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doc_第1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doc_第2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具体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地划书、记忆、背诵,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其结果是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再延续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而言。近年来媒体报道各地发生的几起中学生杀死或是老师或同学的案例,这更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的重要性。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主动地、仔细地去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要学会真诚地去赞扬学生法,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性格、情绪。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性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良好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理智,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在思想政治课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中学时期是学生性格的塑造期,也是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时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做人做事要有坚强的意志,对待生活和学习要有积极的情绪,要学会扬长避短克服自己的缺点,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调节和培养好自己的良好的性格和情绪。再次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开始同学们都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那必然会引起同学之间在学习、纪律、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学会自爱,这样才是中学时代男女同学恰当的交往方式。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体作法有:1培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未知的动力。由于政治课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用一些成语典故插入讲解引起兴趣,用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引起兴趣等。例如我在讲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框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十大人物:陈健、丛飞、洪战辉、黄伯云、李春燕、费俊龙和聂海胜、邰丽华、王顺友、魏青刚、杨业功、青藏铁路建设者(特别奖)。并结合教材内容出示了一系列问题:他们为什么能感动中国?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精神?生活在社会中,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这一系列的设问、追问,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质疑别人观点的同时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讨论中达成了共识人生的真正价值应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后我还趁热打铁给学生重播的这场晚会,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一直以为现在拼命读书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挣更多的钱,有时想想这样的生活真的没什么意思,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不单是为了挣钱,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对周围的人施以爱心,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平凡的生活里也蕴藏着光辉。2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这一规范要求教师应具备这些条件:(1)是对学生具有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2)是对学生应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3)是对自己事业,学科的热爱。教学中老师只有以爱心撞击学生,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的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老师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因此,师爱的力量对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因素之一。3情境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境的创设产生的,若忽视情境的创设因素,那么势必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的说教。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投入到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来,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教学,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老师必须经过精心准备,做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好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