标准值计算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7 -1、 屋面 防水层(刚性) 30厚20C细 石混凝土防水 1.0 2/KN m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 2/KN m 波形石棉瓦 0.2 2/KN m 找平层: 15厚水泥砂浆 0.015m 20 3/KN m =0.3 2/KN m 保温层: 80厚矿渣水泥 0.08m 14.5 3/KN m =1.16 2/KN m 结构层: 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m 25 3/KN m =2.5 2/KN m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0.01m 17 3/KN m =0.17 2/KN m 合计 5.73 2/KN m 2、走廊及标准层楼面 小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0.55 2/KN m 结构层: 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m 25 3/KN m =2.5 2/KN m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0.01m 17 3/KN m =0.17 2/KN m 合计 3.22 2/KN m 3、梁自重 主梁 b h=250mm 600mm 梁自重 25 3/KN m 0.25m( 0.6-0.1) m=3.125 /KN m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 0.01m( 0.6-0.1+0.25) m 217 3/KN m =0.255 /KN m 合计 3.38 /KN m 基础梁 b h=250mm 400mm 梁自重 25 3/KN m 0.25m 0.4m=2.5 /KN m 4、柱自重 b h=400mm 400mm 柱自重 25 3/KN m 0.4m 0.4m=4 /KN m 抹灰重: 10 厚混合砂浆 0.01m 0.4m 4 17 3/KN m =0.27 /KN m 合计 4.27 /KN m 5、外纵墙自重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8 -标准层 纵墙 ( 3.6-1.8-0.6) m 0.24m 18 3/KN m =5.184 /KN m 铝合金窗 0.35 2/KN m 1.8m=0.63 /KN m 贴瓷砖外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 25mm) 0. 5 2/KN m ( 3.6-1.8) m=0.9 /KN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36 2/KN m ( 3.6-1.8) m=0.648 /KN m 合计 7.362 /KN m 底层 纵墙 ( 3.6-1.8-0.6-0.4) m 0.24m 18 3/KN m =3.456 /KN m 铝合金窗 0.35 2/KN m 1.8m=0.63 /KN m 贴瓷砖外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 25mm) 0.5 2/KN m ( 3.6-1.8) m=0.9 /KN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36 2/KN m ( 3.6-1.8) m=0.648 /KN m 合计 5.634 /KN m 6、内纵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 ( 3.6-0.6-0.9) m 0.24m 18 3/KN m =9.072 /KN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36 2/KN m 2.1m 2=1.512 /KN m 合计 10.584 /KN m 7、内隔墙自重 标准层 内隔 墙 ( 3.6-0.6) m 0.24m 9.8 3/KN m =7.056 /KN m 水泥粉刷墙面 0.36 2/KN m 3m 2=2.16 /KN m 合计 10.216 /KN m 底层 内隔墙 ( 3.6-0.6-0.4) m 0.24m 9.8 3/KN m =6.115 /KN m 水泥粉刷墙面 0.36 2/KN m 3m 2=2.16 /KN m 合计 8.275 /KN m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9 -二、活载标准值计算 1、 屋面和楼面活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 0.5 2/KN m 楼面: 办公室、阅览室 2.0 2/KN m 楼梯、走廊 2.5 2/KN m 2、雪荷载 0krs u s=0.8 0.35 2/KN m =0.28 2/KN m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 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 计算简图如下: 1 A-B轴间框架梁 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5.73 2/KN m 1.8m( 1-2 20.33 + 30.33 ) 2=16.91 /KN m 活载: 0.5 2/KN m 1.8m( 1-2 20.33 + 30.33 ) 2=1.48 /KN m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3.22 2/KN m 1.8m( 1-2 20.33 + 30.33 ) 2=9.51 /KN m 活载: 2.0 2/KN m 1.8m( 1-2 20.33 + 30.33 ) 2=5.90 /KN m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0 -梁自重: 3.38 /KN m A- B轴间框架梁的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3.38 /KN m +16.91 /KN m =20.29 /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1.48 /KN 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3.38 /KN m +9.51 /KN m =12.89 /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5.90 /KN m B-C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5.73 2/KN m 1.8m 5/8 2=12.89 /KN m 活载: 0.5 2/KN m 1.8m 5/8 2=1.125 /KN m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3.22 2/KN m 1.8m 5/8 2=7.245 /KN m 活载: 2.5 2/KN m 1.8m 5/8 2=5.63 /KN m 梁 自重: 3.38 /KN m B- C轴间框架梁的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3.38 /KN m +12.89 /KN m =16.27 /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1.125 /KN 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3.38 /KN m +7.245 /KN m =10.625 /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5.63 /KN m C-D轴间框架梁同 A-B轴间框架梁 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 天沟自重 25 2/KN m ( 0.6+0.2-0.1 ) m 0.1 m+( 0.6+0.2) m( 0.5+0.36) 2/KN m =2.44 /KN m 顶层柱恒载 =天沟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2.44 /KN m 3.6 m+3.38 /KN m ( 3.6-0.4) m+16.91 /KN m 3.6m+5.73 /KN m 1.8m 5/8 3.6m =74.76KN 顶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1 -=1.55 /KN m 3.6m/2+0.5 2/KN m 1.8m 3.6m 5/8 =4.82KN 标准层柱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7.362 /KN m ( 3.6-0.4) m+3.38 /KN m ( 3.6-0.4)m+9.97 /KN m 3.6m/2+3.22 2/KN m 1.8m 3.6 m 5/8 =65.36KN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6.19 /KN m 3.6m/2+2.0 2/KN m 1.8 m 5/8 3.6m =19.24KN 基础顶面恒载 =底层外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5.364 /KN m ( 3.6-0.4) m +2.5 /KN m ( 3.6-0.4) m =26.03KN 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3.38 /KN m ( 3.6-0.4 ) m +16.91 /KN m 3.6m +5.73 2/KN m 1.8m 3.6m 5/8+5.73 2/KN m 1.8m3.6m 0.82+5.73 2/KN m 1.8m 0.9m 5/8 87.16KN 顶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 1.55 /KN m 3.6m/2 +0.5 2/KN m 1.8m 3.6m 5/8+2.0 2/KN m 1.8m 3.6m 0.82+2.0 2/KN m 1.8m 0.9m 5/8 =18KN 标准层柱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3.38 /KN m ( 3.6-0.4) m+10.584 /KN m ( 3.6-0.4)m+9.97 /KN m 3.6m/2+3.22 2/KN m 1.8m 3.6 m 5/8+3.22 2/KN m 1.8m 3.6 m 5/8+3.22 2/KN m 1.8m 0.9m 5/8 =96.9KN 标准 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6.19 /KN m 3.6m/2+ 2.0 2/KN m 1.8m 3.6 m5/8+2.5 2/KN m 1.8m 3.6 m 0.82+2.5 2/KN m 1.8m 0.9m 5/8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2 -=35.7KN 基础顶面恒载 =底层内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10.584 /KN m ( 3.6-0.4) m +2.5 /KN m ( 3.6-0.4) m =41.87KN C轴柱同 B轴 D轴柱同 A轴 竖向受荷总图4、 风荷载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如下: K= z s z 0 荷载规范规定,高度小于 30m或高宽比小于 1.5的 房屋结构,允许不考虑风荷载的动力影响,即取 =1.0。 风荷载体型系数 S,查荷载规范表 7.3.1的 30项次得: S=0.8-0=0.8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查荷载规范表 7.2.1,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C类,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3 -并结合以内差法得: 离地面高度 Z( m) 3.6 7.2 10.8 14.4 18.0 21.6 z 0.53 0.74 0.74 0.74 0.8 0.87 设计资料提供: 0=0.35KN/m2。 1kw=1.0 0.8 0.53 0.35 2/KN m =0.15 2/KN m 2kw=1.0 0.8 0.74 0.35 2/KN m =0.21 2/KN m 3kw=1.0 0.8 0.74 0.35 2/KN m =0.21 2/KN m 4kw=1.0 0.8 0.74 0.35 2/KN m =0.21 2/KN m 5kw=1.0 0.8 0.8 0.35 2/KN m =0.22 2/KN m 6kw=1.0 0.8 0.87 0.35 2/KN m =0.24 2/KN m 转化为集中荷载: 6层: Fw6k=0.24 3.6/2( 3.6+1.8) =2.33KN 5层: Fw5k=0.22 3.6/2( 3.6+3.6) =2.85KN 4层: Fw4k=0.21 3.6/2( 3.6+3.6) =2.72KN 3层: Fw3k=0.21 3.6/2( 3.6+3.6) =2.72KN 2层: Fw2k=0.21 3.6/2( 3.6+3.6) =2.72KN 1层: Fw1k=0.15 3.6/2( 3.6+3.6) =1.94KN 5、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横向 2-6 层 D值计算 2bcii i 2c i i 212ccDih ( KN/m) A轴柱 2 2 . 5 3 0.559 7557 B轴柱 2 1 1 . 1 8 0.848 11464 C轴柱 2 1 1 . 1 8 0.848 11464 D轴柱 2 2 . 5 3 0.559 7557 7 5 5 7 1 1 4 6 4 1 1 4 6 4 7 5 5 7 3 8 0 4 2D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4 -横向底层 D值计算: bciii0.52cii212ccDih ( KN/m) A轴柱 2 2 . 5 3 0.669 9044 B轴柱 2 1 1 . 1 8 0.886 11977 C轴柱 2 1 1 . 1 8 0.886 11977 D轴柱 2 2 . 5 3 0.669 9144 9 0 4 4 1 1 9 7 7 1 1 9 7 7 9 0 4 4 4 2 0 4 2D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按下式计算: jjijvuD V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J层侧移 1jjjjuuV顶点侧移 1njjuuV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计算如下: 层次 jw/KN JV/KN D( KN/m) juV/ m juV/h 6 2.33 2.33 38042 0.0001 1/36000 5 2.85 5.18 38042 0.0001 1/36000 4 2.72 7.90 38042 0.0002 1/18000 3 2.72 10.62 38042 0.0003 1/12000 2 2.72 13.34 38042 0.0004 1/9000 1 1.94 15.28 42042 0.0004 1/9000 juuV=0.0015m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5 -侧移验算: 层间侧移最大值: 1/9000 1/550 (满足) 6、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本建筑建筑高度为 23.4m,且高度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作用于屋面梁及各层楼面梁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6G=74.76+87.16+87.16+74.76=323.84( KN) 5G=4 3 2 1G G G G =( 65.36+19.24) 2+( 96.9+35.7) 2 =434.4( KN) 框架自震周期计算: 21 30 . 3 3 0 . 0 0 0 6 9HTBH=23.4m B=12.9m 得出 1T=0.491s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位移的计算 由设防烈度微度,场地土二类。查得max 0.08 , 0.35gTs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 0 .91 m a x1()gTT= 0 .90 .3 5( ) 0 .0 80 .4 9 =0.059 1T=0.491 1.4gT=0.49 则10 . 0 8 0 . 0 7 0 . 1 0 9 2n T 10 . 8 5e k iFG =0.059( 323.84+434.4 5) 0.85=125.16( KN) 6n n ekFFV=0.1092 125.16=13.67( KN) 则每层计算如下: 层次 iGiHiG iHiiGH66e k nFFV或eikF6 323.84 21.6 6994.94 31452.54 42.42 5 434.4 18 7819.20 32.14 4 434.4 14.4 6255.36 25.71 3 434.4 10.8 4691.52 19.28 2 434.4 7.2 3127.68 12.86 1 434.4 3.6 1563.84 6.43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6 -层次 iFiVD euVeuV/h 6 42.42 42.42 38042 0.0011 1/3273 5 32.14 74.56 38042 0.0020 1/1800 4 25.71 100.27 38042 0.0026 1/1385 3 19.28 119.55 38042 0.0031 1/1161 2 12.86 132.41 38042 0.0035 1/1029 1 6.43 138.84 42042 0.0033 1/1091 0 .0 1 5 6eu 顶点位移: 0.0156/23.4=1/666 1/550 (满足) 第六章 框架内力计算 为简化计算,考虑如下几种单独受荷情况: 恒载作用; 活荷载作用于 A-B轴跨间; 活荷载作用于 B-C轴跨间; 风荷载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对于、种情况,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对于第、种情况,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进行计算。 一、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 、 恒载作用下引起的杆端弯矩计算( 转化为设计值) 均布荷载引起的: 屋面梁的固端弯矩: 6621 2 0 . 2 9 5 . 4 1 . 2 5 9 . 1 612gABM K N m 66 5 9 . 1 6gABM K N m6621 1 6 . 2 7 2 . 1 1 . 2 7 . 1 812gBCM K N m 楼面梁固端弯矩: 5521 1 2 . 8 9 5 . 4 1 . 2 3 7 . 5 812gABM K N m 55 3 7 . 5 8gBAM K N m5521 1 0 . 6 2 5 2 . 1 1 . 2 4 . 6 912gBCM K N m 恒载引起的不平衡弯矩: 6 5 9 . 1 6 7 4 . 7 6 0 . 0 7 5 1 . 2 5 2 . 4 3AM K N m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7 -6 5 9 . 1 6 7 . 1 8 8 7 . 1 6 0 . 0 7 5 1 . 2 4 4 . 1 4BM K N m 5 3 7 . 5 8 6 5 . 3 6 0 . 0 7 5 1 . 2 3 1 . 7 0AM K N m 5 3 7 . 5 8 4 . 6 9 9 6 . 9 0 . 0 7 5 1 . 2 2 4 . 1 7BM K N m 上柱 下柱 左梁 右梁 上柱 下柱 左梁则恒载作用下的 M 图如下所示: (单位: KN m )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8 -恒 载 作 用 下 的 M 图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如下所示:(单位: KN) 恒 载 作 用 下 的 V 图 恒载作用下的 N 图:(单位: KN)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19 -其中包括梁传来的荷载及梁自重。 梁自重设计值为: 1.2 0.4 0.4 25 3.6=17.28( KN) 恒 载 作 用 下 的 N 图二、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活载设计值 =活载标准值 1.4 采用分层法,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 0.9,且相应的传递系数为 1/3。(底层为 1/2) 1、 顶层:由于屋面活载较小,不考虑活载最不利,将活载满跨布置。 下柱 左梁 右梁 下柱 左梁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0 -顶层计算结果2、 其他层 为便于内力组合,将活荷载分跨进行布置。 AB 跨布置活荷载时: 上柱 下柱 左梁 右梁 上柱 下柱 左梁 左梁下柱上柱右梁 下柱上柱右梁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1 - BC 跨布置活载时 上柱 下柱 左梁 右梁 上柱 下柱 左梁 上柱右梁 下柱 左梁 右梁 上柱 下柱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2 -三、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先求各柱 V值:风荷载设计值 =风荷载标准值 1.4。用 D值法进行计算。 6层 663.26wiF 5层 657.25wiF 65AA65BB65CC65DD54AA54BB54CC54DDk 2.53 11.18 11.18 2.53 2.53 11.18 11.18 2.53 c0.56 0.85 0.85 0.56 0.56 0.85 0.85 0.56 ccDi0.56 0.85 0.85 0.56 0.56 0.85 0.85 0.56 wDVFD 0. 65 0.98 0.98 0.65 1.44 2.19 2.19 1.44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3 -4层 641 1 .0 6wiF 3层 631 4 .8 7wiF 43AA43BB43CC43DD32AA32BB32CC32DDk 2.53 11.18 11.18 2.53 2.53 11.18 11.18 2.53 c0.56 0.85 0.85 0.56 0.56 0.85 0.85 0.56 ccDi0.56 0.85 0.85 0.56 0.56 0.85 0.85 0.56 wDVFD 2.20 3.33 3.33 2.20 2.95 4.48 4.48 2.95 2层 621 8 .6 8wiF 1层 612 1 .4 0wiF 21AA21BB21CC21DD10AA10BB10CC10DDk 2.53 11.18 11.18 2.53 2.53 11.18 11.18 2.53 c0.56 0.85 0.85 0.56 0.67 0.89 0.89 0.67 ccDi0.56 0.85 0.85 0.56 0.67 0.89 0.89 0.67 wDVFD 3.71 5.63 5.63 3.71 4.60 6.10 6.10 4.60 求反弯点高度 层次 六层( m=6 n=6 h=3.6m) 柱号 k 0y 1 1y 2 2y 3 3y y 65AA0.6 0.25 1.0 0 0 0 1.0 0 0.9 65BB1.19 0.40 1.0 0 0 0 1.0 0 1.44 65CC1.19 0.40 1.0 0 0 0 1.0 0 1.44 65DD0.6 0.25 1.0 0 0 0 1.0 0 0.9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4 -层次 五层( m=6 n=5 h=3.6m) 柱号 k 0y 1 1y 2 2y 3 3y y 54AA0.6 0.35 1.0 0 1.0 0 1.0 0 1.26 54BB1.19 0.45 1.0 0 1.0 0 1.0 0 1.62 54CC1.19 0.45 1.0 0 1.0 0 1.0 0 1.62 54DD0.6 0.35 1.0 0 1.0 0 1.0 0 1.26 层次 四层( m=6 n=4 h=3.6m) 柱号 k 0y 1 1y 2 2y 3 3y y 43AA0.6 0.40 1.0 0 1.0 0 1.0 0 1.44 43BB1.19 0.45 1.0 0 1.0 0 1.0 0 1.62 43CC1.19 0.45 1.0 0 1.0 0 1.0 0 1.62 43DD0.6 0.40 1.0 0 1.0 0 1.0 0 1.44 层次 三层( m=6 n=3 h=3.6m) 柱号 k 0y 1 1y 2 2y 3 3y y 32AA0.6 0.45 1.0 0 1.0 0 1.0 0 1.62 32BB1.19 0.50 1.0 0 1.0 0 1.0 0 1.80 32CC1.19 0.50 1.0 0 1.0 0 1.0 0 1.80 32DD0.6 0.45 1.0 0 1.0 0 1.0 0 1.62 层次 二层( m=6 n=2 h=3.6m) 柱号 k 0y 1 1y 2 2y 3 3y y 21AA0.6 0.50 1.0 0 1.0 0 1.0 0 1.80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5 -21BB1.19 0.50 1.0 0 1.0 0 1.0 0 1.80 21CC1.19 0.50 1.0 0 1.0 0 1.0 0 1.80 21DD0.6 0.50 1.0 0 1.0 0 1.0 0 1.80 层次 一层( m=6 n=1 h=3.6m) 柱号 k 0y 1 1y 2 2y 3 3y y 10AA0.6 0.70 1.0 0 1.0 0 1.0 0 2.52 10BB1.19 0.55 1.0 0 1.0 0 1.0 0 1.98 10CC1.19 0.55 1.0 0 1.0 0 1.0 0 1.98 10DD0.6 0.70 1.0 0 1.0 0 1.0 0 2.5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值 柱上端弯矩: )iM V h y 上 (柱下端弯矩:iM V y下梁端弯矩:先求每个节点柱端弯矩之和,然后按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从左向右吹的情况: 其 M图如下所示:(单位: KN m ) V 图如下所示:(单位: KN) N 图如下所示:(单位: KN) 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6 -风 荷 载 作 用 的 M 图风 荷 载 作 用 V 图nts 建筑 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 - 27 -风 荷 载 作 用 N 图从右向左吹风的情况与以上三图相反。 四、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剪力和柱弯矩标准值的计算。 A轴柱: 层次 h/m iVD D DDikV k iy M下 M上 6 3.6 42.42 38042 7557 0.19 8.06 0.6 0.9 7.25 21.76 5 3.6 74.56 38042 7557 0.19 14.71 0.6 1.26 17.85 33.16 4 3.6 100.27 38042 7557 0.19 19.05 0.6 1.44 27.43 41.15 3 3.6 119.55 38042 7557 0.19 22.72 0.6 1.62 36.81 44.99 2 3.6 132.41 38042 7557 0.19 25.16 0.6 1.8 45.29 45.29 1 3.6 138.84 42042 9044 0.22 30.55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bysj01-017@中南地质局综合办公楼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2003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